
2023年云南省曲靖市煤炭第二中学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8页2023年云南省曲靖市煤炭第二中学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雅典人集会的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对该建筑的认识最正确的是( )A、体现古希腊公开平等的政治理念 B、政治生活影响了建筑艺术的发展C、是根据具体的地形形状而设计的 D、体现了数学在建筑中的巧妙运用参考答案:A.3 B. 1 C.0 D.12. “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做出了基本贡献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伽利略开创近代科学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参考答案:D3. 《西方政治制度史》中提到:“总统虽由两院议员选举产生,并在某些方面受到议会两院制约,但仍拥有巨大的权力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依据的法律是A.《权利法案》B.1787年宪法C.1875年宪法D.1871年宪法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员联席会议选出,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因此C项正确;A、D两项分别为英国和德国的法律,两国是君主立宪制,没有总统,可以排除;B项为美国宪法,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符合“总统虽由两院议员选举产生”,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总统虽由两院议员选举产生”,联系所学法国1875年宪法的知识分析解答4. 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第一帝国”(秦汉)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第二帝国”(隋唐宋)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相比主要的区别是A.官僚政治形成与否 B.选官制度形成与否C.政治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D.经济重心南移与否 参考答案:C5. 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 )①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B略6.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
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倡导君民共主思想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宋明理学权威参考答案:D17、18世纪,中、法两国都出现了思想的启蒙两者的相同之处有①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②都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③都提出了君主立宪设想 ④都引发了反封建的社会革命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A由于受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时的中国没有发生革命,而西方的启蒙思想成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8.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以孙中山的论述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要防止出现西方国家类似的社会问题,必须要防微杜渐,实行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故本题选C项。
材料中没有说明中国工商业不发达就不能实现民生主义,因此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民族民主革命的问题,因此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问题,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也不是孙中山这一时期的革命目标,因此D错误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民生主义9.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以下关于文艺复兴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 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B. 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C. 挑战王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切的尺度参考答案:B10.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A.荀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参考答案:B11. 它“是用来解释生物在世代与世代之间具有变异现象的一套理论,其在生物学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它在意识形态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更为突出更为突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A.为医学的进步奠定了基础B.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C.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D.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广泛开展参考答案:C【详解】“用来解释生物在世代与世代之间具有变异现象”是进化论的思想,这一思想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C正确。
进化论属于生物学,不是医学,A错误进化论主要是思想影响,不是经济发展问题,B错误工业革命是进化论之前已经完成,D错误12. 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一百多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行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参考答案:B13. 据下表可知1935年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各类论著数量统计有关社会主义有关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历史唯物主义有关计划经济有关国民党历史有关三民主义32本23本23本19本8本13本A.民众丧失了对国民党的信心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苏联对中国共产党控制加深D.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扩大参考答案:D由材料表明,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社会主义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计划经济的书籍较多,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D正确;材料不能的出民众的态度,A不正确;BC说法均不正确14. 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军队,主要“新”在 A.实行义务兵役制 B.仿照欧美建立近代化常备军 C.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参考答案:B15. 美国在二战后对越南地区实施控制,是其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体现,其主要意图是( )A.抢占越南地区的石油资源 B.为了控制印度洋地区[来源: C.建立远东包围圈 D.稳定资本主义的大后方参考答案:C16.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参考答案:D商鞅变法。
材料中的内容“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实质上是主张效法古制,依照旧礼,反对变法革新因此A项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项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和C项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三项均未体现出反对商鞅变法的含义;联系史实可知,反对变法的为旧贵族势力,故此题选D项17.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有力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平定“七国之乱”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废分封,行县制参考答案:A【详解】本题材料的主要信息:主父偃劝说武帝,古代的诸侯容易节制,如今地方王国诸侯,已经形成割据态势,已然尾大不掉……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颁布“推恩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平定“七国之乱”的是汉景帝,选项B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举措,与本题无关同时,汉武帝并没有彻底废除分封制,因此选项C和D亦错误18. 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先天弊病”是指( )A.贵族执政 B.层级严密 C.尊卑有秩 D.代远情疏参考答案: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13:西周的宗法制.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先天带来的弊病”切入,结合宗法制,分封制进行思考.解答:宗法分封是指把土地和人民按血缘关系分封给家族成员,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诸侯对分封者的离心势必也越强,成为分封者的威胁,这是宗法分封的先天弊病.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宗法制和分封制,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该题相关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也要注意掌握.19. 与马克思共同起草《共产党宣言》的是A.列宁 B.恩格斯 C.欧文 D.傅立叶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了《共产党宣言》。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列宁是俄国的无产阶级领导人,所以A不符合题意;欧文和傅里叶是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故C、D错误;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与马克思共同起草《共产党宣言》的是恩格斯,故选B20. 周代主要靠宗法式贵族政治来维系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士人与贵族争权的局面后经秦并六国及楚汉争雄两大战事,没落贵族已难幸存汉武帝正式确立察举之法策试以尽其才,天下士人受此鼓舞而竞相趋骛由此可见,察举制A.开创了士人政治的新局面B.消除了门阀世族的根基C.是士人入朝为官唯一途径D.赋予中正官极大的权力参考答案:A“士人”受此鼓舞而竞相趋骛等字眼足以证明察举制是开创了士人政治的新局面,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察举制不能消除了门阀世族的根基,选项B说法太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察举制不是士人入朝为官的唯一途径,汉代还有征辟等其他的选官方式,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中正官和九品中正制有关而和察举制无关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士人”受此鼓舞而竞相趋骛,体现的是士人政治的新局面21. 魏源是近代中国放眼看世界的先行者,在其专著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该专著是A.《海国图志》 B.《论衡》 C.《四洲志》 D.《各国律例》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成为近代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