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青少年学习动机与自我发展.ppt

25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90093168
  • 上传时间:2024-09-1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92.02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青少年发展心理学——青少年学习动机与自我发展青少年学习动机与自我发展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伟 博士 wei121wei@ 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内容1 123内在动机与自我价值体验内在动机与自我价值体验驱力性与引力性动机作用的形成驱力性与引力性动机作用的形成外部强化与自主性动机外部强化与自主性动机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一、内在动机与自我价值体验•1、内在动机内在动机一般定义为:由活动本身的兴趣引起的动机•外在动机外在动机的兴趣指向或强化来源于外界的奖励,包括分数、名次和师长的夸奖•学习活动本身的特点对兴趣的产生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学生的内在动机(或个体对认知活动的兴趣),并不简单地由活动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体的主观需求乃至自我发展水平密不可分。

      •2、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兴趣的着眼点会变,内在动机的特点相应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兴趣的着眼点会变,内在动机的特点相应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幼儿对某活动的兴趣与较大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的区别在于,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仅限于活动本身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心理学研究指出,幼儿在活动中多注意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活动的结果•幼儿无能力理解活动结果具有何种意义,缺乏这种认知性的价值体验使他们的活动兴趣不能够产生主动的调节作用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的内在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没什么关系到9岁左右,学生的内在动机程度与学习成绩之间开始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即内在动机程度高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内在动机程度低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内在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的一致性随年龄增长提高这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在动机产生了自我调节的作用•随着儿童的成长,学习活动过程的兴趣与学习活动的结果产生了联系,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兴趣与学习结果之间不再是互不相干。

      •学生往往是在学习成功或得到好评之后对某种学习活动本身发生了兴趣因此,逻辑上可以区分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但实践上,内在兴但实践上,内在兴趣与外在的评价不可能是截然对立和分离的趣与外在的评价不可能是截然对立和分离的,内在兴趣不可能与外在评价脱离的情况下形成,相反,内在动机的培养必须在教师提供的恰当评价中完成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3、内在动机性质: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既感受着学习,也体验着自身的存在•最能激起人的兴趣的活动往往是最能够让人在其中体验到自己的力量、自己擅长和自己才智涌动的活动•4、内在动机注重自我内在价值体验•外在动机的培养往往忽视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本身的感受•而内在动机注重从学习活动过程感受学习的积极意义,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自我的内在价值体验•学生的内在的价值体验既不可能在虚幻的自尊满足中获得,也毋需外在的赋予,每个学生自身都存在着各自的潜能,在学习活动中潜能的实现就能够使他们呢得到内在价值的感受。

      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5、教师在教学中要放大进步和成功的信号,增强学生的内在积极体验•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并经常地便是对他们抱以希望,对他们的进步感动欣慰;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传递自己的积极感受,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努力的效果,使他们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和自我强化•6、内在动机具有不同的发展层次低层次低层次: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激发的高层次高层次:除乐趣外,还需要着眼于学生人生境界的体验和培养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高层次内在动机的培养•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建和营造感受科学思维、感受人生境界的氛围,引导他们对生活进行探索、对未来的发展进行思索•布鲁纳极力倡导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强调教学要设法让学生从自然科学的学习中学会科学的思考问题和认识世界,让学生从人文科学的学习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二、驱力性与引力性动机作用的形成•驱力性动机和动力性动机作用的特点:动机动机趋利自动调节系统避害自动调节系统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鲍尔贝(Bowlby)从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对动机作用的强项进行抽象概括,提出人类存在着普遍意义上的避免痛苦避免痛苦和获得获得快乐快乐的两种自我调节系统•马斯洛(Maslow)提出动机源于对缺失性和成长性两种需要缺失性和成长性两种需要不同的满足状态见图7.3)•卡沃(Carver)和谢尔(Scheier)以信息加工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提出趋向性调节系趋向性调节系统统和退避性调节系统退避性调节系统的调节特征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阿特金森(Atkinson)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情绪使人采取相应的行为,情绪具有动机作用。

      他提出,人类的成就动机是力求成功力求成功或害怕失败害怕失败两种情绪反应冲突的结果•倾向于希望成功并且预感到获胜之后的自豪之感的情绪会鼓励人去力求优胜——成功倾向者;羞怯和耻辱的体验驱使人回避他们认为可能失败的情境——失败倾向者•成功和失败倾向者在选择任务时:力求成功者喜欢选择成功可能性为50%的任务,对于过于困难和过于容易的任务都不感兴趣;而避免失败者喜欢选择成功率为100%和几乎等于0的任务,最不喜欢选择的是成功率为50%的任务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成功倾向者成功倾向者力求成功充满信心积极的情绪鼓励人力求优胜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失败倾向者失败倾向者避免失败胆怯、缺乏自信消极的情绪驱使回避失败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韦纳(Weiner)提出归因学说归因学说。

      他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解释成功或失败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之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见下表)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1)对学业失败的学生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来进行心理•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尤其不能够让他们感到成绩不好是因为自己笨的缘故,否则很可能使学生自暴自弃•(2)但是归因训练并不是对所有感到失败的人都有效•在很多学生眼里,努力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努力会得到教师的夸奖;另一方面,高努力又意味着低能力,所以高努力总是存在着对自尊的潜在威胁•有的学生认为,高努力后的失败比不努力的失败更丢人,为了避免有损自我形象,他们会拒绝付出努力归因训练对这样的学生就实效了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考温顿和彼尔瑞(Beery)提出动机自我价值学说动机自我价值学说。

      他们认为:寻求自我接受是人类最高的优势倾向在社会上,广泛存在着将人的价值与成就等同的倾向;在学校里,自我接受转化为依据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绩的能力因此,学生经常将价值与能力混淆价值与能力混淆•一些自我价值感受不安全的学生情愿牺牲一些可能成功和处理失败的机会,一救助自己能力的声誉•强调从内在动机的方向培养学生•考温顿指出:过度努力的学生的父母对子女提出的标准也很高,不过他们会给予一些具体的帮助,但是同时他们对学习失败的惩罚也很厉害,这就养成了这些学生特别害怕失败的心情,并且通过拼命获得成功来避免失败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德韦克(Deweck)等人从主体追求的目标和能力观点进行研究,提出目标定向理论目标定向理论他们指出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倾向者持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目标:一种是成绩或表现目成绩或表现目标标;另一种是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持成绩或表现目标者成绩或表现目标者,靠外部动机激发外部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将学习视为通过成绩在他人面前展示和证明自己能力的手段,并极力回避可能导致失败或表现出能力不足的情境;•持学习目标者学习目标者,靠内部动机激发内部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内部满足感,更相信努力导致成功。

      相信能力是可变相信能力是可变的的,可以通过努力来促使能力发展•班级的不同目标倾向对学生的动机模式具有一定的作用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黑金斯(Higgins)及其同事进行了“自我差异自我差异”理论理论的系列研究•自我差异自我差异,指的是自我意向状态与现实自我状态之间的差异区分了两种自我意向状态:一种是“理想性自我”,另一种是“应该性自我”•理想性自我理想性自我指向个人的愿望,即自己所希望、想要成为的自我形象应该性自我应该性自我指向个人的责任,即认为自己应该和必须达到的自我标准•理想性自我调节系统致力于追求他们喜欢的目标如果实现了目标就如愿以偿,如果没有实现目标会失落,但并不是一直错误,不会遭到责备和惩罚•而应该性自我意向追求的目标是必须达到的标准,能够达到则完成了任务,若未达到就表明没有完成任务,就等于做错了事•理想性自我调节倾向于提高,应该性自我调节倾向于防理想性自我调节倾向于提高,应该性自我调节倾向于防备备。

      理想性自我关注与正性结果、积极意义、吸引力;应该性自我关注于负性结果、消极意义、回避驱力•黑金斯认为,理想性自我形成于追求抚育和积极强化的一种自我调节系统,应该性自我则是对安全需要的反应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应该性自我应该性自我责任——必须达到的标准应该性自我调节系统倾向于防备关注负性结果、消极意义、回避驱力源于安全需要理想性自我理想性自我愿望——希望成为的角色理想性自我调节系统倾向于提高关注正性结果、积极意义、吸引力追求积极强化“自我差异自我差异”理理论论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启示:启示:•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经常以鼓励和支持性的态度有利于形成他们积极的自我追求;用苛求的态度要求学生容易对他们形成压力,使他们觉得努力学习不是出于自己的喜欢和意愿,而是为了执行任务。

      •要能够形成吸引性动机作用,必须使追求的目标成为个体所喜欢、所向往的自我意向,而不能够使学生将追求的目标视作一种只有责任没有兴趣的义务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三、外部强化与自主性动机•习得性失助习得性失助:又称习得性自暴自弃,在不断失败的过程中学会以束手待毙来对待无可奈何的环境塞里格曼和梅耶关于狗的实验)•习得性失助的系列实验揭示了这样的规律规律:个体在付出努力但得不到任何效果的经历之后,就会丧失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即使在能够成功的情况下也不愿做出任何努力而且这种特征会在他们所有的成功追求中留下阴影•教育实践中,人们更加关注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努力的过程和过程之中的微小进展学习努力总是得不到关注性反应、常常遭到冷落的学生便会形成失助感避免形成习得性失助,必须注意向学生提供积极的强化,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行为能够导致环境反应和变化,感到努力是有效的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奖励过当效应,奖励过当效应,奖励有时会起着不适当的效用,不仅不促进人们的学习积极性,反而降低内在动机。

      •班杜拉班杜拉——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他强调奖励如果不能够促使个体从中感受自我的力量,就会降低内在动机;只有在奖励时个体感受到自己能够胜任某种任务时,才能够提高内在兴趣•德西(德西(Deci)从自我需要的角度解释过当效应他认为,真正能够激发和调节人行为的是人的自主性需要极其满足的状况个体越是将自己的行为知觉为自主的,就越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任务和负起责任反之,如果感到在某种控制下行动,就会产生某种压力•奖励往往是作为控制因素出现的奖励往往是作为控制因素出现的,当其控制性质明显时,会侵害到个体的自主性需要,个体从奖励中感受到的是被控制,所以内在动机就会下降在奖励与正反馈同时出现时,对能力的肯定与自主性需要的满足有机结合时,才共同构成内在动机•研究还发现:提供自由选择条件的被试明显要比没有选择机会者增强了内在动机犹太老人的故事)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得到足够的外部强化,否则就会导致习得性失助。

      但是外部的强化有可能形成对学生自主性需求的压抑如何来平衡?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关键关键在:强化强化引起的促进作用与自主性需要自主性需要的激发之间实现和谐的统一统一•外部强化的作用受到自主性需要的激发与自主性能力培养的制约,并服从于后者的要求而学习的自我调节能力则是学生的自主性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强化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自我调节能力,来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奖励和表扬奖励和表扬是强化的主要手段•莱泊提出了奖励的奖励的“最低充分性最低充分性”原则原则,认为只有在必须奖励的情况下才施与奖励,也就是说在学生开始学习时给予充分的奖励,先扶持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形成一定的能力一旦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被学生恰当地掌握以后,奖励就可以减少和隐去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康贝尔的研究表明,没有任何限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益无害。

      但这一实验只能反映短时间内的情况•英国夏山学校夏山学校表明,在没有任何外部限制下,虽然学生个性发展较好,但缺少有效学习的指导,学生没有得到扎实的学习训练•怀特(White)实验表明,没有得到具体要求的被试发散思维的数量明显少于得到要求的几个组•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反映到实践中,说明说明:进去的学习态进去的学习态度也离不开外部提供的某种要求度也离不开外部提供的某种要求•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强调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外部限制没有任何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学习的情况下学习他们所需要学习和所想要知道的东西,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习要不要有外部的限制和压力?学习要不要有外部的限制和压力?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学生学习的自我调控尤其需要强化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自我调控尤其需要强化和引导持失败倾向的学生典型的特点就是将成功视为不可预料的,所以缺乏自信心如果能够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控,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学习的结果是可以把握的,就会减弱乃至消除对学习后果不可把握的预感。

      •统一于自主性基础上的外部强化应该注重强化学生的自我调节过程外部强化应该注重强化学生的自我调节过程,主要在于强化对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进行计划和目标的设立计划和目标的设立和完成过程是形成自我调节的一条主要途径•引导和督促学生制定计划引导和督促学生制定计划,让学生谈他们的打算,并且检查实施情况,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性动机的形成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Thank you !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