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 第2版 习题答案作者 宋一兵 王正成 耿飞 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第二版)-习题答案.doc
35页项目一 计算机网络基础一、选择题1.下面哪个介质不属于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 D A.同轴电缆 B.电磁波 C.光缆 D.声波2.星型网、总线型网、环型网和网状型网是按照 B 分类A.网络功能 B.网络拓扑 C.管理性质 D.网络覆盖3. B 的出现,为Internet以及网络标准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A.Ethernet B.ARPAnet C.NSFnet D.Internet4.下列 A 拓扑结构网络的实时性较好A.环型 B.总线型 C.星型 D.蜂窝型二、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可以划分为由 资源子网 和 通信子网 组成的二级子网结构2.局域网的有线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无线传输介质主要是激光、微波、红外电波等3.从拓扑学的角度来看,梯形、四边形、圆等都属于不同的几何结构,但是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4.根据计算机网络的交换方式,可以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三种类型5.按照网络的传输技术,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广播式网络、点对点网络6.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网络采用的是环型网络拓扑结构7.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可以大致归纳为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分布式处理、网络综合服务4个方面。
8. 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个要素组成9. OSI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10. OSI模型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分11. 物理层定义了(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四个方面的内容12. 数据链路层处理的数据单位称为(帧)13.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有(链路管理)、(成帧)、(信道共享)、(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透明传输)和(寻址)14. 在数据链路层中定义的地址通常称为(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15. 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类:(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16. 传输层的功能包括(服务选择)、(连接管理)、(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等三、名词解释(1) 同步同步指的是广义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什么事情的特性,而且条件和时间有关,具有时序的含义2) 协议计算机网络中意图进行通信的结点必须要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这些为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称为协议,也称为网络协议3) 实体任何接收或者发送数据的硬件单元或者软件进程模块都可以称为通信实体,简称实体。
4) 对等层不同的网络结点,若它们遵循的是同一种网络体系结构的话,那么在不同结点上完成同样功能的层次称为对等层5) 对等层通信在分层的网络体系结构中,每个层次只知道自己从上层接收来数据并处理后再传递给下一层,结果通信目的方该层次的对等层就收到与己方处理的一模一样的数据就好像在两个对等层之间有一条“通道”直接把数据传送过去一样,这种情况就称为对等层通信6) 服务下一层能被上一层看见的功能称为服务7) 协议数据单元、服务数据单元对等层上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协议数据单元,而直接相邻的两个层次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两者服务的对象是不同的8) CIDR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CIDR)不使用A类、B类和C类地址的网络号以及子网号,也不划分子网它将32位的IP地址前面连续的若干位指定为网络号,而后面的位则指定为主机号,网络号的位数可以自由定义四、简答题1. 目前公认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什么?在发展到第四代互联网的现在,人们已公认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互相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有哪些?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分布式处理和网络综合服务等4个方面这4个方面的功能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以这些功能为基础,更多的网络应用得到了开发和普及3. 计算机网络有哪几种网络拓扑结构?画出相应的结构图拓扑结构是局域网组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局域网性能的重要特征,局域网拓扑结构通常分为: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网状型等对应的结构图请参考书中4. 为什么要采用分层的方法解决计算机的通信问题?通过分层的方法,使得计算机网络复杂的通信处理问题转化成为若干相对较小的层次内的局部问题,对其进行的研究和处理变得相对容易5. 请简要叙述服务与协议之间的区别通过协议的规定,下一层可以为上一层提供服务,但是对于上一层的服务用户来说下面的协议是透明的协议是存在于对等层之间的,是水平的;服务存在于直接相邻的两个层次之间,是垂直的6. 请描述一下通信的两台主机之间通过OSI模型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发送数据的具体过程为:要进行通信的源用户进程首先将要传输的数据送至应用层并由该层的协议根据协议规范进行处理,为用户数据附加上控制信息后形成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再送至表示层;表示层根据本层的协议规范对收到的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进行处理,给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附加上表示层的控制信息后形成表示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再将它传送至下一层。
数据按这种方式逐层向下传送直至物理层,最后由物理层实现比特流形式的传送当比特流沿着传输介质经过各种传输设备后最终到达了目标系统此后,接收数据的具体过程为:按照发送数据的逆过程,比特流从物理层开始逐层向上传送,在每一层都按照该层的协议规范以及数据单元的控制信息完成规定的操作,而后再将本层的控制信息剥离,并将数据部分向上一层传送,依此类推直至最终的、通信的目的用户进程7. 请简述虚电路服务的特点虚电路服务要求发送分组之前必须建立连接,即虚电路之后所有的分组都沿着虚电路依次进行传送在所有分组传送完毕后要释放连接它可以提供顺序、可靠的分组传输,适用于长报文的通信,一般应用于稳定的专用网络8. 请简述无连接服务的特点无连接服务无需事先建立连接各个分组携带全部信息,依据网络的实际情况,独立选择路由到达目的端它只提供尽最大努力的服务,因此不能保证传输的可靠性独立选择路由的模式也不能保证分组到达的顺序性但是其操作灵活且鲁棒性较强,适合于短报文传输以及对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不高的环境9. “传输层是真正端到端的网络层次这句话对吗?正确源端主机上某个程序的进程利用传输层报文的首部字段和控制报文与目的端主机上的目标程序进程进行对话,从而实现程序(进程)之间的信息交互。
10. 请画出TCP/IP模型的结构图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11. TCP/IP模型中传输层的协议有哪些?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12. TCP/IP模型中网际层的协议有哪些?网际协议IP、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以及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13. 请说明IP协议分片处理的过程若IP分组经过的某中间网络的MTU值小于生成分组数据的初始网络的MTU值时,必须要将分组分割成适合该中间网络传输要求的小的分组,这个过程称为分片一般是将IP分组的数据部分按照8个字节的整数倍进行等分,并从零开始计数只有第1个分片拥有IP分组完整的首部信息,后续分片只复制原IP分组首部的部分信息(无选项字段)此时每个分片分组的片偏移字段值设为该分片的数据内容的第1个字节在原始的IP分组中的位置,同时标志字段的DF位为0,最后一个分片的MF位为0,其它分片的MF位为1所有的分片将在目的主机上进行重组重组时,接收端将标识符字段值相同的且MF位为1的各个分片缓存起来,直到某个分片的MF为0为止随后将这些分片的数据内容进行重新的组合,从而恢复出原始的IP分组信息。
14. 请说明ARP协议和RARP协议的区别ARP协议用于查询已知IP地址的目的主机的硬件地址信息RARP协议处理的是通信设备知道自己的物理地址,但是不知道IP地址的问题15. 请说明TCP协议校验和字段的计算方法发送端先将校验和字段全部置0然后将伪首部连同UTCP报文一起拆分成若干16位的二进制位串若TCP报文的数据部分不是偶数个字节,则在最后添加一个全0字节随后按照二进制反码计算这些16位二进制位串的和最后将此值的二进制反码记入校验和字段并发送接收端首先将收到的TCP报文附加上伪首部信息以及可能的填充字节信息,然后将这些内容拆分成16位的二进制位串最后按照二进制反码求这些16位二进制位串的和,如果结果是全1则表明传输无误16. 什么是IP地址?IP地址由哪些部分组成?TCP/IP模型的网际层为每一个连接在网络上的设备接口分配了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32位标识符作为该设备接口的唯一标识这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32位标识符称为IP地址32比特的IP地址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网络号部分和主机号部分17. 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是什么?IP地址是网际层级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概念,而硬件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网络接口层)使用的地址概念。
数据链路层“看不见”数据报的IP地址,而网际层也看不见硬件地址18. 请说明IP地址的分类以及各类IP地址的范围网络类型第一个可用的网络号最后一个可用的网络号最大网络数每个网络的最大主机数IP地址总范围可分配给主机的IP地址范围A112627-2=126224-2=167772141.0.0.0~127.255.255.2551.0.0.1~126.255.255.254B128.0191.255214=16384216-2=65534128.0.0.0~191.255.255.255128.0.0.1~191.255.255.254C192.0.0223.255.255221=209715228-2=254192.0.0.0~223.255.255.255192.0.0.1~223.255.255.254D————————224.0.0.0~239.255.255.255——E————————240.0.0.0~247.255.255.255——19. 对于传统的IP地址而言,请说明127.0.0.4和190.233.255.255的含义是什么?前者用于计算机的环回测试,后者表示一个B类网络的广播地址。
20. 某单位拥有一个B类地址网络现欲在其中划分7个子网,则子网掩码是什么?每个子网最多可以有多少台主机?255.255.240.0 409421. 128.14.32.0/20包含多少个地址?其最大地址和最小地址是什么?212个最大地址为128.14.47.255,最小地址为128.14.32.022. IPv6分组的扩展首部是否为数据报的首部?为什么?扩展首部都不属于IPv6数据报的首部,而是与数据部分共同被定义为有效载荷(payload)或净负荷因为扩展首部提供的是数据报的扩展功能,是可选的数据报的首部专指基础首部23. TCP/IP模型的应用层可以与OSI模型的哪个层次相对应?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24. TCP/IP模型的网络接口层可以与OSI模型的哪个层次相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