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全县粮食企业改节的调查与思考.doc
36页关于全县粮食企业改节的调查与思考尽快实事求是地推进“两个置换” 一关于全县粮食企业改 革的调查与思考7月14日至8月15 S,由县委办、县政府办牵 头组织有关部门的同志组成的联合调研组,深入全县15家粮食 企业和县直有关部门,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实地查看、填表 格等方式,对粮食系统的人员、资产、库存、债务等情况进行了 比较全面周密的调查,并对粮食企业改革的紧迫性、可行性、稳 定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一、基本情况全县现有粮食企业 15家,其中购销企业11家(10个中心粮站和1个粮食储备库, 即桃花江、牛潭河、浮邱山、修山、三堂街、卢鸟鹅渡、马迹塘、 武潭、石牛江、灰山港中心粮站和桃花江国家粮食储备库)、附 营企业4家(灰山港米厂、城关米厂、县粮贸公司、县饲料厂, 后三家已进入破产程序);粮食系统共有干职工1816人(在职 1484人、离退休332人),其中各企业共有职工1741人(在职 1437人、离退休304人)、局机关共有干职工75人(在职47人、 离退休28人);有粮食点库52个,仓容12万吨;截止到20xx 年6月底,粮权属县政府的帐面库存粮食4. 4万吨,其中陈粮(可 食用)2. 8万吨、陈化粮(不可食用、工业用粮)1.6万吨,实 际库存约为3. 4—3. 7万吨;全系统帐面总资产29292. 5万元, 总负债32336. 8万元,负债率为110.4;固定资产帐曲净值4215 万元,评估价总现值11644万元,其中抵押给县农发行的资产 5651万元;1998年6月至20xx年6月全系统累计新亏损5712万元,1998年5月底以前亏损16384万元。
二、粮改刻不容缓(一)从国家宏观政策与全国改革形势来看,粮改刻不容缓国 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安谷则昌,绝谷则危”, 粮食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其生产与流通历來为我党所 重视由于粮食的总供给不足,从1953年至1984年实行的是统 购统销政策与国家垄断经营制度1985年初,国家宣布取消统 购,实行合同定购1986年实行购销双轨制,并对粮食购销体 制改革进行试点1990年国家建立粮食专项储备制度,1994年 又建立了中央和省两级粮食市场风险基金,加上地方粮食储备体 系也逐步形成,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大增强1996 年,全国粮食突破5万亿吨大关,粮食出现阶段性与结构性过剩, 从此粮食由过去的特殊商品变成一般性商品,粮食行业的垄断地 位不断受到市场化与社会化的猛烈冲击由于库存的大幅度增加 而引起的财政补贴亦大幅度增加,一度达到了中央财政的四分之 一,可以说是不堪其重负,改革是唯一出路1996年中共中央 发出《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发(1996) 16号),199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系统体制改革 的决定》(国发〔1998〕15号),推出了 “三项政策、一项改革” 的举措,其主要内容就是“保护价收购粮食、顺价销售、收购资 金封闭运行、加强企业自身改革”。
在“三项政策”中,关键的 是顺价销售能否成功实现,而市场经济是以效益为前提的,保护 价虽保障了农民利益,但当保护价高于市场价时,顺价销售无法 实现,由此产生了两种不良后果:一是粮食购销价差的巨额亏损 再一次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包袱;二是粮食购销企业躺在国家政 策性补贴上吃大锅饭,不愿面对市场,不具备竞争能力,形成了“职工靠企业,企业吃政府”的不正常现象因此,国务院相继 发出国发(1999〕11 号、20 号、(20xx) 12 号、(20xx) 28 号等 一系列文件,要求各地加快粮食企业改革特别是国发〔20xx〕 28号《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改革的 总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与粮食市场体系,使企业成为 真正的市场主体围绕此目标,国家先后在湖北、湖南、河南、 吉林等产粮区开展以“两放开,一调整”为内容的补贴改革,即 放开粮食收购价格、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将保护价中的间接补贴 转为向出售优质农产品的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直补”的实质就 是购与销都以市场说了算,在刺激农民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国 家力图将粮食企业逼入市场近年來,上海市合并78家粮食企 业,将7000万元国有资产民营化,重组后的优质企业吸引资金 1. 7亿元;20xx年山东吸引资金11亿元专门进行出口粮油贸易; 自湘政发(20xx) 5号、湘政办发(20xx〕37号文件下发后,全 省有40个县市进行了粮食企业改革,699家企业被改制改组, 分流7. 3万人,涌现出了长沙凯雪、盛湘米业、衡阳金雁等一批 上规模有品牌有产销网络的产业化集团。
据国务院有关专家预 测,明年我国将全面放开粮食市场面对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与 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我县国有粮企如不奋起直追,必将被淘汰 出局二)从我县粮食企业实际情况来看,粮改刻不容缓据 调查情况来看,15家粮食企业前景堪忧,主要存在着三大困难: 一是实力小,难以打出品牌15家企业用于经营的资产主要是 仓库与门店,现值4546万元由于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实 体,平均经营性资产不过300余万元在粮食部门提出的“桃花 米业”、“修山面业”、“康佳宝”三大品牌中,“康佳宝”为 原饲料厂的快餐米粉名称,由于技术方曲的原因,从未进行过批 量生产,饲料厂从1995年起陷入瘫痪,资产负债率达500,于 去年8月获准申请破产;“修山面业”为修山的私营业主所有, 根本与粮食企业无关;“桃花米业”由城关米厂的7名职工出资 50万元组成的“桃花米业有限公司”而来,虽具经营活力,但 规模较小,品牌非国企所有二是人员多,收支矛盾突出15 家企业共有在职职工1437人,月工资总额为76. 5万元,每月应 缴社保金21. 3万元,仅每年的工资与社保就需1175万元而每 年的收入主要是政策性补贴、少量的门店收入和微量的经营性收 入,共计600万元左右。
为解决这一矛盾,4家附营企业只有几 个留守人员,其余发给每月50元不等的牛活费(饲料厂什么也 没有)后自谋生路;11家购销企业1275名在职职工仅252人上 岗,下岗人员按粮食局制定的标准每月发给20—200元左右的生 活费即使如此,企业的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如财务状况较好的 桃花江中心粮站共有干职工244人,其中在职199人、离退休人 员45人在职人员中,上岗者39人、分流者132人、内退20 人、拿50工资者8人,每年社保、工资及其他费用共需104万 元,而收入仅26万元,财务状况之差可见一斑三是债务重, 经营举步维艰全系统20xx年6月末帐面总资产29292. 5万元, 其中: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158万元、固定资产净值4215 万元(经国土、房产部门评估作价,总现值为11644.6万元)、 库存粮食5028万元、应收补贴款13676万元(其中98年审计认 定挂帐补贴13078万元)、往来款项1478万元(其中个人欠款 143.6万元)、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2452万元、待处理固定资产 损失204万元、待摊费用583万元、在建工程182万元;全系统 20xx年6月底帐血总负债达32336. 8万元,其中:银行贷款26592 万元,包括农发行提供贷款24484万元(中央挂帐贷款13297万 元、中央储备贷款1622万元、建仓贷款640万元、保护价贷款 4705万元、非保护价贷款354万元、费用贷款225万元、自营 消化挂帐贷款462万元、损失损耗占贷48万元、附营业务占贷 1494万元、挤占挪用占贷218万元、陈化粮价差占贷663万元、 陈粮价差占贷758万元)和农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2100 万元(浮邱山217万元、储备库粮贸站660万元、城关米厂196 万元、饲料厂306万元、粮贸公司207万元、局机关383万元), 以及应付(其他应付)帐款5330万元。
资产负债率达110. 4o 同时,县财政负担的粮食亏损及补贴包袱重,其中:①92年4 月一98年5月审计认定挂帐13078万元(其中由县财政负责消 化的挂帐本金为8598. 7万元,按上级政策规定,自20xx年起在 10年内消化完),贴息总额为756万元(99年负担贴息10计52 万元、20xx年负担贴息20计101万元、20xx年负担贴息30计 151万元、20xx年负担贴息40计201万元、20xx年负担贴息50 计251万元);②98年6月——20xx年6月,我县粮食企业累计 亏损5863万元,目前因国务院、省政府对这一阶段的亏损暂未 部署审计检查与界定,故县财政应负担多少亏损尚不得而知;③ 20xx年我县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总额中,由县财政负担18部分计 91. 4万元(包干期一般为三年一定,第一轮包干县财政已负担 276万元);④粮食下放补贴(扶持性补贴)每年为137.5万元, 其中粮食行政事业单位经费43万元、离退休人员经费94. 5万元;⑤由县财政承诺挂帐的陈化粮销售价并926万元、陈粮销售价并 686万元(目前实际承诺1442万元);⑥需县财政支付的等量对 冲粮食价差70万元;⑦需县财政支付的粮食促销奖励98万元; ⑧据初步估算,仅粮食短库原因及实行粮改后因买断粮权而带來 的潜在亏损近3000万元。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亏损? 一方面 是机制太呆板在粮食市场一步步放开的同时,企业购进、卖出 粮食都由上级下达计划,还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比方说 市场粮价存在着起落的时间差,正常的做法应是低价时购进、高 价时抛出,但由于企业没有购销自主权,上级下达的计划又错过 了销售旺季,出现了销售任务经常完不成的现象有的企业为了 完成任务,在2月份粮价较好时卖出,作为5月份销售任务完成, 这种作法却被严厉禁止,鹅鹤渡粮站遭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处罚 就是一例另一方面是缺少资金在沉重的债务压力下,企业不 可能有充足的资金来进行购销,只得求助于农发行即使农发行 爽快地给予贷款,但农发行的资金要封闭运行,实行库贷挂钩, 销多少货就要还多少贷,加上购销利微,扣除利息、运输、损耗 等费用后所剩无几,有的甚至是赔钱赚吆喝,所以出现了企业对 经营不感兴趣的怪现象有的企业为了面子上过得去,总是汇报 一年产生了多少经营利润,但知情者嗤之以鼻:“那是哄上级开 心的!”综前所述,我县粮食企业照目前这种状况拖下去,必死 无疑,如趁现在还有部分资产,进行彻底改革,则尚存一线生机 许多企业干职工已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的改革要求非常迫切, 一致的心声就是改革宜快不宜慢。
三)从保护库存与国有资产 来看,粮改刻不容缓企业效益低下,为了主存,为了干职工最 起码的生活费,不得不将手伸向库存粮食至20xx年6月,粮 权为县政府所有的保护价帐面库存粮食4. 4万吨,其中陈粮2. 8 万吨、陈化粮1.6万吨这次调查发现,除三堂街、鹅鹤渡等少 数粮站外,大部分粮站存在偷卖库存粮食现象为了应付县农发 行每月的例行查库,企业可做两套什物帐,给你看的那套帐什么 问题也没有,到仓里去看的话,单凭肉眼无法判断这仓谷是500 万斤还是300万斤对粮食行业这一公开的秘密,有的企业负责 人遮遮掩掩,有的则干脆告诉调研组:“我总不能个人带钱来给 职工发工资、给公家办事吧? ”事后再次核实时也直言不讳地承 认:“这是无奈之举尽管查得很厉害,但从20xx年3月至 20xx年6月县农发行就发现了 7起偷卖粮食事件,偷卖数量约 3000吨而未发现的应远远高于农发行的预计,累计亏空库存 可能在7000—10000吨之间,所以现在的全县实际库存应只有 3. 4—3. 7万吨对偷卖行为可定性为“法无可适而情有可原” 对企业资产,大张旗鼓进行变卖的还较少,不过有的干职工已放 风说,粮食卖完后几下子就可将企业资产掏空,因而从保护国有 资产出发,改革宜早不宜迟。
三、粮改有关的政策法规粮改的核 心是“人员置换身份,企业置换产权”,必然涉及劳动关系解除、 经济补偿、社保与医保、“三条保障线”等多方面的政策、法规一)劳动关系解除劳动关系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