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破解钱学森之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36689106
  • 上传时间:2023-11-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由钱学森之问引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已故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我从教已12年,对钱老之问,我深有感触中小学教育改革反反复复,但成效不大一言以蔽之:中小学教育做了太多无用功,知识性的教育太多,意义不大的重复性练习太多,学生自己太缺乏必要的自学时间,太缺乏研究性的教育,已经大退步到比八十年代还不如的地步了,几乎就是分数教育学生的作业负担考试负担太重,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某些教师在课堂、考场上公然教学生作弊的现象,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样能教出什么样的人?这样下去中国人的良知和道德的底线全部要被打穿,师道尊严和教育都会全面崩溃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在于量化考评制度、砸教师铁饭碗的劣化改革,把中小学教师都变成了一年或几年任期的临时工,教师们比拼学生成绩如平均分等等,成绩下降就要被学校或主管上级解聘或者低聘,哪个教师敢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学生考试成绩高则在提升、职称、工资奖金等方面得到好处,把复杂的多因素的教育效果的评价简单化到了只看分数。

      当然,中国中小学教育缺乏研究性的教育也与高考有关高考是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但高考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诸如学生功课压力太大,“高分低能”,“一考定终身”,而极其重要的其它的学生素质却无从衡量等等由于研究性的教育所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直接传授知识给学生,研究性教育的成效目前又难于衡量,因此,研究性的教育一般不能够提高学生考试分数,反而会降低学生考试分数,提高学生考试分数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教师多讲,学生多做题,导致中国目前推行的新课程改革和研究性学习在中小学基本上是摆设而已新课程改革强调综合性,纯粹是“开错方、抓错药”,各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与逻辑,学习知识就是应该这样按各学科自身的逻辑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学到、学好知识,解决问题时则要求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各个学科知识,综合各方面知识来解决问题很明显,良好地运用各方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学生良好掌握(包括自己动手掌握)各方面知识,并熟悉如何融会贯通地运用各个学科知识而要让学生熟悉如何融会贯通地运用各个学科知识,需要教师进行面向实用的研究性学习来训练,但我看到一些强调综合性的新课程改革,把知识综合性地教给学生,既丧失了老办法按各学科自身的逻辑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学到、学好知识的优势,又缺乏面向实用的研究性学习来训练学生如何综合运用知识,还不如已有的教学办法。

      至于极其重要,弥补中国教育最大缺陷的研究性学习,由于中国的高考不衡量学生在这方面的情况,因此中国的研究性学习常常是学生放羊,若上级要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就常常是由教师代笔 所以,中国现在的教师,做得并不快乐,除少数例外,一般都做得又苦又累,又心里难受许多教师心里也非常清楚,教育会影响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教师教得又苦又累,学生负担太重,但教师学生都这么辛苦,做了太多无用功,反而降低了学生素质,对教学效果、对学生其实都不好,还不实行这样的改革办法,如果真的达到了目的,教师们努力让学生掌握真正有价值的知识,进行研究性的教学,而不是拼命压学生做习题,可以肯定,学生考试分数会降低因为,研究性的教育要把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会地掌握有关知识,比直接讲授教给学生同样的知识,至少在时间方面要多花很多时间所以,由于研究性的教育所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直接传授知识给学生,研究性教育的成效目前又难于衡量,一般不能够提高学生考试分数,反而会降低学生考试分数影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也就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当过教师的都清楚:不外是:学生智力,学生以前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花在这门功课上的时间当然,在砸铁饭碗,量化考评的压力下,目前教师提高学生分数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教师多讲,学生多做。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我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也非常有限,现就破解“钱学森之问”做一些尝试分析:  一、基础教育面临的困境     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有:教育投入不足,校际、地区差距拉大,师资力量不均、应试教育风行、学生负担过重、辍学、厌学风气蔓延等,已有很多文章论及,然而,问题始终没有真正解决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惟有分数才能证明,至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等,因为无法求证便不需要特别给予关注,于是,就有不少见怪不怪的现象在学校上演:音乐、美术之类无关考试成绩的课程常常被占用,殊不知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水平极高、李四光会作曲、钱学森也在夫人蒋英的音乐声中受着熏陶,而我们的孩子却被要求着只埋头于文山题海;生活即学问,这是常识也不得不为分数让道,固然这不能完全怪罪于学校,但事实是学生很少能有机会在实践中亲历亲为,又何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从小习惯了“惟上、惟书、惟分数”的孩子,长大以后当然无法被锻造成杰出人才至于一路从应试中拼杀过来的教师,如果不屑于更新教育观念,也不注重人文情怀修养,他们又会以怎样的方法逼着学生重复自己的老路,这就是基础教育的现状二、教育观念存在误区彻底废除应试教育,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让中小学变为育人的园地,而非学习文化课的知识复制工厂在中小学增加活动课,压缩文化课,增加学生活动和锻炼的时间,改变“监狱式”的校园生活在观念改变上做到以下几点:1)重教育轻教学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校是学会生活、学习、做人、合作四门技能的场所,不是知识的交换机要重视教育学生做人,做人是最重要的,是人生的最高学历要改变只重教学轻视育人的倾向2)重素质轻知识重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只看知识掌握的多少一个大学生在工作后感慨道:“十六年寒窗,所学知识竟没有多大用处但愿我的孩子不要这样这也反映了我国教育目前的现状3)重实践轻书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书本知识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在实践中检验书本知识4)重兴趣轻课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冰心说过:“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生长学校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他们的兴趣而不是漠视,培养他们的兴趣而不是扼杀有兴趣的知识学起来会事半而功倍不要用僵死的课程标准、科目去约束他们,让他们学中选,选中学,做知识的主人,建立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千人一面。

         三、教学内容陈旧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智慧出自手指尖在小学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增设室内外活动课程,每人必须掌握一门以上的技能,只要学生选择,就配备专兼职教师初中开设读书指导课,学生根据兴趣选书学习,教师一对一指导,要写读书笔记或研究性文章高中教育继续实施新课改,加大选修课,重视研究性学习初、高中可开设地方性课程或校本课程,形成本校的文化特色和办学亮点   四、禁资料、禁题海、禁补课、禁月考、禁排名次这些应试教育的做法必须强令禁止把资料变成学生喜欢的课外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并给予指导中小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任务是健康成人,目标是科目达标,而不是只抓优秀生,为中高考输送高分学生  五、多实践,校内外相联系文化课学习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要走出学校,和社会生活、大自然相联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进能力,提升素质尤其是理科学习,要还原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有什么样的新发现,让学生熟悉探究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而不是用先进的条件去轻而易举的验证   六、提倡发问,鼓励研究性学习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国际学习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的好。

      要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议的机会让给学生我们在学习中要营造一个思考、发现、合作、探究的氛围,把学校变成求知的乐园,而不是一个灌输知识的容器,最终又发现用处不大而遗憾,这样做是不人性的待更钱老去世了,但把一个谜语般的诘问留给了中国人 教育体制改革艰难而深远,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仅从教学实际出发,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