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扶贫办十一五期间扶贫工作总结范文.doc
8页县扶贫办十一五期间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我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悉 心指导下,按照“坚持一个中心,围绕二个重点,做到五个 结合”的总体要求,以促进贫困群众脱贫、改善贫困地区面 貌为目标,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办争取 到财政扶贫资金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 101 个,修建 26 条公里的水泥公路,解决了 21453 人的饮水问题,有效地改 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 大的改善,脱贫至富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8 个重点村农 民人均纯收入达从元提升到,比上年增长 82%而且我县扶贫工作连续三年获全市扶贫系统综合考评先进单位现将情 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做法1、注重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制订扶贫开发规划制订 扶贫开发规划是做好整村推进的基础,做好规划对贫困地区 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十一五”期间,我县有 8 个扶贫重点 村,辖有 69个自然村,共有 2346 户、 9584 人,其中贫困人 口 4557 人,有 23 个自然村未通公路,有 44 个自然村未通 有线电视和广播,有 34 个自然村未通,有 3858 人存在 饮水困难绝大多数自然村分布在崇山峻岭中,生产生活条 件比较差,收入来源比较单一。
为扎实开展好 8 个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我县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 制定了《资溪县“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整村推进扶 贫开发规划》对 8 个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及劳 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在“十一五”规划 期间,我县总共计划投入财政扶贫资金 564 万元2、注重结合新村建设, 扎实推进整村扶贫工作 以来, 我县扶贫工作有机结合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 “五新一好”的目标,着力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努 力提高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扎实推进整村扶贫开发工作 一是突出生态特色建设中紧密结合资溪山区地形和良好生 态环境,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着 力打造依山傍水、 错落有致、 富有乡村气息的生态型新农村 二是坚持因村制宜在开展生态型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 们针对区域差别、生态类型和农民生产习惯等不同,区分为 生态服务型、生态旅游型,生态庄园型、生态产业型和生态 社区型等 5 种类型新农村,实行分类指导、科学实施三是 构建长效机制专门对理事会成员进行政策、法律和相关知 识的教育培训,并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运作机制, 如指导示范点理事会建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通报制度、村民 建议办理反馈制度、村民自我管理和服务机制等,并以“卫 生放庭院”、“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评比竞赛活动为载体, 通过理事会定期巡查、户主民主评议等办法来组织实施,使 生态型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到目前为止, 贫困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共投入资金 514 万元,硬化进村路及 村内主干道 8700 米,硬化入户路 7300 余米, 新引山泉水 10 座,受益农户 1011 户,落实沼气项目 67 个以来 8 个重点 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有的试点村已成为全县先进示范点,如三江村的熊家村小组 被评为风光自然村、卫生村,初居村的安德村小组被评为环 境整治先进自然村、生态村3、注重发展生态农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格局 以来,我县积极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按 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五大产业”目标任务,立足生 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目前 已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一是大力增值主导 产业通过对各重点村进行了深入调查摸底,根据各地资源 情况、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和县场需求,确定一批无公害农 产品项目作为重点村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并逐村安排落实好 生产、扶贫项目资金如多种渠道筹集 10 万元扶持里木村 建立烤烟基地 200 亩,每亩年纯收入达 1600 多元,村民因 此人均增收 400 余元,烤烟已成为里木村、翁源村贫困农民 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三江村和下长兴村以生猪、吊瓜 为主导产业;初居村以巴西蘑菇为主导产业。
二是切实加大 产业扶持力度结合林改,加大毛竹产业扶持力度,使自生自灭的山林,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如港东村、榨村有万余亩 毛竹资源,因交通问题不便,有 80%的毛竹资源没有得到开发,通过扶贫修路项目实施后,丰富的毛竹资源得到开发利 用,村民因此人无增收 300 余元4、注重特色产业培训,引导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扶贫 必先扶智,治标先治本我县紧紧围绕面包特色产业,坚持 “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依托省级扶贫培训基地全龙 面包培训学校和市级扶贫培训基建生艺术蛋糕培训学校,积 极开展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努力提高村民素质,增强村 民脱贫致富的能力在全力打造扶贫开发重点村农民职业技 能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的同时,整合了有关部门的扶助资 金,对参加培训的重点扶贫村贫困户给予 400元/ 人的补助 此外,我们还积极为贫困群众搭建就业平台,联合县面包协 会和培训基地推荐其就业近两年,我县完成劳动力转移培 训 1458 人,其中有 80%学员自己开起了面包店, 走上致富之 路,另外 20%的学员在面包店打工,月工资达 1000 元以上, 基本上实现了“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富裕一人” 与此同 时,还围绕“发展五大产业” ,加大了对贫困农民种养实用 技术培训力度,力争使每位贫困农民能掌握 1-2 门技术,增 强脱贫致富能力。
两年来,我县累计举办培训班 20 期,参 训人数达 6000 多人次,印发资料 2 万册,为贫困村组培养 了一大批科技带头人和示范户今年 6 月份,我县代表全县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扶贫开发“雨露计划”成果展,扶 贫办主任沈建华同志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5、注重创新资金管理,努力提升扶贫开发效益近年 来,为使扶贫资金能全部使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 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作用,提升扶贫开发资金的使 用效益,我县积极创新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机制一是在项目 管理上, 严格规范了项目的选择、 论证、申报、审批、实施、 检查、验收程序和办法,建立了县村两级扶贫开发项目库;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切实把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 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实行“三专 一封闭”报账管理机制,即县村两级在县会计管理核算中心 设立扶贫资金专账专户,实行专门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 行,严格项目资金使用和报账程序三是根据项目工程进度 按 3 :4 :2 :1 的比例分期分批划拨资金, 即在项目实施时, 预借 30%项目资金,工程完成 60%-70%时,施工单位核销预 借的 30%,并凭正式发票拨付 40%项目资金,项目全部完成 时,再拨会 20%项目资金,剩下 10%作为项目保证金,待项 目使用一年,经验收合格后,给予支付,如发现工程质量问 题,责成项目单位无条件返工,否则,不予拨款。
同时,对 于资金额度较大的项目进行招投标制, 实行公平、 公开招标, 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扶贫资金违纪规使用等不良现象的发 生,使扶贫资金发挥出了最大的效益6、注重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形成扶贫帮扶合力一是 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将扶 贫办由副科级单位升格为正科级单位,配强了主任,并从乡 镇选调了 2 名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副科级干部充实到扶贫 办工作,购置了工作新车,财政每年安排万元工作经费,并 逐年增加项目配套资金县主要领导经常亲自过问、高度扶 贫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二是积极整合 资金为了更好的完成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县政府 对实施整村推进资金整合,把县级财政安排的资金、以赈资 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集中捆绑使用, 统一充分发挥了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加大帮扶力 度广泛调动各近挂点单位参与扶贫工新农村建设点,积极 开展帮扶工作和参与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各单位都选派得 力干部组成扶贫工作组,认真帮助重点村实施扶贫规划和新 村建设以来,我县共争取定点帮扶单位资金和 86 物资万 元;动员各级党政机关、 群众团体、 协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 形成了“定点帮扶” 、“对口帮扶” 、“一挂三帮”等社会帮扶 合力,全县共有 137 名党员干部与 1070 个贫困户结对子, 组织开展了 “手挽手” 和“春蕾计划” ,组织社会捐款万元, 衣物 600 件,扶助 12 位贫困学子入学, 赠送书籍 3000 余册。
7、注重改善生存环境,扎实推进移民扶贫是我县实 施移民扶贫第一年,移民搬迁扶贫工程投入 245 万元财政扶 贫资金(含市、县财政配套资金 35 万元),县政府鼓励移民 进城购商品房实行无土安置,补助资金万元,累计投入资金 万元我县移民扶贫工作进展顺利,到县城购商品房无土安 置成效较明显今年我县 700 人的移民搬迁计划,超额完成 任务在农村分散安置 135 户,589 人,到县城购房 35户, 151 人一是加强领导, 高位推动 今年, 移民扶贫列入 “民 生工程”,移民扶贫工作提升到“情系百姓,关爱民生”的 高度,县委、县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以县政府名义印发了 《资溪县移民扶贫实施方案》 ,要求乡镇进一步明确工作职 责,对移民扶贫工作要求一把手亲自挂帅,亲自协调,确保 移民年度目标的实现二是早安排部署,高标准设计在省 里任务下达后,就立即启动移民搬迁工作程序,使今年的移 民搬迁工作一开始就“高速运转” 在移民搬迁工作中,紧 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面落实 “五通一气”(通水、 通电、通路、通有线电视、通、建沼气)和亮化美化的 要求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使各集中安置点既是移民扶贫集 中安置点, 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三是严格要求, 强化措施为确保移民扶贫任务的完成,我办在电视台、手 机信息等多种媒体上大力宣传移民搬迁政策,并创新了动态 管理办法,根据各基层单位重视程度和群众搬迁所具备的条 件成熟情况来确定搬迁指标,取得较好成效目前已落实移 民搬迁集中安置点 5个,移民搬迁人数达 740 人,农户建房已接近竣工,部分村民已入住新房二、存在问题在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 到,在实践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1、我县属山区县,自然村分散,整村推进难度大;2、上级扶贫资金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所需,而且 产业扶贫项目周期短,短时间内难见成效,有一些贫困群众 还没有完全脱贫;3、在贫困村搞新农村建设,建设点与整村推进存在矛 盾点和面如何结合需要探索和创新,而且重点村普遍存在基 础条件差,同样资金建设与其它村相比,要求达到同样标准 有难度4、因为贫困,大部分重点扶贫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乡村配套和自筹资金难以落实,也无法垫付项目实施有关费用同时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在家群众参与项目实施力度不够等三、下步打算我们将认真按照省县统一布置,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求 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1、健全完善扶贫工作机制加强督导提高项目实施的 质量,表彰项目实施好的,处罚项目实施差的,我县将拟制 《资溪县扶贫规划项目实施奖惩办法》 、《资溪县县财政扶贫 资金绩效考评实施细则》促进扶贫项目的实施向高质量、高 效益发展,使重点贫困村管理进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夯 实扶贫工作基础2、认真做好移民扶贫调查 资溪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县, 大部分群众居住在崇山峻岭中,许多群众地处深山区和地质 灾害频发区,为了解决群众居住安全问题,结合省县扶贫办 的有关文件精神,我县深入开展深山、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 区群众生存善调查工作,为今后开展移民搬迁扶贫打好基础3、积极创新扶贫工作路子一是龙头带动,做强做大 产业围绕青云竹地板、华谊食品等省、县龙头企业,。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