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心理学 第9章 动机与学习动机 总结笔记(考研笔记).docx
9页第九章动机与学习动机第九章动机第一节动机概述一.简述动机的含义与功能[一级](1)动机的含义:动机是一种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动机的功能:①激活功能;②指向功能;③维持和调整功能二.简述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三,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并说明几种需要的关系[一级]Q2L](一)马斯洛认为,个体的需要具有层次性,由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平安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 需要;人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①生理的需要:维持人的正常生活条件的需要,如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②平安的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平安、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③归属与爰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希望归属于某一群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⑤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已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的需要。
二)马斯洛认为,这些需要之间的关系是:口]这五疝需要都’是后最基本的需量: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 行为的力量[2]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3]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局部得到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在人类 的进化以及个体的开展中,低级需要出现较早,而高级需要出现较晚[4]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也叫缺失性需要当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将出现直接的生命危机[5]高级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需的,但是高级需要与人的健康成长紧密联系,高级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人健康、长寿、精 力旺盛因此,高级需要也叫生长性需要后期,马斯洛在生长性需要中又提出了认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四.简述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并用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一级]口钠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可以用来解释动槌口行为效率的关系,该定律的主要观点如下:⑴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0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3]各种活动者除在一个最正确的动机水平。
动机缺乏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动机的最正确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上戢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正确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 较大的任务更上较低的动机水生有利于任务的完成第二节动机的种类一,简述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人的动机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一)生理性动机生理性动机也称为基本动机,它是为了维持生命所必需满足的动机,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如,饥、渴、缺氧、疼痛、 母性、性欲、睡眠、排泄等二)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人有权力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认识的需要等,因而产生了相应的权力动机、交 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性动槌口学习动机等二.学习动机的含义及作用 重要,常考16内蒙古简,17南京简 ⑴含义:学习动机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社会性动机,表现为对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是引起学习活动、 维持学习活动,用旨弓I学习活动趋向设定的学习目标的心理倾向其主要内容包寸敌口识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感、成就归因四 个方面,具有激发、指向和调节的功能。
2)作用:动机对于人类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动力,它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增强学习的努力程度、 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其作用有以下几点:①引发作用;②定向作用;③维持作用;④调节作用;⑤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三、简述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含义及相关关系(915真题2014)(一)根据动机的来源,可把动机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具有内部动机的学习是为了获得知识去学习内部动机可以使学生有效、长期地 进行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具有自主性、自发性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如有的学生为了得到奖励,防止惩罚,或者为了取悦家长教师等具有外部动机的学 生的学习具有诱发性、被动性,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二)相互关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共存的关系,在某种情况下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有促进作用四、简述认知内9区力.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含义.产生途径及各自对学习的意义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根据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不同,将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 分为三种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一)认知内驱力17湖南大学⑴定义:在要求理解、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的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驱力: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 是一种内部动机⑵产生:后天产生,有赖于特定的学习经验⑶对学习的意义:是意义学习中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二)自我提高内驱力12北京(1)定义: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在通过胜任某些活动而获得他人尊敬的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驱力,其目标是赢得某种地位或 名次,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是一种外部动机⑵产生:从儿童入学即开始产生⑶对学习的意义:产生后日趋重要,是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局部三)附属内驱力14湖南⑴定义:又称交往内3区力,是在希望获得或保持他人认可、赞许、关心、支持或友谊的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驱力⑵后天产生,有赖于三个条件:①学生在感情上对他人有依附性;②能从他人的赞许或认可中获得一种派生地位;③享受到派生地位乐趣的学生会有意识地使自已的行为符合他人的标准和期望,且这种赞许往往能使T人的地位更确定、更巩固⑶对学习的意义:从/」浮到中学,附属内驱力的来源逐步从家长和教师转向伙伴,同伴的赞许和许可日益成为重要的动机源第三节 动机的理论[简述动机理论]一■动机的早期理论[简述动机的早期理论]=[本能理论+驱力理论+诱因理论+唤醒理论][一级](一)本能理论本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论在一些研究领域占统治地位。
1)詹姆斯: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与动物一样的生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老实等2)麦独孤(本能论最著名的鼓吹者):系统地提出动机的本能论,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根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 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和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开展形成的他认为人类有18种基本本能3)洛伦茨:本能是由遗传决定的、受特异能量驱动的物种特有的固定动作模式;个体的经验可以转化为本能行为,行为是本能与 学习交互作用的结果发现小鹅出生后对自已的那种〃依恋〃现象,可称之为印刻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动力是由人类生来固有的本能驱力决定的;这种本能驱力使人类产生一种紧张状态,驱使人 采取行动,并通过消除紧张来获得满足精神分析理论还认为,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是生的本能与死亡本能,它们是人类行为的两 种基本动力5)马斯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由生来固有的自我实现的潜能决定的北网/理论评价本能论不能确切地解释行为的原因对人类行为的解释是一种循环论证的过程,本能论过分强调固定的先天的行为机制,而人类 的许多行为可以更好地由学习解释。
跨文化的研究也说明,许多曾被认为是普遍代表〃人类天性〃的行为模式实际上是可变的, 它们反映着独特的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二)驱力理论 名词解释:驱力(需回答驱力的提出、驱力概念+两个驱力理论)①武德沃斯:驱力理论由于本能论在解释人类行为时产生了困难,武德沃斯提出了行为因果机制的驱力概念,以代替本能概念所谓驱力是指个体由生 理需要(如食物的需要、性的需要、逃避痛苦的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 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②赫尔:驱力减少理论 简述动机的驱力减少理论一■理论内容(4赫尔提出了驱力减少理论他假定个体要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动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使 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2)赫尔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从经验中习得的刺激与反响之间的联系,即习惯来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的因此,他 强调经验和学习在驱力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学习对个体成功适应环境至关重要⑶赫尔认为,驱力给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驱力可以来自内部刺激,不需要习得,称为原始驱力;也可以来 自外部刺激,通过学习得到的,称为获得性驱力4)赫尔认为,驱力(D 1习惯强度(H )共同决定了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P ),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表示为:P=DxH二.理论应用:赫尔的理论适用于解释生物的机能,例如吃、喝、睡眠和性行为等。
剥夺食物会产生饿(驱力),它推动个体寻找 食物和产生吃的行为,进而使驱力下降三、理论评价:行为是从刺激反响之间的联系中习得的观点得到了行为主义的赞同,但忽视了外在情境的作用,驱力减少理论不 能解释另一些行为,如,为什么一个人可以通宵达旦地工作?因为在这种行为中,人的驱力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三)诱因理论简述诱因理论的基本观点915华南简18名词解释:诱因⑴诱因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有吸引力的刺激物称为积 极诱因;个体回避的刺激物称为消极诱因2)赫尔在驱力理论的基础上,接受了诱因这一变量,把它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之一,把赫尔驱力减少理论的公式P= DxH进行了 修改,把诱因动机K这一变量加入到公式中:P=DxHxK (K为诱因动机,D为驱力,H为习惯强度,P为有效行为潜能)⑶诱因是个体行为的一种能源,它促使个体去追求目标诱因与驱力是分不开的,诱因是由外在目标所诱发的,只有当它变成个 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并具有持久的推动力四)唤醒理论简述动机的唤醒理论(1)赫布和柏林认为,唤醒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一般来说,人们偏好中等强度的刺激水平,它能引起最正确的 唤醒水平,而对于过低或过高的刺激,个体都会不舒服。
2)唤醒理论认为,个体对唤醒水平的偏好是个体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3)唤醒理论包括三个基本原理:①人们偏好最正确的唤醒水平刺激水平和偏好之间的关系是一条倒U形曲线②简化原理,即重复进行刺激能使唤醒水平降低③个人经脸影响偏好研究说明,富有经验的个体偏好于复杂的刺激经验也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组织刺激二.动机的认知理论[简述动机的认知理论][一级]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在头脑中形成了各种观念这种观念在刺激和行为间起中介作用,它既能引起行为, 又可以改变行为,因而,认知具有动机的功能一)期待价值理论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待托尔曼将期待定义为刺激与刺激 的联系(S1-S2 ),或反响和刺激的关系(S1-R-S2 I期待是重要的,它能帮助个体获得目标二)归因理论口 5J][16J]简述动机的归因理论心理学家用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称之为归因Q)韦纳的归因理论两个学生参加考试: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