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动研究之类型及模式.pdf
6页行动研究之类型及模式朱雁(华东师范大学2 0 0 0 6 2)作为一种方法、一种科研理念及一种研究类型的行动研究,正如其名称那样,其主旨是通过社会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的相互合作,以发挥各自所长,同时弥补各自的不足(即前者或在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方面有所欠缺,而后者则在理论基础方面或有待提升).虽然,对于行动研究的理解,学术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但多数的学者都强调行动研究是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其主要研究目的,研究的主体为实际工作者,而他们也同时是研究结果的应用者.因而,有学者将行动研究的特征总结为下述三项:为行动而研究(目的),在行动中研究(过程),由行动者研究(主体).1 行动研究的类型解读①由于阐述角度的不同,学者们对行动研究曾给出过许多种不同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中提及的研究的不同侧重点,郑金洲提出可将行动研究分为三种类型[1],包括(1)行动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研究,这一类型强调的是行动研究的科学性,结合自身实践中的问题验证有关的理论假设;(2)行动者为解决自身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这一类型强调的是行动研究对实践的改进功能,而不以建立理论为目标;(3)行动者对自身的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这一类型强调的是行动研究的批判性,以理论的批判和意识的启蒙来引导和改进行动.赖秀芬和郭淑珍从行动研究内部发展历程的视角,提出了对行动研究类型的另一种划分方式[2]:(1)以科学方式探讨社会问题的试验型,这一类型的行动研究主张由研究引发的行动改变是理性的,因此可以对其进行规划和控制;(2)强调研究者与实践者相互合作的组织型,这一类型的行动研究其核心在于强调由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确定问题,并一起协作寻找可能导致问题的原因及可行的改变措施;(3)植根于实际社会机构中(如社会工作及教育)的专业型,这一类型强调通过行动研究来发展专业人员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对自身的价值观念作出反思,并由此改进已有的一些行为实践;(4)与社区发展紧密相关的赋加权力型,这一类型的行动研究重在为弱势团体解决具体问题,其中的研究者更多地是协助实践者确认问题,以提升彼此间相互合作的共识.基于S c h n的反思模型,A l t r i c h t e r、P o s c h和S o m e k h对行动研究中的反思做了相应的分类[3]:(1)实施于日常行为的“行动中认识”内隐性实践知识(t a c i t k n o w i n gi na c t i o n),这一类型赋予实践者的工作以一定秩序性,使得他们能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处理多重事务.事实上,这一重在帮助实践者组织其知识的行动,正是为了克服实践者无法将思考与行为分开、对自身的实践知识或来源缺乏意识,以及无法用直接的语言描述其自身的实践知识的不足,以更好地支配其行动中的内隐性实践知识;(2)“行动中反思”(r e f l e c t i o ni na c t i o n),通常是指实践者在遇到具体问题后,需进行即时思考并当场作出决定,而这一由思考转化成行动的过程,将会有助于实践者提升在不同情境中运用和建构实践知识的能力;(3)“对行动进行反思”(r e f l e c t i o no na c t i o n),这类反思能够让实践者以已发生的事件为基础,建构和表述从这些事件中获得的知识,从而加强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知识组织能力,这也将有助于提升实践者的专业能力,以便能更有能力应对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实践者往往是研究的主体,而研究者则可根据研究的不同需求在参与的方式和程度上有所不同.据此,郑金洲提出行动研究可分为[1]:(1)由实践者和研究者共同确定研究问题,并一起协商有关研究结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的“合作型”;(2)实践者自行确定研究问题,并设计行动方案,而研究者则在形成理论假设、计划行动方案及评价行动的过程和结果方面给予指导的“支持型”;(3)实践者在没有研究者帮助和指导的·1·2 0 1 4年第1 0期中学数学月刊①参考“黄昌龙.谈谈教育行动研究[B/O C]//h t t p://b l o g . s i n a . c o m . c n/s/b l o g_4 d 5 d f c a d 0 1 0 0 0 a q w . h t m l”情况下,完全自主地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研究做批判性的思考,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以对实际行为进行改进的“独立型”.事实上,无论研究者在行动研究中以何种形式及有多大程度的参与,他们与实践者之间的合作关系都应是平等互补的.在这种平等合作中,实践者可以分享到研究者的研究经验及理论资源,从而规范其自身的研究,而研究者则可分享到实践者的实践经验及研究素材,从而在这些经验中寻找到理论建构的生长点.C a r r和K e m m i s则根据作为行动研究主体的实践者在研究中的地位,将行动研究区分为技术型、实践型和解放型(t e c h n i c a l,p r a c t i c a l,em a n c i p a t o r y),并将此三种类型联系于人类社会科学的三种一般模式(实证型e m p i r i c a l、解释型i n t e r p r e t i v e、批判型c r i t i c a l)(C a r r引自[4]),借助于H a b e r m a s提出的三类建构知识的兴趣加以呈现[5].实证主义(p o s i t i v i s t)范式的预期目标实际上就是对预测和控制的一种“技术型”需求.相反,解释型社会科学则有着理解为何某一现象会出现当下的表现,以及是何种有效的交互方式促成了这一现象的存在的“实践型”兴趣;当然此种理解往往会具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性[6].相较而言,只有反思性的“批判”因是基于形成主观理解的情境的,是服务于人们希望摆脱“传统、惯例、习俗、强制及自欺限制”的“解放型”兴趣(G r u n d y和K e m m i s引自[7]). C a r r和K e m m i s指出,此类“解放型”行动研究,如E l l i o t t的“教育”过程,必然是合作性的.对于此三类行动研究的差异,K e m m i s认为其主要来自于研究者作为促进者(f a c i l i t a t o r)的介入程度的不同,即当研究者建议实践者在其实践中验证某种发现时,就产生了技术型行动研究;实践型行动研究则更多地关注于对实践的研究,相较于技术型行动研究,并不过多地倚重于理论与科学方法,但同时也不排斥使用“假设—验证”的科学方法;而批判型行动研究强调的是对在实践背后起作用的意识形态的批判及监控. K e m m i s在回顾了2 0世纪4 0年代到8 0年代的教育行动研究报告后发现,行动研究的发展正是经历了从技术型,到实践型,再到解放型的.此外,还有学者专门针对教育行动研究,依据教师的群体来源将教育行动研究分为个体教师的“自我反思型”,教师群体间的“同伴互助型”及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U - S合作型”.从上述各种对行动研究的分类,不难看出行动研究是一种内容极为丰富,且具有多种形态的研究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去剖析、分析、解读行动研究,正是为了能够深入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此种理念和方法.同时,通过这些侧重于不同元素的分类,也为更好地了解和运用不同的行动研究模式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2 行动研究的几种常见模式2 . 1 犔 犲 狑 犻 狀的螺旋循环模式K u r t L e w i n是行动研究的重要先驱之一,他不仅首先提出了行动研究这个名词和方法,更是提出了包含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在内的四个行动研究的重要环节,并依此建立了行动研究的循环模式(图1).具体来说,计划是以所发现的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对行动研究做出整体的计划,并且对其中涉及到的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作出设计方案;行动即指执行和实施行动计划;观察则是对行动的背景因素、影响行动的因素、行动的过程,以及行动的效果进行监控;反思环节所要做的是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等.之后,L e w i n又进一步将反思后重新调整行动计划作为另一循环的开始,从而把螺旋性元素加入了修正模式,由此构建了螺旋循环模式(图2).图1 图22 . 2 犇 犲 犪 犽 犻 狀 犝 狀 犻 狏 犲 狉 狊 犻 狋 狔行动研究模式近年来,在欧美教师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是由澳大利亚D e a k i n U n i v e r s i t y的S t e p h e n K e m m i s和R o b i n M c T a g a r t提出的操作模式,此一模式是在L e w i n的四环节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的模式更多地关注于将行动研究应用到教育工作当中,将L e w i n提出的四大环节与教育实际相结合,并以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和能力为例,阐释行动研究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的,使得模式内容更为形象化具体化(图3).K e m m i s和M c T a g a r t指出此种模式属于参与性研究[8].另外,他们还建议在使用这一模式时,不应将其作为一种严格的结构去遵循.因为在实际·2·中学数学月刊2 0 1 4年第1 0期的研究过程中,每一个阶段可能并非像螺旋循环模式所呈现的在计划、行动及观察、以及反思建议等阶段间有着明晰的界限.这些阶段会出现重叠,而初始的计划很可能很快有所受阻,因此实际的研究过程会是更具流动性(f l u i d)、开放性(o p e n)和敏感性(r e s p o n s i v e)的.此一模式之所以受到普遍推崇,其中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在进入每一循环阶段时,行动研究者都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水平去探访所研究的现象,从而逐步建立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图32 . 3 犈 犾 犾 犻 狅 狋行动研究模式作为“教师即研究者”的积极倡导者,J o h nE l l i o t在赞同K e m m i s等学者关于行动研究遵循行动—反思螺旋结构的循环步骤的提法的同时,将行动研究模式建构得更为精密,弹性也更大,从而使得行动研究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图4)[9]. E l l i o t行动研究模式实际上是一个时间进程模式,其中包括若干个循环,每个循环包含有:确定初步设想,通过分析资料判断设想是否合理.若认为基本合理,则制定总体实施计划,同时设计具体的行动步骤,之后先执行第一个行动,且对之实施观察,了解其成效,根据观察所获得的资料,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修改总体计划,特别是对下一循环中的行动步骤作出调整.2 . 4 犈 犫 犫 狌 狋 狋行动研究模式曾是E l l i o t的同事和合作者的D a v e E b b u t t,基本上同意K e m m i s和E l l i o t的提法,但是却不完全同意他们提出的模式[1 0].在他看来,螺旋式图4的设计未必是最为有效的模式以呈现行动—反思过程.因此,E b b u t t提出一个新的模式(图5).图5其中包括下述几个主要步骤:(1)总体设计,包括问题的形成、问题原因的诊断、问题情境脉络的分析等;(2)考察阶段,在此收集资料,其中需要对资料收集作出计划,包括收集方法、收集对象、以及收集人员等;(3)拟定总体计划,此计划会根据评价结果,适当加以调整;(4)实施行动;(5)行动监控与考察,若比较行动实施的结果与初始的概念后,无法获得解释,即问题没能得到解决,则应该修正总体设想,包括重新分析问题、重新诊断原因、重新收集资料、重新计划、重新行动;(6)修正概念、重新探索、重新计划、重新行动.2 . 5 犕 犮 犓 犲 狉 狀 犪 狀行动研究模式J a m e s M c K e r n a n提出的模式亦是一个时间进程模式(图6).在他看来,行动研究按照时间的·3·2 0 1 4年第1 0期中学数学月刊发展,应该包含几个行动循环,而每个循环包括七个基本环节:确定问题、需求评价、提出设计、制定行动计划、实施计划、评价行动、作出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