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产业结构理论教学教材.ppt
79页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第二章产业结产业结 构理论论孙孙智君n由于结构失衡造成可利用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是落后的本质特征n H.钱纳里2主 要 内 容第一节节 产业产业 分类类第二节节 产业结产业结 构概述第三节节 产业结产业结 构的演进规进规 律及趋势趋势第四节节 产业结产业结 构演进进的影响因素3n产业经济系统是由各个不同的产业和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n产业经济系统= (产业ii= 1, 2, , n, 不同产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5一、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n分类标准: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划分n内容:为生产生产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部类(第一部类)产业为生产生活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生产消费资料的产业部类(第二部类)生产必要消费品的部门生产奢侈消费品的部门产业经济系统= (第部类, 第部类C. V.M 三个部分, 它们之间的关系) 优点:揭示了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时两大部类产业间的实物和价值构成的比例平衡关系,是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理论基础缺点:覆盖面窄、实际应用困难难以描述产业间错综复杂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其他产业关联关系 6分类标准:以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为标准内容:n 农 业: 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n产业 轻工业:纺织、食品、服装、制革、毛皮、家具、造 纸、印刷n 重工业: 燃料、冶金(如钢铁)、煤炭、石油、化工等 产业经济系统=(农,轻,重,农,轻,重之间的关系)优点:简便易行缺点:没有把全部物质生产部门都包括进去,更没有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轻重工业的界定日益困难 ;不能全面反映产品使用价值的多样性与交叉性。
二、列宁的农轻重产业分类法7中国国家统计局关于轻重工业的相关规定n农 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n轻工业: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按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分:n(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造纸、印刷等n(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文教体育用品、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等n重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n按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分:n(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的工业包括森林采伐、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等n(2)原材料工业,是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n(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8分类标准: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为标准定义:第一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的物质生产部门,即广义的农业第二产业:加工取自自然物质的物质生产部门,即广义的制造业或工业第三产业:派生于有形物质财富生产活动之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即广义的服务业产业经济系统=(第i次产业i=1,2,3,第i,j产业之间的关系ij,i,j=1,2,3) 优点:是一种有效的产业经济分析方法,被诸多国家广泛采用,许多经济学家用它来解释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结果缺点:社会再生产过程被描述的过于简单和笼统,还存在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其内容也过于庞杂三、三次产业分类法9具体化:n 第一次产业(Primary lndustry): 农业(指种植业)、畜牧业、n 林业、渔业、狩猎业。
n产业 第二次产业(Secondary lndustry):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n 运输业、通信业以及煤气、n 电力、供水等工业部门n 第三次产业(Tertiary lndustry) :商业、金融业、保险业、n 生活服务业、旅游业、公务业n (科学、教育、卫生、政府等n 公共行政事业)、n 其他公益事业等 10(1)创始人费希尔(A.G.D.Fisher) 1935年费希尔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对三次产业分类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 “纵观世界经济史可以发现,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在初级生产阶段上,生产活动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迄今世界上许多地区还停留在这个阶段上第二个阶段是以工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为标志的,纺织、钢铁和其他制造业生产为就业和投资提供了广泛的机会显然,确定这个阶段开始的确切时间是困难的,但是很明显,英国是在18世纪末进入这个阶段的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期,大量的劳动和资本不是继续流入初级生产和第二级生产中,而是流入旅游、娱乐服务、文化艺术、保健、教育和科学、政府等活动中这里,处于初级阶段的为第一产业,处于第二阶段的是第二次产业,处于第三阶段的是第三次产业” 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产生11(2)继承者:克拉克英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克拉克1940年经济进步的条件(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方法研究了经济发展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关系的规律,从而拓展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应用研究,使得三次产业分类方法得到了普及。
因此,三次产业分类方法更多地是与克拉克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种产业的分类方法又称为克拉克产业分类法nhttp:/ “国民生产总值之父”1971年因在各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的结构分析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产业结构理论研究成果:现代经济增长:速率、结构与扩展各国的经济增长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 (1901-1985)(3)深入研究者:库兹涅茨13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两个方面,对伴随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把第一、二、三产业分别称为农业部门(A部门)、工业部门(I部门)和服务业部门(S部门)分三个主要部门:农业及相关的渔业、林业和狩猎;工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水力电力、运输业和通信;服务业贸易、金融、不动产、动产、商业、仆佣、专业人员及政府每个主要部门所包括的行业,在考虑原材料、生产性营运、最终产品及其行业间的区别特征方面各有不同,因此,同广义分类一样,以上的狭义分类定有不同意见库兹涅茨关于三次产业的主要理论14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具体标准和范围http:/ 汽车3846其他运输工具3844造船及修理3845 航空工业16标准产业分类法的特点n与三次产业分类法保持着稳定的联系,从而有利于对产业结构的分层次深入研究。
n便于调整和修订,也为各国各自制定标准产业分类以及进行各国产业结构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条件n中国制定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994)就采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1SIC)1988年第三次修订版的分类标准 n西方国家多根据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制定供官方使用的标准产业分类法 17q划分标准: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种类和依赖程度的差异q分类:资源密集型产业:种植业、林牧渔业、采掘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服务资本密集型产业:钢铁、汽车、机器制造技术密集型产业:北大方正,科技一条街q缺点:各种产业类型的划分范围不容易界定n优点:n 有利于判断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n 有利于反映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趋势五、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18概念n(1)资源密集型产业(resource intensive industry):指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中需要使用较多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才能进行生产的产业,包括土地、原始森林、江河湖海和各种矿产资源n(2)劳动密集型产业(labor intensive industry):指在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中,劳动力投入比重较高的产业 n(3)资本密集型产业(capital intensive industry):指在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中,资本(资金)投入比重较高的产业。
n(4)技术密集型产业(technology intensive industry)(知识密集型产业):指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中需要使用复杂先进而又尖端的科学技术才能进行生产的产业,或者在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中知识密集程度高的产业 19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n资源型制成品:加工过的食品和烟草、简单木制品、精炼石油产品、染料、皮革(非皮革制品)、宝石和有机化学品竞争优势:当地可获得的自然资源n低技术制成品:纺织、服装、鞋、其他皮革制品、玩具、简单的金属和塑料制品、家具和玻璃制品竞争优势:价格n中技术制成品:重工业产品,如汽车、工业化学品、机械设备以及比较标准的电气和电子产品具有复杂的但不是迅速变化的技术,要求适当的R&D投入水平、先进的工艺和设计技术以及大规模生产n高技术制成品:复杂的电气和电子(包括通信)产品、航空航天、精密仪表、精细化工以及药品先进的并且迅速变化的技术和复杂技能,具有极高的进入障碍巨额RD投入、先进的技术基础和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密切交互20v划分标准: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为标准v内容:基础产业:在产业结构体系中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并为大多数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瓶颈产业:在产业结构体系中未得到应有的发展提儿已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柱产业:在产业结构体系的总产出中占较大比例的产业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迅速发展并对产业发展具有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v优点:有利于研究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利于政府通过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和进行相关产业管理,促进产业发展并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v缺点:过度强调产业之间的横向地位问题,容易忽视产业之间的纵向关系和产业群的培育与形成六、产业地位分类法21 关于基础产业n徐寿波(2009):基础产业是指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起根基性作用的产业。
生产农产品、服务产品和基础工业产品的产业群体n(1)第一产业(农业)整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无论是生产最终产品,还是生产中间产品,均属于基础产业范畴n(2)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整体中只有重工业中的采掘(伐)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是基础工业,属于基础产业范畴n(3)第三产业(服务业)整体是基础产业 22 基础产业外延表23关于主导产业n主导产业的具体含义n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比重较大,综合效益较好并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产业;n建立在大规模生产和广泛的商品交础上专门化、社会化、商品化高的产业;n产业链较长,关联度较高,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大,能带动和促进经济的发展n主导产业的特点:n技术上的先进性n时间上的阶段性n结构上的层次性 24关于支柱产业n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标志:n(1)产值增加值在GNP中的比重达到5%左右n(2)出口创汇稳步增长,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上升,行业外贸进出口由净进口变为净出口n(3)就业人员占全国或地区就业人员的比重游所提高,同时在与支柱产业紧密相关的工业部门和服务行业就业人员大量增加n(4)行业关联度高,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大于1n(5)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和骨干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集约化和社会化的生产方式,配套协作的企业组织网络n(6)与国际同行业比较,技术比较成熟n(7)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大体在1.5左右n(8)经济效益好,附加值率一般在25%-40%。
25n案例:贸易业-中国香港地区经济的主导产业n 贸易业是香港经济的主导产业,拉动了包括金融、运输、信息、旅游业在内的整体经济多元化的发展香港是国际金融商贸中心,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24万美元,在全球名列前茅香港经济能快速发展,除了拥有优越的地理优势以外,贸易业的高度发展是主要因素近些年来,在中国内地经济发展的强劲带动下,香港贸易业得到空前发展1995年,香港贸易总值达到3620亿美元,转口货值达10204亿港元,占亚太地区贸易总额的1/5,成为全球最活跃的第五大贸易区流通业已成在香港经济中,以贸易业为核心的服务业占有绝对的主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