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北能源基地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研究.doc
40页1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研究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研究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位于陕西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接地带,包括榆林、延安两市的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 80607平方公里,辖 25 个县(区),378 个乡镇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也是我国 21 世纪煤、油、汽等能源接续地和能源化工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地区今后 10—15 年将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发展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促进基地建设合理布局,有机协调城镇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城市化承载工业化的互动发展,必须加强关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建设的研究,明确陕北城镇化与城镇建设的战略思路、布局模式及发展重点,实现科学发展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城镇发展建设现状城镇发展建设现状一、城镇发展建设特点一、城镇发展建设特点到 2004 年底,陕北地区总人口为 545.6 万,占全省总人口14.7%,其中,城镇人口为 135.6 万,占全省城镇人口总数的 11.1%,城镇化水平为 24.9%由于陕北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内外交通联系不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相对稀疏,城镇发展总体上呈现数量少、密度小、水平低的特点。
1、城、城镇镇化速度加快,但城化速度加快,但城镇镇化水平化水平较较低低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陕北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镇人口由 1994 年 67.6 万增加到 2004 年的 135.6 万,年均增长 7.2%;城镇化水平由 13.7%上升到 24.9%,年均提高1.12 个百分点但从目前现状来看,陕北城镇化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2492.967.681.5135.6511.6545.615.9%13.7%24.9%020040060080010001994年1999年2004年万人0%5%10%15%20%25%30%总人口城镇人口城镇化水平一是建制市增加慢、数量少解放后于 1972 年 3 月设立延安市,延安市和延安县并列,1975 年延安县并入延安市,为延安地区行署所在地;1997 年 1 月撤销延安地区行署,实行市带县制,原延安市行政范围改为延安市辖宝塔区1998 年榆林县撤县设榆林县级市,2000 年 7 月撤消榆林行政专署实行市带县制,原榆林市行政范围改为榆林市辖榆阳区直到 2004 年,陕北仍然就只有宝塔和榆阳两个市辖区二是总体城镇化水平在全省处于较落后地位。
2004 年,陕北城镇化水平为 24.9%,分别比全省和关中地区城镇化水平低 8.1和 14.9 个百分点三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自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启动建设以来,陕北以能源化工为核心的重化工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有力地带动了陕北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工业化率)达到了 37.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 28.1%,对加快全省工业化进程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但与较高的工业化水平相比,陕北的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并没能有效推动城市化发展图图 1 陕陕北城北城镇镇化水平化水平变变化表化表3表表 1 陕陕北城北城镇镇和和经济发经济发展展现现状(状(2004 年)年)总人口 (万人)城镇 人口 (万人)城镇 化率 (%)GDP (亿元)人均 GDP (元)工业 总产值 (亿元)第三产业 增加值 (亿元)陕北545.6135.624.9376.806906.2547.8183.42延安市208.865.531.4191.769183.9347.3538.54榆林市336.870.120.8185.045494.1200.4644.88关中2219.3882.339.82072.889340.21624.59883.91西安市725.0425.358.71095.8715115.4736.20540.15陕南909.6204.122.4399.234389.1187.24170.41全省3705.21222.033.02883.57782.33081.371137.74表表 2 陕陕北重点北重点镇镇基本情况(基本情况(2004 年)年)所 属 市所属 区县城镇名城镇类型主导及特色产业宝塔区姚店镇工业能源、冶金、制造延长县郑庄镇工业农业、能源、建材七里河镇商贸果业、蔬菜延川县永坪镇商贸石油化工子长县瓦窑堡镇商贸煤炭、旅游安塞县沿河湾镇商贸建材志丹县永宁镇商贸、工业石油杏河镇商贸能源、建材吴起县吴起镇商贸、旅游甘泉县下寺湾镇商贸能源、农副生产延 安 市富 县牛武镇工业、商贸能源、建材4洛川县交口河镇商贸石油化工老庙镇商贸果业宜川县云岩镇商贸建材黄陵县店头镇商贸、工业煤炭榆阳区金鸡滩镇商贸、工业煤炭及化工镇川镇商贸商业神木县店塔镇商贸、工业煤炭、炼焦、建材大柳塔镇商贸、工业煤炭大保当镇商贸煤炭、建材府谷县新民镇商贸、工业商业、煤炭及化工横山县石湾镇商贸石油、天然气靖边县青阳岔镇商贸石油定边县砖井镇畜牧集散、工业石油、建材、淀粉榆 林 市佳 县王家砭镇商贸、农副农副产品加工、畜牧2、小城、小城镇镇数量增加快,城数量增加快,城镇镇体系很不完整体系很不完整尽管多年来陕北城市数量没有增加,但小城镇数量增加很快,建制镇由 1990 年的 93 个增加到 2004 年的 193 个,其中特大镇3 个,大城镇 19 个。
但直至目前陕北没有形成像样的城镇体系一是两个建制城市仅为中等城市的规模水平,区域中心城市还未形成,而且两个中等城市下面缺失小城市,城镇结构呈现出以首位城市为核心的孤立的非体系分布状态二是县域小城镇发展多为县城孤花独放,而其他建制镇一般都较小,其职能和规模发展与县城差异很大一方面造成县域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小城镇体系,另一方面也是造成陕北城镇平均5规模小的主要原因,陕北特大镇、大镇仅占全部建制镇总数的11.4%,小城镇镇区人口平均不到千人,远低于东部地区近两千人的平均规模三是城镇职能不完善各城镇仍以地方行政管理、文教卫生和商贸集散等传统的农村中心地职能为主,除店塔、大柳塔、高石崖等个别城镇工矿业发展壮大外,大多数建制镇职能水平处于以地方行政中心及为城镇自身服务的初级职能发展阶段表表 3 陕陕北城北城镇规镇规模等模等级结级结构表(构表(2004 年)年)延安市榆林市城镇数 城市规模等级数量 (座)城镇人口(万人)数量 (座)城镇人口(万人)特大城市(100 万)0——0——大城市(50100 万)0——0——中等城市(2050 万)1延安(35)1榆林(24)小城市(1020 万)0——0——特等镇(310 万)1瓦窑堡(4)2神木(7) 府谷(3.5)大镇(13 万)10七里河、真武洞、 保 安、吴 旗、 城 关、富 城、凤 栖、丹 州、桥 山、店 头9横 山、张家畔、定 边、名 州、银 州、佳 芦、宋家川、宽 洲、双湖峪中等镇(0.21 万)————小镇(0.2 万)————63、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发发展展较较快,但城快,但城镇镇地域分布差异大地域分布差异大一方面,延安、榆林两市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日益提高,尽管还只是中等规模水平,区域中心城市功能还不强,但依托其行政功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为陕北地区服务的政治、经济、文化能力,在带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城镇化、工业化以及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着较大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发展建设很快。
到 2004 年,延安、榆林城区人口分别达到 39.90 万人和 45.70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分别为 35万人、24 万人,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 16 平方公里和 26 平方公里;生产总值分别达到 191.76 亿元、185.04 亿元,分别增长 16.8%和17.5%,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 36.33 亿元、29.97 亿元,均占全市全部的 24.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分别为98.99 亿元、88.37 亿元,分别占各市全部的 46.6%和 38.5%另一方面,陕北城镇地域分布很不均衡首先是榆林、延安两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明显,城镇化发展差距也较大2004年,延安市和榆林市 GDP 分别为 191.76 亿元和 185.04 亿元,但延安市人均生产总值和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了 9183.9 元和 31.4%,明显高于榆林市的 5494.1 元和 20.8%其次是城镇空间分布较为分散受地理环境影响,陕北的城镇主要沿长城沿线的公路和西包公路(210 国道)分布,其他广大地区城镇稀疏,城镇空间密度也很小,每平方公里拥有城镇数量仅为 2.42 个,远低于全省和关中的 4.46 个和 7.27 个。
(见表 4)表表 4 陕陕北地区城北地区城镇镇分布(分布(2004 年)年)城镇数量 地区地域面积 (平方公里)市(个)镇(个)市镇分布密度 (个/千平方公里)延安市370291812.21榆林市4357811122.597陕北地区8060721932.42全省205800149034.46二、影响陕北城镇化与城镇发展布局的主要问题二、影响陕北城镇化与城镇发展布局的主要问题1、城、城镇发镇发展的展的产业产业基基础础薄弱薄弱随着能源资源开发及重化工产业的发展,围绕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开发形成了店塔、大柳塔、高石崖等一批新的工矿城镇,使神木、靖边、安塞等一批老的地域中心城镇重新焕发活力,以能源化工为主的工业经济有力地促进了陕北经济社会建设但是,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带动城镇化进程、整个产业体系的构建等方面来看,城镇化发展的产业基础还相当薄弱一方面,存在能源化工产业的高增长和对当地富余劳动力的低吸收、能源化工产业的高收益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低增长等不相协调的问题,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并没能推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大多数城镇经济的主体仍是农业,非农经济居次要地位,且规模小、水平低,绝大多数的非农产业基本上由为小城镇本身及周围居民提供商品交易、文化、医疗卫生、教育和行政服务的第三产业构成,能够不断对农村富余劳动力产生需求并为之提供就业岗位的推动型工业部门尚未形成,由此使得产业发展缺乏扩张能力,城镇经济发展缓慢,不但导致就业机会少,收入水平低,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缺乏吸引力,还导致城镇建设资金缺乏、建设落后,难以为产业集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迁入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制约了城镇自身的增长。
另外,受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因素影响,文化、旅游、金融、信息、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比较缓慢,层次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 22.1%,比全省和关中地区分别低 17.4 和 20.5 个百分点2、城、城镇镇基基础设础设施建施建设缓设缓慢慢延安、榆林两个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落后,制约着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城镇发展水平的提高两市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绝大多数8指标都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延安的人均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仅是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多,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城市用水普及率、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等指标明显较低;榆林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多和全国的三分之一多 (见表 5)表表 5 陕陕北城市基北城市基础设础设施水平与全省、全国比施水平与全省、全国比较较( (2004 年)年)地区人均城 市维护 建设资 金(元)人均住 宅建筑 面积(平 方米)人均公 共绿地 面积(平 方米)人均拥 有道路 面积(平 方米)城市用 水普及 率(%)城市用 气普及 率(%)每万人拥 有公共交 通车辆 (标台)延安567.4821.653.692.9838.6060.055.86榆林1476.2625.002.879.2889.9172.516.09全省1572.1422.384.517.1694.4376.737.91全国1540.0024.977.3910.3488.8581.538.41大多数小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低,财力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