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如何构建畲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民俗文化论文.doc
2页谈如何构建畲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_民俗文化论文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就景宁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初浅思考 一、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地域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不少地方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文体建设投入不足,城乡文体设施差距较大由于各乡镇财力不足,投入有限,文体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盛极一时的乡镇文化站,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村级文化体育活动,过去曾一度发挥积极作用的村级俱乐部、青年之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因年久失修,已是陈旧不堪,农村文体设施投入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体活动的开展 农村文体生活贫乏,文体活动形式单一由于受活动场所和乡镇财力的影响,大多数乡镇只能在重大节日期间开展文体活动,平时活动仅限于看看报刊杂志、打打扑克麻将,而在农村,则除了电视还是电视。
近年来广泛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农村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下乡活动,也只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文体生活 农村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文化专干不“专”一是文化专干不“专”很多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常年承担着繁重的行政工作任务,主要精力放在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上,基本没时间、精力组织文化活动,业务技能一年不如一年二是文化主管部门无法调配文化专干,使乡镇(管理区)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不能适当交流,缺乏工作活力三是由于投入有限,使一部分乡镇(管理区)文化站硬件设施陷入建设中有流失、功能逐渐弱化甚至有名无实的困境 农村文化队伍趋于老化,专业素质普遍偏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乡镇的七站八所一换名为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文化站也纳入到“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事实上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革后,“以钱养人”现象仍然存在,全县在岗的乡镇文化工作人员中,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几乎没有,在岗的大多年龄偏大,趋向老年化,村一级的文化专业人才更是薄弱29个乡镇(管理区)所有的行政村专职文化管理员基本没有配备,村文化活动室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或其他村民兼职这些兼任村文化活动中心的村干部,大多不能很好地履行其职责。
二、对策思考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综合文化素质、增进农村社会和谐、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乡镇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主体工程,其状况直接决定着乡镇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效现对加快推进我县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提出几点对策思考:确立对综合文化站建设的考评体系要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和考评机制,把农村综合文化站建设列入创建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把综合文化站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情况作为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真正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 明确综合文化站的公益性性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乡镇综合文化站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因此,坚持把握公益性质,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切实保证综合文化站的正常运转经费,是乡镇人民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把握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标准鉴于我县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困难,我省制定的《“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乡镇综合文化站应有的书报刊阅览室、文化活动娱乐室、图书室等设施或场所,活动面积不得低于500平方米。
《浙江省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乡镇综合文化站舍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具体构成为“三室一厅”:书刊阅览室(图书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不少于100平方米;文化科技培训室不少于100平方米;办公室不少于50平方米;多功能活动厅不少于250平方米按照该办法所规定的“三室一厅”的要求,我县各乡镇(管理区)可根据人口资源状况、经济发展规模、文化事业发展现状确定综合文化站的建设规模,既可单独新建,也可利用原有学校等闲置房改扩建,其综合使用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 理顺综合文化站的管理体制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局作为政府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进一步落实县政府赋予的职能,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对乡镇(管理区)文化站的管理、指导按照省政府关于“以钱养事”农村公益服务岗位配备的标准,各乡镇(管理区)对综合文化站必须至少设置2个岗位,并列入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对于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上级相关文件规定,应设立职业资格准人,由文化主管部门主持,从优秀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择优招聘文化站工作人员的解聘、辞退、调离和借作他用,也必须征得文化主管部门同意 充分发挥综合文化站的重要作用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服务农民群众的公共性文化机构,要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文化生活中的辐射作用,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要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内容、创新农村文化活动方式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和场所,广泛开展农民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要通过固定设施和流动设施,采取阵地服务和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农民群众就近便捷、定时、定点在文化服务点享受文化服务要保护好农民的自发热情,通过组建农民艺术协会等形式,使农民自我娱乐、自我欣赏、自我教育,真正融入新农村文化建设大潮,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