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论教师的职业信念与职业情感.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3044698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37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论教师的职业信念与职业情感    刘俊其(嘉兴教育学院教育科研与信息处,浙江嘉兴314051)Reference:教师的职业情感是教师对教育工作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它不仅是教师职业品性和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而且也对其工作状态及效益具有重要支配作用Keys:职业情感; 职业信念; 职业价值; 教师专业化发展G451.6:A:2095-5995(2014)06-0049-04教师的职业情感,“是教师对教育工作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1]它不仅是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而且也对其工作的状态具有重要的支配作用如今,飞速发展的教育和信息导向的多歧性,使许多教师深刻而痛苦地领悟到现实与理想的悖离、实然与应然的错位、真理与谬误界线的模糊;感到教育过程正反过来压抑、支配甚至奴役自我,导致教师与其真实情绪体验之间的心理冲撞;甚至在这种异化状态中迷失自我,造成职业情感的枯竭或扭曲复杂的社会情势和多变的教育现象,逼迫教师去炼养自己的职业情感,去寻找、感受有个性特色的愉快职业生活美国学者Mcleod认为,信念位于认知和情感领域的交叉部位,它在人的情感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我国也有学者认为,“情感与信念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3]因此,教师的职业信念,作为认识、情感和意志所构成的统一体和激励支持教师行为的深信不疑的正确观点和准则,在德养教师的职业情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职业信念对教师职业情感的发生、发展起基础性作用,是厚养教师职业情感的重要保证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认为,人天生具有歪曲的非理性思考倾向(错误信念),是它造成人的各种情绪、情感困扰,甚至行为失常但是,人同时又有用理性(正确信念)克服不良倾向的潜能,故可鼓励用理性信念克服非理性认识,消除情绪混乱和行为障碍这是保持人们情感健康发生、发展的基础当然,人的情感是复杂的,融入了人类自己的道德和信念人的情感质量的优劣,即情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教师情感世界的贫乏以至畸变,常常比知识的贫乏和缺失更具危害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4]教师的职业信念是知情意行的真正统一,在行为上使人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它不仅以完善的认识作为前提,而且带有深刻而持久的情感体验,对教师职业情感的发生、发展起基础性作用,是厚养其职业情感的重要保证职业信念让教师的职业情感始终维持在健康状态。

      教师只有坚持正确的职业信念,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积极进取,才能在工作中发挥聪明才智,提高教育水平,善于寻找工作乐趣,把工作当作乐事而非负担从工作成效中不断获取满足和激励,让教师的职业情感不断健康发展许多优秀教师都深有体会,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信念是对抗职业倦怠的良好“解毒剂”,他们都拥有积极进取的心理和健康的职业情感因此,职业信念对提高教师职业情感的质量,防止职业倦怠是十分必要的职业信念让教师的职业行为表现为果断和果敢,在职业情感上表现为自制、沉着和耐心这样的职业情感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力量它不在于教师的声色俱厉,而在于处理教育工作、对待学生态度的高质高效上建立于良好职业情感之上的这种教育职业品性,决非冒冒失失、草率从事,而是基于信念的预见性和深谋远虑因此,具有较高情商的优秀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能从爱护、教育学生出发,在确信并使学生懂得要求自己的正确性、合理性的前提下,以和善、适当的态度来表现教育力量其实,教师的情绪情感越是和善得体,学生就越易于被感动,教育效果也越好明人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公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大意是:每个人的耳朵都喜欢听美音,眼睛都喜好看美色,所以这些都属于外来的侵害;每个人都存有冲动情感,都存在无法满足的欲望,所以这些心理上的邪念是内在的敌人不管是内贼也好,外贼也罢,只要身为主人翁的自己保持清醒头脑,做事遵守不违情理的原则,做人恪守信念,所有心里的敌人和外来的侵害都会变成修养品性的助手,情绪情感也会是积极健康的因此,要使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履行教育义务,就要使之对道德义务有充分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职业信念引起其职业情感的共鸣只有教师这种认识与相应情感产生共鸣并坚信其正确时,才会产生积极情感,才会对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度责任感,对学生倾心热爱,不断推动教师做出符合师德原则和规范的正确教育行为二、职业信念是教师评判教育行为善恶的重要力量,为其职业情感健康发展注入内生动力信念的特点在于理智,在于对事物本质的透彻理解和深刻认识,以及依此产生的强烈情感体验,为人们的生存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尤其是为人们行为善恶的评判提供重要力量,为其职业情感的健康发展注入内生动力现代社会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物欲对人的刺激愈加强烈;生活节奏加快,谋生的奔波使人失去了精神和情感的闲和因此,对于当代人来说,做到“仁者安人”,实属难能可贵。

      像古代孔子那样的教育家不以功名利禄为务,悟彻事理,坚定执着地把崇高的教育信念落实于日常教学中的行为,永远值得当今教师去思索、学习元伦理学家黑尔认为,是接受者的信念等因素决定着人们按照道德判断的要求去行动[5]当其感到自己的行为符合职业道德规范时,就会产生快乐、欣慰的情感,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并进而产生新的力量和信心,不断进取信念实质上是人的思想追求和精神支柱,支配着人们行动的目标导向信念坚定的人,认识深刻而全面,情感强烈而奔放,意志坚强而勇敢,行为自觉而积极而这些正是个体情感成长和完善的基本要素因此,坚定、科学的职业信念能使教师在工作中具有一种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做好教学工作、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勇气和毅力,让教师体验到身为人师的幸福快乐拥有坚定的职业信念的教师,会充满对教育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对社会、同事、工作和困难总有正确的态度和认识,能从艰辛和复杂的教育生活中获得无穷乐趣和精神满足;相反,缺乏职业信念和追求的教师,遇事不仅容易消极、被动或悲观,难免给情感、心理造成较大压力如果长此以往,消极情绪就有可能成为导致精神或情感疾患的诱因职业信念能为教师职业情感健康成长、发展和完善注入内在动力。

      当今的教育现实,需要教师拥有高尚的道德和高雅的情趣以及乐观向上的教育信念譬如,教师要树立对教育事业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教育过程中要讲究幽默风趣等乐观主义精神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尊重,来源于不可战胜的坚定职业信念毛泽东早在1917年的《奋斗自勉》中就发出“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样乐观主义的呐喊教师幽默的谈吐,是建立在健康思想和高尚情趣的基础之上,它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文化涵养一个心地狭隘、思想僵化的人是不会有幽默感的幽默永远属于那些热心肠的教师,属于那些生活强者幽默的教师往往品德高尚、心胸宽广,对人、对事充满热情,使学生感到分外亲切,教育效果必定是比较高效的这是与他们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有密切关系的三、职业信念让教师的职业情感“性格化”,体验身为人师的职业幸福感性格化,原意是指演员运用表演艺术规律塑造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精彩体现渗透着人物共性的个性特征演员在舞台上不应单纯表现自己的感情,而应“性格化”地生活在角色情感世界中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情感体验都带有个性化特征情感“性格化”是情感、态度、意志和行为形成、发展过程中的统一的终极结果。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等人把情感目标按等级层次排列成一个连续性结构体当这种结构成为人生观时,即达到了最高层次布卢姆将它描述成一个内化的过程同时,他将“性格化”定为情感目标的最高层次,指出实际上它是高度内化了的行为在这里,个体的信念、观念和态度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哲学或世界观——一种把所有已知或可知事物作为作用对象的价值体系在强调一组态度、行为、信念或观念的内在一致性上,它们比泛化心向所包含的内容更多、更复杂我国著名伦理学家檀传宝指出:“一个人之所以有某种特殊的道德人格无非是因为他有一套外在的道德行为表征和内在的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系统而外在的行为表征之所以如此组合而且有一贯性乃是因为其内在的观念、情感、信念系统后者为前者作论证,前者因后者为内核而聚合起来,形成统一的人格[6]孔子所谓的“仁”,“主要指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荀子强调的“义”,也“是内在的道德信念和外在的道德规范的统一”[7]无论是孔子所谓的“仁”,还是荀子强调的“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都是“性格化”了的职业情感教师拥有“性格化”的职业情感,肯定自己的职业价值,就是为职业生活播下幸福种子,不断自觉、积极地追求职业带来的幸福感。

      这种职业道德上的自觉与自愿,来自教师坚定的职业信念以及基于此的人生态度在一定意义上使得教师的教育行为有了明确的目的性、高度的自觉性和不计眼前得失、不畏艰难的坚定性坚定的职业信念,要求教师完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处理任何事情,必须首先考虑可能造成的后果,主张自己掌握、创造职业生涯的命运,帮助教师形成职业人生的成熟与智慧,夯实幸福职业生涯的基石西方感情主义者认为,凡是正常的人,情感都是与其信念密切相关的因为,人的情感总是在对周围世界观察、理解的基础上形成高尚的“性格化”的职业情感是在高雅的思想、坚定的信念基础上形成的只有在这样的信念支配下的情感,才具有稳定性[8]当然要实现职业情感的“性格化”,教师除了必须坚定职业信念,还必须有目标、有计划、有意识、有步骤地长期坚持寓教于乐、寓理于情和情理统一,将教育过程视为认知、情感、意志统一的过程;强调师生互动,进入角色,激发情感,进而思考,达到情感与理智的统一有人认为,教师要努力做“自我实现”型教师他们认为,教师作为一种精神工作者,有着很强的“自我实现”需要实现自我人格完善和获得社会的普遍尊重与认可,是教师职业价值的追求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巨大的潜能,把进取、成就、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作职业生活的主导需要,有崇高的教育理想信念,具有健康的情感和顽强的意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坚定不移地献身教育事业,忍受物质条件的匮乏,努力向自我实现迈进。

      教师心怀职业信念,让职业情感“性格化”,是一种内心的充实和愉悦,是教师直面教育人生的成熟与智慧教师活得有信念、有品位,即使没有富贵权势,也必定会有幸福的职业人生四、职业信念清澄、升华职业情感,让教师在“渊纯”中体现崇高职业价值职业信念的另一项基本功能,是让教师的职业情感纯化,并与意志整合情感纯化是指信念对人的情感加以凝练和升华,或者使人们倾注、执著于某一种情感,或者使人们对某种事物无比地确信、专注、热爱,甚至是完全的寄托与意志整合是指信念把人们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追求统一到所确定的善值上,调动意志的各种力量并使其实现这种整合,既可以把教师的注意力和精力调整到职业信念所确定的善值方向上,也能够整合同仁的意志使其归属于共同的教育善念之上,从而在“渊纯”的职业情感中,体现崇高的教育职业价值当教师职业情感遭受挫折时,职业信念可以让教师的消极职业情感得以升华,自觉或不自觉地排除工作烦恼或生活不幸,积极调适自我心理,以便日后重塑积极向上的职业情感这种反应方法,往往使教师成为工作和生活的强者这是由正确的职业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所驱使,做到“忘我”地为教育事业而奋斗中国汉字“德”,指内心的情感和信念德者,得也。

      《管子?心术》),就是要求人们有所为、有所得著名科学家于光远告诫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渐形成坚定的职业信念,焕发出教育热情和教育创造精神[9]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最重情感的艺术与犹太人的古代传说和民间故事包含着深深的悲剧幽默情调一样,在许多犹太民歌中,旋律总是回荡着挥之不去的忧伤但是,这种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