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问题探析.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07515136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问题初步探析安化中心小学 王海斌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理论上,创办寄宿制小学具备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使有限的物力、财力、人力发挥最大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解决农民外出务工与子女读书的矛盾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农村寄宿制小学自身特点,也引出许多新问题如何积极应对这些新问题,成了摆在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下面先就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所存在的问题做初步探析:一.学生管理方面 寄宿学生进校,一连串问题甩给学校,如何管理生活、优化学习、组织课余活动?这些工作怎样分工、监督、评价?对很多学校来说,还正在摸索中,所以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制度形式化要保证学校的有序运行首先要完善相应的制度,从休息、上课时段班主任与生活教师的交接制度,到宿舍、食堂的管理制度,到寄宿生的返校回家的接送制度等,可谓涵盖了方方面面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制度却很少能够自始至终严格落实下去第二,目标功利化学生的秩序与安全,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但在绝大多数寄宿制小学,这却成了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在寄宿制小学,如何合理管理学生学习活动以外的18小时,是最头疼也是最重要的课题。

      在师资、财力及设施紧张的情况下,组织学生上晚自习成了学校必然的选择小学学生在完成一天的学习之后,并没有太多需要集中强化的内容,而教师在一天的工作之后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在晚自习时间讲授新知或组织其它的活动因此,为了保证秩序,很多老师只能给学生布置大量重复性的练习晚上就寝,管理教师为了快速制止学生说话,往往采用一些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从表象看,学校安静有序,但是这种过于极端的方式却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标背道而驰  第三,教育看管化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思想决定了它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各种功能室和配套设备的缺乏、尤其是师资的匮乏,使得丰富的课外活动无法开展,再加上寄宿学生人多年龄小、自律差,因此学校往往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看管学生”的低层次上,根本谈不上管理育人这种角色定位使学校工作过于保守,不愿做一些对学生成长有利但管理成本较高的尝试学校为了看管好学生而制定严格的管理程式,这种看起来井然有序的管理,却让学生活泼的天性受到压抑,认知受到局限,虽在学校里有大量空余时间,却并没有机会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与技能,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发育也极为不利 第四,生活管理难学校设施与寄宿制生活的要求相差甚远,宿舍、盥洗室、食堂等硬件设施及供暖、供水系统跟不上。

      学生的饮食标准偏低,虽然国家有“两免一补”政策,但由于农村家庭收入所限,学生的生活费还是很低小学寄宿生跨六个年级段,年龄差异大,组织管理与生活指导难度极大尤其当今孩子在家中娇生惯养,很少做过家务,身上懒散、自理能力差等毛病突出进入寄宿生活,首要面对的问题便是如何处理个人卫生及食宿相关问题,适应非朝夕之间,这就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关心、帮助和指导寄宿制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方面确实有其意义,但这需要巨大的管理教育成本付出第五,安全问题多安全是教育的基本前提和首要问题学生进入寄宿后,最棘手的就是疾病问题由于受家长观念、经济医疗条件所限,大多农村寄宿学校都不能严格做到学生入住前体检这就使得特异体质及有传染疾病的学生无法及早发现,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入住后,学校又没有专职校医编制及医疗室,也没有相关政策来规定定点医疗机构所以,学生突发疾病的处理,就成了学校及管理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其次是好多寄宿制学校没有编制专职保安,保卫力量薄弱,外来侵扰时有发生,尤其是女生宿舍面临更多的问题第六、教学管理问题凸显第一是教学质量下降小学孩子的自我约束力较差,在家时,大都有父母或长辈的陪读而在学校,由于师少生多,老师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

      另一方面,寄宿生是住进了学校,可老师并没有增加相应编制,好多教师既要一线教学,又要分管生活,精力分散,压力俱增,也不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第二是传统观念偏差好多教师认为主要工作是教学,轻视寄宿制办学中的服务育人功能大部分家长更是认为,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就是用钱替孩子买来了时间,用寄宿可以“矫治”孩子,他们认为寄宿制管得严,时间多,孩子学习就会好,孩子学习好就行这种观念导致了部分教师和家长漠视生活教育,对于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极为不利第七、忽视学生心理问题孩子长时间地离开父母亲人,导致亲情的缺失,一部分学生出现孤僻、抑郁、亲情淡漠等心理疾患一味强调寄宿制集中办学的优势,而不去正视学生亲情缺失这一现象,是极其有害于学生成长的二.教师管理方面   寄宿制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活教师、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分工、评价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方面   第一,大多农村寄宿制学校将生活教师定位为保姆式管理员由于没有编制资金,学校为节约成本,只能以低标准低薪聘用当地农民做生活教师这些人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管理素养,对他们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方面根本没法提出较高的要求  第二,相对走读学校,寄宿小学的教师与班主任需要为学生付出更多的精力、耐心和爱心,工作责任重、量大、时间长,但在待遇上,却采用的是同等标准,这对寄宿制教师的积极性产生了极大影响。

      对于原本就承担责任较重的班主任来说,在寄宿小学,他们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对学生的管护本就力不从心,再由于激励不足,更让他们在工作中缺乏持久的耐心和责任心三、学校管理方面第一,经费不足是寄宿制小学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对于学校的负责人来说,资金的问题已经屏蔽了他们对学校其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 第二,师资不足由“一村一校”的格局变为相对集中寄宿制小学的一个理论上的优势是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但实际上在师资总体不足的情况下,这种资源的整合对师资力量并没有明显的改变艺术、科学、英语等课程由于缺乏专业教师同样无法正常开设,而像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各种功能室的运行,甚至娱乐活动等,都无专门的指导和管理教师第三,生活教师无编制、不专业生活教师工作涉及面广、时间长、强度大,而且还必须具备管理教育、心理生理、生活指导等相关专业知识生活教师不合格,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根本就谈不上第四、教师待遇不合理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说,教师的角色就是教师、父母、保姆的混合体学生24小时留在学校,无疑极大增加了教师的职业风险和工作负担,但又得不相应的报酬,这显然是极不合理的四、原因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简要归纳如下:1、客观原因一是硬件设施与寄宿生活不相适应,给管理增加了难度。

      二是编制缺失,师资短缺教师身兼数职,力不从心三是相关经费、教师待遇、医疗、保安等无相关政策支持四是现成的办学模式很少,成功的可借鉴的经验不多2、主观原因一是重建不重管一些地方的主管部门,在寄宿小学始建时出于政绩需要格外重视,可等学校建成了,却缺少必要的扶持二是一些学校和教师主动性差,探索意识不强没能积极地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去研究怎样办好寄宿制学校五、对策及建议要让家长信任学校,让学生喜爱寄宿生活,必须从关爱学生出发,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等能力的基础上,更应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培养学生求知、做人、创新、合作的能力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完善生活环境,营造家庭温暖二、注重亲情管理,构建爱心校园三、加强生活指导,养成良好习惯四、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学生个性当然,寄宿制学校还应得到相关政策及政府领导的大力扶持,家庭、社会力量的紧密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寄宿制学校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三维目标,为农村孩子的成长提供一方沃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