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江南情结.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4382428
  • 上传时间:2021-10-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江南情结浅析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江南情结摘耍:江南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生活富庶,是风流蕴藉的温柔 之乡,更成为无数理想主义文人对美和诗意的追求与依恋于是,在中 国古典诗词作品中,唯美的江南不断被得以呈现与赞美江南,更是一 种文化的象征,洋溢着自由的诗情,成为中国文人永远的精神家园关键词:江南;诗词;情结江南,顾名思义,应该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统称其实不然,各 朝各代对江南地域的划分以及不同地域的人对江南的理解差距甚大, 甚至有广义、狭义以及中义之别,还有地理概念中的江南、历史沿革 上的江南、人文意义上的江南等提法不过无论从哪种意义上来理解 江南,文化江南的核心地带至少包括浙江、江苏南部和虽然地处长江 以北但文化上却属于江南的扬州江南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生活富庶, 是风流蕴藉的温柔之乡,史成为无数理想主义文人对美和诗意的追求 与依恋于是,在中国古典诗词作品中,唯美的江南不断得以呈现与赞 美一、“水秀山清眉远长,归来闲倚小阁窗”一一展现江南独特的 风景美“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江南的风景独特 而迷人,烟花细雨,粉墙黛瓦,垂柳画舫,幽深雨巷,一个微观的小院落 里可以有一片艺术乾坤,一座更微观的盆景上甚至也可以营造出一番 山水野趣。

      试看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 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的大自然风光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 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 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 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一二句写的是晴景, 三四句写的则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山 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 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 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再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 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FI荷花别样红诗人用充满强烈 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釆绝艳的画面:翠绿 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 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让人确实感受到了六月西湖“不 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二、“江南风土欢乐多,悠悠处处尽经过”一一展现江南醉人的 生活美相对于北方中原地区,江南自有别样的生活情趣:春季里绿堤闻 春晓,夏U里荷乡深处弄莲子,秋来饮酒赏月,冬来踏雪寻梅。

      张志和 的《渔歌子》写到“青薯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的是江 南春汛时捕鱼的悠闲场面;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像一幅美妙 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营造了 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更为重要的是,江南的安定富庶,形成了令人艳羡的小康生活和 安乐升平的社会生活环境这在柳永的《望海潮》中表现最突出:“东 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巩,户盈罗绮,竟豪奢 重湖叠❷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钓叟 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H图将好景,归去凤池 夸词的上片重在写杭州形势之胜,湖山秀美,江海壮丽,钱塘江潮 的壮观,街市繁华,士民殷富;下片写西湖的美景,游人的欢快,歌吹盛 况,给读者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三、“堺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一一展现江南迷人的人物美江南的山,江南的水,江南的文化,孕育了迷人的江南美女江南 女子的美不仅在于外貌,眉清目秀,娇小玲珑,更美在温柔含蓄,婉约 多情,细心体贴,江南女子是水做的,天生就是诗,就是画,是曲,更是 酒。

      李口的《越女词》五首其三:“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 花去,佯羞不出来描写了 “笑入”、“佯羞”的江南采莲少女的 娇憨,着重刻画了她的自然纯真的天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杜牧的《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中所写扬州少女身姿体态, 妙龄丰韵,“娉娉袅袅”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豆蔻梢头”以 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人似花美;三、四两句,更是以星拱月,扬州佳 丽极多,惟她独俏抽绎众多的诗词作品,“江南”这一意象始终割舍不断何以江 南最能够吸引文人墨客的浓厚兴趣,促发他们•唱三叹的吟咏之思 呢?首先,江南的美丽、富庶和安定,是文人墨客向往江南的直接原因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江南的 美丽自不待说,青山绿水、舞榭歌台成为古典文人的优游之地,使他们 流连忘返,沉醉其中江南水系发达,气候宜人,物产丰饶,是有名的鱼 米之乡,苏轼有《鱼》词说江南:“江淮水为田,舟楫为室居鱼 虾以为粮,不耕自有余相传柳永的《望海潮》词流传到北方的契 丹,以至辽国皇帝耶律宏基读到后,羡慕江南的富庶及景色优美,遂兴 起投鞭长江之意更为重要的是,历史上儿个重大的社会动荡时期, 江南都很幸运地躲避了战争的破坏,并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繁荣的局 面。

      永嘉之乱吋,长江以南就广泛流传着各种谚语,如“永嘉世,九州 空,余吴土,盛且丰”和“永嘉中,天下灾,但江南,尚康乐”等到盛 唐安史之乱时,中原原本繁华的景象,一朝成为焦土与断垣在中原人 还在困苦无以自暇之时,江南却是一片“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 繁荣昌盛、欢乐不知永昼的场景在那些中原人的眼中,江南无疑是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人间桃花源,好比是一•座远离人间的享乐 天堂,自然更引起人们对江南的向往思慕之情其次,江南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情致,是文人墨客吟咏眷恋江南的 根本原因在中华传统文人的心里,“江南”已不再是仅仅代表江浙 一带的地域名称,而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艺术趣味、人格精神和 生命理想这里成了文人墨客的精神栖息之地,无论是王维的“随意 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还是贺铸的“凌波不过横塘路”,或是张志和 的“斜风细雨不须归”,其精神总以江南山水为旨归江南山水的 美,在于她独特的艺术形式……江南山水完全是人文化和生活化的, 一个最知名的去处就是山阴道上,那是一种山无静树,川无停 留的生机美中国古典文人经常在入世与出世的儒道世界中辗转 徘徊,其实,无论出世、入世,中国文人都可以寻得生命的解脱,就是将 人生艺术化、审美化,将H常生活诗化。

      江南正是人生艺术化、审美 化、口常生活诗化的自然载体,江南的人文地理、风物气候都洋溢着 自由的诗情,是涵养中华文人身心平衡的天然方剂江南的山水佳 秀,正与文人们归返自然之道的精神心境和谐…致,他们尽可以 在其中游心骋怀、绸缪往复,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交付给一山一水、一 树一池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处身江南、梦忆江南即是 入世的隐逸,在世的出世,彼岸解脱的此岸经营,使人体验到复归自然 界原始同一的欢悦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枚市卖菱 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江南,已不只是经由大自然雕琢的自然山水,更是属于华夏古老文化 的人文山水,它已成为一种美学,穿越吋空,纵贯古今,成为中国文人 永远的精神家园参考文献:[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M].人民文学出版 社,1981.[2] 费振钟•江南士风与江苏文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3] 刘士林,万宇•江南的两张面孔[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 社,2003.[4] 韩琛•千古文人江南梦一一《荷塘月色》与《忆江南》之比 较[J] •名作欣赏,2005, (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