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三数学总复习教案20文案.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张****6
  • 文档编号:252008375
  • 上传时间:2022-02-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05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三数学总复习教案20××文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直指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高三数学总复习教案20××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数学总复习教案20××文案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教学过程 等比数列性质请同学们类比得出. 【方法规律】 1、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联系着五个基本量,“知三求二”是一类最基本的运算题.方程观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2、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常用的方法使用定义.特别地,在判断三个实数 a,b,c成等差(比)数列时,常用(注:若为等比数列,则a,b,c均不为0) 3、在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小)值时,常用函数的思想和方法加以解决. 【示范举例】 例1:(1)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30,前2n项和为100,则前3n项和为. (2)一个等比数列的前三项之和为26,前六项之和为728,则a1=,q=. 例2:四数中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之和为21,中间两项之和为18,求此四个数. 例3: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奇数项之和为44,偶数项之和为33,求该数列的中间项. 教案【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由-《红高粱》主题曲“酒神曲”引入等差数列定义 问题:多媒体演示,观察----发现? 一、等差数列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例1:观察下面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 则由定义可得: a2-a1=d a3-a2=d a4-a3=d …… an-an-1=d 即可得: an=a1+(n-1)d 例2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是3,公差d是2,求它的通项公式 分析:知道a1,d,求an代入通项公式 解:∵a1=3,d=2 ∴an=a1+(n-1)d =3+(n-1)×2 =2n+1 例3求等差数列10,8,6,4…的第20项 分析:根据a1=10,d=-2,先求出通项公式an,再求出a20 解:∵a1=10,d=8-10=-2,n=20 由an=a1+(n-1)d得 ∴a20=a1+(n-1)d =10+(20-1)×(-2) =-28 例4: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6=12,a18=36,求通项an 分析:此题已知a6=12,n=6;a18=36,n=18分别代入通项公式an=a1+(n-1)d中,可得两个方程,都含a1与d两个未知数组成方程组,可解出a1与d。

      解:由题意可得 a1+5d=12 a1+17d=36 ∴d=2a1=2 ∴an=2+(n-1)×2=2n 练习 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①23,25,26,27,28,29,30; ②0,0,0,0,0,0,… ③52,50,48,46,44,42,40,35; ④-1,-8,-15,-22,-29; 答案:①不是②是①不是②是 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依次为a-6,-3a-5,-10a-1,则a等于() A.1B.-1C.-1/3D.5/11 提示:(-3a-5)-(a-6)=(-10a-1)-(-3a-5) 3.在数列{an}中a1=1,an=an+1+4,则a10=. 提示:d=an+1-an=-4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 已知数列{an}前n项和为…… 作业 P116习题3.21,2 高三数学总复习教案20××文案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 教学重难点 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精讲 掌握三角形有关的定理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形式,利用三角公式解一些有关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问题. 二.问题讨论 思维点拨: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问题,用正弦定理解,但需注意解的情况的讨论. 思维点拨::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应灵活运用正、余弦定理.在求值时,要利用三角函数的有关性质. 例6:在某海滨城市附近海面有一台风,据检测,当前台 风中心位于城市O(如图)的东偏南方向 300km的海面P处,并以20km/h的速度向西偏北的 方向移动,台风侵袭的范围为圆形区域,当前半径为60km, 并以10km/h的速度不断增加,问几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 台风的侵袭 一.小结: 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2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3.边角互化是解三角形问题常用的手段. 三.作业:P80闯关训练 高三数学总复习教案20××文案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应用正弦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及基本思路 (1)分析,(2)建模,(3)求解,(4)检验; 2、实际问题中的有关术语、名称: (1)仰角与俯角:均是指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 (2)方位角:是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夹角; (3)方向角:常见的如:正东方向、东南方向、北偏东、南偏西等; 3、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实际问题的常见题型有: 测量距离、测量高度、测量角度、计算面积、航海问题、物理问题等; 教学重难点 1、应用正弦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及基本思路 (1)分析,(2)建模,(3)求解,(4)检验; 2、实际问题中的有关术语、名称: (1)仰角与俯角:均是指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 (2)方位角:是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夹角; (3)方向角:常见的如:正东方向、东南方向、北偏东、南偏西等; 3、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实际问题的常见题型有: 测量距离、测量高度、测量角度、计算面积、航海问题、物理问题等; 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 1、应用正弦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及基本思路 (1)分析,(2)建模,(3)求解,(4)检验; 2、实际问题中的有关术语、名称: (1)仰角与俯角:均是指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 (2)方位角:是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夹角; (3)方向角:常见的如:正东方向、东南方向、北偏东、南偏西等; 3、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实际问题的常见题型有: 测量距离、测量高度、测量角度、计算面积、航海问题、物理问题等; 二、例题讨论 一)利用方向角构造三角形 高三数学总复习教案20××文案4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数学知识: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其有关性质; 2、数学能力:通过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类比学习,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的能力; 归纳——猜想——证明的数学研究方法; 3、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类讨论,函数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如何通过类比利用等差数列学习等比数列; 难点:等比数列的性质的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一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 问题1:满足什么条件的数列是等差数列?如何确定一个等差数列? (学生口述,并投影):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要想确定一个等差数列,只要知道它的首项a1和公差d 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和d,那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板书)an=a1+(n-1)d 师:事实上,等差数列的关键是一个“差”字,即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第一次类比)类似的,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问题2: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数列 (这里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法,对于“和”与“积”的情况,可以利用具体的例子予以说明: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和”(或“积”)等于同一个常数的话,这个数列是一个各项重复出现的“周期数列”,而与等差数列最相似的是“比”为同一个常数的情况。

      而这个数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等比数列了) 2、新课: 1)等比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比 师:这就牵涉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问题,回忆一下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怎样得到的?类似于等差数列,要想确定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要知道什么? 师生共同简要回顾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的方法:累加法和迭代法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