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导数“隐零点”问题的解读与探究 段惠莹[摘 要] 导数“隐零点”问题十分常见,探究学习需要掌握“隐零点”的含义与确定方法,以及问题突破的方法策略. 文章剖析导数“隐零点”,归纳解法,并结合实例加以探究,提出相应的建议.[Key] 导数;隐零点;单调性;最值;不等式;范围[⇩] 问题综述导数是研究函数问题的重要工具,利用导数可以求解函数综合题,而导数解决函数问题最终都要归结于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单调性与其零点密切相关,故导函数的零点是解题的核心. 实际问题中导函数的零点有两种类型,从零点是否可精准求解分为“显零点”和“隐零点”. 其中“隐零点”指的是能够判断其存在,但不能或难以确定其极值. 相对于一般零点问题,导数隐零点问题在解决时有一定的差异,下面具体探究其解题策略.[⇩] 实例分析问题:已知函数f(x)=x2-x-xlnx,试证明函数存在唯一的极大值点x,使得e-20,函数g(x)单调递增;所以当x=时,g(x)取得最小值. 由于g=-1+ln2<0,g(1)=0,g(e-2)>0,所以g(x)在0,上只有一个零点x,在,+∞上只有一个零点1.g(x)的正负性就是f′(x)的正负性,可判断f(x)的极值情形.分析可知x=x是函数f(x)唯一的极大值点,并且2x-2-lnx=0,x∈0,. f(x)=-x-+,所以f(x)<成立;又因为f(e-1)=e-2,而e-1∈0,,f(x)为极大值,故f(x)>e-2.综上可知,e-20恒成立,则原函数f(x)在(0,+∞)上单调递增,无极值;当a>0时,f′(x)>0,01,则ln>0,2---2ln=2-t--2lnt. 设g(t)=2-t--2lnt,则g′(t)=<0,即函数g(t)在区间(1,+∞)上单调递减,所以g(t)0,g(-3)≥0,g(2)≥0,可解得3≤m<4,所以m的取值范圍为[3,4).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t+t= -4,即logα+logβ=-4,所以log(α·β)= -4,可解得α·β=.评析:上述是关于参数取值范围问题,其中第(2)问设定了函数的两个互异零点,结合函数定义域可将其范围缩小,并构建相关的方程组,求出m的取值范围.[⇩] 反思教学导数是研究函数问题的重要工具,同样可用于隐零点问题中,上述所总结的三步策略及注意事项可用于多类型问题求解,是证明不等式、突破函数最值与范围问题的强有力的手段,下面开展教学反思,提出几点建议.1. 理解隐零点定义,总结确定方法“隐零点”本质上还是零点,是基于精准求解而设定的零点划分,学习时需要关注其本质,把握“难以精确定位”和“准确求极值”对“隐零点”的定义,故“隐零点”的存在性是一定的. 另外需要关注“隐零点”的确定方法,上述总结了零点存在性定理、函数图像、题设条件三种,理解方法原理,掌握方法技巧极为关键. 故教学中需要注重对“隐零点”两大内容的剖析,一是“隐零点”的定义设定,二是“隐零点”的确定方法,教学中可对比“显零点”,结合实例具体探究.2. 归纳三步策略,强化解析思维上述所归纳的“三步法”是求解导数“隐零点”的重要方法,构建了“零点判断→单调性分析→代入转化”的解析思路. 三步过程之间紧密相关,具有严密的逻辑顺序,严格按照该方法求解可实现问题的高效作答. 而在实际教学中,除了需要指导学生掌握“三步法”的构建思路外,还要注重解题引导,培养学生的解析思维. 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通过设问引导来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能力.3. 掌握转换方法,积累变形经验变形转换是求解导数“隐零点”问题的重要环节,将直接确定问题走向,该环节需要使用一定的方法技巧. 常见的转换方法有分离参数、变更主元、整体代换、分离函数等,对于涉及参数的不等式问题,可采用分离参数来简化,然后基于代数式构造函数来研究性质,同时配合整体代换实现函数的简洁化,而变更主元常用于导函数无法求出零点的情形.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上述转换技巧的内涵,然后结合实例具体讲解,帮助学生积累简化经验,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3194500589260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