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政务信息化趋势研究与顶层设计V2.pptx
46页政务信息化趋势研究与顶层设计,中国电信政企客户部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2015.8,目录,政务信息化背景和现状 需求分析和发展趋势 中国电信政务信息化顶层设计 推进路径,我国政务信息化发展历程概览,初创阶段(20世纪80年代 - 90年代初) 单机应用,基本不涉及对外服务或监管 发展前期( 20世纪90年代初 - 20世纪末) 公众开始可以通过访问政府网站获取少量单向信息服务 发展后期(2000 - 2010) 面向公众的双向互动服务 成熟前期(2010 - 2015) 融入了微博、公众号等社交功能的整合服务 成熟后期(2015 - ) 互联网+,简政放权,十二五信息化的成绩和问题,跨部门平台数量有日趋增加趋势,再次形成了多平台聚集的局面, 一是增加了部门负担,二是难以应对新的跨平台协同难度 三是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及时性要求,2010年网络泄密案占全国泄密案的70% 分散化建设必然降低安全强度,分散化缺乏统一将中央置于最不安全位置,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普遍偏低,大部分不到5% 其它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也远远低于合理水平,国办调研38个部委有80个专网,专网实现横向交互的比例不到0.1% 现有专网整合推进迟缓,联合国发布的2014年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DGI)为0.5450,位列全球第70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子政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在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政务信息资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发展支撑能力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电子政务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目录,政务信息化背景和现状 需求分析和发展趋势 中国电信政务信息化顶层设计 推进路径,十三五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三大驱动因素,政府:监管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公众:物质性消费为主向服务性消费为主转变 企业:大众创新、万众创新,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成立 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云计算 大数据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需求 变化,科技 支撑,政策 保障,需求概览(三方面),政 府,企 业,公 众,政府需求,法治政府 创新政府 廉洁政府 服务型政府,整体政府 开放政府,各部门在多领域协力合作,共同对政策制定、项目管理和服务提供作出一致协调的努力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利益分配过程中实现透明与开放,鼓励社会、市场以及公民个人参与公共管理的全过程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更好地为公民提供方便、个性化的服务 。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指出:“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智慧政府 协同政府,政府管理三大领域,公共管理 充分利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技术,从根本上对政府传统的管理理念、职能结构和运行方法进行整合重构,进一步优化调整政府内部的组织架构、运作程序和管理手段,提升政府的综合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公共服务 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核心,不断强化政府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平台,破解民生难题,解决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公共政策 发挥互联网的传播、沟通优势,广泛吸纳社会公众对公共政策制订、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应用,收集民意,了解民情,为公共政策制订提供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实时监测政策实施效果,逐步形成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反馈优化的闭环过程信息安全需求,2014年年初中央网信小组成立以来,网络及信息安全已上升至国家战略 在云计算时代,我们如何在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种种优势和便利的同时,保障信息和数据安全,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话题 1. 加强信息网络监测、管控能力建设 2. 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点信息系统安全 3. 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政策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66号文件) 基本原则: 坚持需求导向 统一网络平台、统一安全体系、统一运维管理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 电子政务内网、外网建设和管理 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数据开放利用 安全保密 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深化应用 建设决策支持信息系统 深入开展跨地区跨部门协同应用 拓展深化网上办公,政策解读,互联网+,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夯实网络发展基础, 营造安全网络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促进公共服务创新供给和服务资源整合,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的网络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等,加快推进政务新媒体发展建设,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交流,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响应速度,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 鼓励政府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探索开展一批社会治理互联网应用试点,打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提升各级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跨地区、部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区域部门间基本实现共享的省级地方仅占13%,区域部门间少量实现共享的地市和区县仅占32%和28%,绝大部分地方只是实现了个别部门间点对点的共享 对于公民和企业而言,他们在办理事务时,不希望与各自为政、互不协作的多个政府部门打交道,而是希望最便捷、“一站式”地获取所需的服务 鼓励建立多部门网上项目并联审批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层级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统一受理、同步审查、信息共享、透明公开” 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将企业依次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
三证合一”之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将替代组织机构代码、工商营业执照的注册号、税务登记证上的档案号,成为唯一可查询、可追溯的企业身份证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快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库共建共享 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可开放的信息资源分别在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外网平台上普遍共享 研究建设国家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有序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和社会化利用 开发利用的四个基本原则:公开、共享、市场、安全 中央气象局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挖掘气象大数据的深层价值海量气象数据将通过阿里云计算平台,变成可实时分析应用的“活数据” 国家统计局开通国家数据网站,并先后与17家企业签订大数据合作框架协议,技术发展:基于云计算的集约化建设,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省级和副省级城市、地市级、区县级设有独立机房的部门平均比例分别为70、32、22;省级、地市级、区县级政府网站分散建设的比例分别平均为78、32、30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分散状况严重,粗放式的建设模式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给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带来各种困难 云计算资源利用率高,成本节约,将是未来电子政务技术体系架构的重要方向。
2013年9月工信部已确定北京市等18个省级地方和北京市海淀区等59个市(区、县)作为首批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应用试点和示范地区,重点围绕统筹机制、顶层设计、集中管理、公共平台、技术服务和信息安全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试点,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实现分散建设到集约化建设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1月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意见提出,“在探索电子政务建设新模式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政府自建数据中心数量减少5%以上国务院推动政府部门加大云计算服务采购力度,为云计算创造更大市场空间技术发展:大数据,2015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 建立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具有市场监管职责的各级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法、安全生产、质量监管、统计调查建设本部门信用信息平台,并按要求统一接入国家统一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各地区、各部门信用信息共建共享 建设“信用中国”网站,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网站与“信用中国”网站连接,并将本单位政务公开信息和相关市场主体违法违规信息在“信用中国” 网站公开。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掌握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规律与特征,主动发现违法违规现象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建立食品、药品、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特种设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信息溯源体系总结:三大驱动因素共同推动中国电子政务转型,电子政务建设的整合、集约 电子政务发展,基础设施是支撑要转变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方式,从粗放式、分散化转向集约化、整体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上来,倡导集约、节约、绿色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 电子政务应用的协同、高效 电子政务发展,应用是关键优化业务流程,创新应用模式,彻底扭转困扰电子政务发展的“互联网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的局面,推进各政务业务的协同发展 电子政务服务的融合、创新 电子政务发展,服务是宗旨转变电子政务服务方式,就是以更好服务社会公众为中心,积极主动适应信息化和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把互联网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模式引入到电子政务服务中来,改造和优化传统服务方式 电子政务管理的统筹、规范 电子政务发展,管理是保障转变电子政务管理方式,就是顺应发展形势需要,坚持统筹规划,理顺管理体制,抓好顶层设计,完善制度规范,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目录,政务信息化背景和现状 需求分析和发展趋势 中国电信政务信息化顶层设计 推进路径,服务 渠道层,呼叫中心,PC/移动 客户端,业务 应用层,信息 资源层,应用 支撑层,规范与 标准体系,服务 保障体系,资源共享交换,统一 后台管理,基础 设施层,通信网,互联网,存储,安全设备,统一 身份管理,对内/对外门户网站,ITV门户,统一 认证管理,统一 资源目录,物联网,服务器,安全体系,服务体系,实施体系,运营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绩效体系,法律法规,统一 安全管理,对讲,定位,视频,大数据分析,支付,短彩信,电信 开放能力,统一 组织管理,居家养老,政务云,互联网+政务总体架构,广泛、坚实的信息基础设施,全球最大、灵活可控 的立体智能网络,用户可感知 的智能管道能力,绝对领先 的数据中心资源,安全可信 的云计算能力,客户感知最强 的CDN网络,全国数据中心近 377个,钻石五星级中心 16个,运营商市场份额 70,四星级中心 64个,102亿,2014年 业务年收入,安全可靠的政务云服务,统一网络平台 统一安全体系 统一运维管理,推动统一网络平台、统一安全体系、统一运维管理的一体化建设和业务应用协调发展,构建政务云,集中部署云计算资源。
新系统运行环境层面整合:政府各部门、各单位新应用系统按需申请资源部署在电子政务平台 已运行系统的迁移:积极推动各地区各部门业务专网应用迁移和网络对接对已有系统的迁移按需申请资源部署,按电子政务平台统一技术构架进行迁移整合网络资源,实现互联互通(理想),可控共享,政务信息资源采集、处理和利用(理想),政务信息资源,人口,法人,GIS,宏观经济,业务领域,按照政务资源的数据分类进行分类管理,政务资源 目录管理,对政务资源元数据进行管理 表描述、字段描述,政务资源 元数据管理,记录资源获取的途径、方式、格式等,资源获取 途径管理,政务资源目录,编目,描述,数据利用 管理平台,发布,存储,政务资源 共享平台,公众数据 服务平台,专业业务 系统,交换,分发,中国电信大数据库、众创/科创库(理想),海量数据积累 明确对象/边界/目的 推进数据创新应用,基于电信数据,注重数据共享、情境感知/应对 提供完善的数据服务 加强合作, 提升服务,数据应用深化,科学规划、摸清家底 。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