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安全教育_教案范本.docx
14页六年级安全教育_教案 第一课开学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防肺结核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二、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1、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安全意识不强 2、班级举例 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3、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4、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三、小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课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 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4)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第二课手足口病预防常识备课 目标: 1、认识手足口病,知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及危害 2、让学生学会加强自我保护,预防手足口病 3、明白手足口病并不可怕,建立战手足口病的信心 [名词解释]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年存在的传染病,在欧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患者以婴幼儿为主,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少数病例可发生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和肺炎等重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与临床表现:当人感染了肠道病毒(含EV71),经过最短12-24小时、最长6天、一般2天的潜伏期后,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度以上,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建议:每个同学高度重视,每天清晨做好记录检查 二、(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1、人群密切接触,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 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建议:减少疾病传播,做好预防 三、(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手足口病的预防常识: 1、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流动水或洗手液等给幼儿洗手;看护人接触幼儿前、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彻底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饮食卫生:不要让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要与他人共用餐饮具 3、食饮具清洗消毒:食饮具要彻底清洗定期煮沸消毒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或煮沸消毒 4、出行卫生: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幼儿 5、家庭环境卫生: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开门窗通风,勤晒衣被毛巾等,定期清洗玩具 6、家庭中幼儿出现手足口病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建议:预防手足口病要牢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多通风、晒衣被”五口诀 四、(赛一赛,看谁是个最讲卫生的学生)演示正确洗手的方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
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后、 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 (一)湿 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沿指缝相互摩擦; (4)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5)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6)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 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 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五、总结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儿童和家庭卫生防护,高度重视,共同度过高发期 第三课森林防火 教学目标 一、了解森林火灾的危害 二、了解森林火灾的种类及分类 三、了解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 四、学习脱险自救方法 一、森林火灾的危害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
森林火灾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是,人类在制服森林火灾上,却依然尚未取得长足的进展 二、森林火灾的种类及分类 根据森林火灾燃烧部位,蔓延速度,受害部位和程度,大致可把森林火灾分为三大类:1.地表火2.树冠火3.地下火 以受害森林面积大小为标准,森林火灾分为以下四类: 1.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1公顷或其他林地起火(包括荒火); 2.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公顷以上,不足100公顷的; 3.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00公顷以上不足1000公顷的; 4.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000公顷以上的; 三、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 森林火灾的起因主要有两大类:人为火和自然火 (一)人为火包括以下几种: 1.生产性火源: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 2.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吸烟,做饭,烧纸,取暖等; 3.故意纵火 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以开垦烧荒、吸烟等引起的森林火灾最多。
在我市的森林火灾中,由于吸烟、烧荒和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占了绝对数量 (二)自然火:包括雷电火、自燃等由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1% 四、扑救森林火灾 (一)扑火时应如何强化安全措施 强化扑火组织一是派有扑火经验的同志担任前线指挥员二是临时组织的扑火人员,必须指定区段和小组负责人三是明确扑火纪律和安全事项四是检查扑火用品是否符合要求,扑火服十分宽松、阻燃五是加强火情侦察,组织好火场通信、救护和后勤保障六是从火尾入场扑火,沿着火的俩翼火线扑打七是不要直接迎风打火头,不要打上山火头,不要在悬崖、陡坡和破碎地形处打火,不要在大风天气下、烈火条件下直接扑火,不要在可燃物稠密处扑火八是正确使用扑火机具 (二)脱险自救方法 退入安全区扑火队(组)在扑火时,要观察火场变化,万一出现飞火和气旋时,组织扑火人员进入火烧迹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区二是按规范点火自救要统一指挥,选择在比较平坦的地方,一边按规范俯卧避险发生危险时,应就近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把脸放进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四是按规范迎风突围。
当风向突变,火掉头时,指挥员要果断下达突围命令,队员自己要当机立断,选择草较小,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头,憋住一口气,迎风猛冲突 围人在7.5秒内应当可以突围千万不能与火赛跑,只能对着火冲 第四课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合理的、营养平衡的膳食,以及让他们养成正确的饮食卫生习惯 2、提高对传染病的预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我们每个人都要吃饭,吃饭也有很大学问,你知道吗? 二、注意的问题 1、科学的安排一日三餐,是合理的营养、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2、吃饭 要定时定量,不挑食、偏食,不吃过多的零食 3、吃东西前要洗手,注意饮食卫生 4、不喝生水,不吃有毒的食品,预防食物中毒 5、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6、有病去医院就诊,不要乱服药 7、不要玩弄家里存放的各种农药,防止意外中毒事件发生8、不饮酒、不吸烟 9、要了解一些毒品的知识,提高识别能力,避免受骗上当而误吸毒品三、小结饮食和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卫生、安全的环境当中。
模拟练习创设环境,让学生判断1、拿出生的水果就吃2、过多地吃喜欢吃的东西3、生病了,自己找药吃 生命,维护健康! 第五课饮食安全与卫生防病教育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合理的、营养平衡的膳食,以及让他们养成正确的饮食卫生习惯 2、提高对传染病的预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我们每个人都要吃饭,吃饭也有很大学问,你知道吗? 二、注意的问题 1、科学的安排一日三餐,是合理的营养、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2、吃饭要定时定量,不挑食、偏食,不吃过多的零食 3、吃东西前要洗手,注意饮食卫生 4、不喝生水,不吃有毒的食品,预防食物中毒 5、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6、有病去医院就诊,不要乱服药 7、不要玩弄家里存放的各种农药,防止意外中毒事件发生8、不饮酒、不吸烟 9、要了解一些毒品的知识,提高识别能力,避免受骗上当而误吸毒品 三、小结饮食和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卫生、安全的环境当中 模拟练习创设环境,让学生判断1、拿出生的水果就吃。
2、过多地吃喜欢吃的东西3、生病了,自己找药吃 生命,维护健康! 第六课学会交往友好相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学会友好交往 教学过程: 一、真实再现 1、安全教育——课本第1页两个事例指导学生看后发表意见) 2、问题:从课本两位同学的经历中,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让学生思考并分别说一下自己有多少个朋友) 二、行动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何?在全校师生中,你认识的老师和同学有多少? (请组长先谈一谈,然后每小组再推荐两名发言)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