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巴林左旗草畜平衡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
6页浅谈巴林左旗草畜平衡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因为超载的过牧、草地自身对其外界环境的变化敏感性,使得我旗出现了大面积的草地退化其主要是驱动力的因子,草牧之间平衡的关系十分重要,在可持续化的发展前提下,只是按照牧草生产力的架构下草畜平衡的关系管理放牧系统是不够准确的,也不够全面,科学地低排放放牧的系统应该兼顾其地下生物量和土壤的侵蚀情况基于此,下面就对草畜平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借鉴关键词:草畜平衡;问题;对策前言:草畜的平衡管理与草原的家庭承包制都是草原产权体系的主要体制,直接影响到其管理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分权关系,并且禁牧和休牧、补贴都是与草畜平衡管理的制度一样,影响到其产权管理的制度但是,在现阶段采取地禁牧和休牧措施只是临时性的措施,不能作为基本的制度1草畜平衡管理的问题分析1.1草原不能成为私有品在“公地的悲剧”中,就提出了两条措施,第一,使公地私有产权成为私有品,第二,利用政府管制的方法,减少利用公地的人数但是草原作为公共品,天然草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较多,但是难以清楚界定至产权的明晰不仅产权化成本较高,其收益也不够明晰,比如说:地下水可以利用的总量和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经过家庭承包等产权改革,把草地资源转变为非公共品十分困难。
水资源的限制和牧道的限制等,使得家庭利用并不可行,并且在不少地区比如说:半农半牧区,草原的总体面积较小,每家的承包草场的面积较小,使得不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科学经营和利用1.2草畜平衡管理的恶化寻租,造成新的不公平草地与农田,甚至与林地,都存在显著的差别在农田承包以后,农户可以独占承包耕地的收益权但是草地承包以后继续放牧利用就需要草原监管来保护牧户的收益权而实行草原家庭承包以后,草原都分到千家万户,对每家每户合理利用草原的监督费用剧增,对超载过牧的监督变得困难,也难以保证牧户独占收益权由于草原放牧导致排他性困难,所以草原承包和农田承包、林地承包有截然不同的区别,监督费用较高因此,第二条措施――政府管制使用公地的人数这在我国草原管理中也比较困难Hardin提出的管制的含义是合法合规的意思,即设立一个标准,符合标准的可以进入,不符合标准的不能进入,这个标准应是一个容易操作,并且可以检验的标准但是目前我国的草畜平衡管理的标准却是一种较难检验、变化复杂的标准,因为草畜平衡管理采用的标准是饲草(包括来源于天然草原、人工草地等所有可利用饲草)数量和牲畜数量的平衡首先这种平衡是否真的存在值得怀疑,即使存在这样的一个标准,如何监督处于变化中的牲畜数量仍是一个问题。
只要当地管理者愿意与牧户合作,寻租是容易的,原因在于:第一,虽然当地牧户都大致清楚相互之间的牲畜数量,但是对于外来的管理者,核查饲草数量和牲畜数量平衡的成本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寻租较容易;第二,饲草数量和牲畜数量的平衡当时可以复查,而半年以后就不可复查由于在承包中草地资源的收益权没有保障排他性而导致了我国草地资源公共化现象发生但是在解决的方法中却采用了收益权更加模糊的措施:官方公有化无论禁牧,还是草畜平衡管理,都是将管理者引入成为和牧民一样的收益权主要控制者但是管理者是收益权的主要控制者,却没有合法的收益权使得这部分收益权成为无主的租金.也成为整个管理体系中的寻租对象1.3草地资源保护措施与扶贫悖论草原的供养能力是有限的,既然增加了管理者为主要的受益者之一,那么必须在两个方面维持平衡:一方面是增加供给通过大量利用地下水等无主的租金,通过大量建设人工草地将原本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无主的租金,转变为人类利用的经济收益同时尽量争取外部转移支付的资金:另一方面就是增加利用成本来减少利用强度提高草地资源的利用成本来限制资源利用者和利用强度减少贫困者利用草原的机会,目前也转变成为保护草原生态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一些大量存在公共草原的地区,草畜平衡管理中出现的趋势就是,不但要管理冬季的牲畜数量还要管理夏秋季放牧的牲畜数量;将来不但要管理牲畜数量而且还要细化到牲畜的种类和放牧时间的长短,只有不断地增加生产成本,才能避免“公地悲剧”的发生如果没有不断地提高生产成本,在目前仍然有公地草原的地区,仅依靠草畜平衡管理来减少利用公地的使用者数量和利用的强度较困难具有公有化趋势的草畜平衡管理、禁牧措施恰是将最需要草地资源的非富裕户逐渐排除在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个尴尬现象:为了草原生态越来越好,贫困者利用草原的机会也越来越少2促进草畜平衡发展的措施2.1对牧民开展草畜平衡的宣传和教育经过教育对牧民们片面的追求牲畜数量以及以畜发财地观念进行改变,使得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超载过牧对草原,对自身的危害,甚至会危及到其生存后果所以,我们必须积极的推广先进养殖的技术,对其畜种进行改良,加快畜群的周转,提高牲畜繁殖成活率和出栏率,通过改进生产方式促使牧民增收,从而变牧民被动以草定畜为主动自觉以草定畜,为草畜平衡政策的执行创造有利的环境2.2加强草原建设,逐步提高草原生产力通过开展人工草地建设、天然草原改良、飞播牧草等措施,逐步恢复草原植被,提高草原生产力和承载能力,缓解草畜矛盾。
把退牧还草、生态移民、草原建设等项目捆绑,通过项目带动,增加草畜平衡工作的投入,完善以工哺农(牧)、以城带乡机制,推行我旗牧区剩余劳动力优先在本旗企业就业制度,扩大农牧民最底生活保障范围,宣传动员牧民购买社会养老金和医疗保障金最大程度上排除因草畜平衡给广大牧民带来的后顾之忧2.3全面开展生态移民和生活补贴的方式生态移民的主要对象就是拥有较小面积的草场牧民,而且对于占用草场的非牧业户进行有效的清场,把草场租赁给养殖专业户对于开展养殖牧民进行相应的生活补贴,其补贴的标准主要是根据草场的大小和养殖规模的大小来决定的2.4对畜牧养殖的动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动物养殖过程中,要对养殖的动物进行有效的保护,预防疫情发生,首先就要以预防为主,定期给养殖动物打防疫针而且还要根据科技的发达和畜牧业的不断壮大,要对其防疫技术和措施进行相应的改善和更新,通过不同的手段达到相应的疫情防治的效果,首要要做好相应的兽药的分配工作,从而促使畜牧业能够得到安全而快速的发展,并且还有利于生产质量的提高另外,要对防疫力度进行加大,严格把关好畜牧产品的生产环节运输环节以及销售环节等等,防止在整个畜牧业中有疫情的出现,如果有发现疫情,就要及时快速的进行处理,遏制疫情的蔓延,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所以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防治疫情的方案,确保畜牧业能够得到安全的生产。
2.5扩建饲草基地,开展草业生态项目在整个畜牧业中,草是大多养殖动物的食物,比如像高粱杆、苜宿草、玉米等一些饲料都是喂养动物的主食,所以人们应该好好利用荒地进行耕种,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扩大种植的面积我国在开展西部大开发的时候,其开发的重中之重就是保护生态平衡,利用有利的条件不断扩大种植范围,确保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展畜牧业的同时利用荒地进行种植,不仅增加了牧民的收入,而且还保障了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同时还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推动了我旗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结束语总而言之,在草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群众的收入,提高当地的经济产量,为我旗经济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Reference[1]杜耀武.优化结构提升产业榆中农业发展跃上新台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01)[2]李传富,刘应德,朱燕.加速三峡库区草地资源开发与利用,促进农区经济发展[J].四川畜牧兽医.2007(04)[3]王小燕,田进吉,马启誉,虎正军.浅谈海原县草畜产业的发展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7(06)[4]胡爱平.原州区退耕还林草发展草畜产业现状[J].畜牧兽医杂志.2009(02)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