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东盟的国际竞争力.docx
15页论东盟的国际竞争力 王 勤(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摘要:世界各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与评价,已经受到国际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普遍关注,成为世界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东盟是中国最主要的周边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重要的经贸伙伴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双边经济的互补和竞争关系日显突出因此,对东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东盟: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F113.4 :A :1003 - 9856( 2010) 03 - 0001 - 0920世纪80年代起,当代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迅速兴起,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开始从事国际竞争力研究到80年代后期,国际权威研究机构正式公布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东盟4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一开始就被纳入国际竞争力的世界评价体系,随后菲律宾、越南、柬埔寨也加入这一评价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取得较快的进展①本文拟运用和借鉴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和评价体系,以东盟的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为重点,对东盟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估,探索全球化进程中东盟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东盟国际竞争力的演进自1967年8月8日东盟宣告成立以来,东盟组织不断扩大,区域整合进程加速,其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目前,东盟已发展成为涵盖10个国家、拥有国土面积443.6万平方公里、人口5.9亿、国内生产总值( GDP)约1.5万亿美元的区域性组织伴随着东盟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各国的国家竞争力出现较大的波动近十多年,在著名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权威机构公布的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排名中,新加坡一直名列前茅,马来西亚、泰国曾有较好的表现,菲律宾、印尼、越南和柬埔寨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落后从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和世界经济论坛(WEF)每年公布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排名看,东盟各国的国际竞争力差距比较大,大致可以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最强,基本保持了国际竞争力的领先地位;第二层次,马来西亚、泰国的国际竞争力上升较快,但其国际竞争力的波动也大;第三层次,菲律宾、印尼的国际竞争力较为落后;第四层次,越南、柬埔寨的国际竞争力最弱;文莱、老挝和缅甸仍未进入国际竞争力的世界评价体系中在IMD国际竞争力排名中,新加坡自1994年起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2002年,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排名曾滑落到第八名。
2003年以后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排名趋于上升,2007 - 2008年再居世界第二位,2009年居第三位,2010年跃居第一位;在WEF全球竞争力排名中,1996 - 1999年新加坡一直名列首位,2000 - 2002年分别跌至第二位、第四位和第七位,2003年升至第六位,2004年退居第七位,2005年和2006年分别升至第六位和第五位,2007年退至第七位,2008年升至第五位,2009年跃居第三位亚洲金融危机前,马来西亚、泰国的国际竞争力表现较佳,马来西亚国际竞争力的排名曾连续数年超越韩国,但金融危机后两国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迄今,马来西亚国际竞争力和泰国的排名有所上升尽管印尼和菲律宾国际竞争力水平较低,但在90年代上半期两国的竞争力均有所提高金融危机后,印尼和菲律宾的国际竞争力出现了持续下降在IMD国际竞争力世界排名中,印尼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从1995年的第三十四位降至2010年的第三十五位,菲律宾从1996年的第三十一位降至2010年的第三十九位:在2009年WEF全球竞争力世界排名中,马来西亚名列第二十四位,泰国名列第三十六位,印尼名列第五十四位,越南名列第七十五位,菲律宾名列第八十七位,柬埔寨名列第一百一十位(见表1)。
从IMD东盟5国国际竞争力四大要素的动态变化看,各国的经济运行、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基础设施等四大要素竞争力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动2001 - 2009年期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四大要素竞争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菲律宾、印尼的四大要素竞争力则呈现下降的趋势2009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四大要素竞争力的世界排名分别是:经济运行(第八位、第九位、第十四位),政府效率(第一位、第十九位、第十七位),企业效率(第四位、第十三位、第二十五位),基础设施(第八位、第二十六位、第四十二位);菲律宾、印尼的四大要素竞争力的世界排名分别是:经济运行(第四十一位、第五十一位),政府效率(第三十三位、第四十二位),企业效率(第三十八位、第三十二位),基础设施(第五十五位、第五十六位)再从各国四大要素国际竞争力的子要素的动态变化看,在经济运行方面,各国的国内经济实力、国际贸易子要素竞争力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除新加坡外,其余4国的国际投资竞争力均下降,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就业竞争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菲律宾、新加坡的价格竞争力有所上升;在政府效率方面,印尼、泰国的公共财政竞争力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除泰国、印尼外,其余3国的税收政策竞争力都下降,新加坡的组织机构竞争力保持了世界第一的地位,泰国、马来西亚的组织机构竞争力有较大提高,新加坡的企业法规竞争力上升至世界第二位,新加坡、菲律宾的社会结构竞争力较强;在企业效率方面,除新加坡外,其余4国的生产效率均出现大幅下降,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劳动市场竞争力跃居世界前列,各国的金融竞争力均告下降,马来西亚和泰国的企业管理竞争力有所上升:在基础设施方面,新加坡和泰国的基本基础设施竞争力有所提高,除印尼外,其余4国的技术基础设施竞争力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各国的科学基础设施、健康与环境基础设施竞争力均大幅下降。
[1]二、东盟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东盟的产业竞争力,是指各国特定产业与国外同类产业之间相互比较的生产力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东盟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在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东盟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起步:在面向出口工业化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迅速发展:在第二次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并未建立;在第二次面向出口工业化阶段,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逐渐形成一)东盟的工业竞争力一般说,一国的产业竞争力以工业竞争力为基础,而工业竞争力又集中体现在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颁布的各国工业竞争力指数( CIP),对全球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生产和出口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与排序各国工业竞争力指数( CIP),主要由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人均制成品出口额、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制成品占总出口的比重、制造业增加值的中高技术产品比重、制成品出口的中高技术产品比重等6项指标构成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颁布的1980 - 2005年各国工业竞争力指数(CIP),新加坡高居全球工业竞争力排名的前列,马来西亚从第四十位跻身第十六位,泰国从第四十七位跃居第二十五位,菲律宾从第四十二位升至第三十位,印尼从第七十五位进到第四十二位(见表2)。
其中,各国在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人均制成品出口额、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制成品占总出口的比重、制造业增加值的中高技术产品比重、制成品出口的中高技术产品比重等6项指标的世界排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东盟5国工业竞争力指数的6项构成指标看,除菲律宾和新加坡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外,各国的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人均制成品出口额、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制成品占总出口的比重、制造业增加值的中高技术产品比重、制成品出口的中高技术产品比重均有较快的提高(见表3)二)东盟在世界出口贸易的地位随着东盟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的出口竞争力得以提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东盟在世界货物和服务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有所提升进入90年代,东盟国家相继被列人世界货物出口贸易的前50位和世界服务出口贸易的前40位2007年,东盟国家货物的出口贸易占世界总额的6%,服务的出口贸易占世界总额的5.2%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在2007年世界货物出口贸易的排名中,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分别列入第十四、十九、二十五、三十二、四十八、五十位;如果把欧盟作为一个整体计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分别列入第九、十三、十七、二十一、三十二、三十四位。
在2007年世界服务出口贸易的排名中,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分别列入第十四、二十七、三十位;如果把欧盟作为一个整体计算,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分别列入第七、十五、十七、二十七、三十四位在东盟的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贸易中,有多种商品列入世界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前15位2007年,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分别列为世界第七、九、十一大农产品出口国,占世界农产品出口贸易额的5.9%在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中,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分别列为世界第七、十二、十三大工业制成品出口国,占世界工业制成[来自www.lw5u.CoM]品出口贸易额的4. 9%其中,新、马、菲、泰分别是世界办公和通讯设备的第五、八、十二、十三大出口国,占世界办公和通讯设备出口贸易额的11.9%;新、马、菲、泰分别是世界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的第一、九、十、十一大出口国,占世界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出口贸易额的30.2%;新、泰是世界化工产品的第八、十四大出口国,占世界化工产品出口贸易额的3.1%:泰国是世界汽车的第十大出口国,占世界汽车出口贸易额的1.1%;新加坡是世界医药产品的第四大出口国,占世界医药产品出口贸易额的1.7%;印尼、泰国是世界纺织品的第十二、十三大出口国,占世界纺织品出口贸易额的2.5%;越南、印尼、泰国分别是世界成衣的第七、八、十一大出口国,占世界成衣出口贸易额的5%。
[2](三)东盟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近年来,东盟5国各类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出现较大的变化,印尼仍保持了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印尼、泰国在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东盟4国(除印尼外)在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逐步增强1996 - 2006年,东盟5国的制成品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①的变化,反映了各国出口制成品结构竞争力的演变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在化学成品及有关制品领域,新加坡的出口竞争优势迅速提高,而其他国家均处于明显的比较劣势状态:在按材料分类的制成品和杂项制品领域,除新加坡外,东盟其他国家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优势:在机械及运输设备领域,各国该类产品的TC指数在趋于上升,表明东盟5国的该类产品已逐渐从竞争劣势向竞争优势演进(见表4)在东盟5国制造业具有代表性的办公和通讯设备、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医药、钢铁、纺织品、服装汽车等行业中,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稳定的处于比较优势的产业例如,印尼的办公和通讯设备、纺织品和服装业;马来西亚的办公和通讯设备、服装业;菲律宾的办公设备、服装业;泰国的办公和通讯设备、纺织、服装等。
2)处于由比较优势向比较劣势递减转换的产业例如,菲律宾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新加坡的通讯设备;(3)处于由比较劣势向比较优势递增转换的产业例如,印尼的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马来西亚的化学品、菲律宾办公和通讯设备、新加坡的医药和集成①贸易竞争力指数( trade comparative Index,TC),是指一国在某产业上的贸易顺差(逆差)占该国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它是衡量某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表达式为:TCi=(Xi-Mi)/(Xi+Mi)其中,xi表示某年度某国在第i类产品中的出口额,Mi表示同期该国在第i类产品中的进口额当竞争指数大于0,表明该产业贸易顺差;当竞争指数小于0,表明该产业贸易逆差;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