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岳麓高中历史必修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cao****hui
  • 文档编号:128670338
  • 上传时间:2020-04-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0.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细说教材】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一)兴起原因1.西汉统治者接受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统治者不得不采用休养生息政策2.黄老之学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要点点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汉初极端贫困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与民休养的政策刘邦参加过农民战争,对农民战争的力量有着较为充分的认识,也是促使汉初重视休养生息的重要原因二)兴盛时段: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要点点拨 黄老之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时间与汉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时间是一致的三)名称由来:黄老之学是指道家学说的中两派黄”是指黄帝的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热点链接 黄老思想与道教的关系黄老学说起于稷下道家,他们同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道家创始人至汉初,文景以黄老清静之术治天下,黄老之学迅速兴盛黄老思想包含很多神秘主义的因素,加上黄老之学研究者中,本来就有许多方士,他们以神仙长生不老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对这些因素作出宗教性的解释,使黄老之学与神仙方术相结合,向神仙方术的方向发展至东汉,进一步将黄帝、老子神秘化,又由着重尊崇黄帝,转而推崇神化后的老子,逐渐形成崇奉老子为神明的黄老道,并与方术仙道逐步合流,成为早期道教的前身。

      这些条件和佛教传人的影响,成为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产生的基础四)思想内容1.黄老之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身(养生),一是治国2.黄老之学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又兼采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说它强调“无为而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概念解析 阴阳家:"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阴阳家,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先秦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阴阳家代表人物,以管仲、邹衍最为著名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刘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其列为"九流十家"之一★要点点拨 注意对比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与汉初黄老之学的异同认识汉初黄老之学是以早期道家理论为基础,融合其它各家学派思想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五)作用影响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六)地位丧失1.原因:(1)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2)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2.标志:汉武帝时,黄老之学被新儒学所取代★要点点拨 黄老之学统治地位的丧失,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不能随形势的发展而发展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是汉武帝放弃“无为而治”政策,希望有所作为的结果若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答案提示点拨不正确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儒学获得统治地位,根本原因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直接推动了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是儒学获得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能由此推断出“若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若没有汉武帝,其他帝王也会选取适合其统治需要的政治思想  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但不是英雄创造历史二)汉武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1.新儒学思想的主要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热点链接 公羊姓氏与《公羊春秋》:公羊复姓出自姬姓。

      春秋时,鲁国有位才学出众的人物,叫做公孙羊孺,他的后代子孙便取祖上名字中公羊二字为姓,称公羊氏战国时齐国名儒,孔子弟子卜子夏的高徒公羊高钻研《春秋》,作《公羊传》也叫《春秋公羊传》或《公羊春秋》,专门阐释春秋,最初只有口头流传,到汉初,他玄孙公羊寿,邀集了研究公羊高的学者,辑录成《春秋公羊传》何休又作《解诂》十一卷阐发《春秋》微言大义,大张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说公羊传是今文,盛行于汉武帝、汉宣帝之时成为儒学"十二经"之一自王莽时,古文经大盛,《春秋公羊传》逐渐少人研究到清代后期,庄存与、刘逢禄、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主张复兴今文经学,借用公羊传"微言大义"来说经,议论时政,对当时学术界影响很大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要点点拨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皇权至高无上找到了依据董仲舒君权神授的思想,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原因就在于新儒学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热点链接 董仲舒言论摘录: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地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博爱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问题探究 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失火,董仲舒认为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许多重臣建议把他定为死罪,但汉武帝赦免了他想一想,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答案提示点拨  说明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思想,适应了当时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汉武帝认为董仲舒的思想有利于强化西汉王朝的封建统治  帝王的所作所为一般都是以维护其统治为出发点的3.儒学新发展的作用①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②“天人感应”学说,对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要点点拨 君权神授思想对汉朝巩固中央政权的特殊意义:从西周到秦朝,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帝也不例外但汉高祖刘邦,是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董仲舒把《书经》里“王者受命于天”的思想,更具体地把它纳入了自己的天人一体论,指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提供合法的根据因此普天下所有人,包括诸侯王都要绝对服从于皇帝成为汉朝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理论依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要点点拨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①主张在政治、思想等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的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的色彩②在宣扬君权神授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③以传统儒学为核心,兼采各家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孔孟学说④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活学巧用】例1:黄老思想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历史时期是 A.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     B.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即位C.从汉高祖到汉武帝以后     D.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以后参考答案:A解析:解答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秦王朝推行的是以酷法、重税、繁役为特征的残暴统治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开始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黄老思想适应了这一需要,迅速兴盛由此可以推断B、D两项不正确汉武帝即位后,强化中央集权,黄老之学被新儒学取代可见,C项也不正确所以,正确答案只能是A例2:黄老之学指的是 A.黄帝和老子互相交流,合作创立的学说B.阴阳家学派中的黄帝学说和道家学派中的老子学说C.黄帝年老时创立的学说D.道家学派中的黄帝学说和道家学派中的老子学说参考答案:D解析:“黄老”一词中,“黄”指的是“黄帝”,“老”指的是“老子”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不可能与春秋时期的老子“互相交流”,故A项不正确;C项未涉及老子,也不正确;黄帝学说属于道家学派的一支,所以B项不符合史实例3:下列有关黄老之学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黄老之学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B.黄老之学,对西汉迅速恢复元气起了推动作用C.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D.黄老之学不仅包括道家理论,还融入了儒、墨、法等各家内容参考答案:A解析:黄老之学适用于汉初经济残破的局面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西汉急需加强中央集权,黄老之学不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例4:(2004上海历史,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参考答案:D解析:此时的“孔子之术”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它强调“大一统”观念,强调君权神授这些思想非常适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例5:(2004文综全国第3卷,17)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参考答案:B解析:统治者采取任何措施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汉武帝即位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而董仲舒的新儒学又恰恰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故正确答案只能是B判断“目的”是什么,首选要考虑历史人物的身份、立场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前提例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2: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①据材料1、2,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其原因③你认为董仲舒的主张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①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②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因为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语法复习名词性从句知识详解.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真题高频词系列(词性+中文释义)(共200词)0806.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实用万能句型和例句系列0808(共五种).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复习应用文写作练习与讲解系列0808(共三篇).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读后续写修辞手法巧用解析(明喻+暗喻+拟人+夸张).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不可望文生义的习语辨析(字面+实际+例句)(共三十类200个).doc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写作指导(写作任务+思路点拨+参考范文】.doc 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一册Unit1 Reading and Thinking知识讲解(课文中英对照+核心词块+语法精讲).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真题高频词系列(词性+中文释义)(共200词)0807.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完形填空名词常见搭配和例句(共102个).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读后续写常见修辞手法应用解析(共八种).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写作高频句型(共11类).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实用万能句型和例句系列0807(共四种).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实用万能句型和例句(共十四种).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常考读后续写情绪描写必备句型和高分句(共九个句型).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高频词整理汇总(词性+中文释义)(共三组600词).doc 高中英语2025年英语高考全国一二卷词形转换汇总.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写作不同时态高分句(共十二种240个).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实用万能句型和例句系列0809(共五种).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读后续写主题升华句分类汇总(共十三类).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