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房建工程设计及审查常见疑难问题讲座(刘俊)剖析.pptx

257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16799131
  • 上传时间:2019-11-17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928.49KB
  • / 25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深圳市房建工程设计及审 查常见疑难问题 讲座 刘 俊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广东省超限高层抗震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勘察设计协会结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香港工程师学会正会员 第二章 结 构 2.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2010、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 术规程》DBJ15-92-2013、超限高层 • 【问题2.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不同时,应如 何采用? • 解析:高层建筑结构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的规定执行,多层建筑结构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的规定执行 • 【问题2.1.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是否也 能作为设计与审图的依据? • 解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是经建设部审 查批准,故可供设计与审图参考具体执行可参照下列情 况:凡属规范(规程)的细化、引伸部分,是必须贯彻执 行的;凡属以经验总结为依据的部分,是不得无故变更的 ,确有特殊情况时,允许采用更合理的措施;凡属建议的 ,可结合实际灵活掌握,使设计更为经济合理;凡属地方 性的技术措施,则应结合有关省、市、自治区的技术法规 予以实施。

      • 【问题2.1.3】同一个结构单元有多个局部转换的转换层, 此时需要采取哪些结构措施? • 解析:抗震设计时不宜采用多个局部转换层如果采用的 话,建议:1)当所有需转换的剪力墙面积大于总剪力墙 面积的10%时,按带转换层建筑结构设计,满足《高层建 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10章的相关要求;当需转换的 剪力墙面积小于10%时为局部转换,可仅对转换部位楼盖 及转换构件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 • 2)按最高转换层考虑转换层的高度; • 3)根据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DBJ15-92-2013第 11.2.2条的条文说明,当转换层的位置较 高,位于建筑物的1/4高度及以上时,底部加强区可取不 小于底部两层和房屋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转换层及 其上、下各两层应予适当加强,抗震等级宜提高一级 • 【问题2.1.4】仅承受框架柱的转换梁是否与承受剪力墙的 转换梁构造相同? • 解析:带转换层的建筑结构分为带托墙转换层(部分框 支剪力墙结构)和带托柱转换层两种形式 • 在框支转换中,转换不仅改变了上部剪力墙对竖向荷载的 传力路径,而且将上部侧向刚度很大的剪力墙转换为侧向 刚度相对较小的框支柱,转换层上下的侧向刚度比很大, 形成结构薄弱层,引起地震剪力的重新分配,对结构的抗 震不利,应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 在框架托柱转换中,转换虽然也改变了上部框架柱对竖向 荷载的传力路径,但转换层上部和下部的框架刚度变化不 明显,托柱转换层结构主要承受竖向荷载,对结构的抗震 能力影响不大,其抗震措施可比框支转换适当降低,对托 柱转换层其转换位置可不受限制 • 结构设计时,《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第10.2.8条对转换梁有明确的规定;第10.2.7条第3款仅适 用于框支转换梁,其余条款适用于两者 • 【问题2.1.5】当转换层不在同一层时(设有多个转换层时 ),如何控制其上下刚度比?可否按剪弯刚度计算? • 解析:每个转换层均应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 程》JGJ3-2010附录E的“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规定 ”的相关要求 •【问题2.1.6】在计算转换层高度时,一般从地面以上起计算大 空间层数但对于约束较差的不完整地下室,如三边有约束、 一边开敞的情况,地下室是否计入底部大空间层数内? •解析: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应依靠地下室四周的密实回填土来 提供侧向约束,满足上部建筑的整体稳定要求约束较差的不 完整地下室,存在有单向无侧向约束的情况,若未采取可靠措 施时,地下室宜计入底部大空间层数内。

      对约束较差的不完整 地下室顶板,计算时嵌固端宜下移一层,以负一层或以下楼层 为嵌固端考虑顶板实际存在的嵌固作用,宜满足嵌固端的要 求 •主体设计时应考虑土压力影响进行受力分析,并验算整体建筑 的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性 • 【问题2.1.7】转换次梁的面筋,是否也需要满足《高层建 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2.7条最小配筋率 的要求?转换次梁支座面筋过大,对于框支主梁的影响, 又如何考虑? • 解析:(1)结构转换层的设计不宜采用转换主、次梁方 案当无法避免而必须采用时,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 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2.9条条文说明对框支主梁进 行应力分析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2010第10.2.7条为强制性条文,它本身未区分主、次梁, 故次梁也应执行该条文 • (2)至于转换次梁支座面筋过大而对转换主梁造成影响 的问题:转换次梁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第10.2.7条的最小配筋率配置面筋转换主梁若 不能承受此扭矩时,可采取在其平面外增设次梁以平衡平 面外弯矩等措施 • 【问题2.1.8】支承异型剪力墙(转角墙、T型墙等)的转 换梁,其翼墙方向伸出梁宽度之外。

      此时,是否要设置相 应方向的梁来支承翼墙?该梁是否按转换梁来设计? • 解析: 这要看翼墙伸出的长度、受荷的大小而定如果 伸出不多,主要部分都在转换主梁内,则适当设一根小梁 支承就可以了,不一定都要按转换次梁来设计 • 【问题2.1.9】某高层建筑依抗震设防,框支层以上竖向构 件全部为剪力墙,框支层以下因建筑功能要求竖向构件全 部为框支柱,但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侧度比可满足《高 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要求该结构是否 允许? • 解析:《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章 带转换层结构设计要求,主要是针对底部部分框支剪力墙 结构所作出的特殊规定,它是依据已有的部分剪力墙或框 架柱不能直接落地的转换结构的工程经验和研究成果总结 而得 • 本案例工程属于底部全部框支剪力墙结构,不满足《高层 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5.4条有关“竖向 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贯通”的规定,也不符合《高层建 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章有关带转换层结 构的适用条件因此,该工程应属超规范规定的复杂结构 类型,故应报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超限高层建筑工 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 【问题2.1.10】大型商业结构转换柱超过多大比例时,算为 竖向构件不连续? • 解析: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DBJ15-92-2013第 11.2.1条的条文说明指出:对整体结构中 仅有个别结构构件进行转换的结构,比如框支剪力墙的面 积不大于剪力墙总面积的10%,或托换柱的数量不多于总 柱数的20%时,可不划归带转换层结构,但有关转换构件 和转换柱的设计可参照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的要求进 行构件设计 • 【问题2.1.11】低层建筑的转换(托柱)如何控制其指标?是 否按框支柱框支梁来要求? • 解析:《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中第 10.2.1条及广东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15 -92-2013第11.2.1条适用于高层部分托剪力墙和托柱转换,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对上述体系没有 给出明确的定义转换梁、柱参照高规作适当加强 • 【问题2.1.12】对于特一级剪力墙,规范未规定其轴压 比是否可参照《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2009年版)相关要求? • 解析:可以参照执行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 措施·结构(混凝土结构)》(2009)第5.3.2条,当剪力 墙结构的抗震等级为特一级时,对一般剪力墙(截面的高 度与厚度之比不小于大于8)或墙厚大于300,轴压比不应 大于0.4;对有翼墙或端柱的短肢剪力墙,轴压比不应大于 0.4;对一字形截面的短肢剪力墙,轴压比不应大于0.3。

      • 【问题2.1.13】非一字剪力墙和短肢剪力墙,如何具体区 分? • 解析:当剪力墙的墙肢两侧均有跨高比不大于5的连梁相 连或一侧有跨高比不大于5的连梁而另一侧有翼墙或端柱 相连时,该墙肢均不作为一字剪力墙对待 • 另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7.1.8 条规定,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 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 【问题2.1.14】何时用剪力墙无支长度计算最小墙厚?何 时用层高来确定最小墙厚? • 解析: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 7.2.1条的规定,剪力墙墙厚应按附录D的墙体稳定验算确 定其最小厚度应符合第7.2.1.2~7.2.1.5条的规定在初 步选定剪力墙厚度时,可按抗震规范第6.4.1条采用剪力墙 的层高或无支长度来确定剪力墙的“无支长度”指沿剪 力墙长度方向平面外两道有效横向支撑墙(正交或斜交的 整片墙、有效翼墙或端柱等)之间的距离当剪力墙的翼 墙长度不小于其厚度的3倍或端柱截面边长不小于其墙厚 的2倍时,视为有翼墙或有端柱 • 【问题2.1.15】有裙房时的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如何取 值? • 解析:一般情况下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第7.1.4条取值。

      当裙房高度范围的刚度与裙房以 上的塔楼相差较大时,裙房高度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 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7.1.4条第2款确定的高度稍高时 ,底部加强区宜取至裙房顶层以上一层 • 当裙房高度超过房屋高度20%时,底部加强区高度仍按《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7.1.4条第2款 确定,抗震设计时,体型收进部位上、下各2层塔楼周边 竖向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宜提高一级;结构偏心收进时, 应加强收进部位以下2层结构周边竖向构件的配筋构造措 施广东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15-92- 2013第11.6.5条有规定) • 【问题2.1.16】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层数较多时,各层轴 压比不同,会出现下一层轴压比小于规范规定不设约束边 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要求而上一层轴压比大于此要求是 否可以下层设置构造边缘构件而上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 解析:《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讲的是“底层墙肢底截面 ”,而广东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15-92- 2013讲的是“底部加强部位墙肢底截面”。

      • 广东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2.11条的条 文解释中有这样的解释:底层墙与上一层墙厚变化较大时 ,即使底层轴压比满足表7.2.11规定,上一层不满足表 7.2.11规定,也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 【问题2.1.17】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的竖向钢筋 (或者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竖向钢筋),除满足配筋率的 要求,是否还需同时满足钢筋直径的要求? • 解析:《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 7.2.15-2条规定了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的竖向钢 筋除应满足正截面受压(受拉)承载力计算要求外,其配 筋率一、二、三级时分别不应小于1.2%、1.0%和1.0%,并 分别不应少于8Φ16、6Φ16和6Φ14《高层建筑混凝土 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7.2.16条的表7.2.16规定了剪力 墙构造边缘构件最小配筋要求 • 除满足配筋率的要求,还需同时满足钢筋直径的要求 • 【问题2.1.1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2010第7.2.15-3条,约束边缘构件内箍筋或拉筋沿竖向的 间距要求,是否仅针对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 • 解析:《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 7.2.15-3条,约束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