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j****9
  • 文档编号:46218573
  • 上传时间:2018-06-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摘要摘要 【【目的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方方 法法】通过记录不同因素作用于血液后凝固的时间的长短来判断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结果结果】各组凝血时间依次为:1 号(生理盐水)1121 秒, 2 号(室温 230C)1350 秒, 3 号(冰块)>6552 秒,4 号(肺组织浸液)23 秒,5 号(棉花)407 秒,6 号(石蜡油涂 管)5569 秒 ,7 号(草酸钾)>7200 秒,8 号(肝素)>7200 秒经竹签搅拌后的小烧杯 中的血液无凝集现象 【结论结论】血液凝固受接触面、温度、Ca2﹢等理化因素的影响,血液 接触面粗糙,能加速血液凝固,而血液接触面光滑,降低温度则使血凝减慢,此外加肝素 等抗凝剂,加草酸钾除去血液中的 Ca2﹢等可延缓血液凝固 关键词:关键词: 不同因素;血液;凝固 Abstract::【【Objective】】through the experiment understand the basic process of blood clots and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influence of blood clots.【Method】through the records in the role of different factors of blood coagulation the length of time to judge different factors influence of blood clots.【Aesult】each clotting time is as follows: 1 (saline) 1121 seconds, no. 2 (room temperature 230C) 1350 seconds, no. 3 (ice) > 6552 seconds, no. 4 (lung tissue soaking liquid) 23 seconds, 5 (cotton) 407 seconds, 6 (paraffin oil applied pipe) 5569 seconds, 7 (oxalic acid potassium) > 72 seconds, 8 (heparin) > 72 seconds. The small beaker stir sticks after the blood without agglutinate phenomenon.【【Conclusion】】blood clots interface, temperature, by Ca2 ﹢ chemical factors, such as rough surfaces, can accelerate blood clotting, and blood interface smooth, reduce temperature makes blood clots slows, besides add heparin anticoagulation, plus oxaliplatin as Ca2﹢remove blood potassium etc can delay the blood coagulation. Keyword::different factors; Blood; solidification 引言引言 血液凝固过程是由许多凝血因子参加的酶促反应。

      根据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激 活 的途径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内源性凝血是指参 与凝血的那些因子全部存在于血浆中;外源性凝血是指在组织因子参与下的凝血过程本 实验采用家兔颈动脉放血取血,血液几乎未与组织因子接触因此凝血过程主要是内源性 凝血系统的作用肺组织浸液中含有丰富的组织因子,加入试管可观察外源性凝血系统的 作用 1.材料和方法: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家兔 1.2 实验仪器:秒表,试管,试管架,家兔固定架,注射器,手术器材 1.3 实验药品和试剂:生理盐水,冰块,肺组织浸液,液体石蜡,草酸钾,肝素(8U) ,少 量棉花 1.4 麻醉固定:用 200g/L 的氨基甲酸乙酯按 5ml/kg 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 静脉注射麻醉, 将家兔仰卧位固定于固定架上 1.5 手术操作:切开颈部皮肤,分离出左颈总动脉,结扎左颈总动脉远心段, 用止血夹夹 住近心段,进行左颈总动脉插管 1.6 试管处理:1 号试管滴加生理盐水 0.1ml,2 号试管作为正常对照组置于室温不做任何 处理,3 号试管置于冰块中,4 号试管滴加肺组织浸液 0.1ml,5 号试管放入少量棉花,6 号试管均匀涂液体石蜡,7 号滴加草酸钾溶液 0.1ml,8 号试管滴加肝素 0.1ml。

      1.7 实验观察1.7.1 放开动脉夹,向 1~8 试管每管加入血液 2ml,立即用秒表计时,每隔 15s 将试管倾 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记下所经历时间 1.7.2 将多余的血盛于两个小烧杯中,并不断用竹签搅动其中一烧杯中的血液直至纤维蛋 白形成置于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烧杯的血液凝固状态 2.2.结果:结果:本次实验共包括 8 组,其统计结果如下表 1. 血液凝固和影响因素试管编号影响因素凝血时间(s)1加生理盐水11212室温 230C13503置于冰槽中65524加肺组织浸液235少许棉花4076石蜡油涂管壁55697加草酸钾>7200每管加2ml8加肝素>7200 小烧杯放血 10ml放血 10ml 于烧杯中不断用竹签搅拌,2-3min 后用水冲竹签后观察之不凝小烧杯放血 10ml不经任何处理(对照)10003.3.讨论:讨论: 3.1 血液凝固时间 1 号试管(NS)2 号试管,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不同而不同,试管置 于冰水槽中,降低了血液中凝血酶的活性,从而使凝血过程减慢 3.4 血液凝固时间 4 号试管(肺组织浸液)号试管2 号试管,血液接触到光滑的表面,阻碍凝血因 子激活,阻碍内源性凝血,从而使得凝血速度减慢。

      3.7 血液凝固时间 7 号试管(草酸钾)>2 号试管,原因是草酸钾是抗凝剂与血液中 Ca2+生 成草酸钙沉淀,减少了 Ca2+浓度,抑制了凝血过程 3.8 血液凝固时间 8 号试管(肝素)>2 号试管,是因为肝素是抗凝剂,通过增加抗凝血酶的 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增长了血液凝固时间主要调节机制:①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 血酶的亲和力,加速凝血酶的失活;②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3][3] 3.9 经竹签搅拌后的小烧杯中的血液,呈液态,不出现凝固现象;对照组中的血液呈出现凝固这是因为经搅拌后,粘在竹签上的就是纤维蛋白,之后血液的上清液就是血清,血 液不会出现凝固血液凝固的关键过程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多 聚体纤维蛋白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网罗其中形成血凝块 3.10 本实验是外源性的凝血,是由因子 VII 与因子 II 组成复合物,在有 Ca2+存在的情况 下激活因子 X 生成 Xa因子 III 为磷脂蛋白质Ca2+的作用就是将因子 VII 与因子 X 都结 合于因子 III 所提供的磷脂上,以便因子 VII 催化因子 X 的有限水解形成 Xa,磷脂胶粒 (外源性途径由组织凝血活素提供)使活化反应在胶粒表面进行,大大提高反应速度,而 Ca2+的作用在于促进酶和底物与磷脂表面的结合[4][4]。

      3.11 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的活化也促进了血液的凝固,凝血因子会在血小板上活化和组 装:①因子Ⅸ的血小板依赖性活化:因子Ⅸ激活可通过两条途径 ,主要的一条为组织因子 与因子Ⅶa 复合物途径 ,其次为血小板表面结合的因子Ⅺa 途径因子Ⅺa 二聚体的一个链 结合于血小板表面 ,另一个链与因子Ⅸ 结合 ,使之与血小板发生相互作用;②因子Ⅺ的血 小板依赖性活化:因子Ⅺ在活化血小板上的结合位点为糖蛋白 Ib-V-Ⅸ复合物中的糖蛋白 Ibα 链 ,凝血酶也与该复合物结合 ,因子Ⅺ与糖蛋白 Ib 之间的作用则有利于因子Ⅺ被凝 血酶裂解成Ⅺa,继而通过因子Ⅸa 途径产生大量凝血酶[5][5]. 4.4.结论:结论: 血液凝固受接触面、温度、Ca2﹢等理化因素的影响,血液接触面粗糙,能加速血液凝固, 而血液接触面光滑,降低温度则使血凝减慢,此外加肝素等抗凝剂,加草酸钾除去血液中 的 Ca2﹢等可延缓血液凝固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王卓强 徐震 刘秀珍 范里莉.体外不同程度生理盐水稀释血液对凝血功能 的影响[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10):-1268-1271 [2]《机能学实验教程》 陆源,林国华,杨午鸣主编 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2010.6 [3]朱大年,主编,生理学,第 7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 P63 ~65 [4]汪学荣 周成兰 血液凝固机理的研究 肉类研究 2005.11 [5]徐士欣 编译 焦连亭 包承鑫 审校 血小板活化与血液凝固 Clin Biochem &Lab Med Foreign Med Sci ,September 2004 ,Vol 25 ,No. 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