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个大人一样生存,像个孩子一样生活.doc
11页像个大人一样生存,像个孩子一样生活丰子恺说:“正当的游玩,是辛苦的安慰”人生漫漫, 不必处处为难自己此文纪念丰子恺先生诞辰 119周年民国 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头他长相清秀,画的画童真童趣,文 章也是写的极其清雅质朴,句句至理他的心地,如他的漫画一样,善良、温润、有趣其实他的作品我们都看过,在儿时课本上,在老杂志报刊 上……只是我们并不知这些生动的画,出自于“国漫之祖” 丰子恺之手美学大师朱光潜赞他的画: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 意味在这里,我们甄选了丰老 10句经典语录与画作,作为开篇 点趣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 安好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 人生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既然无处 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 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心小了,所有的小事 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心安 然无恙可怜一片无暇玉,误落风尘花草中羡他村落无盐 女,不宠无惊过一生你住几层楼? ——“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
人散后, 一钩新月天如水哭的时候用全力去哭,笑的时 候用全力去笑,一切游戏都甩全力去干丰子恺特别喜欢儿 童,他说:“人间最富有灵性的是孩子 他的画处处映着青山绿水、 春日斜阳、民国课堂、童稚嬉戏, 民国质朴的风土人情,家国情深…… 见画如晤,在那个大师辈出的特殊年代,人性的邪,世道的 恶,都阻挡不了丰子恺的眼神,处处是善,是美,是真初出茅庐,一本译著惊鲁迅1924年,日本学者厨川白村写了本奇书, 叫《苦闷的象征》两个月后,鲁迅买到日文版原著,即刻开始着手翻译并在 《晨 报副刊》上连载,受到了文学界的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时报》也连载了这本书的另一版本的译本,同时出版两本外国 著作,这在当时的中国文化界颇为鲜见 而当时出版这本著作的人,让鲁迅大吃一惊,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他 叫丰子恺 当时,人们很是好奇,鲁迅和丰子恺的两个中 译本在翻译质量上,哪一本更好? 丰子恺说:“他(指鲁迅) 的理解和译笔远胜于我这当然是谦词 读者季小波(丰子恺的学生,与鲁迅也有交往)则认为,丰子恺的译本“既 通俗易懂,又富有文采”,鲁迅的文章是大家手笔,但译文 中有些句子长达百来字,佶屈聱牙 他为此给鲁迅写了一封信,将厨川白村的原文及鲁译、丰译的同一节、同一句译 文进行对照,在比较后指出:鲁迅在翻译上的确不如丰子恺。
几天后,季小波收到鲁迅长达 3页的回信,表示同意季小波 的看法,认为自己的译本不如丰子恺译的易读,还在信中幽 默地说: “时下有用白话文重写文言文亦谓翻译,我的一些句子大概类似这种译法鲁迅和丰子恺的两个译本由两家同时出版后,鲁迅嘱北新书 局将他的译本推迟一段时间上市个中道理很易理解,鲁迅 当时已是成名的作家,而丰子恺则刚走上文坛,如果自己的 译本先发行,必然影响丰子恺译本的销路 后来,丰子恺到景云里拜访鲁迅,谈到中译本《苦闷的象征》同时在中国 出现时,他不无歉意地说: “早知道你在译,我就不会译了!”然而鲁迅却说: “哪里,早知道你在译,我也不会译了其实,这没什么关系的,在日本,一册书有五六种译 本也不算多呢鲁迅的态度打消了丰子恺的顾虑,这一段 故事,成为了文坛佳话 从此,中国文坛上多了一个文笔老练的作家 其实,丰子恺的真正身份,远远不止一个作 家那么简单一画惊人大运河走到北端的拐角处,有一个四 百多户人家的小镇,叫石门湾 这里人人有米,家家有鱼,几百年来从未见过炮火战争,邻里和睦,处处洋溢着文人雅 士的文艺味道 丰子恺,就出生在这里,从小便被包围在 妈妈的温情的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实的文字和纯真的画风。
后来,他考上了省立第一师学校,原本思乡心切,毫无进学斗志的他, 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 叔同和夏丐尊丰子恺说,叔同像爸爸,沉默,但却温和关爱,教 会自己许多有用的技能和为人处事的态度,而夏丐尊像妈 妈,事无巨细,都关心着自己 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东西一一绘画 当时,他画了一副江南小荷,画面稚拙,别有风趣,好友朱自 清看了说: “我们都爱你的漫画,像一首带核儿的小诗,像橄榄,老觉着那味儿从此,这样一种前无古人,后无 来者的画风横空出世 他的事业很顺利,他那些画和美的教育的书很畅销,但是,他的眼睛却看见了自家窗外的孩子 们,一个时代的悲哀心酸,出现在他的方寸画幅里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像委屈地 说出来,是你们自己晓得,可惜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 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悲哀的事 啊 一生童真,一生有趣丰子恺在办画展时,谢冰莹劝他 定居他说: “好极了,是个美丽的宝岛,四季如春,人情味浓只是缺少了一个条件,是我不能定居的主要原因什么条件?” “没有老酒呀!”他常开这种玩笑,跟外 人如此,更自己的儿女,更是如此。
有不少人以为丰子恺是吃常素的,理由是他画过 6册《护生画集》,提倡爱护动物,不杀生 确实,丰子恺吃过一时期的素,但后来就开 荤了他对荤菜有所选择,只吃鱼虾蟹蛋鸡鸭之类,不吃猪 牛羊肉好像他不吃 4条腿似的,其实也是偶然 丰子恺装了假牙以后,蟹钳咬不动了在家里还可以用榔头敲敲, 到外面去吃蟹就不行了 在时,有一次他到王宝和酒店去吃蟹酒,小女儿丰一吟陪在一旁他要女儿替他咬蟹钳女 儿天生对这样的事物感到畏惧,但父命难违,只得勉强屏住 气替他咬了 以后女儿曾几次问父亲: “为什么你那么喜欢吃蟹?煮蟹的时候不是很残忍的吗? ”丰子恺点点头,承认是那么回事,但他无可奈何地说 :“口腹之欲,无可奈 何啊!”丰子恺在《忆儿时》一文中详细描述过祖父吃蟹的 情况,最后说:“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 远忏悔当时他正茹素,后来开了荤,就恢复了“永远神 往”的吃蟹这件事 他和祖父一样吃得很干净,蟹壳里绝不留一点蟹肉 女儿一旁看了觉得惊奇这时他便得意地 说:“既然杀了这只蟹,就要吃得干净,才对得起它! ”他反复地说这句话,好像是为他的吃蟹作辩护,或者是对疚的 补偿然后丰子恺每次吃蟹,总是把蟹钳头上毛茸茸的两 个东西合起来做成一只蝴蝶。
吃几只蟹就做几只蝴蝶 所以一到金秋季节,家里墙上总是贴满蝴蝶 吃蟹,很无可奈何,所以他吃完会接着又补说一句: “单凭这一点,我就和弘一大师有天壤之别了所以他能爬上三楼,而我只能待在二楼向三楼望望弘一法师,毕竟是他一生都在仰望 的人世寿所许,定当遵嘱”叔同出家了,法号弘一法师他知道,老师的爱国热忱从未歼灭,为了帮助老师弘扬慈怀, 他决定为弘一法师画一部 《护 生画集》,40岁画40畐腹50岁画50畐腹直到100岁画100 副为了笃定意志,他给老师留下一封信,写了八个字:“世 寿所许,定当遵嘱即若自己能活到老,便将此画按约定 完成师徒两人发愿流布“护生画集”,商议由丰子恺作画、 弘一大师题字 “护生画集”,所谓“护生”即是“护心”弘一法师说:“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 人处世”画集预计在1929年出版,丰子恺想到,那时弘一 大师正好50岁,何不画成50幅出版,以贺恩师 50寿辰 丰子恺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弘一大师,弘一大师也极为赞成 就这样,由丰子恺作画、弘一大师配文、马一浮先生作序, 在1929年弘一大师50岁时,50幅的“护生画集”出版 1938年,日军侵华、丰子恺携着一家老小,颠沛流离,过 着逃难求生的日子。
眼看弘一法师 60岁生日在即,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忘了那 60副画作某个夜晚,大雨滂沱,一家人躲在一间屋子里避雨安顿,桌 子上正摆着未创作完的画作,不巧桌上的瓦当处有一漏洞, 把整个画稿浸湿丰子恺没有办法,只能熬夜赶制,一连下了一周雨,一连熬了一周夜,为此他染上风寒,依旧不忘弘一法师的重托后 来弘一大师没能等到 “护生画集”的后几集,就在1942年、 63岁虚龄时,在圆寂了弘一大师圆寂前,心里记挂着《护 生画集》的事,他曾经给友人写信,希望友人能帮助丰子恺 完成后几集的编绘工作,他在信中说: “务乞仁者垂念朽人殷诚之愿力,而尽力辅助,必期其能圆满成就,感激无量’ 但后来他委托的朋友也相继过世,这样“护生画集”的创作 使命就落到了丰子恺一个人的身上 丰子恺牢记恩师嘱咐,决心把“护生画集”继续画下去弘一法师在弘一大师 70岁诞辰来临之际,丰子恺专程来到, 拜谒了弘一大师的圆寂之地 在迎接的人里,有人给了他一件弘一大师的遗物,一看竟是自己写给老师的那封“世寿 所许,定当遵嘱”的信 丰子恺感念恩师,眼看 70诞辰在即,他在当地租房,闭门谢客,三个月埋头作画,在此间完 成了“护生画集”第三集的 70幅画稿,此时离弘一大师圆 寂已经有七个年头了。
为了能和之前两集画册的形式相同,丰子恺一时苦于无人能够替画稿配写诗文几经辗转,才将画稿送往香港,请精通佛学的叶恭绰先生配 写曾有人劝他放弃,丰子恺只是微微一笑,又转身为画作 奔走而去建国后,丰子恺出任中国画院院长,在繁忙的公 务之余开始了《护生画集》第四集的绘制 但当时国有一些人把佛教当作封建迷信看待,画集已经不能在国出版,就连绘制工作也不便公开;丰子恺只得随时选材作画,陆续寄 到新加坡,委托广洽法师出版 I960年夏天,丰子恺画好了《护生画集》第四集的 80幅画稿,但就像上面说的,画 稿的容被认为是迷信的,已经不能公开出版,他给在新加坡 的广洽法师写信说: “近来常感两事遗憾:其一,弘公八十冥寿,原拟作护生画第四集八十幅刊今材料已有,而出 版困难只得从缓实行……” 广洽法师立即给丰子恺回信,表示可在海外募款出版 丰子恺在欣慰之余,全力作画,并请朱幼兰居士题字后寄交广洽法师在新加坡出版层层阻挠,依旧击不跨丰子恺的决心到了弘一大师的 90岁诞辰,丰子恺已提前完成了 90幅的画作,这一集由虞愚 居士配文恰巧的是,一年之后“文革”爆发,再晚点,早 已无机会绘制 有人说这是天遂人愿,只有丰子恺知道,有弘一法师的遗愿加持,一切都会是往好的方面发展的。
万 万没想到,丰子恺成了批斗对象无论遭遇了什么身心上的 折磨,乐观的丰子恺一直瞒着家人,报喜不报忧直到有一年冬天刚下过大雪,女儿丰一吟去给他送御寒的 衣服,看到父亲孤独地站在寒风飕飕的田野里,胸前挂着一 个蛇皮袋,正在一点点地摘棉花,全身冻得直发抖 之后,在女儿的一再要求下,丰子恺才带着女儿去了自己的住处, 女儿在那个破旧的牛棚草屋里,清楚地看到父亲的枕头边还 有一堆没融化的积雪后来因为环境的恶劣和非人的折磨,患上严重肺炎的丰子恺被允许回家养病, 此时的他已经是 76岁的古稀老人了回到家中的丰子恺并没有按照医生的要 求,好好休息,积极配合治疗;相反,他甚至偷偷扔掉医生 开的药,因为这样他的病好不了,就可以继续留在家里、继 续作画了 他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开始着手画《护生画 集》的第六集,此时与恩师约定的最后一集还有 6年时间;但丰子恺似乎隐约感觉到自己将不久于世,所以才拼命画的 吧儿女们怕他累坏身体,也担心造反派随时来家里搜查, 就把他的笔和纸都藏起来了, 丰子恺就向他们哀求道: “你们这是要我的老命呀,快还给我吧1973年,丰子恺终于画完了“护生画集”第六集的 100幅画;他自知不久于人世,便秘密委托给朱幼兰居士保管。
1975年,丰子恺与世长辞,未能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