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1一、填空.doc
6页最新(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1一、填空1、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3、数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数学课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10、“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2、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二、选择题 1 、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2、(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 3、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 )次5、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1-2 题/分) 6、在第二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 7、、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8、(了解)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9、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教材可以展现(“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过程10、《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单项选择1.用数学”的含义是(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用教材教 )。
3.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概念)的教学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的动词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多样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9.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不要求)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10.“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的过程11、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12、《标准》安排了( B )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13、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A、 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三个)个阶段。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多项选择1、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2、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CD),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3.号感主要表现在(ABCD)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4.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BCD)学习领域A、 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5.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ABC)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是非题1、《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 解。
√)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3、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6、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7、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9、 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10、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1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12、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13、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1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15、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等领域×)16、《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1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18、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19、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20、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填空题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5、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6、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熟悉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13、“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15、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6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有价值)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基础之上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图形的熟悉)、(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的位置)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