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手部湿疹18例的疗效观察.doc
2页白芍总昔胶囊治疗手部湿疹18例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白芍总昔配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淤积性皮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应 用白芍总昔胶囊配合抗组胺药物、外用药物,对照组仅应用抗组胺药物、外用药物结果治 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夏发率低于对照组,明显,其中夏发率有显著 性差异结论白芍总廿具有多途径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作用,是继雷公藤多试之后的又一新 的中药免疫抑制剂,且副反应小,作用温和,适合长期使用给慢性湿疹等疾病的免疫治疗提供 一种新的选择关键词】湿疹;白芍总昔胶囊;疗效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性反应,为皮肤科常见的 多发病,其致病因素复杂且不容易确定,多为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病情常反复发 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湿疹的治疗办法有很多,但是病情控制后,很容易复发, 所以选用最佳方法控制湿疹,最大限度的减少反殳发作是治疗湿疹的最终目标手部湿疹容易 受到继发因素影响,病情顽固难治,旦为人体的暴露部位,因此双手湿疹给患者所造成的身体 痛苦,精神、心理压力非常大如何有效治疗,防止复发给医务工作者带来新的课题2009年 1月至2009年12月作者采用白芍总昔胶囊(朗生医药有限公司生产)配合抗组胺药物及外用 药物治疗手部湿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在防止复发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8例来源于皮肤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均为重症手部湿疹,伴有红肿、渗出, 多为亚急性湿疹皮损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8例,年龄45〜78岁,病程在40 d〜30个月, 平均12个月对照组16例,年龄在43〜79岁,病程在37 d〜27个月,平均11个月2组患 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给予口服咪哇斯汀10 mg, 1次/d,酮替芬1 mg,每晚1次, 外用吠喃西林局部湿敷,创面干燥后予糠酸莫米松软膏外用治疗组患者,除上述I I服药物外 尚给予白芍总甘胶囊0. 6 g, 2次/d曰服,病情稳定后抗组胺药物及外用药物可逐渐停止应用, 但治疗组继续服用白芍总昔胶囊1.3疗效判断标准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判定3个月时调查有无夏发治愈:瘙痒完全 消失,皮疹消退;显效:轻度瘙痒,红肿渗出基本消失,皮疹大部分消退,遗留大量暗褐色色素沉 肴斑;有效:瘙痒少减轻,红肿渗出较前,皮疹颜色变暗;无效:瘙痒无好转,皮疹无消退,甚至加 重;复发:3月后原有治疗有效的病例出现瘙痒加重、红斑渗出增加治愈率二治愈例数/治疗 例数,总有效率二(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治疗例数。
复发率二复发例数/(治愈例数+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进行x 2检验,P<0. 05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2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2例,治愈率50%,总有效率88. 89%;对照组治 愈5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4例,治愈率31.25%,总有效率75%;虽然治疗组治愈率、总 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处理,P>0.05,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随访发 现治疗组复发5例,复发率31.25%,对照组11例,复发率91.66%,治疗组复发明显少于对照组 (P<0. 05),详见表 lo3讨论双手湿疹和外界环境气候改变、护肤化妆品,洗涤用品的广泛使用等外在因素,以及饮食、 体内感染、遗传等因素均有关系,从发病机理上看,属于内外因素激发的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 疾病[1]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病情较顽固,常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影响外观和 健康治疗上采用西药抗组胺药物口服,局部湿敷及糖皮质激素制剂外用,常能控制病情,但完 全治愈比较困难木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在普通西药的基础上加用白芍总昔胶囊治疗双手顽固 性湿疹得到了较好的结果,经过8周治疗,总有效率达88. 89%,高于对照组的75%,但经统计,P 值>0. 0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观察例数和治疗时间有限有关系,但连续服用3 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降低(P<0. 05),因而长期来看也提升对湿疹的治 疗效果。
由此可见,白芍总昔胶囊治疗手部湿疹疗效确切,特别在防止湿疹复发方面有良好的 临床应用前景白芍总昔是从中药白芍根中提取的有效部分,包括芍药昔、羟基芍药昔、芍药花昔、芍药 内酯昔、苯甲酰芍药昔等,统称为白芍总昔[2],己经作为抗炎免疫调节药在风湿免疫性疾病领 域广泛应用,是继雷公藤多忒之后的又一新的中药免疫抑制剂,具有多途径抑制日身免疫反应 的作用,另外尚有止痛消炎及保肝的作用[3-5],它可通过平衡TII2/TII1比例而发挥作用[5-7],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TGP对小鼠慢性皮炎-湿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TH1分泌的IL-2和 TH2分泌的1L-4之间的平衡,通过上调TH1细胞的功能,抑制TH2细胞的功能发挥免疫调节作 用[8]与雷公藤不同的是白芍总昔副反应小,作用温和,适合长期使用患者容易接受,给慢 性湿疹类疾病的免疫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参考文献[1] 赵辨.临床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04-607.[2] 沈玉先,魏伟,徐淑云,等.白芍总昔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第二军医大学出版 社,1997:162-167.[3] 周强,栗占国.白芍总甘的药理作用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中国新药与临 床杂志,2003, 22(11):687-690.[4] 王斌,陈敏珠,徐淑云.白芍总昔对佐剂性大鼠滑膜细胞功能和脾B淋巳细胞的增殖 的影响.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4,8(2):129-131.[5] 王兴旺,陈敏珠,徐淑云.白芍总廿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中国病理生理杂 志,1991,7(6):609-611.[6] 沈玉先,魏伟,徐叔云,等.白芍总忒的药理作用及机制,抗炎免疫药理学进展.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7:162-167.[7] 王兴旺,陈敏珠,徐书云.白芍总忒对T淋巳细胞亚群的作用.中国药理学通 报,1992,8(5): 340.[8] 李传应,王春,魏伟.白芍总甘对小鼠慢性皮炎-湿疹的治疗作用及其部分机制.中国 药理学通报,2008, 24(10): 1366-13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