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151生动课堂”下初一学生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61201499
  • 上传时间:2023-09-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8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151生动课堂”下初一学生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摘要:我校实施“151生动课堂”教学模式已有四年之久,回顾这些年的教学历程,我深刻意识到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语文成绩好的同学往往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将在本文中根据自己的经验,浅谈几点方法关键字:基础 思考 探究 拓展 课外阅读 习惯培养 我校新课改实施已有四年之久,形成了较为成熟的“151生动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改变学生学习行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重在引导学生小组学习,做到独学、对学、群学,鼓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相互质疑的水平这种新课程改革下的学习就需要学生更充分的课前预习、上课更专注的思考与探究、清晰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拓展,而这些学习水平的提升都基于学生一升入初中就开始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现在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粗浅地谈几点体会,以作引玉之砖一、 勤翻字典,重视基础今年是我第一次从初一上学期从头开始交学生,我才理解到基础字词(音、形、义) 对于初一阶段的学习是重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势在必行我规定每个学生应配备“三大本”——《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三部经典工具书,养成不懂就查的好习惯;每个小组在学校至少有一本《新华字典》协助完成课堂学习中的不时之需学生借助工具书能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以及重点词语的含义,这样,不但提升了学生读书的准确性,还使学生养成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深知字词的重要性后,在预习时,我便对学生有了几点要求:1、课后字词需要标拼音,2、课下注释中有的拼音需要标注在文中相对应位置,3、完成导学案中预习案内的字词和解释,遇到生字新词定要查字典,要求尽量做到一字不错,教师定期检查,小组内同学互相督促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字典,真是既提升了读书的质量,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后来结合班内举行的本学期课本汉字听写大赛,学生逐渐理解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以往对字典枯燥乏味的旧印象基本被扭转过来,特别是学习成果的逐渐显现,使他们真正从心理上开始接受,并尊敬起这位“无言的先生”来,养成勤翻工具书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二、 学法引路,学会预习科学的学习方法是良好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促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我协助学生总结出语文预习的方法:①读一读,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的音义;②读二读,重点赏析五句;③查一查,理解作者的生平,④做一做,试着解答课后的练习,⑤想一想,总结课文的中心,⑥问一问,还有什么疑难书本预习结合导学案预习,能够更清楚的理解本课重难点,学生使用这样的方法去预习一篇又一篇的课文,久而久之,良好的预习习惯就不难养成了当然,对于预习习惯的培养,还需要教师课上课下的检查督促,导学案的批改和课本上书写预习的检查在初一第一学期至关重要,再结合课堂上对于所学课文内容的复述和概述的提问,为后期良好预习习惯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篇文章,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的目的却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有的问题学生通过读书,能自行解决,可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怎么办?“151生动课堂”的教学模式给我们提供了最适宜的措施,采取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但学生初期接触这种上课新模式时,往往表现过于兴奋,较易出现说废话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课堂上的把控及探究问题的可实施性,探究题不宜过于简单或过于难答,应让学生都有话说、能多角度说。

      如在学《小圣施威降大圣》一文时,我就把本课重点放在人物形象的分析上,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人物有不同的喜好,即使对同一个人物的分析也各不相同,这就会形成激烈的讨论,在学生互相交流中又对自己的答案完善补充学习本课时我又将写作手法设置成难点,《西游记》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名著,与作者精彩绝伦的写作是息息相关的,只要能掌握其中一种写作手法还怕作文写不好吗?以上两个探究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迅速展开讨论,在热烈的讨论中,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思路和作者思想有了深刻了解一篇文章有行文的重点,一篇课文有训练的难点,我积极鼓励并实施一定的奖励措施协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善于依据学习的重难点而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另外,小范围的讨论,学生往往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和口头表达水平不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学生提出“怪题”时,教师要善于引导,稳妥地处理,不能打击其质疑的积极性,熄灭其“灵感”的火花 三、 培养兴趣,积极拓展 兴趣是习惯养成的内驱力没有对语文浓厚的兴趣,就谈不上语文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师可用祖国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和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让他们沿着“兴趣——习惯——钻研——成材”的道路前进。

      刚开学不久我就发现孩子们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可格外喜欢读课文,可能因为读课文最简单,不会出错又能展示自己可也有不足之处,最主要的就是缺乏技巧,不会投入感情,重音拖音都不懂,没有方法光有激情当然不行于是我专门抽一节早读课对学生的朗诵进行指导,用课文来进行示范,掌握了方法是不够的接下来就是训练,第一次举行了个人朗诵比赛,主持、评委、比分、点评样样齐全,我趁热打铁继续指导第二次小组朗诵比赛,学生积极性更强,学会配乐,提前准备,很是重视,我依旧趁机补充朗诵知识,并举行了第三次多组合作朗诵比赛我深知我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是不够完善的,这次我还特别邀请了其他班的语文老师和同学共同批评与指导,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善朗诵能力 另外,我还正好利用学校组织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能力培养,例如初一(8)班有次班会内容为“反分裂反渗透”演讲比赛,作为裁判的我感受到了学生对于演讲这种新形式的好奇与喜爱,我就利用作文课指导学生写演讲稿和演讲的方式方法,并在平日的课前三分钟进行演讲指导,从而使学生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能更好地培养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丰富学生的学习能力四、 积累阅读,训练作文初中较小学语文的考试加大了课外阅读和作文的比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明显不够,所以我在日常教学中加入课外阅读的习惯培养,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靠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

      首先,我在每天语文课前举行三分钟的讲故事活动,内容最早是自己喜欢的文章,慢慢变成了自己写的感悟,最后也有同学在尝试读自己写的演讲稿,培养学生多阅读、多写作的习惯,同时还加强了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同时,从初一一开学我就要求学生统一读课外书,周末作业就是读书和写读书笔记,最早读的是《草房子》,我选了六名程度好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指导他们开读书报告会,我给全班同学再深入分析后进行读后感写作的指导,批改过后给学生们再度评价与修改到后来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热爱生命》和《老人与海》、《西游记》,我都是将读书报告会分配到小组中,我给与一定的指导,这样既训练了小组同学的合作能力,又锻炼了个人的表达能力,培养孩子们阅读后的思考习惯,加强学生交流,训练学生写出自己的理解写出情感学生们从不读书到爱读书,从读书到讲书,从谈文本到说感悟,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理解思维都有了长足进步,这都要归功于阅读习惯的养成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那就是养成习惯只要在语文学习中,结合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懈的努力,巧导善引,就能帮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语文的学习甚至其他各科学习都打下坚实的基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