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对外汉语教学史上的赵元任.pdf

12页
  • 卖家[上传人]:w****i
  • 文档编号:109312162
  • 上传时间:2019-10-2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61.43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對外漢語教學史上的趙元任 對外漢語教學史上的趙元任 周質平 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 教授 摘要摘要 研究對外漢語在美國的發展,趙元任(1892-1982)是必不可忽略的關鍵人 物他是中國現代史上最具影響的語言學家,由於他自己也實際從事對外漢語教 學,編寫漢語讀本因此,他所提出的理論不但增進了我們對漢語結構的瞭解,同 時對漢語教學起了實際指導的作用 本文擬就趙元任對漢語教學提出來的指導性原則,進行分析,並將他的教學 理念與當前流行的許多教學法如交際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或能力語言教學法 (proficiency approach)等進行比較,並指出這些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所產生的問題與 困難 關鍵字:趙元任;對外漢語;教學法 一、前言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選讀漢語學生的大量增加,有關教學法和漢語漢字的本體研究在 質和量上都有可觀的成績但對對外漢語教學史的研究則仍停留在起步的階段研 究對外漢語教學史,不但要顧及到國內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對海外不同地區在不同 時期漢語教學的實際情況要有一定的瞭解 研究海外漢語教學的發展,這不僅是一個歷史的課題,也是語言學和教學法的 課題。

      過去 30 年來,國內對外漢語教學,無論在內容上還是方法上,都相當程度 地受到海外理論的影響這個現象是否合理,姑且不論,但這個事實的存在卻不容 否認所以,海外漢語教學史的研究也能為語言學和教學法的研究提供一個借鑒和 對比 研究對外漢語在美國的發展,趙元任(1892-1982)是必不可忽略的關鍵人 物他是中國現代史上最具影響的語言學家,由於他自己也實際從事對外漢語教 學,編寫語言課本因此,他所提出的理論大多具體可行 本文擬就趙元任長期在美國從事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所提出來的理論和教學 法加以分析,並與當前美國漢語教學界的情況作一比較 二、漢語教學界的語體文運動 二、漢語教學界的語體文運動 早期歐美的漢語教學一向是為漢學研究服務的說的更具體些,學習漢語的 目的是為了研讀中國古籍,所以有些學校的初級中文(Elementary Chinese) 教的竟是 古代漢語,芝加哥大學一直到上世紀 60 年代,還維持著這個現在看來有些荒唐的 傳統現任芝加哥大學歷史系教授艾愷(Guy Allito)在一篇悼念他中文老師許文 錦女士的文章中特別提到了當時芝大的中文教學情況: 當時芝大的中文課程著重文言文,並沒有現代漢語課程。

      選用的教材均為 古代經典頭一年我們的課本是《孝經》和《論語》,二年級則是 《孟子》與《史記》 1 艾愷是 1965 年班的學生,也是英文梁漱溟傳的作者 2從這段簡短的回憶中,可以 看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大學的對外漢語教學,其主要的目的是在培養學生古 代漢語的閱讀能力,而非現代漢語的口語能力而漢語課的教法,主要是通過翻譯 的練習結果是訓練出了一批自稱能閱讀古籍,而不能日常會話的「啞巴」漢學家 (艾愷是少數的例外之一,他能說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在這個傳統下訓練出來口 不能言的中國專家,直到今天,在美國各大學的東亞研究系裏還比比皆是他們對 漢語教學往往都有一個很深的成見:口語能力是「引車賣漿者流」的勾當,非學者 所當問在他們看來,現代漢語和所謂學問是完全無關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的對外漢語教學史,漢語教學在美國也經歷過一次「白話 文運動」,這個運動的奠基者是趙元任1948 年由哈佛大學出版的趙氏《國語 入門》Mandarin Primer 3 第一次將口語的(以有別於書面的)現代漢語的語法結構, 通過語言學的體系,有系統的介紹給了西方人在這裏,「口語的」三個字是很重 要的,在此之前並非沒有口語的漢語教材,但那些教材大多是為在華的傳教士或商 人應付日常生活需要而編寫的。

      既沒有系統的語法介紹,也沒有嚴格口語的界定 趙元任的《國語入門》開啟了對外現代漢語教學由書面走向口語的新方向使許多 研究中國問題的外國學者由「無聲」轉向「有聲」,使中文由「死文字」變成了 「活語言」 為了進一步深化口語的現代漢語教學,趙元任在 1968 年,又出版了三冊 《中國話的讀物》Readings in Sayable Chinese 4,並杜撰了一個英文字 sayable, 亦即 「可說的」由此可見,他是非常有意識的,要把對外漢語教學由書面轉向口語 1 艾愷,〈懷念許文錦女士〉,《傳記文學》553(2008 年 6 月),頁 127 2 Alitto, Guy. The Last Confucian: Liang Shu-ming and the Chinese Dilemma of Modernity.( California, 1979) 3 Yuen Ren Chao, Mandarin Primer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48). 4 Yuen Ren Chao, Readings in Sayable Chinese, 3 vols, (San Francisco: Asian Language Publications, Inc. 1968). 這一轉向是對外漢語教學現代化的第一步,也是漢語教學脫離漢學研究的「獨立宣 言」。

      在《中國話的讀物》序上,趙元任說明了編寫這本書的目的: 編寫《中國話的讀物》的目的是為高年級的學生提供可以實際應用在口語中 的書面材料……書面的白話是不能說的,也不是為了實際口語而寫的……我 經常發現,尤其是在我最好的學生之中,前一句是很好的中文,接著卻是一 句直接從胡適或者魯迅文章中摘錄下來的句子,作者(胡適/魯迅)本人絕 不會把這些句子用在他自己的口語上,而且這些文章原本就不是為了口語而 寫的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eries of Readings in Sayable Chinese is to supply the advanced student of spoken Chinese with reading matter which he can actually use in his speech. ……But written bairhuah is not, nor is it intended to be, sayable in actual speech……I sometimes find, especially among my best students, those who speak perfect Chinese in one sentence and in the next a sentence straight out of Hu Shih or Lu Hsun which the writers would never say in their own speech, nor intended to be sayable. 5 趙元任一再指出「白話文」並不等於「口語」,是因為許多學習漢語的外國學生誤 以為「白話」就是「口語,」於是生吞活剝地把胡適和魯迅文章的句子摘錄到自己 日常的會話中。

      其怪異的程度是可以想見的我相信,趙元任所提出來的問題,也 是許多對外漢語老師親身的經驗 1952 年,胡適在臺北中國文藝協會講〈提倡白話文的起因〉,提到趙元任常 說:「適之啊!你的白話文不夠白,你要不相信,我可以給你錄音,你自己再聽一 遍」胡適說:「他錄了之後,再放給我聽,覺得真是不夠白」 6一般中國人認 為白話文典範的胡適文章,在趙元任的眼裏,往往只是「不可說的」(not sayable)書面語 趙元任寫的白話文是真正「我手寫我口」的語體他所編寫的漢語教科書, 無論是《國語入門》,還是《中國話的讀物》,都儘量做到書面只是口語的記錄, 所以學生從書本裏學來的每一句話,都能轉化成口語趙元任在海外漢語教學界推 行的白話文遠比胡適的更「白話」,更接近「語體」 趙元任特別為《中國話的讀物》寫了〈早年回憶〉,來示範他所說的「能說 的」白話文究竟是怎麼樣的我引其中一段作為例子: 大概是我五歲住在祁州的時候兒,我們下半天常常兒有點心吃,他們給我留 了一碗湯麵在一張條几上沒人看著趕我一走到那兒,一個貓在那兒不滴 兒不滴而的吃起來了我就說,「貓雌我的滅!」 7 5 Yuen Ren Chao, Readings in Sayable Chinese Vol. 1, p. iv. 6 胡適,,《胡適演講集》,中冊(臺北:胡適紀念館,1970),頁 442。

      7 Yuen Ren Chao, Sayable Chinese, Vol. 1, Part 2, p. 2. 在這段話裏,不但保留了北京話的「兒化」,和狀聲詞「不滴兒,不滴兒」連一個 常州小孩把「吃」說成了「雌」,把「面」說成了「滅」,都如實地記錄了下來 (趙元任用國語羅馬字拼寫的課文,連輕讀都一一標出)拿這段話和魯迅名篇 〈風箏〉中的「但心又不竟墮下去而至於斷絕,他只是很重很重的墮著,墮著」 8一比,就能了然,什麼樣的白話文是能說的,什麼是不能說的 三、《國語入門》 三、《國語入門》 1942 年夏天,趙元任在哈佛大學暑期班開了一門為期 12 周的廣東話密集課 程,這個課程所用的講義在 1947 年編定為《粵語入門》(Cantonese Primer)一書,同 年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國語入門》是在《粵語入門》的基礎上改寫改編而成 的 9《國語入門》最大的特點是採用了趙元任自己在 1920 年代創發的國語羅馬 字,簡稱「國羅」這套拼音系統是在 1928 年由國民政府作為「注音符號第二 式」公佈的,但因為拼寫的規則極為複雜,「國羅」在中國從未普及過但國羅至 今是唯一不用調號,而以不同拼法拼出四聲的拼音系統。

      如 tang 湯,tarng 糖, taang 躺,tanq 燙這套系統在創發之初,是為了推廣國語,作為漢字發音的輔助 工具,與對外漢語教學是不相干的但趙元任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國羅是讓外國 人掌握中文發音最有效的工具他在《國語入門》中寫道: 就教學工具而言,能拼出四聲的拼音系統最能讓學生精確而且清楚的掌握發音 As an instrument of teaching, tonal spelling has proved in practice to be a most powerful aid in enabling the student to grasp the material with precision and clearness. 10 對美國學生來說,學習說漢語最困難的部分並不是語法的結構,而是聲調的掌握, 國語羅馬字用不同的拼法來表示不同的聲調,確實是釜底抽薪之法《國語入門》 在課文之前,特立發音的基本功(Foundation Work)一章,對四聲,變調,輕讀,兒 化都有細入毫髮的分析,其辨析之詳,講解之精,至今還沒有一本漢語教科書能出 其右雖然國語羅馬字並未受到廣泛採用,但趙元任在《國語入門》這本教科書中 所體現出來的精神是:要想學好中文,發音準確是基本功,而在準確和流利之間, 準確必須是流利的基礎。

      他在的講演中特別強調發音的準 確不但要「以百分之百」為目標,而且必須在學習之初打好堅實的基礎 11 中國人對聲韻平仄的研究雖有悠久的歷史,但對四聲和變調卻始終缺乏科學 的瞭解和敍述,這個缺憾一直到 1922 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趙元任的《國語留聲片 課本》和留聲片才得到填實趙元任在這方面的貢獻,有開創性的意義,胡適在中,作了清楚的總結: 8 魯迅,,《魯迅全集》(北京:人民,1981,共 16 冊),冊 2,頁 183 9 Yuen Ren Chao, Cantonese Prime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47) 10Mandarin Primer., p. 11. 11 趙元任,,《語言問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