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历史悠久而又永葆生机的中国玉文化.pdf
4页历史悠久而又永葆生机的中国玉文化中国玉文化有着一万年萌生发展的悠久历史,即万年玉文化史, 它又有着无限的生命力而永葆生机 2008 年北京奥运徽宝就是古老而优秀的玉文化传统与当代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相结合的纪念碑式杰出作品,也就是历史悠久又永葆生机的中国玉文化的有力见证万年的中国玉文化经历了巫玉——王玉——民玉的三大阶段一、巫玉阶段 ( 距今 10000~4000 年) 巫是早期人类社会中聪敏而又有智慧的少数群体,她( 他) 们统治着野蛮的史前民族部落或社会由于我国巫赋予玉以“神物”的物神性能,使玉与一般的物质加以区别,并把神玉雕琢成玉神器以事神,与天界沟通,所谓天界即巫觋创造“神灵”居住的虚幻境界,它位于昆仑虚之上,昆仑之虚为帝之下都,峚山、锺山产玉膏、瑾瑜供黄帝、鬼神所食所飨,由此直冲云霄,便是天都(见于《山海经》) 巫事神,行傩舞,施法术,媚神,飨神,领受神的旨意, 统治部落之众此时巫实际上是最高统治者巫——玉——神三者垂直互动,上下沟通就是其统治模式巫玉阶段不仅时间长达6000 年,更重要的是玉文化成为维系民族生存与社会发展的主神经和大动力,离开巫、 离开玉、离开神, 我们祖先就不可能在蒙昧的条件下创造出一个由野蛮走上文明之间的史前社会,从而玉文化本身也攀登上它的第一座高峰。
站在玉文化高峰之巅的巫俯瞰人世间众山,一切一切均无不在她足下,这就是史前玉文化的一幅活生生的图画玉文化的物质基础是玉矿藏,在以巫为首的史前社会已发现了五大玉矿藏在此玉产地上先后出现了分别以珣玗琪、瑶琨、鬼玉、球琳以及璆为主要玉材的三大玉文化板块,并在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了弯月形的神本主义的玉文化链条带以及遍布四方的五支玉文化亚板块,在“五帝” 时代 ( 相当考古学的龙山文化时代) ,巫与王经历了殊死的较量,终于人本主义的王取代神本主义的巫而成为新的最高统治者向上追溯古玉起源,可能在鬼玉和珣玗琪这两个玉文化板块中出现我国最早的玉器( 示意图I) 玉石分化是玉文化的前提条件,如果远古人不能将玉从众石之中剥离分化出来成为贵重材料——神物,那么巫也不可能创造什么玉文化了所以玉石分化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其过程是漫长的,由其坚韧耐用、 美观及其神性使其与石彻底分化而成为“玉” ( “丰”) ,即以神物为基因的宝玉,这是第三次玉石大分化,其起点大致可置于黄帝之前,也就是考古学上的兴隆洼文化和查海文化这个时期至红山文化时期玉石不仅已彻底分化而且玉已成为神物,巫早已用之事神,其制度已趋完备,其规模业已固定玉足神物,又是罕有资源,必然成为众巫获取和争夺的对象,为夺玉而征战亦在所难免,逐渐形成以征取玉料为主要财富( 宝物神物 ) 和“商品”的运输大运脉——“玉石之路”及其网络( 示意图Ⅱ ) 。
玉贾是史前第一代辨析玉料真伪及其质量优劣、价格高低的鉴定师及玉料的传播者玉料的有无之间的交流,为史前各地玉文化广泛发展提供物质材料,促其向高精美的水平发展,并为中华文明铺设奠基石 这就是巫玉在史前社会玉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下面拟就巫玉的重要内容作一简述 一) 五大玉资源及产地1. “珣玗琪”即东夷玉,主产地今岫岩县( 示意图Ⅲ ) 2. “瑶琨”即东越玉,主产地今溧阳小梅岭、茅山( 示意图Ⅲ ) 3. “鬼玉”即狄玉,主产地今俄罗斯东萨彦岭、外兴安岭及维基姆河流域( 示意图Ⅲ ) 4. “球琳”即羌玉,主产地今新疆和田( 示意图Ⅲ ) 及甘青玉矿5. “璆”即巴蜀玉,主产地今四川汶川龙溪、缅甸勐拱( 翡翠 )( 示意图Ⅲ ) 二) 三大玉文化板块1. 东夷玉文化板块( 示意图Ⅳ ) 以狩猎经济为主,兼种植,距今10000~5000 年分布于今东三省、内蒙东部、河北、山东及江苏北部,以红山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玦、匕、勾云形器( 彩图3、4) 、圜形边刃器 ( 彩图 5、6) 、龙 ( 彩图 7)、鸮 ( 彩图 11) 、蝉等玉神器是玉勾云形器2. 淮夷玉文化板块( 示意图Ⅳ ) 农耕兼狩猎,距今5300 年,分布于今长江中下游、安徽、江苏之南部,以凌家滩遗址为代表,重要玉器有巫像( 彩图 17、18) 、龟壳 (彩图 19) 、长方形片饰 ( 彩图 20) 等。
3. 东越玉文化板块( 示意图Ⅳ ) 以农耕为主,距今5500~ 4300 年,主要分布于今江苏、浙江太湖地区,以良渚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琮( 彩图 23) 、璧 ( 彩图 24、25) 、钺 ( 彩图 26) 、璜 ( 彩图 28)、锥形器 ( 彩图 29、30) 、梳背 ( 彩图 31) 、串饰等以玉琮为玉神器 三) 五支玉文化亚板块三大玉文化板块之后先后出现五支玉文化亚板块,处于中华文明的前夜,为其出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夷玉文化亚板块( 示意图Ⅳ ) 以农业为主,距今4500~ 4000 年,分布于今山东省,以海岱龙山文化为代表,重安玉器有圭 ( 彩图 34) 、璋 ( 彩图 35) 、璇玑、冠饰( 彩图 37) 等2.华夏玉文化亚板块( 示意图Ⅳ ) 以农业为主,距今4200~ 3800 年,分布于今山西省南部,以陶寺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琮 ( 彩图 38) 、壁、钺 ( 彩图 39) 、步摇等3.鬼玉文化亚板块( 示意图Ⅳ ) 以农业为主,距今4200 年,分布于今陕西、山西北部及内蒙中部——蒙古高原、贝加尔湖周边地区,以新华文化及石峁遗州为代表,重要玉器有璋、牙璋( 彩图 43、44) 、戈 ( 彩图 47) 、刀 ( 彩图 48) 以及玉祭器 ( 彩图 42)等。
4. 羌玉文化亚板块( 示意图 IV) 农业经济,距今4200 年分布于今甘肃、青海、宁夏以齐家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璧 ( 彩图 54) 、琮 (彩图 50、51、 52、53) 、璜、璜联壁等4.荆蛮玉文化亚版块(示意图Ⅳ)农业经济, 距今 4200~4000 年分布于今湖北中部及湖南北部以石家河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巫头像、傩面[ 獠牙面 ] (彩图 60) 、龙 ( 彩图 55)、风 ( 彩图 56、57、 58)、蝉、兽面 ( 彩图 59) 等 四) 反映巫觋的玉像、玉面像( 示意图 V) 玉巫像见于红山、大溪、凌家滩、良渚、石家河等史前玉文化区其代表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的边璋上的阴线刻巫觋祭山图( 见本书《玉巫像辨》图二) 、红山文化牛河梁16地点出土的玉觋像(彩图 13) 、大溪文化的玉巫面、凌家滩出土的玉觋像( 彩图 17、18)、良渚文化的巫骑兽傩舞事神图( 见本书《玉傩面考》 图一,彩图 23) 、 石家河文化的玉觋画像( 见本书《玉傩面考》图五) 五) 巫——玉 ( 玉神物、玉神器) ——神垂直互动关系( 示意图Ⅵ ) 史前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的主宰是巫,巫视玉为神物,琢治成器,以其事神。
巫还创造了神, 神是超自然力量的化身,也是人群和社会的统治者与保护者,巫施法术穿梭于人与神之间,巫又依靠神的力量统治社会,形成了巫——玉——神三者垂直往返互为联动的密切关系二、王玉阶段(夏商周~清公元前21 世纪~公元1911 年) 王战胜巫, 掌握了最高统治权力,朝廷掌握着生产、使用玉与玉器的大权此时以瑞玉为首,祭玉为辅,说明王玉是以人本主义为本,神权衰微,巫玉神器消失三代王玉到了秦汉衍为帝王玉玉器的主要功能或形式为礼器( “六瑞”、 “六器”、 “敛玉” ) 、仪仗、工具、用具、器皿、佩饰、人物、动物等等玉德是三代玉文化和玉器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孔子主张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东汉许慎又精炼为五德:仁、义、智、勇、洁孔子及儒家做出了一个重要贡献,即将玉从神灵那里解放出来,交给“君子”,作为德的载体君子比德于玉,用以作佩,无故玉不去身长达 4000 年的王玉经历了象征主义( 夏、商、周三代) 、现实主义 ( 秦汉—元 ) 和拟古主义( 明清 ) 三个阶段, 历朝都形成了自己特殊的时代风格,总的趋势是工艺性、装饰性逐步减弱,而雕塑性、绘画性显现的更见清晰其代表有:殷妇好墓出土的玉圭( 彩图 63) 与玉人 ( 彩图 64) ;西周早期的玉鸟绞刀( 彩图 65);西周的玉柄形饰 ( 彩图 66) ;西周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的金玉瞑目及佩饰( 彩图 67) ;春秋早期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玉虎( 彩图 68) ;春秋晚期晋卿赵氏墓出上的玉璜( 彩图 69) ;战国早期曾侯乙基出土的玉多节龙凤纹饰( 彩图 71) ;战国中期长丰杨公乡M2玉镂空龙纹佩( 彩图 72) ;战国晚期曲阜鲁故城乙组M58玉杂佩 ( 彩图 73) ;秦咸阳阿房宫出土的玉杯;西汉咸阳市狼家沟出上的“皇后之玺”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玉镂空双龙饰卧蚕纹璧( 彩图 74) ;西汉元帝渭陵出土的玉辟邪;东汉定州M43东王公西王母图玉立屏( 彩图 76) ;西晋刘弘墓出土的玉樽 ( 彩图 77) ;西安小寨出土的魏晋南北朝玉佩(彩图 79) ;隋李静训墓出土的金釦白玉杯( 彩图80) ;唐窦皦墓出土的玉梁金筐宝钿珍珠装蹀躞带( 彩图81) ;唐玉骑象舞人(彩图83) ;五代前蜀王建墓出土的玉大带;宋玉云龙纹枕( 彩图 84) ;宋玉鹿 ( 彩图 86) ;辽秋山玉( 彩图 87);金春水玉 ( 彩图 88) ;蒙古汗世祖至元二年(1265) 琢成的渎山大玉海( 彩图 90) ;元玉龙穿牡丹帽顶(彩图 91);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 前玉圭 ( 彩图 92) ; 明玉执壶 ( 彩图 93) ;清康熙绿玉鸡心珮;清乾隆和田黄玉兽面纹双耳瓶;清翠牛( 彩图95) ;清乾隆叶尔羌玉大禹治水图山 ( 彩图 96) 。
到宣统三年, 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了共和制国家,取代了君主制政权,同时也彻底地结束了王玉、帝王玉的光辉历史三、民玉阶段(宋~清公元960~1911 年) 民玉是以民本思想为指导,为民俗、 民风及人民生活服务的玉器由于宋代城市工商业发达,文化繁荣,玉器的生产渐趋商品化,工商、富户人家置朝廷禁制而不顾,从店铺购置玉器用于喜庆、佩戴、文房、宴饮、鉴赏、收藏等物质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民玉孕育于帝王玉的后期——宋代帝王玉之中,自公元 960 年开始出现, 民玉的产生是对帝王玉的公开挑战民玉的发展过程多受帝王玉的制约和影响,有的玉器兼有帝王玉和民玉的两重性格,一时难以划清归属从这一角度来看,民玉的玉质、工艺、艺术水平远不及帝王玉,但其民间艺术风格还是有迹可寻的代表性玉器有:北宋青玉镂空聚八仙花佩( 彩图 97) ;南宋青玉素碗( 彩图 99) ;金玉婴戏 ( 彩国 102) ;元玉绦勾 (彩图 103);明白玉蟹 ( 彩图 106) ;明子刚款青玉凤纹卮( 彩图 107);清和田玉白菜花插 ( 彩图 108) ;清和田青玉船( 彩图 109) 1911 年清帝逊位,辛亥革命成功建立共和,彻底地结束了帝王玉的历史,并开辟了民玉的新阶段。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民玉注入了“全民共享、 雅俗共赏” 的新内涵,并推动其迈进空前繁荣的崭新时代玉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除了已讲述的之外,它还有医药、 保健以及美容等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玉文化的前程似锦,必将进一步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2003 年 10 月 25 日补定2004 年 6 月 18 日再补于海南旅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