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属钝化剂讲解.ppt
27页第五节 金属钝化剂 一、概述: 1、金属钝化剂 (metallic passivator;metal deactivator) 为抑制金属及其化合物对油品氧化起催化作用的添加剂 2、金属钝化剂的应用 成品燃料生产: 抑制活性金属离子(铜、铁、镍、锰等)对 油品氧化的催化作用 催化裂化工艺:抑制重金属(镍、钒、钠、铜等)对催 化剂活性的影响 合成树脂生产:抑制金属离子对合成树脂的催化氧化作用 u 成品燃料生产 Ø 油品的氧化不仅与油品中不安定物质的浓度、环境温 度及氧的浓度有关,而且与促进氧化反应的催化剂- 金属存在有关 Ø 燃料在生产、泵送、贮运及发动机燃料系统中不可避 免地与多种活性金属接触,如铜、铁、镍、锰等 Ø 这些金属离子是过氧化物的分解剂,为氧化反应提供 了恒定的活泼自由基来源,对油品的氧化起到了催化 加速作用,其中尤以金属铜的催化作用大 Ø 金属钝化剂常与抗氧剂复合使用于汽油、喷气燃料、 柴油等轻质燃料中,提高油品的安定性,延长储存期 Ø 常用的如N,N-二亚水杨基丙二胺 Ø 金属的催化机理如下 ROOH + M n+ 一 ROO· + M(n-1)+ + H+ ROOH + M (n-1)+ 一 RO· + Mn+ + OH 以铜为例: ROOH + Cu2+ 一 ROO· + H+ + Cu+ ROOH + Cu+ 一 RO· + HO + Cu2+ 即: 2ROOH RO· + ROO· + H2O 从而加速燃料氧化,生成胶质沉淀。
Ø 由此可见,抗氧剂并不能防止金属的催化作用要防止油品的 氧化,需同时加入金属钝化剂,是保证含烯烃燃料不氧化变质最 有效的方法, u 重油催化裂化工艺 随着我国西部油田的开发和进口原油(如中东油) 的不断增加 ,金属含量高的原油的加工比例越来越大原油中的金属主要有 镍、钒、钠等,其中的镍能催化烃类的脱氢反应,使催化剂表面 积炭增加,造成积炭污染;钒不仅能促进焦炭生成,而且能破坏 催化剂分子筛的晶格结构,使催化剂失活,造成目的产品选择性 变差,转化率降低,干气和焦炭产率上升;钠不仅能中和流化催 化裂化 FCC) 催化剂的酸性中心,使催化剂永久失活,而且可与钒 形成低熔点共熔物,降低催化剂的热稳定性,还导致CO助燃剂中 毒,使助燃剂用量成倍增加 当原油中同时存在大量的镍、钒及少量的钠时,需要同时加 入钝镍剂、钝钒剂和钝钠剂,或加入性多功能复合钝化剂目前 应用的多功能钝化剂,毒性较大,复配性能差,且增加了CO 助燃 剂的用量随着对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开发开发新型无毒高效 的“绿色环保型” 多功能FCC金属钝化剂将是发展的新方向 u合成树脂生产: 用于合成树脂中(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苯乙烯),例如电 线、电缆、镶有金属件的塑料制品及民用塑料制品,抑制金属离 子对合成树脂的催化氧化作用。
当聚合物与金属,如铜、铁、钴、镁,尤其是铜金属接触时 ,即使聚合物中添加大量的受阻酚类抗氧剂时,金属离子也能加 速聚烯烃的热氧化反应,无法仰制其催化作用只有加入金属钝 化剂方可有效地防止金属对包括的合成树脂的催化氧化反应 在聚烯烃中,聚乙烯是重要的电缆料,包括绝缘料和护套料 随着我国信息电子工业的发展,对于电线、电缆的需求高速增长 而铜作为优良的导体,用量最大,对包覆铜导线的绝缘材料需 求量也不断增长,且要求使用寿命40~50年,故抗铜剂是绝缘料 中不可缺少的组分 天津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山两省化工研究院、北京橡胶工 业研究院进行了该领域的研究与生产 3、金属钝化剂的种类 道宁和培德森最早发明了如下的化合物为铜钝化剂: R-芳香环或含不均匀氮原子的C5~6的不饱和多环式 化合物 最简单的:N,N′-二亚水杨基-1,2-二氨基乙烷 工业上已开发的金属钝化剂 主要是肼类化台物 lN,N一二取代肼类化合物(由芳香族酰肼与受阻酚双取代脂肪 酸的酰氯生成的),例如,N,N′-二亚水杨基-1,2-丙基二 胺;N,N′-二亚水杨基-1,2-丁基二胺 l芳香醛与芳香酰肼反应生成的腙类化合物; l脂肪族二羧酸的酰肼与脂肪族酰氯反应牛成的肼类化合物; l水合肼与芳香族酰氯反应生成的肼类化台物; l腙和肼基三嗪的酰氯化衍生物; l氨基三唑及其酰基化衍生物; l苯三唑衍生物、塞二唑衍生物、苯并三唑、 8一羟基喹啉 l三聚氰胺、卵磷脂、柠檬酸、 l苄基膦酸的镍盐、吡啶硫酸锡化合物、硫联双酚的亚磷酸酯等 硫脲、硫酰胺、二硫代草酰胺、二硫脲等。
(4)其它:二乙基二硫代碳酸、β-氨基乙基硫代物、 羟基偶氮化合物、吡啶羟酸、羟酸、二羟酸、胺茴酚 (2)磷酸、砷酸、2-羟基磷酸、2-氨基磷酸 专利报道的钝化剂有: (1)西夫碱型化合物 常用:N,N′ -二亚水杨酸-1,2-丙二胺( T1201) 配成 80%的甲苯溶液使用 金属钝化剂的加入量比抗氧剂小5~10倍,约为0.0001~0.005% u产品简介 油溶性好,能与活泼金属离子(铜、铁、镍、锰)形成螯合 物,抑制金属离子对油品的催化作用,在油品中应用能延长油品 储存期,降低胶质生成量重量: 25kg (kg/桶) 适用作汽油、喷气燃料、润滑油的金属钝化剂,常与抗氧剂 复合作用,如:与T501复合使用,调成母液加入车用汽油或柴油 中,能提高T501的抗氧效果,减少T501的用量 u用量参考 本品调制油品时加入1-5ppm u产品质量 项目质量指标测试方法 外观 棕红色液体 (纯品为结晶) 目测 折射率n D251.580GB/T6488 密度(20℃) Kg/ m 3≥1050 GB/T1884 开口闪点,oF84 有效成分%(W)≮(81±1 ) u产品储运 本产品在储存、装卸及调油时,参照SH/T0164进行。
最高温 度不应超过75℃;若长期储存,最高温度不应超过45℃ 本产品不易燃、不易爆、无腐蚀性,在安全、环保、使用等 方面同一般石油产品,产品有毒性,使用时注意防护 防止铜促进氧化的方法就是要想方设法使金属被屏 蔽一般使金属钝化剂分子与金属离子生成螯合物,使 金属表面失去氧化活性而处于钝化状态 例如:N,N′-二亚水杨酸-1,2-丙二胺和铜反应生成如下的化合物 第六节 清净剂 一、定义 能把机械部位上的积炭等污物清洗下来,并使其均匀 地分布在油中,能抑制减少沉积物的生成,使发动机 内部清洁,同时还能油泥和颗粒分散于油中,另外还 能中和油中的酸性物质 肥皂的去污原理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排列 亲油基团 亲水基团 a.污垢一般是由油脂和灰尘组成,不易被水润湿 二、清净分散剂作用及原理 1 、 清 洁 功 能 对节气门、化油器已生成的积炭具有清洗功能,消 除由于积炭而引起的汽车怠速不稳、加速供油不畅 、油耗增高、尾气排放恶化等现象 对电喷车的燃油喷嘴具有清洗功能能够恢复由于 喷嘴堵塞引起的供油不畅、油耗增加、动力性能下 降、尾气排放恶化等问题 对电喷车的进气阀有清洗功能消除由于进气阀沉 积物引起的阀杆粘结、阀门密封不严、气缸工作压 力下降、燃烧不完全和排放恶化。
2 、 清 洁 功 能 对化油器燃油系统,对电喷车喷嘴、进气阀具有保 持清洁的功能,确保汽车行驶50000Km免拆化油器, 尾气排放不恶化对电喷车,确保行驶50000Km喷嘴 不堵塞,喷嘴、进气阀、行驶80000Km不拆洗,尾气 排放不恶化 3、抗乳化作用 防止油水乳化,防止将水带入进气系统及燃烧室中,造成腐 蚀剂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4、防锈性能 汽油清净剂的发展历史 第一代汽油清净剂 1985年之前,绝大部分的汽油发动机都是配备化油器来控制适当 的空气燃油比,化油器的工作温度约为40~60℃在此温度下, 汽油中烯烃等不饱和化合物,在金属材料催化下很容易聚合形成 胶质这些胶质大部分集中在节流阀叶片下端的金属壁上,因而 很容易堵住怠速空气出口,进而导致怠速不顺,发动机熄火,加 速不顺及耗油增加 第二代汽油清净剂 第一代汽油清净添加剂虽然对节流阀的胶质清除有帮助,然 而对化油器其他部位,如空气孔及进气歧管较热部位效果不好 1968年,美国Lubrizol将清净分散剂聚丁烯琥珀酰亚胺加入 汽油中,从而开始了第二代汽油清净剂的历史聚丁烯琥珀酰 亚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约1000,热稳定性比第一代汽油清净 添加剂好。
第三代汽油添加剂 第二代汽油清净剂对化油器、喷油嘴及进气歧管部分有保持其 清净和清楚沉积物的作用,然而进气阀部分温度较高(怠速时 约200℃,高速行驶时约250~300℃),若使用第一代汽油清净 剂,不但没有清净作用,同时还容易造成沉积物量增加的相反 效果若使用第二代汽油清净剂,则仅仅具有部分清净功能 1970年Cheron公司开发的聚丁烯胺可以有效维持发动机进气系 统清净的作用 第四代汽油添加剂 为避免因为使用清净剂造成发动机辛烷值需求增加问题, Chevron、BASF及Texaco等公司发展一系列聚醚胺型的汽油 清净剂此类型添加剂除了具有第三代汽油清净剂所具有的功 能外,在随汽油进入燃烧室后由于本身容易分解,所以可有效 降低因加入添加剂而造成燃烧室沉积物的形成聚醚胺成为第 四代汽油添加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