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幼儿快乐情绪的实践研究.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6856995
  • 上传时间:2021-1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8.1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团体心理促进幼儿快乐情绪的实践研究 于美华本次研究以团体动力学原理为组织和运筹幼儿团体心理活动的理论基础,以团体游戏作为团体心理活动运行的组织单元,以团体心理活动在幼儿园中的操作应用为切入点笔者选取了四个实验班,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验研究,探索团体心理与促进幼儿快乐情绪之间的关系,得出肯定的结论,并获得幼儿团体心理活动的设计、组织等相关经验,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一、问题提出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儿童教育的主题《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强调:“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心理发展是延续生命全程的一个连续过程,幼儿期正是儿童各种情感形成、发展和情绪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儿童期的情绪障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和纠正,势必会影响儿童的人格发展,以及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本研究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从人际互动和团体动力学原理理论框架和角度出发,采取团体心理的手段,以培养幼儿情绪情感能力为重点,使幼儿在良好的人际互动中学习情绪觉察、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有效管理情绪的能力。

      二、概念界定(一)团体心理团体心理是在团体情境下的—种心理形式,通過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进行观察、学习、体验,不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本研究中的团体心理活动以群体动力学和社会学习理论为依据,通过创设和谐、温暖、相互理解的团体心理氛围,组织特定的主题活动,利用团体成员间的互动,帮助幼儿掌握有关知识和社会技能,学会用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来表达情绪,满足需要,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学习自主应对由挫折、冲突、压力、焦虑等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幼儿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二)快乐情绪在认识外界事物时,幼儿能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丰富的主观情绪情感体验快乐的情绪能激发人的斗志,唤起人的热情,激起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相关实践研究证明:快乐的孩子更加自尊、自信、乐观,自我控制力强,爱交往,环境适应能力强快乐情绪是一种状态我们并非要让幼儿懂得如何产生和保持快乐情绪,而是要让幼儿懂得如何在不同的情绪情感状态之间觉察、表达以及顺利切换和调节,这样才能使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三、研究方法(一)行动研究法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基于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在专家的引领下,运用团体心理,以实现促进幼儿快乐情绪、培养幼儿积极情感的目的。

      二)实验研究法采用单组实验研究方法,在心理组班级中各选择两个小、中班实验班,实验班开展团体心理活动,每周两次,每次时长在30分钟左右,持续两学年通过自编调查问卷,对实验班进行前测和后测数据收集,使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三)问卷调查法试验前后,通过使用自编问卷《幼儿情绪状态状况调查》,对幼儿最近一周在园的情绪和行为状况进行调查,问卷包括正向行为和负向行为两大维度其中,正向行为包含快乐、自在轻松、活动发表、做事积极、喜欢自己、主动接近、信心、能自我反省等8个行为指标,负向行为包含焦虑行为、发怒与冲动、委屈与伤心、同伴冲突、冷漠、依赖与畏缩等6个行为指标,各个指标分为该行为“变多”“不变”“变少”三个维度四、研究设计(一)前期调研1.选取实验班采用由广州智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监制的《3~6岁幼儿心理素质评定量表》,对小、中班幼儿的心理素质进行评定,各选择两个小、中班实验班2.实验班教师利用自编问卷《幼儿情绪状态状况调查表》,对班级幼儿进行情绪状态状况前期调查3.对实验班教师进行团体心理相关培训,确保实验班教师能较好地开展团体心理活动二)实验过程对实验班幼儿开展团体心理活动,每周两次,每次时长在30分钟左右,同时做好过程观察记录;每周开展教研活动,研讨开展团体心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注重幼儿团体心理活动的创生,并使用创生活动开展。

      三)实验后期实验后期,实验班教师再次利用自编问卷《幼儿情绪状态状况调查表》对班级幼儿进行情绪状态状况调查,结合数据统计,分析实验效果,总结相关经验五、应用效果分析为了研究团体心理对幼儿情绪健康的促进效果,笔者收集了前测和后测数据,并使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一)前期、后期测查的数据统计分析教师使用自编问卷对幼儿一周在园情绪及行为状态进行调查,若一周内的正向行为的8个指标变多,负向行为的6个指标变多,则在“变多”维度记—分,若不变,则在“不变”维度记一分;若减少,则在“变少”维度记—分整体数据结果显示:问卷前测数据与问卷后测数据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表明,利用团体心理促进幼儿快乐情绪体验、情绪的开放性表达、保持情绪健康稳定发展等方面,得出的研究结果是肯定的见表1)数据显示,前测与后测幼儿正向行为变多的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后测幼儿正向行为变多的情况显著高于前测幼儿,即通过团体心理幼儿的积极情绪体验增多了;前测与后测幼儿正向行为不变的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前测幼儿正向行为没改变的情况显著高于后测幼儿正向行为没改变的情况,即通过团体心理幼儿的积极情绪体验得到了显著改变;前测与后测幼儿正向行为变少的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前测幼儿正向行为变少的情况显著高于后测幼儿正向行为变少的情况,即通过团体心理幼儿的积极情绪体验保持稳定不再减少。

      前测与后测幼儿负向行为变多的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前测幼儿负向行为变多的情况显著高于后测幼儿负向行为变多的情况,即通过团体心理幼儿原有的消极情绪体验减少了;前测与后测幼儿负向行为没变化的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前测幼儿负向行为没变化的情况显著低于后测幼儿负向行为没变化的情况,即通过团体心理幼儿的消极情绪体验得到了显著平复;前测与后测幼儿负向行为变少的情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幼儿的情绪体验较好,负面行为较少二)按性别分类的统计与分析(见表2)实验结果显示:女生的正向行为和负向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的正向行为得分,即女生体验到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都显著高于男生幼儿的团体心理可以有效调节幼儿的情绪,提高积极情绪体验,降低消极情绪体验同时,女孩的情绪化情况比男生更明显,容易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也容易体现到更多的消极情绪,女孩情绪外显于男孩,符合女孩情绪敏感的特质六、团体心理活动设计与组织策略(一)幼儿团体心理活动设计策略1.恰当设定目标心理健康活动是目标导向的活动,目标的制订一定要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即让幼儿获得“全人发展”和“自我实现”,促进幼儿人格的完整和健康活動目标的制订一定要顾及团体的共性目标,目标必须清晰、集中、可操作,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对象的年龄特征,针对性要非常鲜明,要有层次性。

      其次,目标行为确定后,老师与幼儿共同制订规则,有利于幼儿理解目标行为以及具体的要求2.过程设计要结构化(1)暖身同质促进同伴间进行初步互动,营造一种轻松、温暖的氛围,帮助团体形成一个同质的实体适合这一阶段的活动形式有游戏、律动等2)任务转换以形象具体的方式提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催化团体动力教师可以采用情景表演、讲故事、视频等形式,激发幼儿探索成长的欲望3)团体工作小组成员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和一致的目标以后,教师充分调动团体互动,让幼儿在互动中分享、合作和体验可以采用团体讨论、合作游戏、角色扮演、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4)团体结束分享总结,给予祝福,让每个幼儿都有更加深刻的记忆,激励幼儿接纳并祝福自己和同伴,将更好的行为和目标作为再度出发的动力二)幼儿团体心理活动组织策略1.分组策略分组是团体心理常用的方式和策略团体成员的同质和差异性对来说都是需要的课题研究实践证明:幼儿分组可以采用同质同组、异质同组、同质异组等形式在具体的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目标和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分组方式,促进幼儿团体间有效互动,增强团体动力2.团体动力策略团体动力要求人人都是主人,个个投入参与,在温暖、真诚、不评价的团体氛围中主动参与、主动感受与体验。

      在幼儿团体心理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积极互动,团体中的成员目标明确由于对团体的高度认同感而产生集体意识,促使所有成员会适度牺牲自己的利益来顾全团体的需求,完成团体目标,从而促进自我成长,形成互利双赢的新格局3.关注反馈策略教师无条件地给予关注、接纳与关怀,尊重幼儿的人格,以爱心、耐心、诚恳、亲切的态度来接纳每一个幼儿,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成为幼儿的一面“镜子”,认真倾听和回应幼儿,表现出同感的理解,运用共情等促进幼儿进行表达和开放心态4.行为改变策略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使用行为改变策略较为有效,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例如,用奖励来强化良好行为,以角色扮演来习得适应行为,加强行为的正向强化,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定型,以此纠正不良行为5.榜样示范策略在团体中,教师本身就是幼儿的良好示范,教师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平等、公正、热情、尊重,给幼儿以榜样的作用在过程中,为了提出新问题,激发幼儿讨论,主班教师和配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内容做出各种不同的示范,唤起幼儿的思考,促进团体向新的任务和主题转换6.内隐与外显相结合在幼儿团体心理的整体过程及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存在着隐性目标与外显手段的统一。

      就一个活动来说,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学主线和心理主线的贯穿,在一个环节当中,也有教学目的与心理目标的贯穿7.团队文化塑造策略大团体和小组的文化塑造在幼儿团体心理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团体同质后,教师可以利用形成的团队文化来激励团体成员8.重“体验”与“活动性”“体验”是幼儿团体心理的核心,创设一个可以让幼儿自由感受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充分感受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动老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把握好重点,对重点以外的因素有时可以忽略,从而使幼儿更加投入地进行活动,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通过体验式学习,团体心理活动成为了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比参与其他活动时要更加积极、自信在幼儿园开展团体心理活动,对促进幼儿的情绪健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有利于幼儿形成并保持快乐、自在轻松、主动发表、做事积极、喜欢自己、主动接近、自信心、能自我反省等正向积极的快乐情绪体验,进而形成比较稳定、持久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可以减少幼儿焦虑、发怒与冲动、委屈与伤心、同伴冲突、冷漠、依赖与畏缩等负面消极的情绪,并能平复原有的不良情绪并且,幼儿团体心理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体现出参与性、启发性、趣味性、创造性,最终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倾向,发展幼儿情绪管理能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