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用建筑太阳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oc
7页民用建筑太阳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6系统安装6・1 一般规定6. 1. 1太阳热水系统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1、 设计文件齐备,且已审查通过;2、 施丁•组织设计及施T方案已经批准;3、 施工场地符合施T组织设计要求;4、 现场水、电、场地、道路等条件能满足正常施丁需要;5、 预留基础、孔洞、设施符合设计图纸,并已验收合格6. 1. 2用于太阳热水系统安装的产品、配件、材料应质量合格,并有质量保证书6. 2基础(支座)6. 2. 1太阳热水系统基础丿应根据建筑结构设计图纸或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由专业施工 人员完成施工6・2. 2贮热水箱水箱地基必须设在建筑物承重墙(梁)上,并预留固定用予埋件固定 用予埋件与基础之间的空隙,应用细石混凝七填捣密实6. 2. 3支座的四周应留有足够的维护保养空间6・2. 4在屋面结构层上现场砌(浇)筑的基础,基础做完后,屋面防水破坏部分应重做 防水,防水工艺应符合GB 50207的要求6・2. 5露出基础(支廉)顶面的螺栓应安装前应涂防腐材料,并妥善保护,防止螺栓锈 蚀损伤6. 2. 6采用预制地基墩的集热器支架基础(支座),预制地基墩应摆放平稳、幣齐,不破 坏楼面防水层。
6・3支架6. 3・1太阳热水系统的支架应按图纸要求制作,达到整体协调、美观6・3. 2钢结构支架的焊接应符合GB 50205的要求6・3. 3所有钢结构支架的材料,如角钢、方管、槽钢等,放置时,在不影响其承压、抗 弯强度的情况下,应选择利于排水的方式放置当由于结构或其它原因,造成不易扌非水或容 易受潮腐蚀时,应采取合理的排水防水措施,确保排水通畅或防止受潮腐蚀6. 3. 4水箱支架应按设计要求摆放在承重基础上,摆放位置应正确,确保底座受力均衡 分布到基础上,并与基础牢靠固定6・3・5钢结构支架焊道与焊道、焊道与钢材过渡较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焊缝 感观应达到外形均匀,成型较好6. 3・6应根据现场条件,对支架采取合理的防风措施,并与建筑物牢靠固定6. 3・7钢结构支架应作接地处理,接地应符合GB 50169的要求6・3・8支架焊接完毕,应按设计要求做防腐处理防腐施工应符合GB 50212和GB 50224 的要求6. 4太阳集热器6. 4. 1太阳集热器摆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集热器支架牢靠固定,防止滑脱6. 4. 2需要现场组装的太阳集热器,集热器联箱、尾廉在集热器支架上的固定位置应正 确,确保联箱、尾廉排放整齐、一致、无歪斜,固定螺母拧紧,固定牢靠。
6. 4. 3现场插管的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插管前M将真空管孔四周的脏物淸除干净,插 管时真空管应蘸水润滑,以利插入真空管插完后,应保证插入深度一致,硅胶密封圈无扭 lllb所有真空管应排放桀齐、一致、无歪斜,并使防尘圈与联箱外表面贴紧,确保密封和防 尘效果6. 4. 4现场插管的热管真空管集热器,插管前应在热管冷凝端上涂导热硅胶,联箱热管 孔四周应清除干净,插管时,冷凝端插入到传热孔的正确位置,并使其接触紧密,以减少传 热损失所有热管真空管应排放整齐、一致、无歪斜6. 4. 5集热器与集热器Z间的连接应按照厂家规定的连接方法连接,无扭1111变形,确保 密封可靠,无汕漏6. 4. 6在不移动太阳集热器的前提下,太阳集热器Z间的连接件,应能拆卸和更换6. 4. 7太阳集热器连接完毕,应进行检漏试验,检漏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6. 4. 8太阳集热器之间连接管的保温应在检漏试验合格示进行保温应符合GBJ 126和 GB 50185的要求6. 5贮热水箱6. 5. 1贮热水箱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底愜及基础受力均衡6. 5. 2贮热水箱必须与底专固定牢靠,并采取有效的防风、防侧滑措施,以确保安全。
6. 5. 3现场制作的贮热水箱,用于制作储热水箱的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现场应 根据其规格合理排板、拼接、焊制6. 5. 4贮热水箱内箱应采用双面焊接,焊缝应光滑平整,无咬肉、气孔、夹渣、裂纹等 缺陷;焊接成形后,各面应平整,无扭曲变形6. 5. 5贮热水箱人孔尺寸、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没有注明尺寸的,人孔尺寸按500mm X500mm,盖板尺寸按600mmX600mm制作;盖板应做防南水措施,高出水箱顶板保温层 10-20mmo6. 5. 6储热水箱备管口尺寸及位叠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在最低处留有直径不小于25 mm 的排污口开式水箱顶部必须留有溢流管,溢流管直径不得小于进水口貞径,且最小不得小 于 25 mm6. 5. 7钢板焊接的储热水箱,水箱内外壁应按设计要求做防腐处理,内壁防腐涂料应卫 生、无毒,能耐受所贮存热水的最高温度6. 5. 8贮热水箱内箱应作接地处理,接地应符合GB 50169的要求6. 5. 9贮热水箱检漏试验必须符合设计与木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敞口水箱做满水试验,满水静置24小时观察,不渗不漏为合格;承压水箱 做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lOmin压力不降,不渗不漏为合格。
6. 5. 10贮热水箱保温应在检漏试验合格后进行水箱保温应符合GBJ 126和GB 50185 的要求6. 6管路6. 6. 1明装管路成排安装时,直线部分应互相平行曲线部分按以下要求安装:1、 当管道水平或垂直并行时,应与直线部分保持等距;2、 当管道水平上下并行时,弯管部分的曲率半径应一致6. 6. 2冷、热水管路同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上、下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上方;2、 垂直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左侧6. 6. 3系统水平管路应留有利于排气的坡度,凡未注明坡度值或方向的,系统管道应顺 水抬头安装,坡度不小于3%6. 6. 4热媒管路应尽量利用白然弯补偿热伸缩,直线段过长则应设置补偿器补偿器形 式、规格、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有关规定进行预拉伸6. 6. 5溢流管、排污管应加引导管,引至排污口附近溢流管与排污管不得相连通6. 6. 6管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镀锌管应采用螺纹连接,套丝扣时破坏的镀锌层表血 及外露螺纹部分应做防腐处理;管径大于100mm的镀锌管丿应采用法兰或卡套式专用管件连 接镀锌钢管与法兰的焊接处应二次镀锌6. 6. 7報料管和复合管可以采用橡胶圈接口、粘接接口、热熔连接、专用管件连接及法 兰连接等形式。
數料管和复合管与金属管件、阀门等的连接应使用专用管件连接,不得在艰 料管上套丝6. 6. 8铜管连接可以采用专用接头或焊接,当管径小于22mm时,宜采用承插或套管焊 接,承口应迎介质流向安装;当管径大于或等于22mm时,宜采用对口焊接6. 6. 9管道的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得设置在套管内2、 螺纹连接管道安装后的螺纹根部应有2〜3扣的外需螺纹,多余的麻丝应清理干净并 做防腐处理3、 法兰连接时衬垫不得凸入管内,其外边缘接近螺栓孔为宜不得安放双垫或偏垫连 接法兰的螺栓,直径和长度应符合标准,拧紧后,突出螺母的长度不应大于螺杆直径 的 1/24、 采用橡胶圈接口的管道,允许沿曲线敷设,每个接口的最大偏转角不得大于25、 采用熔接连接的管道,结合面应有一均匀的熔接圈,不得出现局部熔瘤或熔接圈凸凹 不匀现象6、 采用卡箍(套)式连接的管道,两管口端应平粥、无间隙,沟槽应均匀,卡紧螺栓后 管道应平宜,卡箍(套)安装方向应一•致7、 管道采用粘接接口,管端插入承口的深度不得小于表6. 6.9的规定9 管端插入承口的深度公称直径(mm)202532405075100125150插入深度(mm)1619222631446169806. 6. 10钢管弯制时,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 冷弯时,应不小于管道外径的4倍;2、 热弯时,应不小于管道外径的3. 5倍;3、 焊接弯头,应不小于管道外径的1.5倍;4、 冲圧弯头,应不小于管道外径,且所使用的冲压弯头外径应与管道外径相同。
6. 6. 11管道穿过墙舉和楼板,应设置金属或W?料套管套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2、 安装在T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丿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3、 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饰面相平;6. 6. 12套管与管道Z间的缝隙应按如下规定处理:1、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端面光滑; 穿墙套管与管道Z间的缝隙宜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实,且端面应光滑6. 6. 13管道支、吊、托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同定在建筑上的管道支、M、托架不得影响建筑物结构的安全2、 管道支、吊、托架位置正确,埠设应平整牢固;3、 固定支架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固定应牢靠;4、 滑动滑托与滑槽两侧应留有3-5MM的间隙,支架应灵活,纵向移动量应符合设计 要求;5、 无热伸缩长管道的巾架、巾杆应垂直安装,有热伸缩长管道的吊架、巾杆应向热膨 胀的反方向偏移;6、 太阳热水系统循环管路和热水供应系统管路的支架,应在管道和支架间加衬非金属 垫或套管6. 6. 14钢管水平安装的支、吊架间距应不大于表6. 6.14的规定。
表6.6.14 钢管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管路公称直径1520253240507080100支架最人 间距(m)保温管22. 52.52.533444.5不保温管2.533.544.55666. 56. 6. 15頼料管及复合管道垂直或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间距应不大于表6. 6. 15的规定表6. 6. 15 塑料管及复合管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管径(mm)12141618202540506375最大 间距(m)立管0.50.60.70.80.91.01.31.61. 82. 0水平冷水0.40.40.50.50.60.70.91.01. 11. 2热水0.20.20. 250.30. 30. 350.50.60・70. 86. 6. 16铜管道垂直或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间距应不大于表6. 6. 16的规定表6.6.16 铜管管道支架最大间距公称直径Cmm)1520253240506580100125战大间 距(m)垂直管1.82.42.43.03.03.03.53.53. 53. 5水平管1.21.81.82.42.42.43.03.03. 03・06. 6. 17金属管道立管管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2. 5m以内应安装一个管卡;2、 2个以上管卡应匀称安装;3、 同一位置的管卡应安装在同一高度上。
6. 6. 18阀门安装前,应作强度和严密性试验每批(同牌号、同型号、同规格)应抽杳 10%,且不少于1个对于在主干管上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应逐个作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阀门的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应按GB 50242规定的方法进行6. 6. 19水泵就位前,水泵基础的强度、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