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课堂教学情怀生成.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3076282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6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语文课堂教学情怀生成    王文芸有人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首激情的诗,是一幅绚烂的画,是一首流淌着清泉的歌之所以如此说,追本溯源是执教者应有的一种语文素养,一种教学品质,一种根深蒂固的人文情怀冰心老人曾说“当老师,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正是执教者对语文课堂教学痴迷的热爱、百折不回的执着,才有了语文课堂山花烂漫的生命力王国维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述做学问的境界,其实语文课堂也是如此,看似难以企及,其实它的奥秘就贯穿在我们平常的教学理念及活动中一.技术技能的支持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促使语文教学手段也加入了科技含量——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中声音、图像的恰当使用可以鲜活再现情境,激活学生感官,引起学生的审美愉悦,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形象、感性的表达教材所要传达的文本情怀曾获无锡市评优课一等奖的叶有德老师在教授《过洞庭》时,就使用了音像配合的诵读法,学生在铮铮的古琴声中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后,老师又播放了浩淼的洞庭湖影视画面,并在抑扬交错的古筝乐声中范读这时学生的思维、眼界顿时开阔,诵读兴致高涨,全身心投入声像情境中再次朗读当教师最后播映音像原声朗读时,学生对张孝祥“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的自信与豪情已是如临其境、心神领会。

      在注重人文回归的主流背景及现代化教学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黑板和媒体投影成为课堂上重要的展示平台,执教者不能轻易放弃任何一块阵地除了娴熟的媒体技术外,一手漂亮的粉笔字、精当的板书、醇厚而带磁性的嗓音、标准的普通话、幽默机智的应答、文化底蕴丰厚的遣词用句等技能,同样能有效刺激学生感官,提升文本解读层次,感受浓郁文学情怀二.情感磁场的密布也许由于应试的功利性,许多学生会觉得没有读过令自己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课文,但语文课堂毕竟不是学生或教师孤军奋战的濯濯童山,而是一个师生思维阡陌交流的云兴霞蔚的山阴道,而情感始终是这个跋涉过程的助推力要使课堂上思维流动、情感流淌,这就需要教师自己首先应有满脸满怀的热情,并贯穿于情境导入、文本解读、课堂拓展及结束激励语等各个环节中,自觉形成一种使学生难以抗拒的情境感召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很自然跟着教师起伏的情感节奏流动,课堂教学才会波澜起伏、高潮迭起,形成强大的情感磁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课堂上执教者真情投入,能使整堂课的教情、学情、文情完美统一,有效引导学生情境体验、披情入理,这将是拨动学生心弦、折射真善美人文情感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

      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执教者动情了,学生才能动情,师生都感动了,语文课堂的情怀感召自然就生成了三.心灵生命的感召许多学生的确在语文课堂上感动了,对自然界的丰富和谐产生了敬畏,对人类灿烂的文化由衷的赞叹,但更多学生会觉得这只是对不可及的苍穹的一种仰望,虽动人然离自身太过遥远其实语文教学文本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是真实生活的提炼孔子说:“载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深切著明文本就是一个生活实例,教师应抓住学生动情的这一契机,让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并及时有效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当课堂教学的光芒照亮学生心灵的每个角落,学生才能运用课堂体验对现实生活见微知著、洞幽察微,严肃对待社会生活的阴暗丑恶现象,感知其正义良知的可贵,践行理想的路标,升华生命的情怀古人强调“文以载道”“文道结合”,教亦需载道文本解构后适时地拓展、联系自身生活,则更易于对学生潜能的发掘、意识的觉醒、精神的呼唤,并进而调动个体的主动性、形成个人的社会生活理想,最终生成其冷静的判断、执著的意志、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语文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达成经验共享、视界融合、心灵感召,这是新的课程改革向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挑战,更需要教学者大语文的教学情怀。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语文课堂教学情怀是教师的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智慧,需要教师点点滴滴的浸染涵养,经年累月的尝试探索《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达成这样的教学实效,教师自己首先要具备较好的的语文素养和思维品质,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只有注重平时的技能素养提升和文化积淀,课堂上才能从容应对、厚积博发,以自己丰厚的文化素养、审美品质来潜移默化地感召、引领学生,生成自己的课堂教学信念与教育情怀王文芸,教师,现居江苏无锡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