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家“十二五”时期国土资源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doc

107页
  • 卖家[上传人]:xins****2008
  • 文档编号:112126598
  • 上传时间:2019-1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8KB
  • / 10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十二五”国土资源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 土 资 源 部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 录第一章 形势与需求 1一、“十一五”国土资源科技工作成效显著 1二、“十二五”是国土资源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5三、“十二五”国土资源工作对科技提出了迫切需求 7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9一、指导思想 9二、发展目标 10第三章 推动国土资源重点领域科技创新 13一、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科技创新 13(一)土地调查与监测技术研发 13(二)土地规划与调控科研究 14(三)土地综合整治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 15(四)耕地监测与保护研究 16二、深入开展支撑找矿突破科技创新 16(一)找矿理论和方法技术成果推广 16(二)加强地质找矿综合研究 17(三)勘查技术装备研发 18(四)推进深部金属矿勘探开发科技 19(五)油气地质调查科技攻关 20(六)新能源勘查科技创新 22三、强化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科技创新 23(一)重要难利用金属矿产综合利用技术攻关 23(二)非金属矿高值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24(三)尾矿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26(四)深化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技术 26四、大力推进地灾防治、地质环境保护和全球变化科技创新 26(一)地灾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技术方法研究 26(二)气候变化地质响应研究 27(三)地质碳汇和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技术攻关 28(四)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28(五)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土地利用风险评价研究 30五、加强基础研究 30(一)基础地学学科建设与发展 30(二)土地资源基础科学理论研究 31(三)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攻关 31六、积极探索前沿科技 33(一)地壳深部探测与观测 33(二)深海资源探测科技创新 35(三)极地与探月研究 35七、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科技创新 36八、加强国土资源综合管理创新 36(一)完善国土资源综合管理科学理论体系 37(二)土地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研究 37(三)地质矿产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研究 37第四章 大力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和创新体系 39一、加强科研基础条件平台体系建设 39(一)建设重点实验室 40(二)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1(三)建设野外科研基地 41二、加强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 42(一)部级质检中心建设和认证 42(二)监督检测技术体系建设 42三、加强国土资源标准化体系建设 42(一)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42(二)重要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 43四、加强国土资源科普体系建设 43(一)建设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43(二)开展国土资源科普活动 44(三)创作国土资源科普作品 44五、推进国土资源卫星应用体系建设 44(一)加快陆海统筹的卫星应用系统建设 45(二)国土资源对地观测技术创新 45六、完善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体系 47(一)国土资源科技创新队伍建设 47(二)突出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国土资源科技人才 48第五章 保障措施 50一、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50二、建立共同责任制度 50三、建立科技规划计划制度 51四、加强科技规划评估和项目管理 52五、加快建立科技人才培养制度 52六、建立产学研联合攻关机制 53七、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54八、加强科技投入 54 103国土资源科学和技术进步是支撑引领国土资源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是“破两难、促转变”的重要保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国土资源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制定《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落实“科技兴地”战略的重要部署,国土资源科学和技术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有关财政专项资金应根据本规划进行部署安排《规划》以2011年为基准年,规划期至2015年海洋、测绘地理信息和能源领域分别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本《规划》只涉及其有关地质调查、资源调查科技内容第一章 形势与需求“十一五”时期,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二五”时期是国土资源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施节约优先战略、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防治地质灾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提出迫切要求一、“十一五”国土资源科技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围绕重大科技问题开展攻关,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健全,有效地服务于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与监测、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和综合利用、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提高国土资源保障与监管能力、为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十一五”期间,牵头承担了国家863、973和支撑计划等20多项重大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300余项在土地、矿产与海洋资源、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地球科学前沿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理论和应用成果,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重大地学基础研究取得创新成果地球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顺利启动实施,对探索深部岩石圈演化规律、了解地震机理、加强资源勘查和灾害预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陆域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岩溶与碳循环研究成果引起国际科学界高度关注地层学研究新获得3条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金钉子)同时,基础地质工作更加注重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青藏铁路建设等重大工程选址提供了重要基础地质资料,全面完成了上海、北京等六个城市地质立体填图等国土资源大调查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共完成1:25万区调494万平方千米、1:5万区调30万平方千米,提交1040幅国际分幅的1:25万、1:5万区域地质图,编制了重要成矿带系列地质图件,初步建立了国家区域地质数据更新体系,为我国地质找矿、国土规划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

      集成应用高新技术,保障与监管能力稳步提升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在资源调查、评价、管理与保护中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积极开展国土资源卫星应用体系建设,卫星应用效果显著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地质找矿实现突破,创新了中国区域成矿理论,深化了中国地质构造体系的认识,建立了一批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模型,构建了高效的勘查技术体系,在云南红河等地建立了勘查示范研究基地,在四川攀枝花、西藏驱龙、云南普朗、新疆彩霞山、内蒙古毕拉格、辽宁大台沟等20多个靶区、矿区深部或外围获得找矿重大突破自主研发勘查技术及仪器装备取得新突破研制成功我国首套全轴航磁梯度测量系统并投入试生产,在2000米地质岩心钻探、宽幅高光谱小卫星载荷、中西部大型矿产基地综合勘查、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等领域全面开展攻关,为实现重点成矿带找矿突破打下坚实基础集中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和勘探开发先导技术研究,研发了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提高了我国深海能源资源勘探的技术装备水平围绕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开发了滑坡空间识别预测技术等,在汶川、玉树大地震和舟曲地质灾害等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现场灾情快速排查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地科技攻关取得重要进展土地调查与监测从数量扩展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调查监测技术装备全面升级,空间分辨率不断提高。

      从区域尺度到村镇尺度开展土地规划理论与技术研究,增强了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土地利用与评价、土地整理理论和技术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在耕地分等、耕地多功能开发、基本农田质量提升、矿区土地复垦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有力地支持了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形成了支撑国土资源监管、调控的信息化技术体系,为国家对耕地保护、土地市场、矿业市场等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撑,全国遥感影像“一张图”初步建立,信息服务与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土资源国际科技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积极参与大型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有力推动了国土资源科技发展和“走出去”战略参与、主持国际地学计划110项,青藏高原深剖面项目取得重大发现,1:250万比例尺亚洲中部及邻区地质图、1:500万比例尺亚洲地质图编制取得重大进展,地质勘查、海洋调查、遥感等新技术的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了国土资源调查和评价的精度和效率二)科研条件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条件平台建设国家、部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研究基地,野外科学观测站、台、网和科普基地等科研平台全面建设,中国地质科学院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已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立项评审,新建了9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得到加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落户中国,北京离子探针中心成为国际大型仪器共享开放研究基地命名了57个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开展了地球日等多场科普活动,科技成果的奖励和推广普及得到加强新建设并认证了24个部级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标准化工作不断强化,为国土资源各项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监管依据科研仪器、装备显著改善,拥有大型科学仪器设备200多台(套),服务能力、共享程度大幅提高激光拉曼光谱仪、高分辨离子探针、激光显微探针微区测年系统等先进的分析仪器为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HC-2000氦光泵磁力仪、直升机频率域航电等国际领先的大型航空物探设备,高分辨率地震探测仪器、新型航摄相机和高精度定位系统获取了海量地球物理勘查、遥感调查数据,为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地质矿产调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提供了有力保障三)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中国地质科学院有1000人进入国家非营利科技创新研究基地,形成了大陆地质与地球动力学等5个优势学科群,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土地以及国土资源管理支撑队伍的科技能力逐步增强地方国土资源科技力量、行业科技队伍承担了大量土地调查、地质勘查与资源评价相关科研任务。

      涌现出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中青年科技人才14人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7人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人才基金,23名科学家在国际学术组织中任职优秀青年人才得到培养,部“百人计划”共遴选106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遴选157名青年科技骨干,覆盖26个省(区、市)国土资源部门,他们已成为国土资源科技工作的重要力量二、“十二五”是国土资源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呈加速发展态势,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前沿技术领域呈现群体突破态势,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全球正步入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的时代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土资源科技工作要努力为保障经济发展和保护资源环境服务,迎头赶上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步伐一)保障资源安全供应已成为国际科技发展的核心资源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世界能源消耗量显著增加,耕地与粮食安全的警钟再次敲响,资源全球化战略不断深化减轻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走低碳经济道路的关键是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深化成矿预测与深部地质找矿成为解决资源能源短缺的重要方向大陆深部、海洋深部能源资源探测及开发科技,深部成矿规律研究,以及节约利用资源、开发新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使用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热点。

      拓展地质找矿新领域,非传统能源、稀土金属、稀有金属、稀散金属的成矿规律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二)地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