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血液和淋巴显像.ppt

48页
  • 卖家[上传人]:g****
  • 文档编号:49065171
  • 上传时间:2018-07-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6MB
  • / 4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六章血液和淋巴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 Bone Marrow Imaging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ØØ正常成人的功能性造血骨髓正常成人的功能性造血骨髓( (红髓红髓) )主要分布主要分布 于躯干骨,称中央骨髓四肢长骨的骨髓于躯干骨,称中央骨髓四肢长骨的骨髓 称为外周骨髓,仅股骨头和股骨近端称为外周骨髓,仅股骨头和股骨近端1/4-1/31/4-1/3 髓腔为功能性骨髓,其他部位已全部退化髓腔为功能性骨髓,其他部位已全部退化 为黄髓而不再显影通常以骶髂关节骨髓为黄髓而不再显影通常以骶髂关节骨髓 的活性最高,依次为腰椎、胸骨、盆腔骨的活性最高,依次为腰椎、胸骨、盆腔骨 、肋骨、肩脾骨、颅骨和外周骨髓、肋骨、肩脾骨、颅骨和外周骨髓基础知识基础知识ØØ骨髓的分布和造血活性因年龄大小而变化骨髓的分布和造血活性因年龄大小而变化 刚出生时,全身骨髓腔均为红髓,而且还刚出生时,全身骨髓腔均为红髓,而且还 有肝脾等髓外造血功能随着年龄增长,有肝脾等髓外造血功能随着年龄增长, 外周红髓由远而近地向心性萎缩,退化为外周红髓由远而近地向心性萎缩,退化为 黄髓而不再显影至黄髓而不再显影至11~1511~15岁时外周骨髓的岁时外周骨髓的 分布除膝、踝关节有少量残留骨髓外,四分布除膝、踝关节有少量残留骨髓外,四 肢长骨骨髓即不再显影肢长骨骨髓即不再显影一、显像原理ØØ在正常及大多数病理情况下,红骨髓中的在正常及大多数病理情况下,红骨髓中的 造血细胞与网状内皮细胞的分布是一致的造血细胞与网状内皮细胞的分布是一致的ØØ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活性与骨髓造血功能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活性与骨髓造血功能 的强弱是相平行的的强弱是相平行的ØØ网状内皮细胞能吞噬经静脉注射进入体内网状内皮细胞能吞噬经静脉注射进入体内 的放射性胶体颗粒,从而使骨髓显像,因的放射性胶体颗粒,从而使骨髓显像,因 此间接反映了全身红骨髓的分布和造血功此间接反映了全身红骨髓的分布和造血功 能变化能变化每次用量为:每次用量为: 296296 -555MBq-555MBq(8-15mCi) (8-15mCi)静脉注射后静脉注射后3030分钟行前分钟行前 位和后位显像位和后位显像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1.2. 方法1.【原理和方法】1.2. 方法常用骨髓显像剂99mTc-硫胶体99mTc-植酸钠113mIn-胶体用量及方法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2.【正常所见】 2. 2.【【正常所见正常所见】】中轴骨:椎体、胸骨、 骨盆、颅骨显影明显外周骨:只有肱骨和股骨的 近心端1/3显影2.1.主要为中轴骨 显影2.2.【【正常所见正常所见】】以中轴线为界以中轴线为界左右两侧放射左右两侧放射 性基本对称性基本对称肝、脾聚集的肝、脾聚集的 放射性胶体多放射性胶体多 显影明显显影明显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2.【正常所见】2.2. 图像两侧对称2.3.远端骨髓无明显显影四肢骨的远端2/3不显影儿童期例外 可有四肢远 端的影像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2.【正常所见】2. 2.【【正常所见正常所见】】3. 3. 【【异常类型及其临床意义异常类型及其临床意义】】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3.1.中央骨髓、外周骨髓显影不良或不显影全身骨髓量普遍减低(如骨髓纤维化)骨髓造血功能抑制(造血功能不良)3. 【异常类型及其临床意义】3.2. 中央骨髓不显影,而远端骨髓显影此种情况又称为“外周骨髓扩张”表示中央骨髓受抑制外周骨髓代偿性增生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3. 【异常类型及其临床意义】增高:表示局部骨髓增高:表示局部骨髓造血功能增高造血功能增高降低:表示局部骨髓降低:表示局部骨髓造血功能降低造血功能降低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3. 【异常类型及其临床意义】3.3. 局部放射性增高或降低是一种代偿现象,提示有髓外造血。

      表现为中轴骨髓及外周骨髓显影不良,肝脾等髓外组织放射性增高,骨髓纤维化晚期会出现这种情况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3. 【异常类型及其临床意义】3.4.骨髓显影不良 髓外组织显影骨髓活性水平分级标准及其临床意义骨髓活性水平分级标准及其临床意义放射活放射活 性水平性水平骨髓显影程度和活性判断标准骨髓显影程度和活性判断标准临床意义临床意义0 0级级骨髓未显影,相应骨髓部位放射性等于周围骨髓未显影,相应骨髓部位放射性等于周围 软组织本底软组织本底该部位骨髓无造血该部位骨髓无造血 功能或严重抑制功能或严重抑制1 1级级骨髓隐约显影,摄取少量核素,在软组织本骨髓隐约显影,摄取少量核素,在软组织本 底基础上隐约可见略高于本底的放射性底基础上隐约可见略高于本底的放射性该部位骨髓造血活该部位骨髓造血活 性中度抑制性中度抑制2 2级级骨髓轻度显影,骨髓摄取中量核素,轮廓明骨髓轻度显影,骨髓摄取中量核素,轮廓明 显显现,但形态欠清晰显显现,但形态欠清晰该部位骨髓造血活该部位骨髓造血活 性正常性正常 3 3级级骨髓清晰显影,摄取多量核素,骨骼形态明骨髓清晰显影,摄取多量核素,骨骼形态明 显显现,但形态欠清晰。

      显显现,但形态欠清晰该部位骨髓造血活该部位骨髓造血活 性增强,高于正常性增强,高于正常4 4级级骨髓显影十分清晰,骨髓腔形态结构清晰可骨髓显影十分清晰,骨髓腔形态结构清晰可 见,犹如骨胳显像的清晰度见,犹如骨胳显像的清晰度该部位骨髓造血活该部位骨髓造血活 性极度增强性极度增强4.4.【【临床应用临床应用】】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4.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4.1.1.再障:根据功能性骨髓的分布和活性水平骨髓影像分为五种类型A. 荒芜型 B.抑制型 C. 灶Ⅰ型 D. 灶Ⅱ型 E. 正常型4.【临床应用】4.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A 荒芜型全身骨髓不显影,表现全身骨髓造血功能弥漫性重度抑制,临床上属重度,发病急骤,病程短,疗效不好,预 后极差B 抑制型全身骨髓的分布和活性低于正常,此类病人往往多次多部位骨髓穿刺或活检失败,并对常规治疗效果差,预后 不佳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4.【临床应用】4.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D .D .灶灶ⅡⅡ型型在长骨外周的黄骨髓中出现节段性灶显影在长骨外周的黄骨髓中出现节段性灶显影 ,最常见于胫骨干中段,分布对称,形如,最常见于胫骨干中段,分布对称,形如 镜像,活性较高,治疗效果好,预后好镜像,活性较高,治疗效果好,预后好C. 灶Ⅰ型在全身造血功能不同程度抑制的骨髓中出在全身造血功能不同程度抑制的骨髓中出现局限明确的岛状显影灶,灶内活性明显高现局限明确的岛状显影灶,灶内活性明显高 于周围骨髓组织,主要见于慢性再障,常规于周围骨髓组织,主要见于慢性再障,常规 治疗效果有效,预后较好治疗效果有效,预后较好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4.【临床应用】4.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E. 正常型少数再障病人骨髓显像可表现为全身骨髓的分布和活性接近正常,这类患者 临床症状较轻,骨髓细胞呈增生性贫血 ,治疗效果好,预后较佳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4.【临床应用】4.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白血病的骨髓影像呈多样表现,与其病白血病的骨髓影像呈多样表现,与其病理类型及化疗与否等情况有关,多见外理类型及化疗与否等情况有关,多见外周扩张,中心骨髓抑制,中心骨髓抑制周扩张,中心骨髓抑制,中心骨髓抑制的程度与病情平行的程度与病情平行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4.【临床应用】4.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4.1.2.白血病骨髓像:骨髓像: 早早 期期 表现正常表现正常 进行期进行期 表现为中心骨髓活性正常,同时表现为中心骨髓活性正常,同时 有外周骨髓显像及脾肿大有外周骨髓显像及脾肿大 晚晚 期期 中心骨髓及外周骨髓均不显示中心骨髓及外周骨髓均不显示 出现髓外造血出现髓外造血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4.【临床应用】4.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4.1.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PV是以红细胞和血量绝对值明显增高,骨髓各系统 造血系统显著增生,尤以红系增生明显的血液病骨穿是诊断血液病的重要方法骨穿是诊断血液病的重要方法,临床上常出现病理诊断与临床不,临床上常出现病理诊断与临床不符,主要原因是活检时取样不当,符,主要原因是活检时取样不当,本法可提供最有代表性活检部位,本法可提供最有代表性活检部位,减少盲目性减少盲目性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4.【临床应用】4. 2. 选择骨穿、活检最佳部位急性期急性期X线摄片无显示,而骨髓显像可见缺损区X线摄片无显示,而骨髓显像可见缺损区 其周围放射性增高,并伴外周扩张其周围放射性增高,并伴外周扩张缓解期缓解期经治疗栓塞解除,栓塞部位由骨髓细胞植经治疗栓塞解除,栓塞部位由骨髓细胞植 入而恢复功能,原缺损区有放射性分布入而恢复功能,原缺损区有放射性分布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4.【临床应用】4.3. 骨髓栓塞的诊断骨髓栓塞常见于镰状细胞贫血,约有50%的镰状细胞贫血者并发骨髓栓塞,表现为骨痛、关节痛、肿胀早于骨显像出现异常,表早于骨显像出现异常,表现股骨头放射性明显低于现股骨头放射性明显低于 对侧对侧如双侧显影正常,则可排如双侧显影正常,则可排 除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除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4.【临床应用】4.4.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判断表现为病变区域多个放射性缺 损区,有外周扩展骨髓显像较骨显像诊断此病的 阳性率高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一节 骨髓显像4.【临床应用】4.5.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第二节 脾显像 脾的单核吞噬细胞能吞噬放射性胶体颗粒或选择性摄取并吞噬变形红细胞,静脉注射放射性胶体或标记的变形红细胞,被脾的单核吞噬细胞吞噬而浓聚于脾,使脾显影 一、原理 分为两大类:1. 放射性胶体2. 放射性非胶体类 主要有99mTc-热变性红细胞(denatured RBC,DRBC)和111In-血小板二、显像剂 正常影像:1.动脉灌注像:注射显像剂后8~10s腹主动脉显影,随 即双肾和脾显影,再经12~18s后出现肝影2.静态像:后位像脾影呈椭圆形或逗点状,也有呈三角 形或分叶状;左侧位呈椭圆形或逗点状;左前斜呈椭圆形或 香蕉形。

      前位脾影下缘不超过肋弓脾的大小以后位像度量 ,纵径约9cm,横径约6cm一般认为纵径大于12 cm,横径 大于8cm者为增大后位像脾影较前位清晰,显像剂分布均匀,脾上端和内侧脾门凹陷处显像剂分布略稀疏 三、图像分析 POSTLLANT正常脾显像1. 判断脾的位置、大小及有无发育异常(无脾、多脾、副脾)2. 左上腹肿块的鉴别诊断3. 脾内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4. 脾外伤和脾梗死的诊断5.自体脾移植后监测 四、临床应用 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三节 淋巴显像第 三 节淋 巴 显 像是借助于淋巴系统对放射性颗粒的运输、沉积和吞噬作用来完成的,利用ECT显像,获得淋巴结和淋巴管影像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三节 淋巴显像 1. 1.【【原理原理】】1.【原理】2.2.【【方法方法】】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三节 淋巴显像 2.【方法】2.1. 显像剂①放射性胶体物质 99mTc-植酸盐②99mTc-脂质体 (99mTc-liposome)③非胶体颗粒的高分子化合物(99mTc-右旋糖苷)2.2.方法皮下及组织间隙注射;选几个点,如下肢选用1.2.3.趾间,必要时可加用普鲁卡因减轻疼痛,每个点用74-185MBq,体积以0.1-0.2mm最佳,两侧注射剂量要一致血液与淋巴系统显像第三节 淋巴显像2.方法注射部位注射部位l l腹膜后:双侧腹膜后:双侧ⅠⅠ、、ⅡⅡ趾蹼间皮下,深度趾蹼间皮下,深度 0.5~1cm0.5~1cm,注射量,注射量37~74MBq(l~2mCi)/。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