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MBA管理类理论大全.doc

77页
  • 卖家[上传人]:f***
  • 文档编号:159436897
  • 上传时间:2021-0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3.50KB
  • / 7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MBA管理类021——阿罗的不可能定理一、 阿罗的不可能定理(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阿罗不可能定理是由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之一阿罗首先陈述和证明的   1951年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 J.Arrow)在他的现在已经成为经济学经典著作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一书中,采用数学的公理化方法对通行的投票选举方式能否保证产生出合乎大多数人意愿的领导者或者说“将每个个体表达的先后次序综合成整个群体的偏好次序”进行了研究结果,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的!更准确的表达则是:当至少有三名候选人和两位选民时,不存在满足阿罗公理的选举规则或者也可以说是:随着候选人和选民的增加,“程序民主”必将越来越远离“实质民主”从而给出了证明一个不可思议的定理:假如有一个非常民主的群体,或者说是一个希望在民主基础上作出自己的所有决策的社会,对它来说,群体中每一个成员的要求都是同等重要的一般地,对于最应该做的事情,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偏好为了决策,就要建立一个公正而一致的程序,能把个体的偏好结合起来,达成某种共识这就要进一步假设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按自己的偏好对所需要的各种选择进行排序,对所有这些排序的汇聚就是群体的排序了。

      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孕育和诞生阿罗不可能定理的证明并不难,但是需要严格的数学逻辑思维关于这个定理还有一段情节颇为曲折的故事 阿罗在大学期间就迷上了数学逻辑:读四年级的时候, 波兰大逻辑学家塔斯基(Tarski) 到阿罗所在的大学讲了一年的关系演算, 阿罗在他那里接触到诸如传递性、排序等概念 在此之前. 阿罗对他所着迷的逻辑学还是全靠自学呢 后来, 阿罗考上研究生.在哈罗德霍特林(Harold Hotelling)的指导下攻读数理经济学 他发现,逻辑学在经济学中大有用武之地 就拿消费者的最优决策来说吧, 消费者从许多商品组合中选出其最偏好的组合、这正好与逻辑学上的排序概念吻合又如厂商理论总是假设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 当考虑时间因素时, 因为将来的价格是未知的 厂商只能力图使基于期望价格的期望利润最大化我们知道、现代经济中的企业一般是由许多股东所共同拥有100个股东对将来的价格可能有100种不同的期望,相应地根据期望利润进行诸如投资之类的决策时便有100种方案那么, 问题如何解决呢?一个自然的办法是由股东(按其占有股份多少)进行投票表决, 得票最多的方案获胜 这又是一个排序问题阿罗所受的逻辑训练使他自然而然地对这种关系的传递性进行考察 结果轻而易举地举出了一个反例。

      阿罗第一次对社会选择问题的严肃思考就这样成为他学习标准厂商理论的一个副产品不满足传递性的反例激起了阿罗的极大兴趣,但同时也成为他进一步研究的障碍 因为他觉得这个悖论素未谋面但又似曾相识事实上这的确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悖论, 是由法国政治哲学家、概率理论家贡多赛在1785年提出的 但是阿罗那时对贡多赛和其他原始材料一无所知, 于是暂时放弃了进一步的研究这是1947年 次年, 在芝加哥考尔斯(Cowles)经济研究委员会, 阿罗出于某种原因对选择政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发现在某些条件下,“少数服从多数”的确可以成为一个合理的投票规则但是一个月后, 他在《政治经济学杂志》里发现布莱克(Black)的一篇文章已捷足先登, 这篇文章表达了同样的思想看来只好再一次半途而废了阿罗没有继续研究下去其实还有另一层的原因,就是他一直以 严肃的 经济学研究为己任, 特别是致力于运用一般均衡理论来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型作为经济计量分析的基础 他认为在除此以外的“旁门左道’中深究下去会分散他的精力1949年夏天, 阿罗担任兰德公司(Rand)的顾问这个为给美国空军提供咨询而建立起来的公司那时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当时尚属鲜为人知的对策论。

      职员中有个名叫赫尔墨([[]Helmer]]) 的哲学家试图将对策论应用于国家关系的研究, 但是有个问题令他感到十分棘手: 当将局中人诠释为国家时,尽管个人的偏好是足够清楚的, 但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的偏好是如何定义的呢?阿罗告诉他, 经济学家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 并且一个恰当的形式化描述已经由伯格森(Bergson)在1938年给出伯格森用一个叫做社会福利函数的映射来描述将个人偏好汇集成为社会偏好的问题, 它将诸个人的效用组成的向量转化为一个社会效用 虽然伯格森的叙述是基于基数效用概念的, 但是阿罗告诉赫尔墨, 不难用序数效用概念加以重新表述于是赫尔墨顺水推舟, 请阿罗为他写一个详细的说明,当阿罗依嘱着手去做时, 他立即意识到这个问题跟两年来一直困扰着他的问题实际上是一样的既然已经知道“少数服从多数“一般来说不能将个人的偏好汇集成社会的偏好, 阿罗猜测也许会有其他方法几天的试探碰壁之后, 阿罗怀疑这个问题会有一个不可能性的结果果然, 他很快就发现了这样一个结果; 几个星期以后, 他又对这个结果作进一步加强阿罗不可能定理就这样呱呱坠地了 从1947年萌发胚芽到1950年开花结果,阿罗不可能定理的问世可谓一波三折, 千呼万唤始出来, 而且颇有点 无心插柳的意味。

      但是,正是在这无心背后的对科学锲而不舍的追求,才使逻辑学在社会科学这块他乡异壤开出一朵千古留芳的奇葩 这不能不说是耐人寻味的二、阿罗的不可能定理的内容阿罗的不可能定理源自孔多塞的“投票悖论”,早在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就提出了著名的“投票悖论”:假设甲乙丙三人,面对ABC三个备选方案,有如图的偏好排序   甲(a > b > c)   乙(b > c > a)   丙(c > a > b) 注:甲(a > b > c)代表——甲偏好a胜于b,又偏好b胜于c 1.若取“a”、“b”对决,那么按照偏好次序排列如下:   甲(a > b )   乙(b > a )   丙(a > b )   社会次序偏好为(a > b )   2.若取“b”、“c”对决,那么按照偏好次序排列如下:   甲(b > c )   乙(b > c )   丙(c > b )   社会次序偏好为(b > c )   3.若取“a”、“c”对决,那么按照偏好次序排列如下:   甲(a > c )   乙(c > a )   丙(c > a )   社会次序偏好为(c > a )  于是我们得到三个社会偏好次序——(a > b )、(b > c )、(c > a ),其投票结果显示“社会偏好”有如下事实:社会偏好a胜于b、偏好b胜于c、偏好c胜于a。

      显而易见,这种所谓的“社会偏好次序”包含有内在的矛盾,即社会偏好a胜于c,而又认为a不如c!所以按照投票的大多数规则,不能得出合理的社会偏好次序 阿罗不可能定理说明,依靠简单多数的投票原则,要在各种个人偏好中选择出一个共同一致的顺序,是不可能的这样,一个合理的公共产品决定只能来自于一个可以胜任的公共权利机关,要想借助于投票过程来达到协调一致的集体选择结果,一般是不可能的三、阿罗的不可能定理的推理及学者的评价为了简单起见,假定,每个个体至少有3个供排列的选项,可以用各种味道的饼干为选项的例子,如,香草饼干(V)、巧克力饼干(C)和草莓饼干(S),每一个人要形成一个序列,表示出他对3种味道的喜爱程度,如V>S>C,表示这个人最喜欢香草饼干,其次是草莓饼干,最后是巧克力饼干设有甲乙丙三人作选择,他们的个人偏好为:   甲: V>C>S   乙: C>S>V   丙: S>V>C   表1 投票悖论 投票者对不同选择方案的偏好次序 甲VCS 乙CSV 丙SVC   用民主的多数表决方式,如果三个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则结果必然如下所示:   首先,在V和C中选择,甲、丙喜欢V,乙喜欢C;   然后,在C和S中选择,甲、乙喜欢C,丙喜欢S;   最后,在V和S中选择,乙、丙喜欢S,甲喜欢V。

        这样三个人的最终表决结果如下:   V>C,C>S,S>V可见,利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机制,将产生不出一个令所有人满意的结论,这就是著名的“投票悖论”(paradox of voting)这个投票悖论最早是由康德尔赛(Coudorcet,Marquis de)在l8世纪提出的,因而该悖论又称为“康德尔赛效应”,而利用数学对其进行论证的则是阿罗   用数学语言来说,即:假设群体S上有m个个体成员,群体中出现的各种事件构成一个集合X,每个个体对每一事件都有自己的态度,即每个人都对集合X有一个偏好关系 > i=1,2,…,m即可以按自己的偏好为事件排序定义群体的偏好为: 其中P是一种由每个个体偏好得出群体偏好的规则按这个规则从个体排序(偏好)得到群体排序(偏好),而且这个排序符合民主社会的民主决策的各种要求注意这个排序是自反的,即如果A>B,那么,BB,B>C,则有A>C;并且还是完全的,即要么A>B,要么B>A,二者只有其一而且必有其一这首先要考察一下民主社会的民主决策的各种要求是什么,阿罗用4个公理(有时表述为5条,把公理1分为两条)表述出这些要求他用的是数学方法,符号化的公理和数理逻辑的证明方法,为了简单地说明问题,我们采用了自然语言解释。

        公理1 个体可以有任何偏好;而且是民主选择——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自由地按自己的偏好进行选择(数学上称为原则U—无限制原则: > i,u=1,2,… , m在x上的定义方式无任何限制)   公理2 不相干的选择是互相独立的;(数学上称为原则I— —独立性原则:对于X中的两个事件X和Y,对它们做出的偏好判断与X中的任何其他事件无关)   公理3 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之间有正向关联;(数学上称为原则P—一致性原则:如果对X中的两个事件X和Y,对于所有的i都有x < iY,那么X < sY这里x < iY表示X > iY不成立就是说,每人都有同样明确态度的两件事,社会也应该有同样的态度)   公理4 没有独裁者——不存在能把个体偏好强加给社会的可能数学上称为原则D—— 非独裁原则:不存在某个i,使得阿罗证明,满足这4条公理表述的要求的民主决策的规则是不存在的,就是著名的“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如果X中的事件个数不小于3,那么就不存在任何遵循原则U,P,I,D的规则(称为“社会福利函数”)这表明满足所有一般条件的民主选择要么是强加的,要么就是独裁的结果   换句话说,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指出,多数规则(majorily rule)的一个根本缺陷就是在实际决策中往往导致循环投票。

        在得多数票获胜的规则下,每个人均按照他的偏好来投票不难看出,大多数人是偏好X胜于Y,同样大多数人也是偏好Y胜于Z按照逻辑上的一致性,这种偏好应当是可以传递的(transitivity),即大多数人偏好X胜于Z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偏好Z胜于X因此,以投票的多数规则来确定社会或集体的选择会产生循环的结果结果,在这些选择方案中,没有一个能够获得多数票而通过,这就是“投票悖论”,它对所有的公共选择问题都是一种固有的难题,所有的公共选择规则都难以避开这两难境地   那么,能不能设计出一个消除循环投票,做出合理决策的投票方案呢?阿罗的结论是:根本不存在一种能保证效率、尊重个人偏好、并且不依赖程序(agenda)的多数规则的投票方案简单地说,阿罗的不可能定理意味着,在通常情况下,当社会所有成员的偏好为已知时,不可能通过一定的方法从个人偏好次序得出社会偏好次序,不可能通过一定的程序准确地表达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偏好或者达到合意的公共决策   这个结果是令人震动的:一个社会不可能有完全的每个个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4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默写练习(汉译英+英译汉+音标写英汉)(附参考答案)(2025秋).doc 高中英语2026届高考完形填空常考形容词和副词(共107个).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1—Unit3单元写作指导(写作任务+思路点拨+参考范文】.doc 初中英语2026届中考单词词性和固定搭配解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doc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图(共三个单元)(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 Home Sweet Home单词转化和练习.doc 初中英语2026届中考语法基础知识汇总(共七部分).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6 Plan for yourself默写练习(汉译英+英译汉+音标写英汉)(附参考答案)(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3—Unit4重点短语(2025秋).doc 初中英语2026届中考人教版新课标高频短语汇总(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固定搭配与习语).doc 初中英语新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hip课文解析(A部分)(2025秋).doc 小学英语新人教版PEP四年级上册unit5—unit6知识点(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 Unit 1 This is me.语法知识现在完成时讲解与练习.doc 初中英语新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hip课文解析(B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Happy Holiday单词转化和练习.doc 初中英语2026届中考作文对话描写高分句分类汇总(科学现象+人际交往+立秋).doc 初中英语2026届中考主要时态句型(含例句)(共十类100个).doc 初中英语2026届中考基础词汇(共28类400个).doc 初中英语2026届中考作文高分素材(常用句式+活用句型+名言谚语+关系连词).doc 初中英语新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hip语法和写作(2025秋).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