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LOABS防抱死制动系统.doc
6页POLO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防抱死制动系统以前消费者买车,都把有没有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作为一个重要指标随着 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轿车己经将ABS作为标准配置但对于ABS 的认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很多驾驶员还不是很清楚,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对ABS 的误解一些驾驶员认为ABS就是缩短制动距离的装置,装备ABS的车辆在任 何路面的制动距离肯定比未装备ABS的制动距离要短,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在冰 雪路面上的制动距离能与在沥青路面上的制动距离相当;还有一些驾驶员认为只 要配备了 ABS,即使在雨天或冰雪路面上高速行驶,也不会出现车辆失控现 象ABS并不是如有些人所想的那样,大大提高汽车物理性能的极限严格来说, ABS的功能主要在物理极限的性能内,保证制动时车辆本身的操纵性及稳定性 ABS的应用ABS(Anti-lock Brake System)即“防抱死制动系统”,能有效控制车轮保持在转动状 态,提高制动时汽车的稳定性及较差路面条件下的汽车制动性能ABS通过安装 在各车轮或传动轴上的转速传感器不断检测各车轮的转速,由计算机算出当时的 车轮滑移率,并与理想的滑移率相比较,做出增大或减小制动器制动压力的决定, 命令执行机构及时调整制动压力,以保持车轮处于理想制动状态。
1906年ABS首次被授予专利,1936年博世注册了一项防止机动车辆车轮抱死的 “机械”专利所有的早期设计都有着同样的问题:因过于复杂而容易导致失败, 并且它们运作太慢1947年世界上第一套ABS系统首次应用于B-47轰炸机上 Teldix公司在1964年开始研宄这个项目,其ABS研宄很快被博世全部接管两 年内,首批ABS测试车辆已具有缩短制动距离的功能转弯时车辆转向性和稳定性也被保证,但当时应用的大约1000个模拟部件和安全开关,这意味着被称为ABS1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还不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要求, 需要改进博世在电子发动机管理的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技术,数字技术和集成电 路(ICs)的到来使电子部件的数量降低到140个1968年ABS开始研宄应用于汽车上1975年由于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121 款的通过,许多重型卡车和公共汽车装备了 ABS,但由于制动系统的许多技术问 题和卡车行业的反对,在1978年撤消了这一标准同年博世作为世界上首家推出 电子控制功能的ABS系统的公司,将这套ABS2的系统开始安装作为选配配置, 并装配在梅赛德斯-奔驰S级车上,然后很快又配备在了宝马7系列豪华轿车上。
在这一时期之后美国对ABS的进一步研宄和设计工作减少了,可是欧洲和日本的 制造厂家继续精心研制ABSo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进口美国的汽车装备有ABS,美国汽车制造厂对美国汽车市场上的ABS显示出新的兴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汽 车行车安全的强烈要求,ABS装置在世界汽车行业进一步得到广泛应用1987年 美国大约3%的汽车装备有非常可靠的ABSo在随后的时间里,研发者集中于简 化系统在1989年,博世的工程师成功地将一个混合的控制单元直接附在了液压 模块上这样他们就无需连接控制单元和液压模块的线束,也无需接插件,所以 显著地减轻了 ABS 2E的整体重量博世的工程师在1993年,使用新的电磁阀创造了 ABS 5.0,并且在后来的几年研发了 5.3和5.7版新一代的ABS8的主要特性是再次极大地减轻了重量、减少了 体积、増大了内存,同时增加了更多功能,如电子分配制动压力,从而取代了减 轻后轴制动压力的机械机构当年有些汽车工业分析专家预言得到了证实:到20 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市场上的大多数汽车和卡车将装备ABSoABS的功用ABS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整车的制动性能,提高行车安全性,防止在制动过程中车轮抱死(即停止滚动),从而保证驾驶员在制动时还能控制方向,并防止后轴侧 滑。
其工作原理为:紧急制动时,依靠装在各车轮上高灵敏度的车轮转速传感器, 一旦发现某个车轮抱死,计算机立即控制压力调节器使该轮的制动分泵泄压,使 车轮恢复转动,达到防止车轮抱死的目的ABS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抱死一松幵 一抱死一松开”的循环工作过程,使车辆始终处于临界抱死的间隙滚动状态,有效 克服紧急制动时由车轮抱死产生的车辆跑偏现象,防止车身失控等情况的发生 ABS的种类可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机械式ABS结构简单,主要利用其自身内 部结构达到简单调节制动力的效果该装置工作原理简单,没有传感器来反馈路 面摩擦力和轮速等信号,完全依靠预先设定的数据来工作,不管是积水路面、结 冰路面或是泥泞路面和良好的水泥沥青路面,它的工作方式都是一样的严格地目前说,这种ABS只能叫做“高级制动系统(Advanced Brake System) 内只有一些低端的皮卡等车型仍在使用机械式ABS机械式ABS只是用部件的物理特性去机械的动作,而电子式ABS是运用电脑对 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运算从而得出结果的电子式ABS由轮速传感器、线束、电脑、 ABS液压泵、指示灯等部件构成能根据每个车轮的轮速传感器的信号,电脑对 每个车轮分别施加不同的制动力,从而达到科学合理分配制动力的效果。
最早的ABS系统为二轮系统所谓二轮系统就是将ABS装在汽车的两个后轮上 由于两后轮公用一条制动液压管路和一个控制阀,所以又称做“单通道控制系统” 这种系统是根据两个后车轮中附着力较小的车轮状态来选定制动压力,这被称为 “低选原则”也就是说,采用低选原则的ABS车辆的一个后轮有抱死趋势时,系 统只能给两个后轮同时泄压又由于前轮没有防抱死功能,因而,二轮系统难以 达到最佳制动效果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后来出现了“三通道控制系统”,该系统是在二轮系统基础 上,将两前轮由两条单独的管路独立控制虽然后轮还是采用“低选原则”,但由于实现了紧急制动时的转向功能及防止后轴侧滑的功能,所以这种系统具备了现 代ABS的主要特点至今,市面上还有车辆采用这种三通道控制的ABS系统 目前,装备在车辆上最常见的是四传感器四通道ABS系统,每个车轮都由独立的 液压管路和电磁阀控制,可以对单个车轮实现独立控制这种结构能实现良好的 防抱死功能POLO的ABS系统使用指南1. 正确选用由于ABS系统较常规制动系统更为复杂,因此在选用、更换及 补充制动液时应特别注意:(1) 在ABS系统中;制动液的通路更长、更曲折,致使制动液在流动过程中受 到的阻力较大;另外,在ABS系统中,运动零件更多、更精密,这些运动零件对 润滑的要求也更高,因此,ABS系统所选用的制动液必须具有恰当的粘度。
2) 在ABS系统中,制动液反复经历压力增大和减小的循环,因而,制动液的 工作温度和压力较常规制动系统中的制动液更高,这就要求制动液具有更强的抗 氧化性能,以免制动液中形成胶质、沉积物和腐蚀性物质3) 在ABS系统中,有更多的橡胶密封件和橡胶软管,这就要求所选用的制动 液不能对橡胶密封件产生较强的膨润作用4) 在ABS系统中,有更多、更为精密的金属零件,因此,要求所选用的制动 液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以免对金属零件产生锈蚀5) 在ABS系统中,有更长、更复杂的管路,因此,要求所选用的制动液具有 较高的沸点,以免制动液发生汽化使制动系统产生气阻根据以上特点,ABS系统一般都选用DOT4的制动液尽管DOT5的制动 液具有更高的沸点,但是,由于DOT5是硅基制动液,会对橡胶件产生较强的损 害因此,在abs系统中,一般不选用DOTS的制动液但是,由于 DOT3和DOT4是醇基制动液,具有较强的吸湿性,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其中 的含水量会不断增多当制动液中含有较多的水分时,会使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中 的精密零件发生锈蚀,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还会使制动液的粘度变大,影响制 动液在制动系统中的流动,使制动变得迟缓,导致制动距离延长。
另外,制动液中的含水量会对制动液的沸点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发生气阻 现象DOT3和DOT4制动液一般经过12个月的使用以后其中的含水量为2%, 经过18个月的使用以后,其中的含水量平均可达3%;此,建议您每隔12个月更换一次制动液2. 更换及补充在对具有液压动力或助力的ABS系统进行更换或补充制动液 时,应按如下程序进行:(1) 先将新制动液加至储液室的最高液位标记处2) 如果需要对ABS系统中的空气进行排除,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空气排除3) 将点火开关置于点火位置,反复地踩下和放松制动踏板,直到电动泵开始 运转为止4) 持电动泵停止运转后,再对储液室中的液位进行检查5) 如果储液室中的制动液液位在最高液位标记以上,先不要泄放过多的制动 液,而应重复以上(3)和⑷步骤6) 如果储液室中的制动液液位在最高液位标记以下,应向储液室再次补充新 的制动液,使储液室的制动液液位达到最高标记处但切不可将制动液加注到超 过储液室的最高液位标记,否则,当蓄能器中制动液排出时,制动液可能会溢出 储液室在ABS系统中,ABS电控单元通常根据液位幵关输入的信号对储液室的制动 液液位进行监测当制动液液位过低时,ABS系统将会自动关闭,因此,应定期 对储液室中的制动液液位进行检查,并及时补充制动液大众POLOABS灯亮怎么办在紧急制动或是在附着系数低的路面上制动时,ABS系统会启动,当ABS系 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组合仪表上的ABS灯不会点亮,只有当制动液液位降低 或是ABS系统存在故障的时候,ABS报警灯才会点亮,ABS系统启动以后可以 有效地缩短制动距离,避免车辆出现危险。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