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docx
49页2024年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 )A.讨论法B.自学C.讲授法D.探究法【答案】 C2、盐类水解原理属于( )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理论性知识C.化学技能性知识D.化学情意类知识【答案】 B3、下列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的是( )A.观察能力B.实验能力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答案】 D4、在科学探究的四部分内容中,( )是核心A.发展科学探究能力B.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C.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D.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答案】 A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遵循下列哪项原则?( )A.照搬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B.重点关注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C.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D.以中考化学试题为依据【答案】 C6、“操作规范,注重示范”这一要求适用于( )A.演示实验B.学生分组实验C.探究实验D.家庭小实验【答案】 A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丝B.医用酒精中乙醇浓度为95%C.用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答案】 B8、下列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B.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化学专业人才C.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D.普通高中化学课程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答案】 B9、化学科学实验与化学教学实验的区别是( )A.内容不同B.行为主体不同C.方法不同D.要求不同【答案】 B10、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的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答案】 B11、关于化学史描述正确的是(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71年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B.拉瓦锡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C.汤姆生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测定出空气的成分D.意大利化学家凯库勒最早提出了分子概念【答案】 A12、NaOH溶液滴定盐酸的实验中,不必用到的是( )A.酚酞B.圆底烧瓶C.锥形瓶D.碱式滴定管【答案】 B1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习情景素材”方面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内容。
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变化是( )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C.着重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D.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的衔接【答案】 A14、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A.“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性的活动任务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计为探究活动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答案】 B15、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相互结合的三重表征思维方式,三重表征中的“三重”是指( )A.现象、原理、概念B.宏观、微观、符号C.电子、原子、分子D.性质、组成、结构【答案】 B16、重在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是( )A.纸笔测验B.档案袋评价C.作业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答案】 D17、()是教师通过操作实物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获得化学知识、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常用的化学教学基本方法。
A.展示和提问B.演示和展示C.展示和板书D.演示和提问【答案】 B18、CO分子的偶极矩较小,几乎为零,是因为( )A.碳和氧的电负性差值小B.碳原子存在孤对电子C.氧原子是π配健电子对接受体D.氧原子既吸引σ键电子对、又是π配健电子对的给予体,使氧原子略带正电荷【答案】 D19、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A.情境素材要真实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答案】 B20、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热稳定性:HCl>HIB.原子半径:Na>MgC.酸性:H2SO3>H2SO4D.结合质子能力:S2->Cl-【答案】 C21、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X基态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Y、R同主族且两者核外电子数之和是x核外电子数的4倍,2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的2种元素,W是常见金属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Z、R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B.Z与Y形成的化合物熔点比W与Y形成的化合物低C.Z的单质可以在X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燃烧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R的强【答案】 C22、下列不属于导入新课技能的构成程序的是( )。
A.集中注意B.拓展思维C.明确目的D.进人课题【答案】 B23、下列有关化学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编写的建议,不正确的是( )A.化学教科书应充分体现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趋势B.化学教科书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C.习题类型要多样化,要增加重点知识的练习题目D.教科书的编写要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答案】 C24、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加入2mL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2滴1mol/LFeCl3溶液,对比观察现象,该实验的目的是( )A.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答案】 D25、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类目标的是( )A.能举例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写出主要的化学方程式B.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C.认识氧气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D.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答案】 B26、下列各物质能构成缓冲对的是( )A.NaHSO4和Na2SO3B.HCl和HAcC.NaH2P04和Na2HP04D.NH4Cl和NH4Ac【答案】 C27、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 )。
A.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B.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温度变化C.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D.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明白化学工作者有责任不断寻求处理和解决污染的办法【答案】 A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Cl-、S2O32-、K+B.钠、钾、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5.6LCO2气体含有的氧原子数约为3.01×1023D.NO2与H2O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答案】 B29、某化学教师在讲述石墨的性质时,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石墨内部层状的原子结构分A.宏观表征B.微观表征C.符号表征D.数字表征【答案】 B30、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0.1mol/LAlCl3溶液中:K+、H+、NO3-、SO42-B.能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NH4+、Ca2+、NO3-、Cl-C.能使pH试纸呈深红色的溶液:Fe3+、Cl-、Ba2+、I-、SCN-D.Kw/c(OH-)=1×10-12mol/L的无色溶液中:Na+、HCO3-、Cl-、K+【答案】 A31、教学设计中,最终能够使抽象的教学理论变成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是( )。
A.教学目标设计B.教学内容设计C.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D.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答案】 D32、以下哪种关系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材应协调、处理好的关系 A.知识的分析、阐述与学习方式改进的关系B.化学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C.要反应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D.化学原理知识与化学应用型内容之间的关系【答案】 C33、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做法的解释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答案】 B34、只有在化合物中才能存在的化学键是( )A.共价键B.非极性键C.氢键D.离子键【答案】 D35、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l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Mendeleev)首创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制成元素周期表的雏形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某学生总结元素周期表的四个特征:①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②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为18种元素;③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④碱金属元素是指IA族的所有的元素。
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③C.只有③D.只有③④【答案】 C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