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安全校本课程教材.docx
26页《学校课程之安全篇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上犹县小学校本课程(选修)适应年级: 1-6 年级授课教师:各班员总课时: 12 课时一、 课程目标1.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康安全意识与自救自护素质、能力,帮助学生健康、安全地成长2.促进小学生学会正确的解决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3.促进小学生养成健康、 安全、文明的行为习惯, 帮助他们营造学习、生活的公共安全环境4.使学生能够懂得并做到珍爱生命, 重视安全,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伤害让学生学会爱生活,爱世界,爱自己,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二、课程内容本学年安排《 山洪灾害的防 范与自 救》具体安排如下:周次教学内容课时2第一章 认知篇1一、山洪与山洪灾害3二、山洪灾害的危害14三、诱发山洪灾害的自然因素15四、加剧山洪灾害的人类行为16五、江西省山洪灾害典型案例17第二章 防范篇1一、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8二、山洪来时如何转移19三、山洪灾害日常防御知识110第三部分 自救篇1一、山洪来时如何自救11二、如何应对几类突发情况112三、救助工作的有关知识1三、课程实施及评价1.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安全教育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安全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做到知行合一。
2.开学初期、中期、后期,开展地震安全演练上学、放学安全教育3.与班主任联手,齐抓共管切实抓好班级学生的安全教育的教学工作4.搞好安全竞赛活动,每周评价学生的安全行为,鼓励督促学生懂安全知识,做安全小标兵的同时,帮同学提高安全意识,做到人人平安、快乐健康5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随时针对一切突发事件向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同时强调学生不做危险性游戏, 课间休息注意避免运动受伤,在运动和游戏时, 教育学生注意规则, 按顺序进行,避免撞伤6. 密切联系家长,多让学生看一些自救的书籍、影片、多给学生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保证每个学生安全健康东山镇 ** 小学校本教材安全教育读本山洪灾害的防范与救助目 录第一章:认知篇一、山洪及山洪灾害二、山洪灾害的危害三、诱发山洪灾害的自然因素四、加剧山洪灾害的人类行为五、江西省山洪灾害典型案例第二章:防范篇一、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二、山洪来时如何转移三、山洪灾害日常防御知识第三章:自救篇一、山洪来时如何自救二、如何应对几类突发情况三、救助工作的有关知识第一章 认知篇第一节 山洪及山洪灾害1、什么是山洪?山洪时指由于暴雨、 冰雪融化或拦洪设施溃决等原因, 在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岗地)沿河流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
其中暴雨引起的山洪最为常见2、山洪的分类有哪些?按其成因,山洪可分为如下类型:暴雨型山洪、融雪型山洪、冰川融化型山洪、 拦洪设施溃水型山洪 由前面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因引起的称混合山洪3、什么是山洪灾害?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暴发而给人民带来的危害,包括溪河洪水泛滥、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损坏、坏境破坏等4、什么强度暴雨易激发泥石流?根据调查统计, 泥石流主要与降雨强度关系密切, 泥石流爆发在雨量集中、雨强最大的时段内有研究提出,日雨量超过暴雨标准(日雨量 ≥50毫米)可能产生泥石流,日雨量大于 70 毫米时,可导致多沟齐发的严重后果 泥石流发育在暴雨中心地区, 激发泥石流的日雨量超过大暴雨标准(日雨量 ≥100毫米)也有研究提出,泥石流的激发因素是 1 小时雨强和 10 分钟雨强的共同作用,以 10 分钟雨强 11 毫米、 1 小时雨强 36 毫米作为雨强界限值这些都是各地区调查情况综合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对泥石流预测预报有重要参考作用5、山洪灾害有哪些特点?( 1)季节性强,频率高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汛期,特别是主汛期在我省主要发生在 7–9 月份 2)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
位于暴雨中心区的山丘区,暴雨时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 导致山洪爆发, 形成山洪灾害 3)来势迅猛,成灾快山丘区因山高坡陡,溪河密集,降雨迅速转化为径流, 且汇流快、流速大,降雨几个小时即成灾受损,防不胜防 4)破坏性强,危害严重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经常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冲淹、房倒人亡的悲剧发生6、山洪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地质地貌因素山洪灾害易发区的地形往往是山高、陡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蚀沟谷发育,其他地质大部分是渗透强度不大的土壤,如紫色砂页岩、泥质岩、红砂岩、板页岩发育而成的抗蚀性较弱的土壤,遇水易软化、易崩解,既有利于强降雨后地表径流迅速汇集, 一遇到较强的地表径流冲击时, 就形成山洪灾害 2)气象水文因素副热带高压的北跳南移,西风带环流的南侵北退,以及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辐合交汇, 形成了山丘区不稳定的气候系统,往往造成特续或集中的高强度降雨 ;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化加快或因拦洪工程设施溃决而形成洪水 3)人类活动因素山丘地区过度开发土地,或陡坡开荒,或工程建设对山体造成破坏,改变地形、地貌,破坏天然植被,乱砍滥伐森林,失去水源涵养作用,均易发生山洪。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河道的不断侵占,河道严重淤塞,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也是山洪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7、山洪灾害形成的地质地貌环境条件有哪些?(1)坡面形态,坡度;(2)山洪沟形态和纵坡降;( 3)流域范围、汇水面积;( 4)地质构造;( 5)基岩和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8、哪些人类活动会加剧山洪灾害?( 1)毁林开荒森林锐减使暴雨后不能蓄水于山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洪灾发生频率大大增加,灾害加重 2)城市化的影响城市的发展,不透水地面增加,暴雨后地表汇流速度加快, 洪峰流量成倍增长, 而很多新增城镇都是向低洼地发展,防洪意识淡薄,河道淤积严重,洪灾损失严重 3)违背自然规律的盲目开发不顾条件乱采滥挖、弃土弃渣挤占河道、进一步加大山洪灾害的危害程度第二节 山洪灾害的危害1、河流改道2、渠道破坏3、桥梁坍塌4、公路中断5、耕地冲淹6、房倒人亡第三节 诱发山洪灾害的因素一、 地质地貌因素山洪灾害易发区的地形往往是山高、陡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蚀沟谷发育, 其他地质大部分是渗透强度不大的土壤, 如紫色砂页岩、泥质岩、红砂岩、板页岩发育而成的抗蚀性较弱的土壤,遇水易软化、易崩解,既有利于强降雨后地表径流迅速汇集,一遇到较强的地表径流冲击时,就形成山洪灾害。
二、气象水文因素副热带高压的北跳南移, 西风带环流的南侵北退, 以及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辐合交汇, 形成了山丘区不稳定的气候系统, 往往造成特续或集中的高强度降雨 ; 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化加快或因拦洪工程设施溃决而形成洪水三、人类活动因素山丘地区过度开发土地, 或陡坡开荒, 或工程建设对山体造成破坏,改变地形、地貌,破坏天然植被,乱砍滥伐森林,失去水源涵养作用,均易发生山洪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河道的不断侵占,河道严重淤塞, 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也是山洪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第四节 加剧山洪灾害的人类行为人类的不当活动造成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植被稀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碎化、片断化与边缘化,失去了涵养水源的功能一、毁林开荒近 40 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先后出现几次砍伐森林高峰据测算, 10 万亩成年森林涵蓄的水量相当于一座库容为 200 万立方米的水库, 森林锐减后使暴雨后不能蓄水于山,加大和加快了地表径流的下泄,使灾情加重,致灾频率增大毁林开荒又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水库淤积,河床抬升,降低了调洪防洪能力二、城市化的影响由于城市进程的加快,小城镇面积扩大后,不透水地面增加,暴雨后地表汇流速度加快,洪峰流量成倍增长,城市的“热岛效应”又使城区的暴雨频率与强度增加。
新增城镇多向低洼处发展, 由于必要的防洪排涝设施跟不上, 有些城镇的行洪河道演变成市镇排水沟, 若清淤不力, 必加重洪涝灾害的损失三、违背自然规律盲目开发由于不顾地质条件,不合理的开挖、弃土弃渣和盲目与河争地,造成山洪泛滥,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加重山洪危害的例子也不少 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压力的增大,一些单位向河滩发展,挤占行洪河道,洪水一来首当其冲,损人害己,人口压力还导致一些有效的防洪措施难以使用第五节 防御山洪灾害典型案例一、雨情2013 年 8 月 7 日 9 时至 8 月 8 日 7 时,我市受高空冷涡东移影响普遍降了强降雨,最大1 小时降雨量二道镇镇区 51.9 毫米,降雨量较大的站点有柴河林业局新兴林场120.5 毫米、卫星林场 110 毫米、桦木林场 56 毫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