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XX年河北技术创新引导计划 (4).docx
11页20XX年河北技术创新引导计划 XX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2018-03-15石家庄高XX县区科技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创新竞进,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和行动目标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攻关期,也是我省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关键期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河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迫切需要破解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主体不多、创新人才不足、创新环境不优等瓶颈问题,推动河北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要求,紧紧抓住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以建设新时代创新型河北为主攻方向,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大牵引,以促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为基本路径,围绕“双创双服"活动,瞄准科技创新短板,聚焦经济社会急需,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升河北创新能力和水平,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着力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行动目标.到2020年,高质量创新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7%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件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左右. ——创新主体迅速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1%. ——创新平台扩量提质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突破200家,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达到200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60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超过10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00家 ——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国家级高XX县区超过8家,千亿元级高XX县区达到5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17家.国家级孵化器达到4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110家,国家级星创天地达到100家院士工作站达到360家,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达到180个.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
1.实施创新机构倍增计划加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各类创新平台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打造标志性高水平研发平台,力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增长到1900家加强资源聚集和先期培育,争取国家实验室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河北、布局雄安XX县区,积极创建1-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国家级创新平台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强化京津冀联合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计划,建立服务平台,完善绩效评价和后补助制度,引导原值2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面向社会开放服务 2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目标,以企业化运作、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模式,重点在雄安XX县区以及省级以上高XX县区、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等,新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引导省内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与京津共建或自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围绕行业发展,鼓励转制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科技类社会服务机构等,改造提升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到2020年,省级重点支持打造100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
3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围绕补齐传统产业链条、培育新兴产业链条的重大需求,按照“精心筛选、靶向突破”的思路,在大数据、先进绿色制造、高端新材料、安全清洁智慧能源、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新型城镇化、大健康新医疗、现代农业等领域,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重大“杀手锏"产品 4增强民生领域科技支撑能力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土壤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等领域技术供给能力,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双创双服”活动20项民心工程中的食品药品安全、社区和居家养老、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等民生改善重大科技需求,精准布局科技惠民项目,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化科技精准扶贫,支持科技扶贫、产业扶贫项目,培育特色扶贫产业,每年选派1000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精准脱贫 5.提升军民融合技术双向转化能力研究制定我省科技军民融合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规划,争取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重大工程、示范项目实施军民融合科技重大专项,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充分发挥XX省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孵化中心)作用,促进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推进中船重工(邯郸)等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建设,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到2020年,打造70个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 6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和中东欧国家开展科技交流、招商与合作服务,实施一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强化成熟适用技术培训和成果转移转化,鼓励建设联合实验室、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科技园区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到2020年,建设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30个 (二)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催生供给侧改革新动能 7.前瞻布局先导性产业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原创性成果研发,大力推进创新方法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每年谋划实施50项重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50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着力培育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技术、前沿材料、生命健康等先导性产业支持保定太赫兹国际科技产业基地、唐山石墨烯产业集群、邯郸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等建设 8.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河北有基础、整合资源有条件、未来发展有市场、符合产业技术演进趋势”的原则,聚焦大数据与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先进环保等10个重点领域,滚动实施百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加快建设3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形成新兴产业局部强势.到2020年,十大领域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7万亿元,带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
9.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瞄准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一业一策制定转型升级路线图,引导企业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努力形成新型供给能力.围绕发展智能制造,推广“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新模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开放创新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到2020年,两化融合指数达到88围绕发展绿色制造,在焦化、烧结、印染、制革等行业推行清洁化改造,抓好以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为代表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加快推进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启动实施千项技改工程,重点支持一批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技改项目建设 10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现代服务业关键技术研究,着力培育工业设计、智慧物流、协同电子商务、健康服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新业态,构建服务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布局集群化的新格局.建立现代服务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支持生产服务业发展聚集创新资源,大力推进承德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北戴河国家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等建设 11.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和质量农业发展,加强种质资源创制及育种技术创新,加快培育现代农作物种业,完善全产业链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重点支持智慧农机、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生物肥料、生物农兽药、生物饲料等关键技术研发,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00家,培育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800家深入实施渤海粮仓、粮食丰产、绿山富民等科技示范工程.到2020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三)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厚植创新发展新优势. 12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培育力度,完善后备培育库制度,做强培育服务机构,做大做优专利超市,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和申报流程培训,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体系的网格化、精细化、全程化,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入库后备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 13持续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省、市、县三级精准帮扶2000家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按照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加快落实研发费用75%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14.实施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标行动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完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认定标准和流程,力争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30% 15培育壮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协同创新效能,充分发挥联盟在整合创新资源、优化科技服务、提升品牌质量、制定行业标准、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产学研资深度融合到2020年,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超过70个 (四)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构筑成果转化新高地 16.推动雄安XX县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建设围绕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争取国家制定出台支持雄安XX县区科技创新改革的政策措施按照国家部署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努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XX县区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布局雄安XX县区,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雄安中心和大数据创新试验区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争取开展军民融合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结合试点.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建设数字城市,打造智能XX县区。
以雄安XX县区为核心,积极争创雄安(石保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7打造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全面落实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对接国家和京津科技成果库,搭建示范区科技成果推广系统与综合服务平台,集中发布推介一批“技术包"“成果包”石家庄、保定、廊坊、沧州、衡水5市指导各分园区制定落实工作方案和专项支持政策示范区各分园区研究建立成果对接、重点举措、转化落地三个清单.到2020年,示范区吸纳京津技术合同交易额力争占到全省的1/3以上 18.推动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完善科技部与京冀两地“1+2”协同共建机制,推动京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发展高端蔬菜、有机林果、精致养殖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实施示范带“1516"建设专项,打造1个农业创新高地,建设50个京津冀农业协同创新平台,培育100个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壮大6个农业创新型产业集群 19.实施科技冬奥智慧崇礼行动计划对接国家“科技冬奥行动计划”,争取一批国家专项支持.研究制定《科技冬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