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 主的潮流 第10讲 .pptx
84页必修1第10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展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落实主干知识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点课时作业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一、太平天国运动1.兴起(1)原因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 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②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2)标志: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 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民族矛盾金田村2.前期斗争(1)初期①永安建制:1851年9月,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②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 ,改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廷对峙2)全盛①北伐:北伐军打到天津郊区,孤军深入,最后失败②西征:西征军与曾国藩的 激战,石达开进军江西,夺取许多州县南京湘军3.后期斗争(1)转折:1856年 (事件)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2)重建领导核心:为重振国威,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让洪仁玕总理朝政3)防御战:1858年,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局势暂时稳定1860年,安庆陷落,天京失去屏障4)天京陷落:1864年,湘军攻破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天京变乱天京4.纲领内容评价《天朝田亩制度》(1)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2)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1)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2)体现了 思想,严重脱离实际《资政新篇》(1)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2)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3)文教上主张开设新式学堂(1)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 的设想(2)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绝对平均主义资本主义归纳总结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从经济上看,是分散的小生产者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口号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是用宗教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4)从组织上看,作为小生产者,因其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二、辛亥革命1.条件(1)经济:“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增强3)思想:革命知识分子大力宣传 、自由平等学说4)组织①兴中会:1894年成立,是第一个 团体。
②中国同盟会:1905年成立,是第一个统一的 政党5)军事:1911年黄花岗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6)时机: 四川发生 , 新军入川镇压, 湖北防务空虚天赋人权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保路风潮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日,占领武汉三镇3.高潮(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 成立,定都南京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内容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国民享有各种民主权利b.国内各民族一律 c.确立行政、立法、司法 的政治体制,实行 中华民国国民全体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②评价a.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b.具有反对 的进步意义4.结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1)原因①清廷任命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②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替袁世凯撑腰。
③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④孙中山被迫妥协封建专制制度(2)过程① 年2月,宣统帝退位②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③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5.功绩(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政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制度,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3)思想: 观念逐渐深入人心4)经济: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12君主专制民主共和图示解史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教材断点补遗1.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倚重汉族官员是清朝后期的既定方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满族官员和八旗军队因腐化堕落丧失了战斗力,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清廷转而鼓励地方办团练,镇压太平军汉族官员有四五十人被任命为团练大臣从此,汉族官僚开始掌握武装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在汉族地主武装中势力最大他们自招兵将,自筹粮饷,兵归将有,层层效忠,形成独立的军事体系,成为能同太平军对抗的主要力量另外,曾国藩等汉族官僚管辖的地区,不仅是太平天国活动的重要地区,而且也是外国侵略势力深入的地区。
在共同对付人民革命的基础上,曾国藩等汉族官僚和外国侵略者迅速勾结起来这些汉族官僚有外国侵略者撑腰,慈禧太后自然不敢轻视这样,汉族官僚的势力在清政府中扩大了2.清末新政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彻底击垮了清政府的自信心,从1901年起,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历史上称“清末新政”清末新政的主导力量最初是洋务派,不久立宪派开始推动新政的进程主要内容有:改革官制,裁闲散衙门,添新机构;改革兵制,扩练新军;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留学;依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者由于清政府掌握全国能力削弱,执行力下降;改革缺乏诚意;革命打断了改革等原因,新政失败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3.预备立宪运动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洋务运动(1861~1895年)、维新运动(1895~1898年)之后的第三次大型改革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1905年,清政府被迫实行“预备立宪”但又以种种借口加以拖延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开始了实质性的宪政改革《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在保证“君上大权”的前提下,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形式得到极其有限的确认。
1911年5月,在立宪派的一再要求下清政府废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但大权集中在皇亲国戚手中,时人讥称“皇族内阁”,舆论对此多感失望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后,部分立宪派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汉族官员更加离心,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突破核心考点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认识唯物史观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1)促进作用①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②《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③催生了洋务运动的产生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都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2)阻碍作用①《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严重脱离现实,根本无法实现,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②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③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n 获取材料信息要求:从材料中找出“洪秀全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的原因洪秀全出身儒生,深受儒学的影响,自称“天王”,宣扬王权天授,建立君主专制政体,推行一套封建礼制和各种封建政策,设计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向往大同之世。
这些又不合时代潮流,甚至违背历史方向,带有落后性他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迟早会使人民失望——摘编自崔之清、胡臣友《洪秀全评传》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思想上)王权思想、(政治上)封建政治体制、(经济上)小农经济违背历史潮流n 命题材料源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的大兴土木(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贼情汇纂》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出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命题角度 太平天国失败的历史缘由;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局限性2.太平天国的乌托邦实验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不能不与自己的理想恰恰相反按照一种人工设计的社会模式来建构社会是危险的,设计的越细,危险性越大《天朝田亩制度》明文规定每户只能养五只母鸡、两头母猪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发现问题 材料作者认识到了太平天国理想社会模式的特点——平均主义。
命题角度 太平天国革命纲领的革命性和空想性;太平天国运动与时代潮流的背离考点二 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被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1)从斗争的形式来看,辛亥革命在武装斗争的方式之外,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南北和谈)、妥协、法制的形式和平转移政权孙中山提出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他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2)从斗争的结果看,避免了社会进一步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社会巨变产生的影响内容意义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家国一体的观念国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否定了传统的臣民观念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现代民主政体否定了“人治”观念;体现了资产阶级希望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愿望3.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1)政治层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中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获得重大突破2)经济层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为经济工业化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工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3)文化层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提出三民主义、提倡资产阶级公民道德,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习俗的改革,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n 史由证来要求:分析下面的材料,论证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爆发之间的关系史料 自清末“新政”开始,以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为主干的封建统治机构,被外务部、民政部、度支部、学部、陆军部、海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一套履行近代政治和社会职能的新行政机构所取代在教育制度方面,科举制度被废除,建立了自蒙养院和小学开始直到中学、大学的近代学制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知识分子等新的社会阶层和政治力量也不断产生,他们的出现使得中国人民反对旧制度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迈上新的阶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答案 政治上,辛亥革命的主力——新军,就是清末“新政”时期编练的,清末“新政”的预备立宪使立宪派离心,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进程;经济上,奖励实业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物质基础;思想文化上,派遣留学生出国、建新式学堂等扩大了新思想的宣传,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n 命题材料源1.辛亥革命的三个实质性成果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创立民国,但是民国并没有名副其实,因为中国缺乏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