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血液内科知识点.docx

54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02468042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8.73KB
  • / 5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贫血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一般认为在平原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RBC<4.5×1012/L及(或)HCT<0.42,女性Hb<110g/L, RBC<4.0×1012/L及(或)HCT<0.37就可诊断为贫血  (一)分类  1.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分为①大细胞性贫血,如巨幼细胞贫血;②正常细胞性贫血如再障,急性失血贫血;③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2.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分为:①红细胞生成减少;②红细胞破坏过多;③失血性  (二)临床表现  贫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①贫血的限度;②贫血的速度;③机体对缺氧的代偿能力和适应能力;④患者的体力活动限度;⑤患者的年龄;⑥有无心、脑血管基础疾病  1.一般表现疲乏、困倦、软弱无力是贫血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皮肤粘膜苍白是贫血的重要体征缺铁性贫血指甲扁平、反甲、甲纹粗易碎,肾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浮肿苍白  2.心血管系统表现活动后心悸、气短最为常见呼吸困难发生在较严重的贫血,有心率过快、心搏有力、脉压增长。

      部分患者可有贫血性心脏病  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头晕、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及嗜睡等乏困、无力、易疲劳为肌肉组织缺氧表现  4.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是常见症状食欲不振,厌食为巨幼细胞贫血初期表现舌乳头萎缩见于营养性贫血;黄疸及脾大见于溶血性贫血  5.泌尿生殖系统表现夜尿增多,尿比重减少,性欲改变及女性患者月经失调亦较为常见  6.其他皮肤干燥,毛发枯干,创口愈合较慢眼底苍白及视网膜出血偶见  (三)诊断  涉及了解贫血的限度、类型及查明贫血因素病因诊断最为重要  实验室检查目的是拟定贫血限度和贫血类型:①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是拟定贫血的可靠指标②外周血涂片检查可对贫血的性质、类型提供诊断线索③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以帮助了解红细胞的增生情况以及作为贫血疗效的初期指标④骨髓检查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是由于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贫血在育龄妇女和婴幼儿中的发病率很高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铁摄入局限性①育龄妇女、婴儿和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青少年的需要量增长。

      ②食物的组成不合理③药物或胃、十二指肠疾病  2.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常见的因素,以消化道慢性失血或妇女月通过多更为多见  (二)临床特性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是由贫血、组织缺铁及发生缺铁的基础疾病所组成  1.临床表现;  (1)贫血的表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症状和贫血严重限度相关  (2)组织缺铁的表现: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或淡漠、异食癖和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很重要的名词解释)  (3)体征:除皮肤粘膜苍白外,毛发干燥易脱易断、指甲扁平、失光泽、易碎裂,部分患者勺状(反甲)或脾脏轻度大  (4)小儿可有神经精神系统异常  2.实验室检查  (1)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增多,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血小板计数高低不一  (2)骨髓象:呈现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常为正常核分裂细胞多见骨髓涂片作铁染色后,铁粒幼细胞很少或消失,细胞外铁亦缺少  (3)生化检查血清铁减少,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减少,以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改变明显,血清铁蛋白减少,FEP的增高表达血红素的合成有障碍,缺铁或铁运用障碍时,FEP都会增高。

        3.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上将缺铁性贫血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缺铁,或称潜在性缺铁期仅有体内贮存铁的消耗,血清铁蛋白<12pg/L或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此时血红蛋白及血清铁等指标是正常的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除血清铁蛋白<12pg/L外,转铁蛋白饱和度<15%,FEP>4.5μg/L,但血红蛋白是正常  (3)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明显减少,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12pg/L,转铁蛋白饱和度<15%,FEP>4.5μg/L骨髓铁染色,Hb<120g/L(女性<110g/L)  (4)鉴别诊断需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鉴别  (三)治疗  1.病因治疗去除病因  2.补充铁剂以口服铁剂为首选常用的有琥珀酸亚铁和富马酸亚铁等餐后服用,忌与茶同时服用,在血红蛋白完全正常后,仍需继续补充铁剂4~6个月对口服铁剂不能耐受,可改用胃肠外给药常用的是右旋糖酐铁或山梨醇铁肌肉注射  (四)防止  重视营养知识的教育及妇幼保健工作,改善婴幼儿的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和及时添加辅食,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应予铁剂补充。

      在钩虫流行地区应大规模地进行防治工作,及时治疗各种慢性出血性疾病等  再生障碍贫血  再生障碍贫血(aplastic anemia)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RBC,中性粒,血小板所有减少为特性的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  (一)病因  1.化学因素药物(氯霉素、合霉素及抗肿瘤药、磺胺类)和工业用化学物品(苯)其中一部分对骨髓的克制作用与其剂量有关(如苯及各种抗肿瘤药),抗生素、磺胺药及杀虫剂等引起再障与剂量关系不大,而和个人的敏感性有关  2.物理因素X线、镭、放射性核素等可因阻挠DNA的复制而克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使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干扰骨髓细胞的生成较长时间或较大剂量接触可损害坏血微环境,导致骨髓永久增生低下  3.生物因素涉及病毒性肝炎及各种严重感染  (二)临床表现  再障重要的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  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进展迅速①贫血进行性加重,伴明显的乏力、头晕及心悸等②出血部位广泛,除皮肤、粘膜外,还常有深部出血,如便血、血尿、子宫出血或颅内出血,危及生命颅内出血是常见的致死因素。

      ③皮肤感染、肺部感染多见,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高热或高热中毒症常是败血症象征,病情险恶,一般常用的对症治疗不易奏效  2.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及进展较缓慢①贫血往往是首发和重要表现②出血较轻,以皮肤、粘膜为主除妇女易有子宫出血外,很少有内脏出血③感染以呼吸道多见,合并严重感染者少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像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明显,贫血呈正细胞正色素性细胞大小不等  2.骨髓像骨髓穿刺物中骨髓颗粒很少,脂肪滴增多多部位穿刺涂片呈现增生不良,粒系及红系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相对增多巨核细胞很难找到或缺如,慢性型骨髓增生减低限度比急性型轻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临床上有严重贫血、伴有出血、感染和发热的患者,血象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脾不大,骨髓示增生低下,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能除外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可诊断为再障1987年再障学术会议商定诊断标准考生要熟悉  2.鉴别诊断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酸溶血实验(Ham)实验、糖水实验及尿含铁血黄素实验(Rom实验)均为阳性。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酶活力正常或减少,临床上常有反复发作的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尿)及黄疸、脾大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血象呈现一项或两项减少,不一定是全血细胞减少红系巨幼变,核浆发育不平衡,骨髓象呈现增生明显活跃,三系细胞有病态造血现象,为本病明显特性  (3)恶性组织细胞病:多有高热,出血严重,晚期可有肝大、黄疸骨髓中有异常的组织细胞  (五)治疗  1.支持及对症治疗  (1)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皮肤及口腔卫生中性粒细胞<0.5×109时,应采用保护隔离  (2)对症治疗涉及成分输血、止血及控制感染,初期应用强力抗生素  2.雄激素大剂量雄激素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对慢性再障疗效较好,对重型再障无效常用睾丸酮衍生物司坦唑,达那唑等,特别对造血微环境健全,尚有残留选血干细胞疗效好  3.免疫克制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是目前治疗重型再障的重要药物,合用于有克制性淋巴细胞病例  4.造血细胞因子重要用于重型再障,用于免疫克制剂同时或以后,有促进血象恢复的作用涉及G-GSF、GM-CSF及红细胞生成素EPO等  5.骨髓移植重要用于重型再障最佳在患者未被输血、没有发生感染前初期应用。

      患者年龄不应超过40岁,有合适的供髓者  溶血性贫血  (一)临床分类  1.红细胞内部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外部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二)发病机制  1.红细胞易于破坏,寿命缩短  (1)红细胞膜的异常RBC膜由脂质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大分子组成,膜的完整性和RBC酶和能量代谢关系密切①红细胞膜支架异常,使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如遗传性球形细胞或椭圆形细胞增多症等此类异形红细胞易在血管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遭到破坏②红细胞膜对阳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如丙酮酸激酶缺少症有红细胞内K+漏出和Na+增长等,从而使红细胞的稳定性发生破坏③红细胞膜吸附有凝集抗体、不完全抗体或补体,使红细胞易在血管内溶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后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④红细胞膜化学成分的改变,如无β脂蛋白血症,因红细胞胆固醇含量增长而磷脂酰胆碱含量较低,从而使红细胞呈棘状  (2)血红蛋白的异常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异常,如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和磷酸戊糖旁路的酶缺陷等,由于氧化作用破坏血红蛋白Hb1,导致海因小球形成,使红细胞极易被脾索阻滞而清除  (3)机械性因素如病理瓣膜如钙化性积极脉瓣狭窄、人工机械瓣膜、DIC,均导致红细胞的机械性损伤。

        2.异常红细胞破坏的场合  (1)血管内溶血血型不合输血、输注低渗溶液、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起病比较急,常有全身症状,如腰背酸痛、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  (2)血管外溶血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重要是脾破坏红细胞,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和温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等血管外溶血一般较轻,起病比较缓慢,可引起脾大,血清游离胆红素增高,多无血红蛋白尿  在巨幼细胞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时,骨髓内的幼红细胞在释入血循环之前已在骨髓内破坏,称为原位溶血,或称为无效性红细胞生成,是一种血管外溶血什么是原位溶血,很重要的名词解释)  3.异常红细胞的清除  血管内溶血时血红蛋白可以从肾排出,形成血红蛋白尿,血管外溶血时,血红蛋白裂解产物,以粪胆原、尿胆原形式排出什么是粪胆原肠肝循环?很重要的名词解释)  4.溶血性贫血按发病机制分类,考生要熟悉  5.临床表现  ①急性溶血  常起病急骤短期大量溶血可有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随后出现高热、面色苍白、血红蛋白尿和黄疸重要是RBC大量破坏,分解产物对机体毒性作用所致严重者出现周边循环衰竭、急性肾衰竭,如溶血产物引起肾小管坏死和管腔阻塞,可发生急性肾衰。

        ②慢性溶血起病缓慢,症状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