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课件.ppt
32页第四节:中国封建时代的科学技术第四节:中国封建时代的科学技术(上上)一、科学技术的社会环境一、科学技术的社会环境二、科学技术的发展阶段二、科学技术的发展阶段三、自然观三、自然观四、技术创造与重大工程四、技术创造与重大工程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1. 1. 了解中国封建时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背景及其与古了解中国封建时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背景及其与古了解中国封建时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背景及其与古了解中国封建时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背景及其与古希腊科学社会背景的差异;希腊科学社会背景的差异;希腊科学社会背景的差异;希腊科学社会背景的差异;2. 2. 重点掌握三大独创技术和四大发明及其在人类文重点掌握三大独创技术和四大发明及其在人类文重点掌握三大独创技术和四大发明及其在人类文重点掌握三大独创技术和四大发明及其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意义;明史上的重大意义;明史上的重大意义;明史上的重大意义;3. 3. 着重认识中国封建时代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农着重认识中国封建时代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农着重认识中国封建时代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农着重认识中国封建时代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农学的重要成就及其相对于古希腊科学的特征;学的重要成就及其相对于古希腊科学的特征;学的重要成就及其相对于古希腊科学的特征;学的重要成就及其相对于古希腊科学的特征;4. 4. 深入理解深入理解深入理解深入理解“ “李约瑟悖论李约瑟悖论李约瑟悖论李约瑟悖论” ”的涵义及其探讨这一命的涵义及其探讨这一命的涵义及其探讨这一命的涵义及其探讨这一命题的重大现实意义。
题的重大现实意义题的重大现实意义题的重大现实意义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中国历史概览中国历史概览夏(前夏(前2070-前-前1600))商(前商(前1600-前-前1046))周(前周(前1046-前-前256))秦(前秦(前221-前-前206))汉(前汉(前206--220))三国(三国(220--280))晋(晋(265-420))隋(隋(581-618))唐(唐(618-907))宋(宋(960-1279))元(元(1206-1368))明(明(1368-1644))清(清(1616--1911))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1科学技术的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的社会环境1. 高度的中央集权封建政治体制,保障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封建政治体制,保障了科学技术延绵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延绵不断地发展2.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推动了实用科学技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推动了实用科学技术发达术发达3. 以儒学为主体的封建人伦文化制约了经以儒学为主体的封建人伦文化制约了经验科学向理论的升华验科学向理论的升华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2科学技术的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阶段1. 先秦时期的学术繁荣先秦时期的学术繁荣2. 秦汉时期科学技术发展模式的形成秦汉时期科学技术发展模式的形成3. 三国两晋南北隋时期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三国两晋南北隋时期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4. 唐宋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颠峰唐宋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颠峰5. 元至明中叶时期科学技术的持继发展元至明中叶时期科学技术的持继发展6. 明中叶至清时期科学技术的衰落明中叶至清时期科学技术的衰落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3自然观自然观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阴阳说阴阳说和和五行说五行说的提出的提出 元气说元气说的提出和发展:战的提出和发展:战国时期的荀况、东汉的王国时期的荀况、东汉的王充、唐朝的刘禹锡和柳宗充、唐朝的刘禹锡和柳宗元、北宋的王安石和张载、元、北宋的王安石和张载、清代的王夫之相继推动了清代的王夫之相继推动了元气说的发展元气说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音乐与阴阳之气音乐与阴阳之气《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古乐》古乐》:“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琴,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达作为五弦琴,以来阴气,以定群生《国语《国语·周语》周语》:““铸之金,磨之石,系之丝木,铸之金,磨之石,系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于是乎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于是乎气无滞阴,亦无散阳,阴阳序次,风雨时至,气无滞阴,亦无散阳,阴阳序次,风雨时至,嘉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备而乐成,上下不罢,嘉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备而乐成,上下不罢,故曰乐正故曰乐正阴阳家及其学说旨要阴阳家及其学说旨要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阴阳家及其学说旨要阴阳家及其学说旨要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阴阳阴阳”·“五行五行”各自为家各自为家————右右右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十六家,二十六家,二十六家,二十六家,二百四十九篇,图十卷百四十九篇,图十卷百四十九篇,图十卷百四十九篇,图十卷————右右右右五行五行五行五行三十一家,三十一家,三十一家,三十一家,六百五十二卷。
六百五十二卷六百五十二卷六百五十二卷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秦汉时期秦汉时期“阴阳阴阳”、、“五行五行”学说特点的转变学说特点的转变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注重注重““循环循环” →” →注重注重““对立对立””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注重注重““分类分类” →” →注重注重““循环循环””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 元气说:《正蒙》和《正蒙注》元气说:《正蒙》和《正蒙注》 宋代张载宋代张载宋代张载宋代张载(1020—1077)(1020—1077)(1020—1077)(1020—1077)在元气自然论的基础上,提出在元气自然论的基础上,提出在元气自然论的基础上,提出在元气自然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了了了““““元气本体论元气本体论元气本体论元气本体论””””,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物质性的,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物质性的,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物质性的,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物质性的““““气气气气””””,并进而引入了,并进而引入了,并进而引入了,并进而引入了““““聚聚聚聚””””和和和和““““散散散散””””的概念,以说明客观世的概念,以说明客观世的概念,以说明客观世的概念,以说明客观世界不同物质形态的存在和它们的运动变化。
界不同物质形态的存在和它们的运动变化界不同物质形态的存在和它们的运动变化界不同物质形态的存在和它们的运动变化 明代王夫之明代王夫之明代王夫之明代王夫之(1619—1692)(1619—1692)(1619—1692)(1619—1692)又进一步确立了自然界物质又进一步确立了自然界物质又进一步确立了自然界物质又进一步确立了自然界物质不可创造、不可消灭的守恒思想不可创造、不可消灭的守恒思想不可创造、不可消灭的守恒思想不可创造、不可消灭的守恒思想 在中国古代在中国古代在中国古代在中国古代““““元气论元气论元气论元气论””””的发展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坚的发展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坚的发展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坚的发展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坚持了物质的统一性,并按从一般到个别的模式,去考察各持了物质的统一性,并按从一般到个别的模式,去考察各持了物质的统一性,并按从一般到个别的模式,去考察各持了物质的统一性,并按从一般到个别的模式,去考察各种具体的规律和作用种具体的规律和作用种具体的规律和作用种具体的规律和作用 “ “ “ “元气论元气论元气论元气论””””中的中的中的中的““““元气元气元气元气””””,要聚,要聚,要聚,要聚而成而成而成而成““““形形形形””””,而,而,而,而““““形形形形””””这种不连续的物质,要散而为这种不连续的物质,要散而为这种不连续的物质,要散而为这种不连续的物质,要散而为““““气气气气””””。
这种元气聚散、气形相互转换的思想,较之古希腊的这种元气聚散、气形相互转换的思想,较之古希腊的这种元气聚散、气形相互转换的思想,较之古希腊的这种元气聚散、气形相互转换的思想,较之古希腊的““““原子论原子论原子论原子论””””所揭露和描绘的自然界的客观变化要深刻得多所揭露和描绘的自然界的客观变化要深刻得多所揭露和描绘的自然界的客观变化要深刻得多所揭露和描绘的自然界的客观变化要深刻得多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4技术创造与重大工程技术创造与重大工程1. 水利工程技术水利工程技术2. 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3. 冶金技术冶金技术4. 三大独创技术三大独创技术5. 四大发明四大发明6. 航海造船技术航海造船技术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1.水利工程技术水利工程技术1)春秋战国时期的芍春秋战国时期的芍陂、漳水十二渠、陂、漳水十二渠、都江堰都江堰、、郑国渠郑国渠2)汉代的龙首渠汉代的龙首渠3)隋代的隋代的大运河大运河 上述工程从设计、上述工程从设计、施工到管理大都体施工到管理大都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应用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2.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1)1)道路桥梁工程:道路桥梁工程:道路桥梁工程:道路桥梁工程:万里万里万里万里长城长城长城长城、、、、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赵、赵、赵、赵州桥州桥州桥州桥2)2)宫殿建筑与都市建设:宫殿建筑与都市建设:宫殿建筑与都市建设:宫殿建筑与都市建设:阿房宫阿房宫阿房宫阿房宫、秦都咸阳、、秦都咸阳、、秦都咸阳、、秦都咸阳、长安城、明故宫,体长安城、明故宫,体长安城、明故宫,体长安城、明故宫,体现了以木结构为核心现了以木结构为核心现了以木结构为核心现了以木结构为核心的砖木建筑特色的砖木建筑特色的砖木建筑特色的砖木建筑特色 阿房宫阿房宫阿房宫阿房宫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3.冶金技术冶金技术 中国冶金技术后来居上,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冶金技术后来居上,春秋战国时期率先掌握铸铁技术率先掌握铸铁技术 生铁炼铁技术是我国人民的重大发明生铁炼铁技术是我国人民的重大发明 汉代炒钢技术的发明、百炼钢工艺品成汉代炒钢技术的发明、百炼钢工艺品成熟、铸铁脱碳钢技术的进步,形成不同于熟、铸铁脱碳钢技术的进步,形成不同于欧洲块炼铁渗炭钢的钢铁冶炼体系,与现欧洲块炼铁渗炭钢的钢铁冶炼体系,与现代钢铁生产工艺相一致代钢铁生产工艺相一致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4.4.三大独创技术三大独创技术 制茶、丝织和制瓷制茶、丝织和制瓷是中国的三大独创技术是中国的三大独创技术是中国的三大独创技术是中国的三大独创技术 1) 1)丝织(丝织(丝织(丝织(silksilk),商周以来丝织技术延绵不断地发展,),商周以来丝织技术延绵不断地发展,),商周以来丝织技术延绵不断地发展,),商周以来丝织技术延绵不断地发展,6 6世纪传到东罗马帝国,中国被誉为世纪传到东罗马帝国,中国被誉为世纪传到东罗马帝国,中国被誉为世纪传到东罗马帝国,中国被誉为“ “产丝之国产丝之国产丝之国产丝之国” ”。
丝织技术丝织技术丝织技术丝织技术1212世纪末传到意大利,世纪末传到意大利,世纪末传到意大利,世纪末传到意大利,1414世纪法国人开始世纪法国人开始世纪法国人开始世纪法国人开始养蚕,养蚕,养蚕,养蚕,1616世纪末传到英国世纪末传到英国世纪末传到英国世纪末传到英国 2) 2)陶瓷(陶瓷(陶瓷(陶瓷(China)China),中国是瓷的故乡,自古制陶技术发,中国是瓷的故乡,自古制陶技术发,中国是瓷的故乡,自古制陶技术发,中国是瓷的故乡,自古制陶技术发达,东汉发明烧制青瓷技术,唐代形成南方青瓷和达,东汉发明烧制青瓷技术,唐代形成南方青瓷和达,东汉发明烧制青瓷技术,唐代形成南方青瓷和达,东汉发明烧制青瓷技术,唐代形成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两大瓷系,宋代形成八大窑系制瓷技术北方白瓷两大瓷系,宋代形成八大窑系制瓷技术北方白瓷两大瓷系,宋代形成八大窑系制瓷技术北方白瓷两大瓷系,宋代形成八大窑系制瓷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1111世纪传到波斯和阿拉伯,世纪传到波斯和阿拉伯,世纪传到波斯和阿拉伯,世纪传到波斯和阿拉伯,14701470年传到意大利。
年传到意大利年传到意大利年传到意大利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4.4.三大独创技术三大独创技术制茶、丝织和制瓷制茶、丝织和制瓷是中国的三大独创技术是中国的三大独创技术是中国的三大独创技术是中国的三大独创技术3)茶(茶(tea),中国是茶的原产地,唐代的),中国是茶的原产地,唐代的蒸青制法工艺、宋代的炒青绿茶工艺、蒸青制法工艺、宋代的炒青绿茶工艺、元代的花茶制作工艺、明代的红茶制作元代的花茶制作工艺、明代的红茶制作工艺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制茶制茶丝织丝织制瓷制瓷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5.5.四大发明(造纸术)四大发明(造纸术)纸的发明:茧丝做丝绵的过程中剩余下来一层纸的发明:茧丝做丝绵的过程中剩余下来一层纸的发明:茧丝做丝绵的过程中剩余下来一层纸的发明:茧丝做丝绵的过程中剩余下来一层薄薄的絮片,是为原始的絮纸薄薄的絮片,是为原始的絮纸薄薄的絮片,是为原始的絮纸薄薄的絮片,是为原始的絮纸制作麻料的副产品是植物纤维纸,约前制作麻料的副产品是植物纤维纸,约前制作麻料的副产品是植物纤维纸,约前制作麻料的副产品是植物纤维纸,约前140140----8787年间,陕西灞桥即已出版大麻纤维纸。
年间,陕西灞桥即已出版大麻纤维纸年间,陕西灞桥即已出版大麻纤维纸年间,陕西灞桥即已出版大麻纤维纸东汉太监东汉太监东汉太监东汉太监蔡伦蔡伦蔡伦蔡伦在皇宫中用普通原料(树皮、麻在皇宫中用普通原料(树皮、麻在皇宫中用普通原料(树皮、麻在皇宫中用普通原料(树皮、麻头、破布和鱼网等)于头、破布和鱼网等)于头、破布和鱼网等)于头、破布和鱼网等)于105105年造出蔡侯纸,自年造出蔡侯纸,自年造出蔡侯纸,自年造出蔡侯纸,自此,造纸业成为我国一大产业此,造纸业成为我国一大产业此,造纸业成为我国一大产业此,造纸业成为我国一大产业751751年,唐与阿拉伯在怛罗斯城(今吉尔吉斯)年,唐与阿拉伯在怛罗斯城(今吉尔吉斯)年,唐与阿拉伯在怛罗斯城(今吉尔吉斯)年,唐与阿拉伯在怛罗斯城(今吉尔吉斯)开战,大败,俘虏中有大批造纸工匠,中国的开战,大败,俘虏中有大批造纸工匠,中国的开战,大败,俘虏中有大批造纸工匠,中国的开战,大败,俘虏中有大批造纸工匠,中国的造纸术先传到巴格达,继而欧洲造纸术先传到巴格达,继而欧洲造纸术先传到巴格达,继而欧洲造纸术先传到巴格达,继而欧洲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5.5.四大发明四大发明 (印刷术)(印刷术)隋朝已有雕版印刷术,隋朝已有雕版印刷术,隋朝已有雕版印刷术,隋朝已有雕版印刷术,593593年,有史记载年,有史记载年,有史记载年,有史记载唐代,刻书成风,敦煌发现唐刻《金刚经》,唐代,刻书成风,敦煌发现唐刻《金刚经》,唐代,刻书成风,敦煌发现唐刻《金刚经》,唐代,刻书成风,敦煌发现唐刻《金刚经》,标明是标明是标明是标明是868868年年年年宋代雕版印刷术达到高峰,宋代雕版印刷术达到高峰,宋代雕版印刷术达到高峰,宋代雕版印刷术达到高峰,971971年,成都完成年,成都完成年,成都完成年,成都完成50485048卷的《大藏经》,雕版达卷的《大藏经》,雕版达卷的《大藏经》,雕版达卷的《大藏经》,雕版达1313万块,费时万块,费时万块,费时万块,费时1212年年年年宋庆历年间(宋庆历年间(宋庆历年间(宋庆历年间(10411041----10481048),毕升发明活字印),毕升发明活字印),毕升发明活字印),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原材料是胶泥刷术,原材料是胶泥刷术,原材料是胶泥刷术,原材料是胶泥《王帧农书》中专有一节谈《王帧农书》中专有一节谈《王帧农书》中专有一节谈《王帧农书》中专有一节谈“ “造活字印书法造活字印书法造活字印书法造活字印书法” ”14501450年,德国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年,德国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年,德国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年,德国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毕昇毕昇5.5.四大发明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印刷术)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泥泥 活活 字字 板板 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5.5.四大发明(火药)四大发明(火药)炼丹家与火药的发明:硫磺与硝石相配制。
唐炼丹家与火药的发明:硫磺与硝石相配制唐炼丹家与火药的发明:硫磺与硝石相配制唐炼丹家与火药的发明:硫磺与硝石相配制唐代道家炼丹家孙思邈(代道家炼丹家孙思邈(代道家炼丹家孙思邈(代道家炼丹家孙思邈(581581----682682)《丹经》中)《丹经》中)《丹经》中)《丹经》中第一次提到火药的配方第一次提到火药的配方第一次提到火药的配方第一次提到火药的配方宋代曾公亮宋代曾公亮宋代曾公亮宋代曾公亮10401040年发明炸药,北宋年间,火药年发明炸药,北宋年间,火药年发明炸药,北宋年间,火药年发明炸药,北宋年间,火药大量用于战争大量用于战争大量用于战争大量用于战争在在在在1212、、、、13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称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称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称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称“ “中国雪中国雪中国雪中国雪” ”,波斯人称,波斯人称,波斯人称,波斯人称“ “中国盐中国盐中国盐中国盐” ”1414世纪,阿拉伯人将火药技术传入欧洲世纪,阿拉伯人将火药技术传入欧洲世纪,阿拉伯人将火药技术传入欧洲世纪,阿拉伯人将火药技术传入欧洲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火药它的起源与炼丹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它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是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是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中配制出来,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对经济和对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科学文化的发展, ,起了推动作用起了推动作用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5.5.四大发明四大发明 (指南针)(指南针)前前前前3 3 3 3世纪,《韩非子》中提到世纪,《韩非子》中提到世纪,《韩非子》中提到世纪,《韩非子》中提到““““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夕夕夕””””1 1 1 1世纪初东汉王充《论衡》世纪初东汉王充《论衡》世纪初东汉王充《论衡》世纪初东汉王充《论衡》““““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其柢指南其柢指南其柢指南””””1044104410441044年,北宋曾公亮和丁度《武经总要》提到指年,北宋曾公亮和丁度《武经总要》提到指年,北宋曾公亮和丁度《武经总要》提到指年,北宋曾公亮和丁度《武经总要》提到指南鱼南鱼南鱼南鱼沈括《梦溪笔谈》有系统的指南针制造技术说明,沈括《梦溪笔谈》有系统的指南针制造技术说明,沈括《梦溪笔谈》有系统的指南针制造技术说明,沈括《梦溪笔谈》有系统的指南针制造技术说明,同时发现磁偏角同时发现磁偏角同时发现磁偏角同时发现磁偏角航海技术。
郑和(航海技术郑和(航海技术郑和(航海技术郑和(1371137113711371----1435143514351435)七下西洋,船只)七下西洋,船只)七下西洋,船只)七下西洋,船只200200200200多艘,人数两万多众,超过多艘,人数两万多众,超过多艘,人数两万多众,超过多艘,人数两万多众,超过100100100100米的大船有米的大船有米的大船有米的大船有50505050多艘而哥伦布只有多艘而哥伦布只有多艘而哥伦布只有多艘而哥伦布只有88888888人,人,人,人,3 3 3 3只长只长只长只长19191919米的大船米的大船米的大船米的大船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司南模型司南模型罗盘针罗盘针5. 四大发明(指南针)四大发明(指南针)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据考证据考证, ,公元十一世纪末公元十一世纪末, ,指南针就开始作为指南针就开始作为定向仪器用于航海了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到定向仪器用于航海了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十三世纪初, ,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然后然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四大发明的意义四大发明的意义 马克思:马克思:“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了科学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6.6.航海造船技术航海造船技术 造船技术:造船技术:造船技术:造船技术:汉武帝时期的楼船、东汉时期船尾汉武帝时期的楼船、东汉时期船尾汉武帝时期的楼船、东汉时期船尾汉武帝时期的楼船、东汉时期船尾舵的发明、唐李皋始造车船、宋代的海船、元舵的发明、唐李皋始造车船、宋代的海船、元舵的发明、唐李皋始造车船、宋代的海船、元舵的发明、唐李皋始造车船、宋代的海船、元代的尖底远海福船和窄底近海广船明初代的尖底远海福船和窄底近海广船明初代的尖底远海福船和窄底近海广船明初代的尖底远海福船和窄底近海广船明初郑和郑和七下西洋,是古代规模最大的航海活动,七下西洋,是古代规模最大的航海活动,七下西洋,是古代规模最大的航海活动,七下西洋,是古代规模最大的航海活动,““““宝宝宝宝船船船船””””长约长约长约长约150150150150米,张帆米,张帆米,张帆米,张帆9—129—129—129—12面,是古代世界上面,是古代世界上面,是古代世界上面,是古代世界上最大的船舶最大的船舶最大的船舶最大的船舶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思考题思考题1. 中国封建时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背景及其与中国封建时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背景及其与古希腊科学社会背景有何差异?古希腊科学社会背景有何差异?2. 中华民族的三大独创技术和四大发明在人中华民族的三大独创技术和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何重大意义?类文明史上有何重大意义?3. 试比较中国封建时代科学与古希腊科学的试比较中国封建时代科学与古希腊科学的异同异同4. 如何理解如何理解“李约瑟悖论李约瑟悖论”的涵义,并思考的涵义,并思考探讨这一命题的重大现实意义。
探讨这一命题的重大现实意义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 本节主要参考书本节主要参考书1.李李约约瑟瑟著著《《中中国国科科学学技技术术史史》》((科科学学出出版社)版社)2.2.杜杜石石然然等等编编著著《《中中国国科科学学技技术术史史稿稿》》(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3.3.王王玉玉仓仓《《科科学学技技术术史史》》第第一一至至十十章章((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4.李李建建珊珊《《科科技技文文化化的的起起源源与与发发展展》》第第二二、、三章(南开大学出版社)三章(南开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