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物理初一复习资料--概念整理.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24422084
  • 上传时间:2022-08-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3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声现象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2、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加推理得出)5、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6、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在水中的传比在空气中快,速度约为1500m/s;在钢铁中传播的更快,速度可达5200m/s 声速与传播的介质有关,也与温度有关声音的传播速度:气体(空气)<液体(水)<固体7、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8、声音的强度叫做响度,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声音的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如图9、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声音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如图!10、各种发声体,由于他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出响度与音调都相同的声音,音色却不同11、响度、音调和音色是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人们常将他们称作声音的三要素12、乐音是声源做有规律振动产生的 噪声是声源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13、人们用分贝(dB)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为0dB,90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14、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1)在声源处控制噪声(2)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16、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至20000Hz之间,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17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超声波广泛应用于测速、清洗、焊接、测距、碎石等方面18次声波可以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次声波主要应用于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等第二章 物态变化1、物质一般有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态2、物体处于什么状态由温度决定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3、常用的液体体温计是常利用(水银)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他的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解除(3)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需和被测物体接触(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摄氏度,摄氏温标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西斯首先规定的它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作为100度5、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l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需要吸热,有制冷作用影响蒸发快慢的条件:(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l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度(酒精的沸点是78度)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反之,高度越低,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沸腾的条件是(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6、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会放热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7、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则没有凝固点晶体融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8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凝华物质升华需要吸热,凝华则会放热9、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这表明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第三章 光现象1、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太阳,恒星)和人造光源(蜡烛灯泡)2、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这表明太阳是由多种的光组成3、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7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4、红、绿、蓝叫做光的三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称之为原色5、我们所看到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如:我们看到衣服是绿色是因为衣服反射绿光;我们所看到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如,看到玻璃是蓝色,因为只有蓝光透过玻璃6、光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光能通过某种方式,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内能、化学能7、人眼能够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可见光),还有一些光,人眼无法察觉,这些光叫做不可见光8、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递到地球上的红外线的运用(1)热作用强(2)穿透力强9、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10、臭氧层(自己百度什么是臭氧层)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直接照射。

      紫外线可以用来灭菌,过多的紫外线进入体内会对人体造成皮肤癌紫外线照射会使黑色素细胞产生更多的黑色素,造成黑色斑点紫外线可以说是造成皮肤皱纹、老化、松弛及黑斑的最大元凶1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常用那个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途径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做光线12、光传播也需要时间,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光年是天文学上的长度单位,表示光一年通过的距离13、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14、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15、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16、镜面发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第三章 光现象 平面镜1.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相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2.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3. 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路,成像4. 平面镜成像实验:(实验器材)玻璃板,两只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玻璃板: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两只相同的蜡烛: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刻度尺:测量像到镜子的距离和物到镜子的距离5. 凹面镜:球的内表面做反射面。

      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例: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点燃奥运会圣火的装置)6. 凸面镜:球的外表面做反射面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够扩大视野例: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7. 可见光污染:比较常见的眩光8. 红外线和紫外线污染:红外线是一种热辐射,对人体可造成高温伤害紫外线对人的伤害主要是眼角膜和皮肤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一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便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光垂直入射时的折射角等于零3. 斜射:空气——水(玻璃) 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水(玻璃)——空气 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垂直入射:传播方向不变密度大的介质折射角大)二1. 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2.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1)看厚度,中央厚,边缘薄的就是凸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就是凹透镜(2)看对光的作用,对光有汇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3)看成像,能成放大像的是凸透镜3. 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又叫汇聚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汇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平行光线射入凸透镜(根据光线可逆原理,如果光线从右边焦点发射出,经过凸透镜成为平行光线) 光线从焦点与凸透镜之间的地方发射出,如图5.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透镜和光屏调节: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信息快递: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物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像距实像是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物距像距像的性质应用u>2ff

      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使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远视眼佩戴凸透镜,它的作用是汇聚10、望远镜 伽利略望远镜,由一个凸透镜体格凹透镜组成,是我们平时用的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是有两个凸透镜组成,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是天文望远镜物镜u>2f倒立 缩小 实像目镜u<f正立 放大 虚像最终倒立 缩小 虚像显微镜 ,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较短,目镜焦距较长物镜f<u<2f倒立 放大 实像目镜u<f正立 放大 虚像最终倒立 放大 虚像点击链接看动图,右击,打开超链接→ 显微镜.gif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1.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1km=1000 m1dm=0.1 m1cm=0.01 m1mm=0.001 m1μm=0.000001 m1nm=10^-9 m把红色部分转化成小数点的形式,如1μm=0.000001 m2使用刻度尺:(1) 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2) 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被测对象的一端对齐;观测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3) 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3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估读值又是偏大,又是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差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可减小这种误差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分(min),时(h)1min=60s,1h=60min=3600s5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速度大小的方法有: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6若用符号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则速度公式可写成v=s/t,延伸为s=vt,t=s/v7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符号为“m/s” 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厘米/秒(cm/m)、千米/时(Km/h)1m/s = 3.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