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脚手架及支模架常识PPT课件.ppt

121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89219549
  • 上传时间:2024-09-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69MB
  • / 1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脚手架及支模架常识一、规范:现有规范: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2012年8月1日起实施);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即将实施的规范:1、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201×2、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201×3、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0×××-201× •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主要内容:•主要名词解释:主要名词解释:•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steel tubular scaffold with couplers •为建筑施工而搭设的、承受荷载的由扣件和钢管等构成的脚手架与支撑架,包含本规范各类脚手架与支撑架,统称脚手架•说明:说明:•“脚手架脚手架”名词改为名词改为“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用用广义来定义脚手架,包含支撑架广义来定义脚手架,包含支撑架 •支撑架• 支撑架 formwork support • 为钢结构安装或浇筑混凝土构件等搭设的承力支架。

      •说明:用于钢结构、大型设备安装、混凝土预制构件、混凝土模板等的支撑架 满堂扣件式钢管支撑架 定义2.1.6 满堂扣件式钢管支撑架 fastener steel tube full hall formwork support 在纵、横方向,由不少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承力支架该架体顶部的钢结构安装等(同类工程)施工荷载通过可调托撑轴心传力给立杆,顶部立杆呈轴心受压状态,简称满堂支撑架 •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定义•2.1.5 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fastener steel tube full hall scaffold•在纵、横方向,由不少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脚手架该架体顶部作业层施工荷载通过水平杆传递给立杆,顶部立杆呈偏心受压状态,简称满堂脚手架 •材料•3.1 钢管3.1.1 脚手架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 12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试验表明,脚手架的承载能力由稳定条件控制,失稳时的临界应力一般低于100N/mm2,采用高强度钢材不能充分发挥其强度,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中Q235-A级钢比较经济合理;  (2) 经几十年工程实践证明,采用电焊钢管能满足使用要求,成本比无缝钢管低为此,在德国、英国的同类标准中也均采用 •3.1.2 脚手架钢管宜采用φ48.3×3.6钢管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8kg•现行规范1《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21835-2008调整生产产品规格为φ48.3×3.6 •现有规范2《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管管》GB/3091-2008中规定: •3.2 扣件  3.2.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采用其它材料制作的扣件,应经试验证明其质量符合该标准的规定后方可使用•本条的规定表明:本规范在现阶段暂不推荐钢板冲压扣件,其原因是这种扣件尚无标准,难以检查验收,而且盖板受力后又易产生变形,重复使用次数比可锻铸铁扣件少  3.2.2 脚手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本条的规定旨在确保质量,因为我国目前各生产厂的扣件螺栓所采用的材质差异较大检查表明,当螺栓扭力矩达70N·m时,大部分螺栓已滑丝不能使用 •3.3 脚手板  3.3.1 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作,每块质量不宜大于30kg  3.3.2 冲压钢脚手板的材质应符号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中Q235级钢的规定•  3.3.3 木脚手板应采用杉木或松木制作,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中Ⅱ级材质的规定脚手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两端宜各设直径为4mm的镀锌钢丝箍两道  3.3.4 竹脚手板宜采用由毛竹或楠竹制作的竹串片板、竹笆板•3.4 可调顶托 新增 调 高 增 加 关注此条 •  扣件、底座的承载力设计值(kN) 表5.1.7 注: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值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给出的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规定的标准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1.25得到的 5设计计算重要调整 •各规范对比容许长细比:•JGJ162-2008 λ=150•JGJ130-2011 λ=210•GB50666-2011 λ=180•应根据验算采用的哪个规范的公式使用选择哪个长细比容许取值 脚手架基础处理:1、底面宜高出自然地坪50mm,应清除搭设场地杂物,平整搭设场地,并使排水畅通。

      2、基础应能承受架子自重加上架上使用荷载的总和重量3、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脚手架底部构造:1、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产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图) 1―横向扫地杆;2―纵向扫地杆   图6.3.2 纵、横向扫地杆构造 错误的做法: 脚手架基础处理: •(1)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在双排脚手架中,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a(图)不应大于0.4l,且不应大于500mm;  (2) 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3) 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80mm。

        (4) 使用竹笆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亦不应小于180mm本条规定在主节点处严禁拆除横向水平杆,这是因为,它是构成脚手架空间框架必不可少的杆件 图5 .2.4(a)双排脚手架;(b)单排脚手架   1―横向水平杆;2―纵向水平杆;3―立杆横向水平杆计算跨度,适用于施工荷载由纵向水平杆传至立杆的情况,当施工荷载由横向水平杆传至立杆时,作用在横向水平杆上的是纵向水平杆传下的集中荷载,应注意按实际情况计算此图只说明横向水平杆计算跨度的确定方法 6 构造 •6.2 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脚手板6.2.1 纵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 (2) 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图-1);  2)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a)接头不在同步内(立面);(b)接头不在同跨内(平面)  1―立杆;2―纵向水平杆;3―横向水平杆   图-1 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布置 立杆 1―横向扫地杆;2―纵向扫地杆   图6.3.2 纵、横向扫地杆构造 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m(图) 1、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2、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处,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2)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脚手架立杆采用对接接长,传力明确,没有偏心,可提高承载能力试验表明;一个对接口件的承载能力比搭接的承载能力大2.14倍3、 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 立杆错接头图: •作业层、斜道的栏杆和挡脚板的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的内侧;(2) 上栏杆上皮高度应为1.2m;(3) 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4) 中栏杆应居中设 •脚手板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栏杆及挡脚板: 6.4 连墙件6.4.1 改连墙件数量的设置除应满足本规范第5.3节、第 、条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表6.1的规定  连墙件布置最大间距 表注:h——步距;la——纵距。

      •6.4.3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2) 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3) 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6.4.4 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并不应大于4m 6.4.5 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连接6.4.6 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连接  6.4.7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应采取防倾覆措施当搭设抛撑时,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脚手架上,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6.4.8架高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 连墙件示意图: 6.5 门洞  6.5.1 单、双排脚手架门洞宜采用上升斜杆、平行弦杆桁架结构型式(图),斜杆与地面的倾角α应在45°~60°之间。

      门洞桁架的型式宜按下列要求确定:  (1) 当步距(h)小于纵距(la)时,应采用A型;  (2) 当步距(h)大于纵距(la)时,应采用B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h=1.8m时,纵距不应大于1.5mm;  2) h=2.0m时,纵距不应大于1.2mm6.5.2 单、双排脚手架门洞桁架的构造应符合规定:  (1) 单排脚手架门洞处,应在平面桁架(图中)的每一节间设置一根斜腹杆;双排脚手架门洞处的空间桁架,除下弦平面外,应在其余5个平面内的图示节间设置一根斜腹杆(图中1-1、2-2、3-3剖面);  (2) 斜腹杆宜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墙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当斜腹杆在1跨内跨越2个步距(图型)时,宜在相交的纵向水平杆处,增设一根横向水平杆,将斜腹杆固定在其伸出端上;(3) 斜腹杆宜采用通长杆件,当必须接长使用时,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搭接构造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规定 6.6 剪刀撑与横向斜撑6.6.1 双排脚手架应设剪刀撑与横向斜撑,单排脚手架应设剪刀撑6.6.2 单双排脚手架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宜按表的规定。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0∽600之间; 图6.6.2 剪刀撑布置 7 施工•7 施工 8 检查与验收 8.2 脚手架检查与验收 8.2.1 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 (1) 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 (2) 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3) 每搭设完6~8m高度后; (4) 达到设计高度后; (5) 遇有六级强风及以上风或大雨后;冻结地区解冻后;  (6) 停用超过一个月 8.2.2应根据下列技术文件进行脚手架检查、验收:  (1) 本规范第条的规定; (2) 专项施工方案及变更文件; (3) 技术交底文件; (4)构配件质量检查表(本规范附录D表D) •8.2.3 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1) 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应符合本规范和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  (2) 地基应无积水,底座应无松动,立杆应无悬空;  (3) 扣件螺栓应无松动;  (4) 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满堂脚手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本规范表项次1、2的规定;高度在20m以上的满堂支撑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应符合本规范表项次1、3的规定;  (5) 安全防护措施应符合本规范要求;  (6) 应无超载使用。

        8.2.4 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表的规定   8.2.5 安装后的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采用扭力板手检查,抽样方法应按随机分布原则进行抽样检查数目与质量判定标准,应按表的规定确定不合格的必须重新拧紧,直至合格为止  扣件拧紧抽样检查数目及质量判定标准 表8.2.5 9 安全管理 型钢悬挑脚手架计算 型钢脚手架计算模型 6.19支撑梁、板的支架立柱安装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JGJ162-2008) •1. 梁和板的立柱,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2. 木立柱底部应设垫木,顶部应设支撑头钢管立柱底部应设垫木和底座,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型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6.19支撑梁、板的支架立柱安装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JGJ162-2008)• 3. 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

      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于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支撑梁、板的支架立柱安装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JGJ162-2008)•6.2.4 当采用扣件式钢管作立柱支撑时,其安装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 2. 钢管支架立柱间距、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规定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两跨,高低差不得大于1m,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5m• 3. 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4. 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于水平拉杆上 支撑梁、板的支架立柱安装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JGJ162-2008)• 5. 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的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见图6.2.4—1)。

      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当建筑层高在8~20m时,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见图6.2.4—2)当建筑层高超过20m时,在满足以上规定的基础上,应将所有之字斜撑全部改为连续式剪刀撑(见图6.2.4—3)•6. 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5.1.6 模板结构构件的长细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受压构件长细比支架立柱及桁架,不应大于150;拉条、缀条、斜撑等连系构件不应大于200;• 2. 受拉构件长细比:钢杆件不应大于350;木杆件不应大于250 JGJ130-2011 •4.1 一般规定•4.1.1 模板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滑模、爬模、飞模等工具式模板工程及高大模板支架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应进行技术论证。

      •4.1.2 对模板及支架,应根据各种工况进对模板及支架,应根据各种工况进行行设计设计应具有足够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并的承载力、刚度,并应保证其整体应保证其整体稳固性稳固性•4.1.3 模板及支架应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位置准确,且应便于钢筋安装和混凝土浇筑、养护•一般规定•材料•设计•制作与安装•拆除与维护•质量检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模板工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模板工程•4.2 材料•4.2.1 模板及支架材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2.2 模板及支架宜选用轻质、高强、耐用的材料连接件宜选用标准定型产品•4.2.3 接触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平整,并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硬度;清水混凝土的模板面板材料应保证脱模后所需的饰面效果•4.2.4 脱模剂涂于模板表面后,应能有效减小混凝土与模板间的吸附力,应有一定的成膜强度,且不应影响脱模后混凝土表面的后期装饰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模板工程•4.3 设计•4.3.1 模板及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4.3.2 模板及支架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 模板及支架的选型及构造设计;2 模板及支架上的荷载及其效应计算;3 模板及支架的承载力、刚度验算;4模板及支架的抗倾覆验算;5绘制模板及支架施工图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模板工程•4.3.9 模板及支架的变形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挠度不得大于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2 对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挠度不得大于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250;3 支架的轴向压缩变形值或侧向弹性挠度值,宜取计算高度或计算跨度的1/1000•4.3.10 模板支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 3;当高宽比大于3 时,应加强整体稳固性措施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模板工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模板工程•4.3.15 采用扣件钢管搭设的模板支架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扣件钢管模板支架宜采用中心传力方式;–2立杆受力限值12kn,高支模10KN–3 当采用顶部水平杆将垂直荷载传递给立杆的传力方式时,顶层立杆应按偏心受压杆件验算承载力,且应计入搭设的垂直偏差影响;–4支承模板荷载的顶部水平杆可按受弯构件进行验算;–5 扣件抗滑移承载力验算,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的有关规定执行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模板工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模板工程 支撑架事故原因•材料:低于国家标准规定重量、尺寸的劣质扣件,壁薄钢管;•支撑架三维尺寸过大;•软弱基础无垫板;•无扫地杆或扫地杆不足;•立杆接头在同一水平面上;•扣件扭力矩不足;•纵横水平联系杆不足; 支撑架事故原因续•顶部大横杆上立杆(含顶托)自由端大;•无剪刀撑或剪刀撑设置太少;•与结构拉结缺失或太少;•浇筑混凝土顺序不当;泵管固定架与支模架连接或共用;•交叉作业(混凝土浇筑中进行加固模板);•管理不善: 支撑架事故原因续(管理)•无方案施工;•不按方案施工;•未做专项安全技术交底;•支撑架未使用持证架工搭设;•无验收(含进场材料检验);•无浇筑混凝土浇筑令施工。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 •当支撑结构两端均有墙体时,采用水平杆与墙体拉结或顶紧的措施(图)•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 •当建筑物有柱时,采用抱柱措施如图; 承受较大集中荷载或线荷载的支撑结构加密区的立杆及横杆应伸至非加密区内两跨(图) 当同一区块支撑结构由不同立杆间距组成时,同向立杆间距的最大值应为其它相应间距的整倍数或者之和确保最大柱网的双向水平杆均可与较小柱网的相应水平杆贯通(图)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监 测符合下列要求的支撑结构宜进行监测:1 承重支撑结构:施工总荷载10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或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00kg及以上;2 搭设高度20m及以上的落地式支撑结构;3 架体高度10m及以上、悬挑跨度5m及以上的悬挑支撑结构;4 架体高度10m及以上、跨空跨度8m及以上的跨空式支撑结构;5 新型及异形临时支撑结构;6 其它认为危险性大的重要临时支撑结构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 • 高大承重支架的搭设,除应符合本标准的一般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立杆间距不应大于1.2m,步距不应大于1.5m;•2 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间隔不大于6m应连续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或斜杆;•3 沿架体高度方向间距不应大于6m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或水平斜杆,并应在架体顶部设置;•4 架体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宜大于1/200,且不应大于100mm;•5 宜在架体周边、内部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结构拉结。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1.0.2 本规范是制定建筑施工各专业安全技术标准应遵循的准则,建筑施工各专业安全技术标准尚应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2.0.1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消除或控制建筑施工过程中已知或潜在危险因素及减少其危害的工艺和方法•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消除或控制建筑施工过程中已知或潜在危险因素及减少其危害的技术性处理方法•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保证体系•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消除或控制建筑施工过程中已知或潜在危险因素及减少其危害,由企业建立的安全技术组织管理构架 谢 谢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