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文档.doc
6页摄影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文档名词解释1. 像主点:摄影主光轴到像平面的交点,记作“o”2.像片主距:摄像机的物镜后节点到像主点的垂距,记作“f”3.航高:摄像机的物镜到摄影水平面的垂距,记作“H”4. 摄影比率尺:影像上的一段距离l与相对应的地面线段距离L的水平距的比5. 重叠度:像片的重叠的部分占整副长的百分比6. 航带弯曲:航带的两头点的两像片的像主点的两线距离与偏离这条直线最远的像主点到这条直线的垂距的比的倒数8. 像片旋偏角:相邻两像片主点连线与像副沿航带飞翔方向的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9. 中心投影:投隐射线相交于一点的投影10. 中心投影构线方程:像点,投影中心,与相对应的地面点之间的数学关系公式11. 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中心与相对应的影像的位置关系的参数12. 外方位元素:确定影像或光束投影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13. 核面:摄影基线与地面一点所组成的平面14. 同名光芒:由地面同一点发出的两条光芒15. 摄影基线:相邻两射影站点的连线16. 同名像点:同名光芒在左右两影像上的构像17. 同名核线:核面与左右两像片的交线18. 内定向:往常称像点的量测坐标到像空间直角坐标的变换19. 像片控制点:少量的直接为摄影测量加密或测图需要,在实地测定的控制点20. 像片控制测量:实地测定像片控制点的工作21. 像素:像片上一块能够当作是像点的极小的影像22. 采样:对实际连续函数模型离散化的测量过程,被量测的点,称为“样点”,两样点之间的距离称为“采样间距”23. 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矩阵点上的原始函数的数值时,需要内插,此时就叫做重采样24. 数字影像:用像素灰度值的二维矩阵表示的像片影像填空题1. 摄影测量学的分类:1)按成像距离分为:航天,航空,近景,显微摄影测量2) 按对象分为:地形与非地形摄影测量2. 摄影测量学的发展阶段:模拟,解析,数字摄影测量3. 航空摄像机分类:光学和数码航空摄像机,数码的又分为单面阵,多面阵,三线阵数码航空摄像机4. 立体影像的察看方法:互补色法,光闸法,光偏振法,液晶闪闭法5. 重采样的方法:最周边像元法,双线性插值法,双三元卷积法6. 线特点提取算子:微分算子,二阶差分算子,特点切割法,hough变换7. 数字影像匹配基本算法:有关函数,协方差函数,有关系数,差平方和,差绝对值和问答题1. 摄影测量学1) 定义:是从非接触成像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剖析,表达等办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的几何,属性等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和技术2) 任务:是测绘各样比率尺地形图及城镇,农业,林业,地质,交通,工程,资源和规划等部门所需要的各样专题图,成立地形图数据库,为各样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三维的基础数据3)特点:a,对应项进行摄影量测与解释等办理时,无需接触物体本身b,从二维模型重建三维模型c,面采集数据方式d,同时提取几何和物理特性4) 技术手段:模拟法,解析法,数字法5)发展阶段及特点:a,模拟摄影测量(利用像片,采用模拟投影方式,模拟测图仪,工作人员手工操作,产生模拟产品)b,解析摄影测量(利用像片,采用数字投影方式,解析测图仪,机助工作人员操作,产生模拟产品,数字产品)c,数字摄影测量(利用数字影像,数字化影像,采用数字投影方式,计算机,自动化操作加工作人员干涉,产生模拟产品,数字产品)2. 察看人造立体的条件:1)有两个不同摄站点摄取同一物体的一个立体像对2)分像条件,一只眼睛只能看到摄影像对中的一张像片3)两只眼睛各自察看左右像点的连线与双眼的眼基线近似平行4)左右两像片间的间距要与两眼的交会角相适应3. 单向空间后方交会:1)定义:利用影像覆盖范围一定控制点的空间坐标和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方程,来反求影像的外方位元素2)有关数据:未知数(6个外方位元素)已知数(控制点的空间坐标)量测值(影响坐标)数学模型(共线方程)所需控制点(起码3个)3)计算过程:获取已知数据,量测像点坐标,确定未知数的初值,列误差方程式并法化,解法方程式,求其更正数和新值,查验迭代是否收敛4. 立体像对空间前方交会:1)定义:由立体像对中左右影像的内,外方位为元素和同名像点的影像坐标量测值来确定该点的物放空间坐标2) 有关数据:未知数(物放空间坐标)已知数(左右影像的内外方位元素)量测值(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数学模型(点投影系数/共线方程)所需控制点(0个)3)计算过程:获取已知数据,量测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由摄影基线求Bx,By,Bz,求相空间协助坐标,再求点投影系数,列误差方程式并法化,解法方程式,及其更正数和新值,查验迭代是否收敛5.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1)定义:利用立体像对中摄影时存在的同名光芒对应相交的几何关系,通过度测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以解析计算的方法,解求两张相片的相对方位元素的过程2)有关数据:未知数,量测值(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数学模型(共面条件方程)所需控制点(0个)所需同名像点(6对以上)3)计算过程:获取已知数据,量测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假定摄影基线,确定初值,计算像空间协助坐标,点投影系数,列误差方程式并法化,解法方程式,求更正数及新值,查验迭代是否收敛4)分类:连续像对相对定向(以左影像为基准,右影像进行直线运动和角运动来实现相对定向),独自像对相对定向(以摄影基线为像空间协助坐标的X轴,正方向为航线方向,两张影像进行角运动来实现相对定向)6.单元模型的绝对定向:1)定义:借助于物方空间坐标为已知的控制点来确定空间协助坐标系到实际物方空间坐标系的变换关系2)有关数据:未知数(7个参数)量测值(地面摄测坐标)数学模型(三维空间坐标变换)所需控制点(起码3个)3)计算流程:获取控制点的两套坐标,确定初值,计算地面摄测坐标和空间协助坐标系重心化,列误差方程式并法化,解法方程式,及更正数和新值,查验迭代是否收敛4)变换:像空间协助坐标到地面摄影测量坐标5) 重心化的目的:1,减少模型点在计算中的有效位数,保证了计算的精度2,使法方程式的系数简化,个别项数值为零,部分未知数能够分开求解,提高了计算的速度7. 立体像对光束法:1)定义:用已知的少量控制点和待求的地面点,以共线方程为基础,在像对内同时解出两张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待定点的坐标2)有关数据:未知数(两张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待定点的坐标)测量值(同名像点的像点坐标)数学模型(共线方程)所需控制点(起码3个)3) 有关计算:如果有n个控制点,m个待定点,未知数为12+3m,误差方程式为4n+4m8. 双向解析摄影测量的方法及特点:1)空间后方—前方交会法(精度:依靠于空间后方交会的精度,不足:空间前方交会不能充分的利用多余条件平差,应用:已知外方位元素,求少量的待定点的坐标+有关数据)2)相对—绝对法(精度:取决于相对和绝对定向的精度,不足:不能严格表达外方位元素,有较多的计算公式,应用:航带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有关数据)3)光束法(精度:精度最高,优势:理论最严实,完全按照最小二乘法进行解算,应用:光束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有关数据)9.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定义,意义及目的与分类:1)定义:利用计算的方法,根据航摄像片所量测的像点坐标和少量的地面控制点来解算地面加密点的物方空间坐标2)意义:a,不触及被量测物体即可获得其位置与几何形状b,可迅速的大方位内同时进行点位测定,节俭野外测量的工作量c,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d,摄影测量平差时,地区内部精度均匀,不受地区大小限制3)目的:a,为测绘地形图模型提供定向控制点和像片定向参数b,测定大范围内界址点的统一坐标c,单元模型中大量地面坐标点的计算d,解析近景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4)分类:a,按平差采用的数学模型分为:航带法,独自模型法,光束法b,按平差范围大小分为:单航带法,单模型法,地区网法10. 航带法空中三角测量的基本思想与流程:1)定义:把很多立体像对组成的单个模型连结成航带模型,将航带模型视为单元模型进行解析办理,通过除去航带模型累计的系统误差,讲航带模型整体纳入测图坐标系中,进而确定地面加密点的坐标2)基本流程:a,像点坐标的量测和系统误差的预更正b,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c,连结模型建立自由航带网d,航带模型的绝对定向e,航带模型的非线性更正f,加密点的坐标计算内容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