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德国人的观点论诺曼底之战--钮先钟.doc
10页从德国人的观点论诺曼底之战从德国人的观点论诺曼底之战 钮先钟钮先钟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 1995前言前言大西洋大西洋长长城的建立城的建立隆美隆美尔视尔视察西察西线线隆美隆美尔尔的的设设防防陆陆上防御上防御水中防御水中防御反空降防御反空降防御两个两个难题难题反登反登陆战陆战的失的失败败结论结论前言前言 1944 年 6 月 6 日,美英联军在艾森豪威尔统帅之下,向法国西部诺曼底 (Normandy)地区实施两栖登陆,跨出反攻欧陆的最后一步诺曼底之战”是 世界战史中的一场决定性会战德国人输掉这场会战,也就注定第三帝国的覆 亡命运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自今日视之,似乎已经是一段古老的故事,但就 战争研究 (War studies)的观点来看,仍然还是一种挖不尽的宝藏在这次战 争中还有很多疑问值得探索,还有很多教训值得记取诺曼底之战即可为一例有关诺曼底的文献真可以说是多得不可胜数所以,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 老问题还有什么好写的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至少有三点理由可以说明这 个问题还是有 深入研究的价值:(1)这些年来许多新的史料逐渐出现,不仅足以矫正过去研究的错误而且也带来新的启示。
2)战后最先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人都是战胜国 方面的人,但现在战败国(尤其是德国)已有许多新的研究,不 仅可以校正前者,而且更代表一种新的观点3)就此时此地而言,诺曼底的研 究对于我们更具有 特殊的重要意义诺曼底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两栖作战, 无论对于登陆或反登陆都能提供教训 进一步说,德国人的研究似乎更值得重视,其理由有二:(1)我们过去所 曾接触的资料大致都来自西方,德国人的观点可以让我们对于事实有较平衡的 认识,而不为西方主观所蔽2)德国人的研究是着重反登陆战方面,这对于我 们而言,也许更符合现实需要 本文的内容完全取材于德国人的著作,并加以综合叙述不仅概述德国方面 的准备和计划,而且也从德国人的观点来评论作战的经过和得失 大西洋大西洋长长城的建立城的建立 日耳曼民族生活在中欧,历史和地理背景使他们与海洋隔绝当第二次世界 大战爆发时,几乎没有任何德国人会想到他们的海岸有受到两栖攻击的可能 1940 年 法国的战败使此种情况发生巨大改变德国所控制的领土增加了一倍, 海岸线增长到 5600 公里(小岛在外),其大部分都暴露在海权直接攻击之下不 过,此时 英国在惨败之余,还无力反攻,所以西欧的安全暂时还无顾虑。
尽管如此,希特勒为保护其在法国西部的潜艇基地,以及准备发动“海狮” 作战的船舶和港口,仍必须对西欧海岸线设防这条海岸线虽然从挪威北部一 直延伸到法 国西南部,但首先设防的地点是在英吉利海峡的最狭窄部分,这也 可以算是所谓“大西洋长城”(Atlantic wall)的前奏 由于“不列颠之战”(The Battle of Britain)的失败,希特勒不得不放 弃“海狮”作战从此,当他转过身来进行征俄战役时,以不列颠为基地而发 动的两栖攻击也就开始成为一种经常存在的威胁 希特勒是一代怪杰,他的头脑中充满各种奇想有时非常高明,有时则非常 不合理但不管是好是坏,第三帝国的前途,日耳曼民族的命运还是操在他的 手中他所作的决定具有绝对权威,无人敢反对这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是一个 必须经常考虑的因素 对于西欧的防御,希特勒有其特殊的构想,他把优先权给予挪威和英吉利海 峡中的岛屿第一,他始终相信英国人将尝试在挪威登陆,所以他命令在该国 建立坚强的 要塞此种工作一直持续到 1944 年总计在挪威一共建筑海防炮 台 350 座其次,希特勒又同时执行一个在海峡岛屿上设防的 8 年计划每月 有 5 万吨材料运 往那些岛上,并有 3.2 万工人在岛上长期工作。
从这些岛屿的 位置看来,此项计划实毫无战略价值,而只是浪费人力和物力但由于希特勒 的坚持己见,遂使法国 西海岸的设防受到很严重的延误 攻俄的失败加上美国参战造成一种新的危险局势1942 年 3 月 23 日,德国三军统帅部(OKW)发布第四十号统帅命令(Führer Directive No.40),指明所有 的欧洲海岸都已暴露在敌军登陆威胁之下,要求三军在统一指挥之下,对防御 和反攻作充分的准备根据此项命令,69 岁的老将伦德施泰 特元帅遂被派出 任西线德军总司令,负责统一指挥西线防务,并开始积极建立沿海防线从此 时开始,到 1943 年底,虽然已有 25 万守军和 25 万劳工在构筑工 事,但所谓 “大西洋长城”仍是有名无实工程不仅偷工减料,而且也始终赶不上预定进 度其原因有二:(1)德国此时已经腹背受敌,力不从心,比起东线和地 中海 方面的战争,西线设防只能算是次要的工作,所以在资源分配上不可能获得较 高优先2)再度出山的伦德施泰特已经学会如何保全禄位的秘诀,他尽量无为 而治,同时他本人对于海防也缺乏信心假使他能认真监督,则应有较好的成 绩从 1941 年 12 月开始,联军曾对欧洲海岸作过三次突击。
第一次是 1941 年 12 月底袭击挪威的几个小基地,此项行动更增强了希特勒对挪威的重视第二 次 是 1942 年 3 月 26 日对卢瓦尔河(Loire)口上的圣纳泽尔(St. Nazaire),曾 获相当成功,但也使德军暴露并警惕他们的弱点第三次是 1942 年 8 月 19 日, 对第厄普港的攻击,联军几乎完全失败,同时也使德军对 于海防的改进获得有 价值的教训 对于德国人而言,从这些突击中所获得的主要教训为,-旦联军发动大规模 登陆作战,他们不会直接攻击任何较大的港口,而会在开放的滩头上登陆,然 后尝试从后方进入那些港口至于如何击退联军的第一次登陆则意见并不一致, 这暂且留待下文中再详细讨论 依照德国人的看法,由于海防工事尚处于未完成的状态,在法国的驻军不仅 数量有限而且也缺乏必要的训练和准备,所以同盟国若有决心,则在 1942 年也 许只需 不太强大的兵力即能在法国海岸上建立一个桥头堡(bridgehead)事实 上,美国人曾作这样的考虑,但由于英国人的坚决反对,最后始决定把攻击的 矛 头转向北非 联军 1942 年 11 月在北非的登陆,对于德国人要算是一次战略奇袭,并使其 蒙受很大的损失,在北非战役结束后,联军又向意大利进攻,并迫使意大利政 府投 降。
这一连串的发展不仅使德军连遭挫败,而且也付出相当重大的成本 假使说他们还有一点收获,那就是争取到一段时间可以用来增强西欧的防御 但很不幸,他 们对于这一段时间并未作最佳的利用最主要的原因有二:(1) 伦德施泰特不仅缺乏勇担责任的精神,而且他的权威也非常有限,几乎无事不 受希特勒的干涉,战 后他不讳言地说:“当我做西线总司令的时候,惟一能自 己做主的事情就是调换门口的卫兵2)还是前面已经说过的,缺乏充分的资 源,此时德军在其他地区 中的消耗日增,而国内生产力则不够应付,此外受到 同盟国空军的轰炸,运输更加困难1943 年下半午,伦德施泰特曾一再向希特勒要求增加兵力,其获得的答复 为 11 月 3 日的第五十一号统帅命令此项命令除重述第四十一号命令的要旨以 外,又同时指派隆美尔元帅视察西北欧防务,并提出报告及改进意见这对于西线以后的作战是一重大关键 隆美隆美尔视尔视察西察西线线 1943 年 12 月初,隆美尔率领一个由三军专家组成的小型幕僚,首先前往丹 麦视察为什么他奉命先往丹麦,其原因始终没有解释他在丹麦获得若干经 验,直 到 12 月 20 日,他才开始对法国的视察12 月 31 日他向希特勒提出报 告,这份报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文献,值得详细引述和分析。
隆美尔首先说明其视察所获印象:“陆军对于强力的防御只是勉强胜任, 空军及海军则非常脆弱除主要港口以外,并无一致的防御计划,甚至在主要 港口也并非一 切必要措施都已执行三军之间在许多细节上都缺乏足够的合作 对于在海岸防御中如何使用炮兵的原则也未达成协议,陆军主张将其布置在后 方作间接射击,海军 主张将其布置在海岸上作直接射击步兵因为缺乏摩托化 运输工具,所以丧失机动无论在陆上或水中,布雷的工作都不够几乎每一 位指挥官对于其防区应如何防 御都有其自己的观念,但并非能经常分清楚 隆美尔接着预测了联军入侵的地点和时间在这一方面有两点特别有趣: (1)隆美尔最初的看法与其以后的看法并不一致;(2)隆美尔在此时特别重视一 项未知 因素,即已进入最后研制阶段的 V 武器(V-weapon)首先应指出当时 德国内部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很有分歧OKW 一向相信联军将越过多佛尔 (Dover)海 峡入侵欧洲伦德施泰特总部则选择索姆河(Somme)两岸的滩头隆美尔最初也 大致同意此种看法,他说:“敌人的主攻可能是在布洛涅 (Boulogne)与索姆河 口之间的地区,并在加来(Calais)的两侧因为在那里敌人有最佳的长程炮兵 支持,最短的渡海距离,以及使用其空军的最 有利条件。
至于空降部队则极可 能用来迅速占领我方长程导弹的发射基地以后他接管海防后又根据实地考察,才终于认为塞纳湾(Seine Bight)即诺 曼底地区最有为联军选中的可能而他这种想法又恰好与希特勒的想法不谋而 合至于新武器也是他最关心的,他曾建议在联军登陆之前,先对英 国南部海 岸发射 V-1 武器以阻碍其行动但遭到希特勒的拒绝后者希望等到其大量生 产之后才使用,同时也认为 V-1 只能攻击像伦敦城那样巨大的目标至于时间方面,大多数德国人预期 3 月底以后,只要天气及其他条件适合, 则联军都有入侵的可能隆美尔则认为“敌军攻击时间很难确定,但他们将作 最大努力赶 在我方对英国发动长程攻击之前先动手假使由于天气恶劣或海上 条件不利而未能如此,则他们将会在我方长程战役开始时或不久之后发动攻击 因为我方对英国攻 击愈久,其效果也愈大,而且必然会损伤英美两国部队的士 气所以在天气不利于登陆的时段开始时,发动我方的长程攻击,则有机会对 敌人的入侵造成特别不利的 条件”以上所云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战略构想:用 导弹的长程攻击迫使联军在不利条件之下匆忙发动两栖入侵,然后将其击败 很可惜此种构想未能付之实现,否则 真不知鹿死谁手。
隆美尔报告中最精彩也是最主要的部分即为其对于联军将如何进攻以及德 军应如何防御的分析对于前者他所作的研究判断如下: 1.登陆前先发动猛烈空中攻击,并用强大海军火力掩护部队登陆敌方空 降部队可能降落在主攻区内,以切断我方前线后方之间的交通线 2.我方现有海防极为单薄,当敌军在烟幕或黑暗掩蔽之下,从宽广的正面, 乘坐千百艘登陆艇像狂潮一样涌向滩头时,我方浅薄防线不久就会被突破 3.我方在海岸后方只有极少数预备队,绝无反击能力,所以敌军一登陆就 会站稳脚跟不久防线上就会被敌方冲开一个大洞 4.此时只有迅速调集作战预备队,始有希望将敌人驱逐下海但敌方空中 优势又足以妨碍一切大部队的运动所以到此时,敌军登陆成功就似乎已既成 事实 在作了如此悲观的预测之后,隆美尔却又提出一个相当乐观的结论他说只 要能有适当的资源,并听从他的计划,则还是有击败联军的机会简言之,隆 美尔的防御计划可以分述如下: 1.应集中一切力量在海岸上把敌人击退,必须建立一个设防地带,从海岸 线向内陆延伸,纵深达八九公里在海岸上各师有两项任务:(1)守住海岸线不 让敌军登陆2)守住设防地带,防止空降突击 2.为减低敌方轰炸机和舰炮的毁灭威力,防区纵深必须扩大,并利用地雷 以补人力之不足。
根据北非作战经验,地雷对防御有极大的贡献 3.当敌军尚在水面上或刚刚着陆时,即应予以迎头痛击,所以第-线火力 必须尽量增强当敌军还在水上时,防御问题也就比较简单,只要他们一上岸, 其战斗力就会增加几倍 4.一旦发现敌军攻击重点,预备队就必须立即投入第一线,以阻止敌军建 立滩头阵地所以,迅速实为成功的决定因素空军必须倾全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