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资料-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pdf

23页
  • 卖家[上传人]:NU****AN
  • 文档编号:194007008
  • 上传时间:2021-08-2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32M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l从大处看,所谓精品课程就是:体现现代性、从大处看,所谓精品课程就是:体现现代性、 科学性、先进性,有严正风范和鲜明特色,并科学性、先进性,有严正风范和鲜明特色,并 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 l 精品不同于凡品出类拔萃才能谓之为精品不同于凡品出类拔萃才能谓之为“精精” 精品课程是课程建设的排头兵和引风旗,对于精品课程是课程建设的排头兵和引风旗,对于 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l 精品课程应该:精粹而不繁杂,精当而不失体;精品课程应该:精粹而不繁杂,精当而不失体; 精辟而不流俗,精湛而不虚夸;精深而不浅浮,精辟而不流俗,精湛而不虚夸;精深而不浅浮, 精进而不囿旧精进而不囿旧 应该在以下三方面有所建树: 1 1、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发人深思,启思明智;发人深思,启思明智; 2 2、教学相长,不断教学相长,不断地地启迪学生探索求知的启迪学生探索求知的 热望,引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自强热望,引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自强 不息的品格不息的品格; 3、效果深远,辐射宽广效果深远,辐射宽广。

      l精品课要精益求精精品课要精益求精; l精在点点滴滴精在点点滴滴; l精在方方面面精在方方面面; l精在前瞻的创新精在前瞻的创新; l精在科学的远见精在科学的远见 内容要真;形式要美; 要配套(立体化);要锤炼提高 一、力图科学地反映一、力图科学地反映“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基本的基本 特征(内涵)特征(内涵) 二、鼓励学校在二、鼓励学校在“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上面下上面下 功夫,主动开创,发挥特色功夫,主动开创,发挥特色 三、三、要科学、简要、可操作要科学、简要、可操作 l课程课程 =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 教学表达教学表达 教学内容应该是第一位教学内容应该是第一位: 体系和架构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和教育的认知规律,体系和架构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和教育的认知规律, 并多有创意;并多有创意; 内容有坚实的学术研究基础,同时还是教与学切磋相内容有坚实的学术研究基础,同时还是教与学切磋相 长的汇萃;长的汇萃; 要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与新知、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有要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与新知、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有 恰当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同时要注意学科交叉和文理恰当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同时要注意学科交叉和文理 交融;交融;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有科学历史过程的回顾,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有科学历史过程的回顾,又 有科学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前瞻;既有必要的反思,又有科学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前瞻;既有必要的反思,又 有更新思考的诘问。

      有更新思考的诘问 精品课程建设的规划包括:精品课程建设的规划包括: 有体现学校有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整体目标整体目标的教学改革的教学改革指指 导思想导思想; 有反映本校课程和教学应具有的特色而制定的有反映本校课程和教学应具有的特色而制定的 建设目标建设目标; 有根据学校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而规划的有根据学校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而规划的总总 体布局体布局; 有为提供支持、服务、考核、激励而建立的科有为提供支持、服务、考核、激励而建立的科 学、可行的学、可行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等等等等 l简要地体现出精品课程简要地体现出精品课程“高水平高水平”的实质内容;的实质内容; l对教学改革的深化有鲜明的导向;对教学改革的深化有鲜明的导向; l能够使课程的特色得以主动、充分地展示;能够使课程的特色得以主动、充分地展示; l使评估专家的水平和综合判断能力得到较好地使评估专家的水平和综合判断能力得到较好地 发挥 的考察项目要宏观、精炼,使参加评选的的考察项目要宏观、精炼,使参加评选的 课程和评估专家都便于操作课程和评估专家都便于操作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作为衡量课程水平的五个方面) l教学队伍 l教学内容 l教学条件 l教学方法与手段 l教学效果 特色特色(作为精品课程的必要条件 )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作为衡量课程水平的五个方面) l教学队伍 l教学内容 l教学条件 l教学方法与手段 l教学效果 特色特色(作为精品课程的必要条件 )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作为衡量课程水平的五个方面) l教学队伍 l教学内容 l教学条件 l教学方法与手段 l教学效果 特色特色(作为精品课程的必要条件 )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实践环节实践环节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作为衡量课程水平的五个方面) l教学队伍 l教学内容 l教学条件 l教学方法与手段 l教学效果 特色特色(作为精品课程的必要条件 ) 教材建设教材建设 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环境 网络教学网络教学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作为衡量课程水平的五个方面) l教学队伍 l教学内容 l教学条件 l教学方法与手段 l教学效果 特色特色(作为精品课程的必要条件 )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作为衡量课程水平的五个方面) l教学队伍 l教学内容 l教学条件 l教学方法与手段 l教学效果 特色特色(作为精品课程的必要条件 ) 校内外专家评价和声誉校内外专家评价和声誉 学生评价意见学生评价意见 课堂实录课堂实录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3-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3-3 教学条件教学条件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5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 课程的地位与作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改革的理念 与思路;与思路; 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成果;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成果; 产生的影响与效果产生的影响与效果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3-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3-3 教学条件教学条件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5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新颖,激发思维;教学内容新颖,激发思维; 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 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发展成果引入教学; 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 性、经典与现代、理论与性、经典与现代、理论与 实践的关系处理得当;实践的关系处理得当;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教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教 书育人书育人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3-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3-3 教学条件教学条件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5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 选用优秀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选用优秀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 材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式学材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式学 习提供较好的条件;习提供较好的条件; 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进行开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进行开 放式教学放式教学,具有开设高水平选作实具有开设高水平选作实 验的现代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验的现代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在教学中发挥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在教学中发挥 的作用的作用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3-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3-3 教学条件教学条件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5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学习中研究、 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 学习的要求;学习的要求; 充分发掘学生积极探索与研究充分发掘学生积极探索与研究 的潜力;的潜力; 对学生的能力增长、创新意识对学生的能力增长、创新意识 的培养的培养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3-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3-3 教学条件教学条件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5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 信息采集与处理是: 真实的真实的 多渠道的多渠道的 全面的全面的 科学的科学的 独有的风格,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内涵;是存在独有的风格,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内涵;是存在 的价值和水平的体现。

      有一定的稳定性,对提高的价值和水平的体现有一定的稳定性,对提高 教学质量效果明显,对进一步深化改革作用大,教学质量效果明显,对进一步深化改革作用大, 并得到学校内外多数同行的认可、学生受益并得到学校内外多数同行的认可、学生受益 课程的特色大体体现在几个方面:课程的特色大体体现在几个方面: (1)体现在总体上的课程体系改革理念、思路;)体现在总体上的课程体系改革理念、思路; (2)体现在解决课程内容改革中的重点、难点等)体现在解决课程内容改革中的重点、难点等 问题上;问题上; (3)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 *关于填写申报表的举例(思路、做法、效果)关于填写申报表的举例(思路、做法、效果) 本课程包括以下10个专题: 第一讲、河姆渡骨耜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第二讲、贾湖骨笛与中国古代七声音阶的起源 第三讲、河姆渡蚕纹杖饰与先秦服饰文化 第四讲、良渚“琮王”与中国史前时代的玉文化 第五讲、四羊方尊与长江流域的商代文明 第六讲、妇好偶方彝与青铜时代的礼乐文化 第七讲、曾侯乙墓漆箱盖天文图与二十八宿的起源 第八讲、曾侯乙墓均钟与中国古代的律吕 第九讲、越王勾践剑与吴越地区的冶铸技术 第十讲、 周礼、周易与故宫北京城 以上10讲,涉及古代农业、音乐、服饰、天文、冶 铸、建筑等学科,以及江南地方文化和礼乐文化等重要 问题,据此,可以构建一个以物质文明为主的上古文明 体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