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格心理学测题.docx
7页自测题第一讲:绪论一、填空题1、 综合各个心理学家的人格定义我们可以概括出人格的主要性质:第一,人格具有 的整体性特征,第二,人格是具有 的组织,第三,人格由构成稳定性、动态的、多种因素)2、 人格心理学研究主要有三种取向: 取向、取向和 取向临床、测量、实验)3、 人格测评资料的来源分为、、、四种 类型L生活史料、O观察者评定、T测验、S自我报告)4、 最早的 概念含义是人生舞台扮演的角色人格)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1、 相对独立的自我是在各种关系和生活任务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人格的 自我调节和建构作用不断减弱X)2、 虽然人格发展良好状态表现为人格结构各个层面和运作系统之间协调,但是人 格与心理健康基本没有相关X)5、 人格包括个体过去经验、当下的认识体验和未来期望等不同时间的心理因素,尤其是,人际交往过程和经历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所以人格并不包括生理因素X)5、在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内部和外部影响力不同早期主要在家庭里受教养方式 的影响,随着成长,在学校受学校文化氛围、伙伴交往和老师引导的作用居于重要地位V )第二讲:气质与人格形成一、填空题1、 气质是人格形成的 基础,很大成都上来自于遗传。
生理)2、 我们依据传统的希波克拉底的气质类型可以分为四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3、 布斯和普洛明的EAS气质类型分析中,E是指,A是指,S是指情绪性一冷漠、活动性一迟钝、交际性一分离)4、凯根(Kagan)及其同事观察幼儿在新情境中的不同反应将气质分为和 两种类型抑制型、非抑制型)5、 列车上,一个小宝宝不时用只有他自己才明白的话语方式向周围的人打招呼,一会 儿向对面的老爷爷笑,一会儿伸出胖胖的小手拉旁边的阿姨,一会儿伸长头颈向隔壁一直哼 哼唧唧闹腾的小宝宝嚷嚷开车不久,这个小宝宝就成了开心宝,总有人过来逗他玩而那 个不开心的小宝宝不受别人关注,抱着他的妈妈被闹的火了,忍不住打了他一巴掌,他大哭 起来这个事例说明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儿童的气质特点是一 个 的过程相互作用)6、 在气质形成机制中,斯特里劳气质调节学说根据 对活动性和反应性的解释,个体的行为的气质差异主要体现于 和神经能量、能量水平、时间特点)7、艾森克的研究重心是探讨行为类型,艾森克研究 提出了大三模型:、和外向性、神经质、精神质)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1、 气质类型与心理健康和工作状态存在一定的关系,极端多血质和粘液质类型容易发 生心理健康问题。
X)2、 气质具有连续性/ )3、 父母如果有意识地让抑制型儿童接触新环境,提出严格一致的要求而不是过分保护, 将有助于子女克服天生的抑制特点/)4、 胆汁质特别需要注意劳逸结合J )第三讲:行为习惯与人格发展一、填空题1、行为主义认为行为的塑造要遵循 原则小步渐进)2、巴甫洛夫实验中从中性刺激变成引起反应的信号刺激,被称为,由其 引起的反应被称为条件刺激、条件反射)3、 形成对某种刺激的反应后,对类似刺激也引起同样反应,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刺激泛化)4、 用于阻止某种行为 用于促进行为惩罚,强化)5、 增进行为反应频率,不予 以消减行为反应称为强化,强化,消退)6、诱发反应的刺激具有暗示性,一触即发,被称为线索)6、班杜拉在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应该加入了主体变量,并指出这些因素之间的关 系,这就是三元交互决定论)二、判断题(对的打v,错的打X)1、 负强化是一种强化X)2、 强化就是表扬和奖励X)3、 冷处理即消退V )4、 不予关注情况下惩罚也会变成强化V )三.联接题(将B列概念序号填在A列相关概念后面)AB信号学习 1观察学习_J—学会控制环境的行为 5一系列刺激反应联结形成行为。
J_1)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2) 邻近学习3) 替代性强化4) 泛化5) 操作性条件反射6) 惩罚第四讲情绪与身心协调发展一、填空题1、情绪的性质:情绪明显具有 和 的双重表现生理、心理)2、巴甫洛夫认为,当人们惯常的生活方式发生突然的变化时,会产生情绪反应,这可能是 的打破造成的动力定型)3、弗洛依德用以解释人格结构而创造的术语有、和本我、自我、超我)4、弗洛伊德根据心理性欲将个体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和 口唇期、肛门期、 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二、判断题(对的打v,错的打X)1、基本情绪是源于进化的身心反应模式v)2、情绪只受到对外部情景认知的影响X )3、防御机制中的反向作用就是给自己的行为赋予合理、正当的理由,以值得自 己和他人的赞同X)4、幼儿排便训练不宜严格,也不能放任V )三. 联接题(将B列概念序号填在A列相关概念后面)AB情绪“动机一分化”理论_J2 弗洛伊德研究 4 埃里克森研究 升华 詹姆斯和朗格 7超我原则 本我原则 情绪能力 1) 良心和理想2) 情绪具有适应功能,是进化遗传的 一部分3) 避苦趋乐4) 本能驱力表达和转化5) 象征性或替代表达需要和情绪6) 现实原则7) 情绪的“外周说”理论8) 创造性的自我防御机制9) 同一性形成10) 情绪理解第五讲 在人际交往中获得人格发展一、填空题1、 提出的个体化过程阶段特点揭示了个体心理从依赖到独立的的阶段 性规律。
儿童精神分析学家玛勒)2、 精神分析学家科赫特等人通过自我对象关系揭示了 的机制个体在对重要人物依赖中形成独立的自我调节能力)二、判断题(对的打v,错的打X)1、 个体化是指儿童与最初的抚养者形成生理上的分化X)2、 理想过高与没有接触现实的理想状态有关V )3、 埃里克森的“同一性渐成学说”认为人生有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转折期,每个阶段又是前面阶段的延续V)三.联接题(将B列概念序号填在A列相关概念后面)AB分离一个体化过程 1) 信任对不信任2) “你很好,我是你的一部分”镜像性自我对象 3)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理想性自我对象 4)孵化阶段埃里克森提出的口唇期特点 15)自主对羞怯和疑虑埃里克森提出的青春期特点 6) “我很好”7) “我们喜欢……,我们做……”第六讲自我意识发展与人格丰满一、填空题1、交互反观自我意识阶段的特点是 (在交往过程能够从他人观点意识和调节自己)2、希金斯(higgins)M 差异的角度揭示了自我调节作用机制理想自我)3、 德西对从 角度对“强化过当效应”提出解释自主性需要)4、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提出人基本有七种需要,它们分别是、I 土妇1而罗c、 乂土而罗c、 妇/尚而罗c、.和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二、判断题(对的打v,错的打X)1、在社会性探索自我意识阶段,会明显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人,并且在此意义 上进行自我同一性探索。
V)2、缺失性需要未得到满足则潜伏着,一旦满足了需要会更加强烈,促使人不断 追求成长X)3、 学生的内在动机是由活动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X)4. 奖励总是促使人努力X)三. 联接题(将B列概念序号填在A列相关概念后面)AB缺失性需要 4考温顿 6德维克 2口唇期 1―交互反观自我意识__5 信任2)力观3) 必须达到的自我意向4)信任对不目标和能自尊需要观察者自我意识 7 5)从他人观应该性理想自我 3 点意识和调节自己6)价值学说7)和调节自己8)缓9)而女动机自我主动评价同一性延自我实现第七讲早期经验与人际交往风格判断题:1、人人都有自卑情结错)2、 婴幼儿时期是依恋风格形成的关键期对)3、 “婴猴”实验中,婴猴更喜欢能够提供食物的“猴妈妈”错)4、 个体的内在工作模式与早期依恋风格紧密相关对)5、 阿德勒提出,人的自卑感是与生俱来的对)、、填空题:1、相互作用分析理论认为每个人身上存在三种自我状态,分别是:(父母状态、儿童状态、成人状态)2、 陌生情境实验研究把婴儿分为、、三种依恋类型焦虑一一反 抗,焦虑一一回避,安全)2、相互作用分析把个体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可能采取的态度分为四种,分别是。
我不行,你行我不行,你也不行我行,你不行我行,你也行3、 阿德勒将个体独特的追求优越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4、 进入依恋关系明确期后,婴儿会出现典型的分离焦虑)5、 健康人与神经症者的重要区别在于后者的应对方式缺乏弹性)选择题:1、 在学校中总是喜欢去惹别人的孩子,其依恋类型很有可能是:CA焦虑一一回避型依恋 B安全型依恋 C焦虑一一反抗型依恋2、 一个人总是看不起别人,他的生活风格很有可能是:AA统治 支配型B索取 依赖型C回避型3、 爸爸:这次考试考得如何,难不难?孩子:烦死了,别问了在这一对话中,“爸爸”的自我状态更倾向于 A,“孩子”的自我状态更倾向于―BA “成人” B “儿童” C “父母”4、 在一个家庭中,三个孩子的行为表现各有特点:大儿子是模范生,二儿子总是闯祸,小女儿可爱乖巧、很能讨人喜欢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BA孩子的气质特点不同 B孩子在追求优越时采取的方式不同C孩子的出生顺序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