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心是佛_物我两忘_谈王维_辛夷坞_中的佛境禅趣.pdf
5页即心是佛 , 物我两忘 谈王维辛夷坞中的佛境禅趣 令文 揭 摘要 ? 王维是唐代著名山水诗人 , 许多人都欣赏他的 “ 诗中有画 , 画中有 诗 ” , 可是他的许多山水诗中都组藏着佛境禅趣 辛夷坞是他的人禅之 作 , 这篇评析浅层分析了诗中表现的 “ 物我两忘 ” 、 “ 物人合一 ” 的境界和 禅趣 关?词 ? 佛境禅趣 、 心即是佛 、 物我两忘 、 物人合一 、 境界 禅 , 在梵文中是 “定” 、 “ 思维修 ” 和 “ 静虑 ” 的意思 在印度佛 教中 , 原为开 发真正智慧 , 首先要求静思人定 但中国化的禅宗讲 “ 即心是佛 ” , “ 主张不依经典 、 不假注疏等语言文字传数 ? 只用禅定来 自证佛心 , 一旦获得三昧彻见的悟 境 , 则全用 自己的行为 和语言来 表 达 王维是著名山水诗人 , 许多人都欣赏他的 “ 诗中有画 , 画中有 诗 ” , 可是他的许多山水诗中蕴藏着佛境禅趣 , 自觉不自觉地表现了禅 之境界 他的晚期的诗作禅意更胜 , 常 “ 焚香独坐 , 以禅诵 为事 ” , 怀 慕隐逸出世的生活 下面这首辛夷坞就是他的 “人禅” 之作 。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 木末芙蓉花 , 山中发红等 洞 户寂无人 , 纷纷开且落 王维辛夷坞!? 这位盛唐大家 , 在蓝 田县南的辆川有一所别墅 , 占地颇广 , 有华 子冈 、 斤竹岭 、 鹿柴 、 辛夷坞等名胜 辛夷坞是诗人隐居别壁 , 独 ? 木篇原列 辆川集第十八首 辛夷 ” 即木笔树 坞中有辛夷树 , 故 名 “ 木末 ” , 树秒 “ 芙蓉花 ” , 指辛夷花 芙蓉与辛夷花色相 近 , 故称 裴迪 辆川集和诗有 “ 况有本夷花 , 色与芙蓉乱 ” 可证 ? ! 自在辛夷坞玩赏时留下的诗篇 诗的内容 本来简单 , 先是描写辛夷坞 中兀自花开花落的辛夷花 , 再写周围寂寞冷清的环境 , 表达诗人作为 隐者感情的幽冷和孤独 我们泛泛一读 , 不过如鹿柴或 竹里馆 一样幽美 , 如此而已 但细细玩味这份幽美 , 不由让人 “ 读之身世两 忘 , 万念皆寂 ” 诗蔽!了 木末 芙 蓉花 , 山中发红 等 研究与争鸣 辛夷坞 开首两句 , 是写坞上的辛夷树 , 枝头上绽开着芙蓉一样 的红色花朵 这似乎很平常 , 不含禅机 , 细看 , 却颇似含有另外的 内 容 , 并不像字面说的那么 简单 。
芙蓉花即荷花 , 辛夷花像荷花一样美 艳开放在辛夷坞 , 理该开放在人流非凡的地方 , 作者王维似乎有自比 的嫌疑 , 像君子一样的芙蓉花或辛夷花应是自比 , 或是比况才华 , 或 是比况其莲心 , 即佛心 佛教中 , 莲圣洁而优雅 这些都值得我们细想 , 王维的一生为什么有辛夷花一 般的才华还 如此甘为淡泊呢#人们眼中的王维 , 精通音乐 书画 , 能诗能文 , 才华 横溢 , 风采不凡 , 而且自壮至老都是朝廷命官 , 还有什么要看破红尘 的呢#早期的他的确有积极的政治抱负 , 想干一番大事业 , 但随着张 九龄罢相 、 李林甫搜权 , 王维对政治日见冷淡 , 这是他的思想分界线 , 唯恐自己的才华遭忌才阴狠的李林甫暗算 , 因而淡出政治 另外 , 令 王维彻底避世的一件事是在安 史之乱时他曾被俘 , 违心接受过伪 职 , 他认为这是他人生中无法洗涤的污点 , 无法原谅的错误 , 因而情绪更 加消极 , 使他只愿在山水中隐遁自己 , 求得灵魂的净化 买了原属宋 之问的辆川别墅后 , 更是逗留其间 , 装着万事不关心的样子 , 在亦官 亦隐中度过了一生 当然 , 母亲崔氏对他的影响也是深重的 , 他的母 亲是位虔诚的佛教徒 , 长期的耳濡目染使他后期对现实基本抱着一种 “ 无可无不可 ” 的态度 , 以佛门弟子维摩请自比 。
王维的实际生活也跟 维摩洁差不多 他怀慕归隐 , 崇拜陶 渊明 , 也乐于在诗中表露淡泊 归 隐的志趣 例如著名的山居秋嗅 ?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明 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沈女 , 莲 动下渔舟 % & 随 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 这首亦诗亦画 的作品 , 像一只恬静优美的抒情乐 曲 空山雨界 , 明月照松 , 幽泉清流 , 院女夜归 , 渔舟唱晚等画面一一闪现出来 , 所 表现的是诗人心旷神怡 , 乐于归隐 , 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 另外在他 的 辆川闭居赠裴秀才 同中也表达了他的这种思想 , “ 寒山转苍翠 , 秋水日潺援 倚仗柴门外 , 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 日 , 好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至 , 狂歌五柳前 先是描写辆川 的景色 , 再表达自己闲适的 心情 最后把好友裴迪称赞一番 , 比做楚国的隐土接舆 , 又把自己比 做东晋的隐士 陶潜 , 说明自己是个隐居不出的人 当然 , 王维的诗作直接表现禅趣也有不少 例如夏中过春龙寺 渴操禅师中 ? “ 欲问 可心义 , 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 , 世界法身 中 “ 晚年惟好静 , 万事不关心 。
自顾无长策 , 空知返旧林 ” 酬张 少府! 还有登辨觉寺 , 以自然景色演说教义 , 这些诗句 , 都是一 种禅境的表现 总之他隐居在终南别业和辆川别璧时的山水诗作更值 玩味其中 的空寂和闲情逸致 例如 ? 中岁颇好道 , 晚家南山险 兴来每狄径 , 胜 亨空 自知 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史 , 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 中国诗歌研动态究?第二辑? 这首诗中的 “ 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 ” , 是最值得玩味的两句 , 是王维观赏行云流水所流露出来的 “ 万事不关心 ” 的生活情趣 回过头来看他的 辛夷坞的后两句 涧 户寂无人 , 纷纷开且落 山涧寂无人声人迹 , 这些美 丽红艳的辛夷花却在坞中花开花落无 声无息 这正是禅境中的 “ 无念 ” 的体现 王维写 “ 空 ” 、 “ 寂 ” 禅理 的诗作不少 , 而且在他的诗作中就频频出现过 “ 空 ” 字 如 # % 空山不见人 ,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 复照青苔上 鹿柴 人闲桂花落 , 夜静春心 空 月出惊山鸟 , 时鸣春洞中 乌鸣洞 独坐幽笠里 , 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 , 明 月来相 照 竹 里馆 研究与争鸣 在鹿柴里 , 空荡荡的山里不见人影 , 偶尔 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唯有夕阳透过密叶 的间 隙把余晖洒在青苔上 在竹里馆 里 , 作者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 弹一会儿琴 , 又仰天长啸 , 他在密林里没有 人知道他的存在 , 只有明月相伴 在 鸟鸣涧里 , 芬芳的桂花在这 个寂无人声的地方飘落 , 静静的夜晚使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 , 月亮升 起惊动了树丛里栖息的鸟 , 它们清脆的叫声 在空旷的山润中传响 在 这些诗中 , 作者一再曰 ?“ 不见人 ” 、 “ 人不知 ” 、 “ 春山空 ” , 强调 “ 空 ” 、 “ 寂 ” , 但都不如 “ 润户寂无人 , 纷纷开且落 ” 韵 味 , 来得自 白 , 一则表明作者在暂时远离尘嚣 的 自然环境里 , 再则作者真正做到 了 “ 物我两忘 ” , 亦做到了 “ 物我合 一 ” , 如人 “ 有我 之境 ” , 又 如人 “ 有无我之境 ” 王国维人间词话! , 真正体验 “ 空 ” 、 “ 寂 ” , 花如 其人 , 人如其花 , 与其在黑暗世道中沉浮 , 不如在清静幽美的 自然中 孤芳自赏 。
儒家教义 ? 大丈夫处世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果不能 “ 安黎民 ” 、 “ 济苍生 ” , 何不躲进 “ 小楼 ” 成一统呢#王维知道 , 统治 的黑暗 , 统治者的昏庸 无道 , 仅凭他个人的 力量是改变不了的 只有 在超脱忘我的境界中平静心中的不平静 也许这是最好的办法 辛夷 花兀自在 “ 寂无人 ” 的坞中开放 , 陶冶涤荡着诗人的灵魂 , 安适而闲 谈 , 无欲无念 , 自证佛心 后来的朱自清先生不也是在 “ 月光下的荷 塘 , 荷塘上 的月色 ” 中得到心灵的片刻宁静的么# 王国维先生认为 ? “ 无我之境 , 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 , 于由 动之静时得之 辛夷坞 、 竹里馆 、 鸟鸣涧 , 还有鹿柴这 些诗作里有阳光 , 有月辉 , 有红的颜色 , 而不失生机 , 以动 显静 , 只 是他的心中一任自然 、 无争无求的 主观感受蕴藏更深了 淡世是因为 世界的黑暗 , 寂寞是因为无人体会其 “ 凭栏意 ” 他的 “ 一生几许伤心 % 事 ” , 只有面对沉寂的山涧 , 纷纷开且落的辛夷花 , 才能抚平创伤 王维在晚年参禅修佛更甚 , “ 不问空 门何处销 ” 叹白发! , 常 年以 “ 禅诵为事 ” 。
旧唐书 王维传中记载 ? “维 兄弟俱奉佛 , 居常 蔬食 , 不茹荤血 , 晚年长斋 , 不衣文彩 积雨辆川庄作正是王维 晚年生活的写照 , “ 山中习静观朝横 , 松下清斋析露葵 ” 是说他独居养 性 , 常对朝模冥想 , 或摘露葵以供斋食 , 将自己彻底佛化 , 或是佛化 的直露 但是在他的系 列山水诗中体现佛境禅趣 , 却不如 辛夷坞 辛夷坞让作者在闲静孤寂的景物中体验 “ 心即是佛 ” , 达到 “ 物我 两忘 ” 的境界 “ 有境界则 自成高格 , 自有名句 王国维 人间词 话!这首诗确乎不同凡响了 , 再则 , 这首诗短短加字 , 语言是朴实 的 , 在遗词 、 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 迹 , 质朴 、 自然 , 却同样具有 “ 寄托深而措辞婉 ” 的艺术特色 , 令人回味无穷 难怪世人尊他为 “ 诗 僧 ” 或 “ 诗佛 ” 中国诗歌研态动究?第二辑? ## 。
